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为向导的计算机专业建设论文

初入职场 2023-11-09 19:07:57   点击量 : 6953  

作者 : 职场小助手

摘要:计算机专业是各技工院校的常设专业,随着国家政策对IT行业的重视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但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有限,难以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导致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文章对当前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思考,结合社会的现实需求及计算机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建设、多途径加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专业目标引导;就业;计算机专业建设

根据近年来技工院校学生面对就业的态度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反馈回来的信息,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不太理想,能真正从事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的人相对较少,在就业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就以本校2014年2个班80人的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分析:从事网页编程的占5%,从事多媒体视频编辑的占12%,从事图像处理的占15%,从事网络技术的占1.25%,从事电子商务的占5%,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占61.75%。从以上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学生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的`就业率只达到38.5%,但是据了解市场上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为什么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势却不太乐观,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1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1培养的学生和社会需求脱节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课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网页设置课程安排中,只是开设了java及网页框架,但是html,jsp等相关课程没有开设,没有对网页设置流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呈现出学习结构不合理,而且学习的版本没有及时更新造成学习内容滞后。技工院校的学生本身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课程中还开设C语言等编程,不但学生学得很吃力,在就业时基本用不上,造成了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导致学生准备就业时处于茫然失措有些悲观的状态,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通过自学或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1.2专业课程设置广泛就业目标性不强

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内容没有侧重点,计算机专业课样样都开设,让学生样样都学习一点。而且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专业目标方向没有去做针对性的引导,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目标性不强,样样懂一点,但不够精通专业,造成对专业学习迷茫、没有目标,甚至对将来的就业没有信心。

1.3学生就业目标与实际用人单位不相符

由于课程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专,毕业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达不到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就业普遍存在岗位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后,能够独挡一面的极少,多数只能担当基础性或维护性工作。此外,由于工作岗位层次低,很多同学觉得工资太低,对本专业的就业缺乏信心及长远目标。

2计算机专业建设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正处于鼎盛时期,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确立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强调了必须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必将推动IT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服务产品的高端化拓展,带动IT服务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IT的相关行业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要改变目前专业技能滞后、就业难的现状,作为教育者应结合社会的需求合理地开设课程,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以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走向稳定与持续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根据以上情况,计算机专业建设设置如下目标任务。

2.1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不断更新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每年的专业课程设置前必须经过广泛的调研分析,让学生得到最新最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学而致用。专业课程建设随社会发展方向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形成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动态调整机制。因此,专业建设中围绕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不断更新专业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网络维护、网页制作基础以及实用型应用软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2.2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专业发展要适应就业形势,调整专业定位方向,优化培养方案,适用岗位要求,以学生顺利就业为导向。建立学生就业跟踪、管理和调查的工作机制,适时了解专业人才需求和要求的最新动态,及时优化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能发展”的优秀人才。另外,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上,以基础课程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好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把学生就业定位在金字塔的中低层部分。

2.3以培养能力为本位

计算机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技术,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整合,重点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为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中心、教师主导、能力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后能够独立担当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3计算机专业建设重点任务

3.1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传递的信息量是十分惊人的,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教师将成为学生的顾问、引路人和共同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的重要伙伴。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新的专业知识、新的教学方式,如制作多媒体视频教学等,使学生随时可以从教学视频中进行学习,更加容易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另外,要积极探索适合计算机专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要立足校企资源共享,积极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教、学、做的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3.2计算机专业设置定位

计算机专业建设要坚持以专业对接行业、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课程设置对接职业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创新教学内容。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动手能力,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结构。目前技工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要培养计算机软件的“白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让学生学会具体应用、维护、组网和简单设计是完全做得到的,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到面向基层岗位,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技之长”的基层应用型人才。

3.3专业目标引导

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目标引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更好地确定就业的方向,引导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技术人员;培养从事网页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从事维护公司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人员;培养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系统应用、网络多媒体信息加工的技术人员;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的人才。

3.4建立校企合作

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并建立长效的校企双制运行机制,充分吸引企业进入校园、走进课堂,携手企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的紧密对接。使计算机专业与社会接轨,符合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结语

计算机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要与社会需求接轨。在教学上及时修改并制定好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设置出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的学习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景.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学周刊,2011(24):15.

[2]童茂开.关于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z2):180.

[3]唐海燕.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9):54-57.

[4]师功锋.北大青鸟APTECH“ACCP启蒙星”—全新的计算机中职教育课程模式和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9):25-26.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churuzhichang/5301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