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趋严峻,其外因是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内因是毕业生自身对就业期望过高。调查表明,昆明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与实际就业情况相去较远,其原因主要是受家庭经济条件、传统观念和高校课程设置的影响以及缺乏对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客观认识。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达到了630万人。庞大的就业人群,加上金融危机的后程影响,使得2011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甚乐观。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许多研究者都对高校毕业生现状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就业期望值高,但信心不足[1];薪金要求高,却不愿吃苦;功利性强,脱离市场就业实际;缺乏创新精神,不愿承担风险;等等。笔者认为,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外因是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内因是毕业生自身对就业期望过高。就业期望,是个体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向往,是个体本身的一种兴趣、态度和信念,是价值观的外化和世界观的折射。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就业期望,对他们的择业具有重大的指导与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日渐重视,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开始日益规范,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将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特色专业开设。2010年政府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要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在这一系列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幼儿园和其他幼教机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充实到一线教学岗位上,尤其是广大的乡镇和农村幼教机构,更需要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这给从事幼儿教师教育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作为幼儿教师的预备性群体,其就业期望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学前教育的兴趣、个人对事业的追求以及投身于学前教育工作的热情,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幼儿园及其相关用人单位的实际就业条件相去甚远,这导致了部分毕业生放弃幼儿教育事业而转向在与其专业无关的其他单位就业,或毕业多年后仍未找到理想工作而待业在家。因此,怎样使就业期望相近于实际就业,从而提高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并与实际就业进行比照,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期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毕业生择业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和内容
(一)调查方法和对象
1.问卷法本调查随机抽取150名来自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三所学校的学前专业本科及专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0份,回收率为93.3%,其中有效问卷138份;调查生源涉及滇籍95人,省外43人。
2.访谈法
就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和学生就业情况对上述三所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部分教学及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编制了《学前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一)和(二)两份问卷。其中,“(一)”是针对学生的调查,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性别、综合素质及家庭情况等,共涉及6个项目;第二部分为就业期望的调查,涉及家庭的期望、学生自身内在的价值期望以及外部的价值期望等,共包含6个项目,其中2项采用李克特(Likter)5点计分方式,得分越低,表明重要性越强:很重要1分,重要2分,一般3分,不太重要4分,不重要5分;第三部分是对影响就业期望因素的调查,其中包括当前就业形势、幼教事业的发展、性别差异以及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共有10个项目。《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二)》是针对教师的调查,内容涉及课程的设置、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培养模式、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方向和用人单位的反馈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被调查毕业生中,女生所占比例达到92.8%,远远高于男生的比例。调查中,将近82%的同学认为其家庭经济处于一般或以上水平,有将近95.7%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的综合素质一般或较强,而有52.8%的同学关注和比较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
(二)就业期望
1.对薪金水平的期望调查结果显示(详见下图1):大部分毕业学生所期望的薪金水平主要集中于2 000~3 000元之间,人数超过60%,其次是1 000~2 000元,而4 000元以上和1 000元以下的人数则相对较少。但在现实中,昆明地区绝大多数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对刚就业的毕业生所开出的工资在800~1 500元之间,这与大多数学生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2.对就业单位的期望
毕业生被调查者中,有65.2%的学生期望能在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工作(如公办幼儿园等),18.1%的期望去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等较为稳定和高薪的单位工作,只有不到13.8%的毕业生愿意在民办幼儿园工作,或自主创业,或成为自由职业者。而在家庭方面,有67.4%的家庭对子女的就业期望过高3.对就业地区的期望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中滇籍学生占了将近70%,期望就业的地区相对集中于象昆明这样的城市,外省学生则更愿意到北京、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工作,而愿意到经济较为落后或相对偏远的乡镇或农村幼儿园工作的学生所占比重非常少(见图2)。
4.对声望地位及工作稳定感的期望从下表1中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声望地位和稳定感等各项因素中,最受重视的因素是提供住房和养老保险等,其次分别是工作的稳定性和薪金水平。
5.对就业外在价值的期望
此项调查结果见下表2。表2数据表明,在影响就业期望的外在价值中,最重要的则是人际关系。(三)对学前发展和就业形势的认识1.对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认识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当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比较正常或快速,并认同当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就业期望有着直接影响。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当前幼教事业发展动荡(详见图3)。
2.对当前总体就业形势的认识
调查表明,学前教育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总体趋向于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详见图4),但对就业总体持积极态度(详见图5)。
总之,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昆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比较高,对薪金的要求较高,大多想进事业单位且信心较足,但是对当前学前事业的发展现状估计不足;虽然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但是态度积极,也显示出毕业生自信的特点。
(四)学前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高的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调查并结合就业实际,笔者认为,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经济条件和观念的影响
在本调查中,将近82%的同学认为其家庭经济处于一般或以上水平,可见大部分毕业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还是不错的。这样就决定了其在就业时对自己的薪金待遇的期待不会太低。调查中许多学生都认为一毕业就应该获得2 000~3 000元的薪金,但现实情况却是,学前教育师资的薪金待遇目前普遍偏低,尤其是在民办幼儿园。此种情况下,很多家长就期望其子女能进事业单位工作。但事业单位的容纳度毕竟有限,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仍处于较低的位置,所以,这就出现了一方面一部分学前专业的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而待业在家,而另一方面一些幼儿园则招不到教师的情况。
2.缺乏对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客观认识
调查显示,尽管毕业生基本都关注就业问题,知道就业形势严峻,但真正了解就业形势而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的却只占40%.改革开放以来,幼教事业迅速发展,但各地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许多地方70%以上幼儿园为民办,而公办幼儿园又多年不增加编制,只临时聘用教师,加上民办幼儿园缺乏资金投入,宁可低工资聘用低学历甚至非专业的教师来降低经营成本。这样就造成幼儿教师待遇低且缺乏相应的保障。这也就使得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尴尬的局面:期望很高,但现实却很残酷。
3.高校学期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通过对三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笔者发现,其课程设置也对学生的就业期望产生一定的影响。
(1)艺术技能课程与理论教学的不平衡在课程设置上,有的高校偏重于理论课教学,有的高校侧重艺术技能的培训,实际上这两者都存在着与幼儿园的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在实际过程中,过于偏重理论教学,或过于偏重艺术技能训练,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成本,而且还会因此造成学生对其就业期望过高的结果。
(2)缺少与专业相结合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程由于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不够重视,或就业指导与所学专业结合不够紧密,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缺乏对学前教育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了解。面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许多机遇和挑战,很多学生却视而不见,甚至盲目推崇追求其他行业。有的高校每个学期只组织学生见习两到三次,每次见习时间仅为半天,主要以观摩教学活动为主。因此,学生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及教师对幼儿一生发展的影响作用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深切的体会,对本专业没有建立起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而是只看到这份工作的琐碎和辛劳,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份神圣和伟大的事业。
(3)忽视对学生专业信仰的塑造
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性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整个教育活动所努力去追求去实现的东西。
有了教育信仰,学生就将会在面临工资待遇低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和坚守自己的教师梦想和岗位。
反思高校的课程设置,越来越多的课程仅只是为了满足学生就业时的需要,比如幼儿园园长喜好什么样“人才”,高校就培养什么样“人才”。但是许多能带给学生对人性进行思考的文史哲类课程则被所谓的“有用”的技能课程取代了,其后果就是学生只是把教师当成一种谋生的职业而已,如果有机会获得更高薪金的工作,当然就毫不犹豫地改行跳槽。
在所调查的三所高校中,其2009年和2010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5.4%,但没过多久就有32%的学生改行,还有近5%的学生处于待业或频繁跳槽的不稳定状态中。这不能不说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就业指导
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应不仅仅停留在培养人才上,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现实背景下,更应使培养的人才能学以致用。
因此,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是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自身的基础和关键。从新生初入校门开始,学校就应不定期地邀请相关专家和一线幼儿教师,结合实际介绍本专业就业前景、就业范围和就业要求。临近毕业学年,则应加大力度,开设固定的就业指导课,全方位地进行就业指导,同时学校要做好毕业生和毕业生家长的宣传工作,如张贴就业信息、寄送就业宣传材料等,使毕业生和其家长切实了解就业实际情况,从形势上合理、准确定位就业期望,以减轻就业压力。除此之外,高校应尽可能地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积极的联系,提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实际了解就业情况,通过对就业情况的“热身”,改善自身不足,积累就业经验,合理定位自己的就业期望。
(二)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大学生形成技能的必经之路,更是对未来工作产生正确认识、体会和感受的机会。因此,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对毕业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学前教育专业来说,高校应提前开设实践性课程,提倡和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幼儿园实践活动,使其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比如:跟随带班教师一同管理幼儿、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一日饮食及卫生保健工作,熟悉幼儿园各个教学及管理流程,等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增加自身竞争的优势,同时,可使学生感受幼儿教师日常工作的平凡与艰辛,充分认识、体悟幼教职业。
在实践性课程设置上,有些高校在最后一学期安排毕业生实习,有些高校的毕业生实习则安排在假期进行,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在一些公办的、水平较高的幼儿园实习。因此,笔者建议,可将现行的集中式毕业实习拆开、分散到各个学习阶段,这一方面就可以安排学生到公办幼儿园实习,另一方面也便于结合具体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相应内容的实习。
(三)适当改善、调整高校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
首先,应在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上做到相辅相成,改变与幼儿园的教学实践脱节的状况。其次,针对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学校应适当调整某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时。一些较容易掌握的理论课,课时应适当缩短;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游戏教学、语言教学等,可以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利于边学习边实践,学以致用。第三,在课程设置和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教育信仰的培养,合理增加那些能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树立坚定职业信仰的文史哲类课程,并在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儿童的热爱和对幼教事业的坚定信仰。第四,学校应结合幼儿园保教并重的现实,在专业课的设置上适当增加保育部分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使学生掌握膳食营养、卫生保健、急救处理等多方面的保育知识。为配合学生就业的多样性,学校还可以适当增设适应0~3岁幼儿教育的课程,例如营养配餐、亲子游戏等选择性课程。这些应用性强的课程可使部分毕业生不仅能适应幼儿园的工作,还能适应亲子园、幼儿培训机构等单位的工作。
综上所述,影响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造成其就业期望过高也并非完全是毕业生自身之故。要使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基本相符,需要包括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对于高校来说,还需要做大量的艰苦工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churuzhichang/60202.html
上一篇: 心理学未来就业前景
下一篇: 信息分析开题报告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