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残疾大学生艰辛的求职故事(一个残疾人的创业故事)
一位残疾大学生艰辛的求职故事
相较于普通大学生,残疾大学生就业之路更加坎坷,尽管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但在几十万就业大军面前,残疾人大学生们不得不面对社会意识的畸形,以及自身必须克服的生理难题,他们的就业之路难免呈现出某种残缺的窘境。
从烈日炎炎的盛夏进入到雨雪交加的初冬,201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邵金辉仍然在寻找工作的焦虑中,从毕业前至今,邵金辉发出了245份求职简历,也曾在三家医院实习过,但目前的状态仍然是待业。与众多的同学不同,邵金辉是个残疾人,因为儿时发烧引发的脑瘫留给他明显的印记,左手呈佝偻状,无法正常使用,右脚偏内近90度,走路一瘸一拐。
当医生是全家的梦想
在求职简历中,邵金辉没有回避自己的残疾:“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我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理想的指引下,我考了辽宁中医药大学,在那里继续了我的梦想……”
借助在同学租住的房屋里,邵金辉尽可能减少下楼的次数,7层楼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有些气喘吁吁,对于邵金辉来说花费的时间要超过常人好几倍。不过,这对邵金辉来说并不是多大的问题,想起上学时,同学们可以跑着跳着欢快地迈过楼梯上学,邵金辉就不得不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来适应这个社会。
其实在更早之前,从上学起,邵金辉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与同学们的不同,在好奇探究的眼光里,邵金辉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希望通过优秀的成绩拉近自己与同学们存在的天然距离。
上大学之前,邵金辉并非没有设想过四年后求职的难处,但现实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求职简历中,邵金辉没有回避自己的残疾:“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我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理想的指引下,我考了辽宁中医药大学,在那里继续了我的梦想……”
可是,毕业的到来让“继续的梦想”不得不暂时中止。虽然在学校的'帮助下,邵金辉先后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及沈阳另一家医院各实习了几个月的时间,但这种实习对邵金辉的留用并无多大帮助,邵金辉也表示:“因为临近毕业,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实习的时候也是断断续续的。”邵金辉曾经实习过的科室也表示,对邵金辉“没什么印象了”。
邵金辉在2012年5月至8月在北镇市中医院工作了三个月,在这段时间里,邵金辉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每天穿着白大褂,虽然是在放射科工作,但我觉得自己是名医生了。”拿着每月1150元的薪水,邵金辉很满足:“就算是没薪水,我也愿意一直做下去。”
但邵金辉最后仍然没有留下来,邵金辉工作时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孩子很刻苦也很努力,但是否留下并不是我能决定的,我估计(没留下)还是因为身体。”
这一次的无疾而终,对邵金辉打击显而易见:“作为一个残疾大学生,我并不需要社会上给予我们过多的照顾,我只需要一个平台,能够和普通大学生平等竞争的平台,为什么连这个平台都没有呢?”
邵金辉的母亲说:“家里知道他找工作不容易,也曾建议他先找找别的工作,可孩子就想当医生,孩子是因为生病致残,他想当医生救治跟他有同样病症的人,为了他读书,家里让还念初中的妹妹辍学,一起供他念书,让他成为一名医生,是全家人的梦想。”邵金辉的母亲准备一直支持儿子的梦想,哪怕儿子始终找不到工作。
对于邵金辉的执著,辽宁省残联残疾人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段志伟非常理解,在残疾人就业领域,段志伟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段志伟说:“我曾经跟邵金辉谈过,像他这样的大学生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要比普通人完成学业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辛苦,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对于未来的就业要求就会比普通人更高,这些孩子的就业面本来就很窄,但都去想高端职业。”
普遍的就业之困
“残疾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也会在普通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现在政府每年都会给这些孩子提供平台,提供支持政策和公益岗位,但仅仅靠政府还是不够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残联副理事长孙淑君表示。
事实上,与邵金辉同期毕业的90多个同学中,能够成为医生的也寥寥无几,其中的30多个选择了考研,邵金辉熟络的几个同学中,有的选择了去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还有三个至今没找到工作。
邵金辉认为自己并不是偏执:“现在农村中,村医大多是五十多岁,三四十年龄段的是个断档,我觉得,如果关于农村医疗政策能够持续的话,我的梦想还是可以实现的。”
邵金辉认为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在医院当医生,有资格考取医生资格证,然后再申请执业资格,应该还是可以的。邵金辉反复强调,自己不需要社会的同情和怜悯,只需要一个能够完成梦想的平台。
一个残疾人的创业故事
一个残疾人的创业故事:记南风集团的掌门人吴宁
南风集团的掌门人吴宁被人们称为轮椅上的创业英雄。谈起吴宁的创业事迹,认识吴宁的朋友都会为他艰苦创业的精神而感动。
吴宁从小就是残疾,为了给他治病家里一贫如洗,虽然父母一直用心呵护着他,但这样行尸走肉的日子他实在是无法忍受了。19岁时,吴宁终于决心告别深爱他的亲人,决定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要像模像样地活着。他从卖菜、卖西瓜、卖雪糕、卖瓜子开始,从一天只能赚10元钱起,吴宁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那时,他还没有轮椅,要在一大早靠朋友把他和要卖的东西送到市场或电影院门口,晚上再推回来。就这样,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在沈阳的大街小巷,吴宁一坐就是一整天。那时,由于下肢瘫痪,他大小便失禁,只能在夜里吃一点点食品,不敢喝水。碰到下雨的天气,别人能避雨,而他却走不了,只能坐在那里让大雨淋着……
卖瓜子一天赚10多元,卖菜一天赚20多元,卖啤酒一天能赚100多元。对创业者来说,“第一桶金”意味着成功和喜悦,吴宁为这“第一桶金”付出了8年的岁月,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痛苦,但是他刚毅地坚持下来了。
从1986年开始,吴宁从每天20元左右的收入中“一分一角地积攒”,到1988年终于积攒了几千元。他租了间10多平方米的临街平房,雇了3个小伙子,毅然做起了啤酒生意。那10多平方米的临街房,不仅是他做生意的门面,也是仓库,也是厨房,更是他住的地方。
吴宁和伙伴们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开拓起了自己的人生,在困苦中争取,在风雪中奔波,其中吃的苦实在难以尽述。生意在众人的努力下越做越大,那一年吴宁赚了几十万元。之后,吴宁租了150多平方米的一个门面房,在批发啤酒的同时,开起了商店,并办起了包装运输队。生意有了点规模之后,一年的总收入有了上百万元。
用吴宁现在的话说,从1990年开始,他的公司进入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业务进一步拓宽,除了商贸公司、食品公司、运输公司外,还办起了出租车公司、建筑公司。到1994年的时候,吴宁积累了约1000万元左右的资金。这为他进入房地产市场打下了基础。
自2000年以来,南风集团先后投资了10多个房地产项目,并坚持“盖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的企业理念。由于质量好、价格低,南风集团的地产项目成为沈阳市卖得最好的楼盘,“尽管每个项目都不大,我们公司在沈阳也不是效益最好的地产公司,但我们卖房的速度最快”。
从卖菜开始,到批发啤酒,到成立公司,再到现在将公司打造成为沈阳的一个知名品牌,吴宁所历经的角色转变难度可想而知。由于吴宁这种自强不息地创业和为社会分忧的精神,吴宁先后获得了“全国自强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并在2002年1月被选为沈阳市人大代表。
吴宁是一个平凡的人,甚至没有平凡人的基本条件,从开始创业,他走过了坎坷的每一天,但他又是不平凡的,他能够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所有的困难,把一个小企业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集团,就是因为坚强地抱着“生活中我能行”的念头。
任何人创业都是艰苦的,只要有坚定的自信心,不被困难压服,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即便是残疾人,也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残疾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churuzhichang/60559.html
上一篇: 一位腼腆女大学生的求职故事
下一篇: 一位毕业生的求职面试经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