沙特阿拉伯很有钱,可以说是富得流油,是正儿八经的土豪国家。
作为一个土地贫瘠,生产力低下的沙漠之国,沙特阿拉伯可以说是比较落后的,连基础的工业体系都不曾具备。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非工业国,却拥有着大量的财富。2019年,沙特阿拉伯的GDP为7929亿美元,成为了西亚、北非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而当年沙特的人均GDP则是2.31万美元,妥妥的发达国家水平。
沙特阿拉伯之所以这么有钱,全因为一个东西,那就是石油。沙特阿拉伯被称为“石油王国”,是当前世界上石油储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南美国家委内瑞拉。当前,沙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超过500亿吨,约占当前全球石油储量的16%。
此外,沙特还是全球第三大原油生产国,其原油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据统计,沙特阿拉伯每年的收入,有接近90%都是来自石油。
沙特在石油生产上完全是老天爷赏饭吃,不仅石油储量多,在石油品质和开采成本上都具有很大优势。因为沙特的石油大部分都是轻质油,且多在浅地层,只需要稍微钻探,便能够出油,开采成本自然就很低。相较而言,其他石油大国可就没那么轻松了。
比如石油储量第一的委内瑞拉,其石油虽多,但大部分是高硫原油,必须经过多道提炼和混合工序,才能变为成品油,所以其原油品质是不如沙特的。此外,这种油往往是以油砂的形式存在,而且是埋藏与于较深的地层中。如此一来,委内瑞拉开采石油的成本自然也就高了。
再比如原油产量第一的美国,其凭借着“页岩油革命”,从原油进口国,一跃成为了出口国。但是其页岩油的生产成本,要远远高于沙特的石油开采成本,在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
所以,虽然沙特的石油储量不如委内瑞拉,原油产量不如美国,但却是全球石油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更是最赚钱的国家。
甚至沙特还可以主导国际原油市场,掌握定价权。毕竟人家生产成本低,大不了拉上波斯湾的这些小弟们,一起打价格战,把油价降下去。对于沙特和他的盟友而言,只要不是降太多,那都是可以接受的,无非就是多赚一点和少赚一点的区别。
但是对于俄罗斯、委内瑞拉这些国家来讲,那可就要了命了。毕竟油价降了,开采成本可不会降,稍微多降个一二十美元,那就成了亏本买卖。他们不是美国、英国,家大业大。其本身就是指着这点儿石油收益来养家,结果这下不仅不赚钱,反而还亏钱,那无疑是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和委内瑞拉明明有着丰富资源,却过得一个比一个惨,甚至于委内瑞拉整个国家都破产了。
总而言之,沙特阿拉伯在石油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凭借着石油所带来的财富,沙特从一个沙漠中游牧王国,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现代社会气息浓厚的国家。在沙特的城市里面,高楼林立,豪车遍地。沙特的百姓生活富足,不仅读书不花钱,看病也不用花钱,生了孩子国家还会发红包。最为关键的是,全体国民收入免税。
当然了,沙特的社会福利虽好,但绝大部分百姓的生活水平却并不算高,远达不到所谓“土豪”的水平。
沙特是一个君主制国家,而且还没有宪法。虽然沙特也有议会和内阁政府,但他们并不搞民主这一套,权力完全就是掌握在国王手里。比如议会的主席和委员,都是由国王任命,国王有权力否决议会的任何决议,包括随时解散议会。内阁政府也是如此,所有官员,都是国王任命,想解散就解散。还有沙特的军队,司法等等权力,也都是掌握在国王手中。总而言之,整个沙特王国就是国王说了算,
此外,沙特国王为了更好的掌控国家,光自己享有最高权力还不够,整个沙特王室都会进来插一脚。在沙特王国,其政府、议会以及军队的许多关键要职,都是由王室成员担任。比如王储会担任内阁的副首相、亲王会担任武装部队司令等等。
总之,沙特搞的是家族统治,所有的权力机构都始终掌控在沙特家族的直系亲属手中。
所以沙特王国的大部分权力和财富都掌握在国王和他的家族手里,包括石油。比如当前掌控着沙特石油经济的沙特阿美公司,理事会主席是由国王兼任,而理事会成员也大都来自王室,或者是沙特政府高层。所以,这家市值全球第一的石油公司,完全就是沙特王室自己关起门玩的过家家游戏。而这家公司的资产利润,自然也都是归沙特王室所有。
所以,沙特王室是非常有钱的,无论国王还是王子,那个个都是土豪。随便一个普通的王子,每年都能拿到上百万美元的分红。甚至于有些重要的王子,每周零花钱就高达六百万美金,尚未成年的时候,银行账户就已经有十几亿美元存款。国王更是夸张,出国访问都要带上自家的豪车,随从多达上千人,整个就一个高消费旅游团啊。
毕竟这是在拿沙特整个国家的财富,去供养一个王室家族。而且这个国家还挺有钱,一年石油都能卖个几千亿美元。
不过话说回来,当王室占据了大部分的财富之后,百姓们得到的就少了,这就是贫富差距。所以不要看沙特的人均GDP都超过了两万美元,实际上大部分老百姓都在人均以下。这就好比你和比尔盖茨的财富加在一起算平均数,结果是你们人均400亿美元,但实际上你的财富约等于零。
总而言之,并不是每一个沙特人都有钱。有钱的多是王室和贵族,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供养极少数人。而我们能看到的,也大都是这些极少数人,所以才让人觉得他们很土豪。沙特作为一个封建制国家,皇帝的奢靡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从民众那里汲取大量财富和资源。
事实上,要论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沙特并没有太大优势,远比不上那些发达国家,只能说是还行。毕竟福利摆在那里,而且沙特王室为了维持统治,每年还是会施舍一部分财富给底层民众的,尤其是遇到底下人不安分的时候,那就是狂撒红包。
此外,沙特的经济也有很大问题。沙特的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几乎就是依靠石油挣钱。意味着没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收入,更糟糕的是,由于油价不断下跌,
虽然卖石油很赚钱,但这种生意毕竟是不可持续的,石油总有挖光的那一天。而且随着页岩气、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石油的需求量其实是在逐渐减少的,甚至于西方部分国家已经提出了停止生产汽油车的具体时间表。
沙特如果继续依靠单一的石油经济,后续收入将难以维持沙特庞大的财政支出。如此一来,政府给发给百姓的红包就会越来越少。与此同时,沙特单一的经济结构,根本无法支撑百姓的就业。而且长期以来,为了维系民众的拥护,沙特一直依赖石油收入向国民派发高福利,结果变成养懒人,使得沙特成为一个消费型而不是生产型社会,百姓们也缺乏工作技能。政府养不起,自己有没有工作,沙特百姓甚至可能不够生活。
那么到时候沙特王室估计就没那么舒服了,发不出来红包,他们拿什么去安抚底层的民民众?又拿什么去维持自己半岛大哥的身份?依靠武力高压?算了吧,沙特的军队早已腐朽,就如同当年的晚清八旗一样。
从纸面实力而言,沙特军队确实很不错。其军费开支常年位居世界前十,武器装备也都是世界一流。有钱的沙特军队,向来奉行一句话,只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在沙特陆军里面,你能看到美国的M2A3“布雷德利”,法制的“凯撒”自行榴弹炮。空军更是金光闪闪,什么美国的F-15、欧洲的“台风”,甚至于AH-64阿帕奇都有几十架。
但是沙特军队的战斗力,那还真不敢恭维。沙特十几万大军拿着世界一流的装备,去对付皮卡加AK的胡塞武装,妥妥的正规军剿匪,结果打了近十年还是一锅浆糊。
在也门战争中,沙特屡战屡败丢盔弃甲,军心溃散士兵外逃。沙特军队更是化身运输大队,今天丢坦克,明天送大炮,一步步帮助胡塞武装实现了装备的现代化。也门政府都无语了,真不知道他们是去帮忙的,还是去捣乱的。
沙特军队之所以如此的中看不中用,和他是一个君主制国家有很大关系。沙特是王室说了算,所以必然要求军队忠于王室。想要做到这一点,王室就必须保证对军队的掌控,派出王室成员去担任军队骨干,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但是,王室就那么一点儿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从小娇生惯养,穷奢极欲,根本不愿意吃苦。
这些王室成员军队能力强不强我不清楚,但是战斗意志一定很差。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沙特军队在战场上一触即溃,甚至于临阵脱逃也就很正常了。
总而言之,沙特目前虽然很挣钱,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石油的红利资源总会吃完的。只有尽快利用当前的财富改造国家,比如打好工业基础,完备自身独立的国防,构建完整的社会体系,这样才会比较有未来。
当然了,这个道理沙特王室并不是不懂。只不过在改变的过程中,沙特王室势必要放弃部分权力,甚至于可能遭受颠覆的威胁。就如同当年的晚清一样,所以他们在犹豫。
然而,留给他们的时间可能不多了,谁知道石油还能撑多少年?
我是在疫情之前去沙特旅行并拍摄制作了纪录片。在哪里需要专门的拍摄许可,而且很难申请。旅行签证终于开放了,很不容易。至于您提出的问题,我想通过这个纪录片可以回答部分问题。
你从未见过的沙特伟大奇迹,沙漠之城,即将消失
揭秘土豪沙特的惊人习俗,女性“开放”进行中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君主制固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油国之一。经济主要以出售石油为主,农业基础薄弱,粮食主要靠从国外进囗。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军事上谈不上力量,军人战斗力不强,主要靠它国力量保护。沙特阿拉伯社会比较稳定,在中东地区算得上是不惹事生非,相对平稳的国家之一。
如果你去阿拉伯地区 旅游 ,能买到的手信恐怕除了冰箱贴就是椰枣了。
作为沙特为数不多能吃的特产,椰枣可谓是阿拉伯人从小到大的 灵魂伴侣 。中国人聊天嗑瓜子,阿拉伯人吃椰枣;中国人结婚吃喜糖,阿拉伯人吃椰枣;中国人过节吃饺子,阿拉伯人吃椰枣……
在种椰枣方面,其中沙特人是最专业的。 沙特是世界世界第二大椰枣生产国(小科普:第一是伊拉克) 。沙特全境有2400万株椰枣树,年产量100万吨,光椰枣品种就有400多个。在海湾地区,沙特产的椰枣往往是高级椰枣的代名词,品相俱佳。 所以椰枣在沙特不仅是一种当地小食,更是一种经济作物。
甚至沙特的国徽上也把椰枣树摆在了重要位置。
对于支持全球人道主义救济的慈善事业,其他国家捐衣服捐粮食,沙特直接捐椰枣,一捐就是7000吨。
可以说椰枣在沙特已经超越了食物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而椰枣对整个中东地区都尤为重要。
首先,椰枣有着极为古老的 历史 , 被认为是最早被人类人工种植的农作物 。据考古分析,早在公元前5000年,两河流域地区(今伊拉克)就开始人工种植椰枣树。
人类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公元前2000年)就有椰枣相关描述。之后在《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750年)中也发现了保护椰枣树的相关律法。
苏美尔神话刻在石板上的椰枣
在亚述王朝时代(公元前935年),亚述人让敌人屈服的办法之一,就是砍掉他们的椰枣树,可见椰枣树在当时的重要性。
话说椰枣树成熟时间慢,且还分雌雄,基本一半一半。如果只通过风或动物授粉,受外界影响较大,而早在苏美尔文明时期,苏美尔人就已经开始运用 “人工授粉” 提高椰枣的产量,这种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人工授粉作业中:交配吧,枣子们~
就像日本人养和牛会给牛听音乐做马杀鸡以提高肉质,中东人早千年前也会给椰枣树讲笑话让其茁壮成长。
在伊斯兰教诞生后, 椰枣树更是在《古兰经》中被提及到20多处 。有了“官方”背书,自然也成为阿拉伯人争相种植的对象。 据非官方估计,全球总共一亿多棵枣椰树,就有8000万棵种在阿拉伯地区。
传闻先知也曾说过: “家有椰枣,不患贫矣。” | a home with dates is never destitute
但并不是阿拉伯人不想种别的树,而是实在没得选。毕竟中东这不毛之地经常种啥啥不行,还时不时来一场沙尘暴, 椰枣树是少有的扛得住干旱,顶得过风沙的植物。 而且树干可造房子,树枝可烧火,树叶杆子可编织家居用品,果子还能管饱。
总之对早期的阿拉伯人来说,椰枣树浑身是宝,不种不是阿拉伯人!
早期的许多清真寺都是由椰枣树为原材料建造的。 《阿拉伯简史》曾提到:“先知在麦地那修建的清真寺,当时用枣椰树干做柱子,用枣椰树枝和泥土做房顶的材料。先知把一棵枣椰树干的根部固定在地上,开头时把它当做讲台,站在上面对会众讲道。”
完全用椰枣树就地取材建的房子
还原过去阿拉伯人的椰枣树房子,在许多阿拉伯 旅游 景点会看到
用椰枣枝叶制作的工艺品
尤其是椰枣,一半以上都是糖分,营养价值还很高,同时还耐于存储,对于古代的游牧民族来说简直是居家旅行中的必备小零食(或主食)。
阿拉伯诗人曾用诗歌赞美椰枣是 ——“穷人的食物,富人的糖果,远行者的干粮。”阿拉伯人甚至有种“ 宁可三日无水,不可一日无枣 ”的气节,椰枣之于阿拉伯人,差不多等同于茶叶之于中国人。
在每年的斋月,往往是椰枣大卖的时期。因为阿拉伯人在斋月中的禁食期间容易引起低血糖、头疼和疲劳等不适症,而椰枣能有效地缓解这种症状。
时代发展,沙特人已经不是当年的穷小子,椰枣也不再作为早期的保命食物,这为椰枣带来了更多吃法,比如可以捣成泥加入糕点里吃、混入巧克力做成糖果吃,或压榨成糖浆蘸东西吃……但许多沙特人认为 ——还是直接吃带劲儿~
分别是椰枣曲奇、椰枣巧克力和椰枣甜浆
糖尿病见了直接劝退
就像中国的茶叶品类五花八门,椰枣同样有许多品种,并赋予了不同的甜度和口感。 本文特别推荐沙特最流行的六种椰枣!
Ajwa
无论在哪里搜索沙特椰枣的品类,Ajwa总会出现在最靠前的位置。这是沙特最著名的椰枣品种,起源于麦地那,被穆斯林们称为 “圣枣” ,是穆斯林前往沙特朝觐时的必备品,因此在众多椰枣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阿拉伯经典谚语 —— “一天7个枣,灾害远离您”讲的就是Ajwa椰枣。
Ajwa个头不大,基本都呈现深棕色到全黑色,当然越黑越好,其质地柔软,有嚼劲,并有着淡淡的甜味,好像吃梅子干或葡萄干的感觉。
Safawi
Safawi是传统的沙特椰枣,同样产自麦地那,个头比Ajwa大一些,往往黑色并带有较深的褶子,味道和Ajwa相似但会更甜一些。另外Safawi以高产量闻名,也使得它相比其他椰枣更具商业价值。
Sukkary
Sukkary的名字源于阿拉伯语“糖”一词,名字已经描述了其特质 —— 甜。原产于 Al Qassim 地区,呈富贵的金色,被誉为沙特最甜最软的椰枣之一,甜美且入口即化,焦糖味明显。
Sagai
Sagai是阿拉伯半岛的传统椰枣品种,它最大的特色是拥有两种颜色。头部是金黄色,其他部分则是棕色。这款椰枣兼具脆和软的口感,有着红糖的风味,也不会太甜。
Mabroom
Mabroom同样是来自沙特的传统枣种,有着浅红色至古铜色的外观,表皮有着粘稠和有嚼劲的类似糖果一般的质地,口感则是偏柔软顺滑,并有一种太妃糖的味道。
Khudri
Khudri呈深褐色,表皮有褶皱,相对比较干燥,也很耐嚼,带着一股焦糖味。相比其他品种的椰枣,Khudri相对更加便宜,也是出口量最大的椰枣之一。Khudri也经常塞一些杏仁核桃或奶油一起吃,或配咖啡和茶也是不错的。
如果你是枣类或甜食爱好者,那么沙特椰枣想必会成为你的心头好,平日里当小零嘴还能垫肚子,配上一杯咖啡或一杯茶慢慢享受也是不错的打开方式。喜欢这一口又在国内的可以在大淘宝搜索沙特椰枣,有许多代购在贩售。
最后祝大家吃得开心。
部分内容引用自:
《A History of Dates》 - Paul Lunde
《西亚北非地区枣椰树文化研究》 - Carrey(知乎)
《阿拉伯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椰枣》 - 庆晓筱(知乎)
《The History of Dates in Saudi Arabia》 - 沙特 旅游 局
《Saudi Dates》 - tasteatla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