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关注自身成长拒绝大脾气(如何做一个好妈妈?)
好妈妈关注自身成长拒绝大脾气
针对妈妈发脾气的几点可能的原因,妈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善自己的情绪:
可以在宝宝三岁左右时开始恢复工作。
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孩子虽然辛苦,但妈妈至少满足了自己的事业心、成就感以及与社会交往的需要。如果一时不能工作,建议妈妈报个培训班,或自己制订学习计划为头脑充电,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每次跟宝宝相处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情绪上。
即觉察自己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心情,引导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总盯在宝宝的身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要把自己的精神培养起来,宝宝的行为自然就会进入轨道。
跟外界持续保持联系,安排好属于自己独处的生活。
人很容易有惰性,天天做同样的事情很容易形成习惯,而在家里围着宝宝打转,空间狭窄,干不完的活,却也容易让精神懈怠,所以妈妈要跟亲威朋友保持联系,每周都请家人或保姆帶宝宝,你自己去听场音乐会,看场电影或逛逛书店,还有,和爱人一起在公园茶馆坐会儿,聊聊天,暂时把宝宝放在一边。
如何做一个好妈妈?
一个好的妈妈是女儿或者儿子的的一个榜样。不能光是讲道理而且要学会以身作则。
首先是生活习惯上的以身作则。其次是学习态度的以身作则。还有说话方式的以身作则。如果有可能的话包括做工作的以身作则。
遇到问题不抱怨愤怒,这是很多家庭的一个很大问题。比如看到孩子玩手机就说他一天都在玩手机。比如说每天都在拿它来跟隔壁的孩子来比较。这就是一种抱怨式的说话方式,而且没有提出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提出解决方案的说话方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今天考的不是很好诶?是不是太过粗心了?还是有哪些地方不会呢?这样的话,你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如果是粗心,那么直接跟他做约定就可以了。如果是不会做,那么你就告诉他怎么去做好这道题,比如自己去教授,他的方式。或者让他学会问同学,老师。一天解决一道题,最后怎么也会成为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当然,这只是说的成绩方面。
还要学会用奖励的方式,来妈妈来跟你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如果你下次考试进步了二十分,我就带你去游乐园?
而一些说话做事的习惯,你可以通过在旁边看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电影或者一些演讲。不一定要让他看,而是让他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他那些语言方式。就像以前电视上著名的一个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什么?这就是潜移默化带来的影响。
最后总结的一点就是做好一个妈妈,其实就是做好自己,怎么做好自己就给了孩子一个影响。
怎样做个好妈妈有素质的妈妈
01做一个恰到好处的家长
因为“依赖型自我”与“母亲参照效应”的巨大作用存在,怎样做一个恰到好处的母亲,便显得极其重要。
首先要考察的就是“母爱问题”。
无论在过去还是今日,母爱需要做到恰到好处,所谓的恰到好处,就是做到理性与温情的平衡。
家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一切人情文化围绕着家庭这个中心一层层构建起中国文化模式。
弗洛伊德说:“童年经验影响人的一生。”而你的经验首先来自于你的母亲。一个好的妈妈,她的爱心就是要用最有益而深远的经验影响你的一生,这就是“恰到好处”的智慧。
一个好的妈妈,会有足够高贵的大度和宽容的耐心,而远离急躁、尖刻、斤斤计较和居高临下。
好妈妈除了宽容爱心之外,还需要“理性的沉静”,即恰到好处的态度,在不动声色中引导,首先,不要让已经发生的事件成为强烈追究的“问题事件”,小心保护子女的自尊心,并培养孩子理智的沉静,让他从困境和打击中解放出来。
高智商的母爱就是恰如其分的爱和教育,最后在不经意中使孩子获得解决难题的成就感。
这需要一个母亲要有多高尚的修养啊!
02不要用打骂来表达爱
在表达善意和爱意上,中国人非常缺乏想象力。
我们都习惯了用“打是亲,骂是爱”来表达“为你好”的意思。
爱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在不擅长表达爱意的中国人这里,只剩下了最简单粗暴的一种方式。
人总是习惯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外人,对自己亲近的人却很苛刻。
也许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亲近之人是不需要伪装客套。
可这种表达方式是那么糟糕。你自以为是的“为你好”,却在不知不觉间让对方寒了心,而你对此还毫无察觉。
新闻上曾写到17岁少年跳下高架桥的新闻,轰动一时,给天底下的父母敲响了警钟。
在与母亲发生争执后,孩子打开车门,决绝地冲向栏杆,毫不留恋地离开了这个世间,为什么?
因为他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一个孩子应有的理解与鼓励,而是不断的斥责与打击。
久而久之,攒了一身的负面情绪火山爆发,最终少年以惨烈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母亲,做好这两点提升做母亲的素质(家长收藏)
世上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好心办坏事。
爱和善,一定要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打着爱的幌子行打骂之事。
打骂在你是爱意,在别人却是伤害。
03爱的正确打开方式
是赞美和夸赞
或许是受到“发乎情,止乎礼”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不像老外那样情感外露,在表达感情上总是九曲十八弯,将自己的爱意包裹了一层又一层,才敢拿出来示人
爱在心头口难开”,成了中国人情感上最大的坑。
《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的调查报告显示:
受访者中, 三成人赞同“家人之间不好意思说爱”,近四成称“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情感表达尴尬症”现状。
只会用打骂来表现爱,才是一种低情商的表现。
当你在赞美孩子的时候,其实你是在传递一种信号:不管孩子如何看,在孩子眼里,你都是最好的,不管你是否会发生什么,孩子都会无条件地支持你。
对孩子多一些赞美,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包容,少一些不满,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爱很重要,及时表达赞美很重要。
呼吁家长:不要让赞美来得太晚,
虽然我们总在想,我能让父母少操点心就好了;我更辛苦一点,让他们少点辛苦就好了,其实没有必要有那么多愧疚,那些付出,也是尽量不让他们失望就足够了。
好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
导语:“工作是一辈子的事,但因为工作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就再也无法弥补。”学校是一个生态系统,学生之间会进行相互约束,会有竞争的压力,这些导致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效果。而在家里,家长面对的是一个孩子,情感上会心疼孩子,难以达到教育目的。
好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 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
不拿孩子与自己优秀的学生对比,否则会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压力。做老师的父母,要摆正心态,孩子不足够优秀不代表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好。
第二 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和自然发展的空间。
特别是当父母与孩子同校时,不要过分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给孩子自己纠正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孩子做得好就该及时表扬,举贤不避亲。
第三 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有的老师在回到家后立马松懈下来,说话不注意方式方法,或是回到家后不能及时转换角色,缺少亲近感。要拿捏好尺度,亦师亦友。
第四 情理兼顾。
一些教学方法在教育学生上很奏效,等到教育自己的孩子就不行,究其原因还是老师父母们在感情上有些心疼孩子。因此,在教育子女时,按规则办事,既不要过于苛责,也不能一味妥协,既要讲原则,又要有灵活性。
第五 善于总结。
夫妻间在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上达成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意识地用于对孩子的教育上。
第六 要学会爱孩子。
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从物质上激励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如:一起做个运动、看场电影或是结伴旅行;关注孩子成长,多提有益的建议。
好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 育儿准则1:
言而有信很多妈妈都知道,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而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让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
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诸如此类的矛盾行为,比比皆是。 如果妈妈都言行不一,即使你再理直气壮的要求孩子,也只能让孩子口服,不能让他心服,未来成为“两面派”就是可预见的了。
操作指南:
1、对孩子承诺过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但是对没有把握的事,绝不轻易许诺,哪怕孩子再哭再闹,只要认为不合理,绝对不能答应,千万不能有“先答应他不就是了,省得孩子掉眼泪”的想法。 而对孩子的褒奖,只要答应了他,无论事情有什么变故,我们都一定会做到。久而久之,孩子就能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知道哭闹行不通,也知道自己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所谓“一诺千金”,做人,就要“言而有信”。
2、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我们大人也是一个无形的督促,有时为了打发孩子,也曾经有过想随便找一个借口的时候,希望能蒙混过关,但这种情况下,孩子反而会成为一个监督者,让妈妈能从自身做起,注意言传身教,不让孩子挑出毛病。 这样教育起孩子来,不仅省去了不少口舌,而且还培养了孩子“诚信”的美德。
育儿准则2:
尊重孩子,惩罚有道理大声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个定论,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两个最无效的方法,这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尽量吝啬你对孩子行为一刀切的批评。理论上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 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操作指南:
1、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妈妈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 比如说,你带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总是在货架的过道跑来跑去。此时错误的做法是,对他说:“下一次买东西你必须坐在购物车里了!”,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就把他抱进购物车里,告诉他这一次就必须坐在里面了。
2、比如孩子打人,有时候妈妈需要把孩子带走,离开当时的处境,反而能够使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一旦孩子犯错,有些妈妈就喜欢针对问题喋喋不休地说教。与其这样,还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换个环境。走一段时间过后,再告诉他:“我很爱你,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打人。”有的人或许会产生疑问:这就是对孩子打人的惩罚?这明明没有任何惩罚呀?确实没有任何惩罚,因为妈妈用各种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终目的是给孩子的过激行为降降温,使他不要再有这些不好的行为了。 所以,一些低调的缓和方式有时也可以试用,也许就足以达到你们期望的效果呢。
育儿准则3:
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妈妈变成“母老虎”?
恐怕很多母亲都不能接受这样一种说法,反而觉得孩子太不理解父母的心意:“我如此严格地要求他,都是为了他好啊!要知道‘爱之深,责之切’,我要是不为了他好,我何必要如此辛苦照顾他呢?”吃亏不讨好,估计很多妈妈都不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喊大叫、摔门、态度粗暴,不是只有孩子才会犯错误。很少有父母可以夸口说自己在管教孩子时从没失控过,我们多数都会在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现在,不少母亲好像都明白了“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的道理。 所以,不少妈妈对孩子在家、在学校的表现十分关注。而这种关注往往就是时刻要抓他的.“小辫子”,只接受孩子的优点,不接受孩子的缺点,不能容忍孩子犯下错误。失控的怒火会影响你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如果总是大喊大叫,孩子学不到什么。 相反,一旦他习惯了你的这种方式之后,会将你的话当作耳边风,慢慢就会变成,你的批评或表扬他都听不进去了。
操作指南:
1、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做到你对他的要求。
2、想好今后在你将要发怒的时候怎样使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从1数到10,或是深呼吸几次,亦或是走开一会儿。 但如果这些方法仍无济于事,最终你还是失控地对孩子发了脾气,记住事后要真心地向孩子道歉,告诉他,你也是人,也会犯错,但你能承认并改正错误。
3、如果你特别生气,完全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经常发脾气的话,当你再生气的时候,孩子也就见惯不怪了。
育儿准则4:
表扬有分寸相当一部分父母误解了“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他们以为“赏识教育”,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夸孩子的理由来,甚至认为,“孩子本没有这些长处,你夸了他,他不好意思否认,自然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事情果真有这么简单吗?孩子对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清楚得很,他会怀疑父母这样夸他是有他们自己的目的,“他们为了让我乖乖就范才这么说,他们很虚假。”为了表扬“真正的自我”,孩子很可能得到的赞扬越多,就越顽劣。 心理学家吉诺特发现,“幼儿受到过分表扬,反而会引发反感和不安。”对了,一旦孩子发现父母的鼓励带有“哄骗”性质,他有可能抵触心理越严重。 “你好乖呀!” “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 “哦,今天早上你表现得像一个天使!” 对于小于5岁的宝宝来说,这样“抽象”的鼓励毫无意义,他根本不明白他的哪些行为像“天使”,哪些行为又成了爸妈的“骄傲”。
操作指南:
1、鼓励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宝宝的好行为,那么表扬应该越具体越好。 我们会发现,一旦我们指出孩子的哪些行为“有进步”,孩子以后会遵循这些行为规则去做事情,他就会自觉自愿,我们的养育过程就会“省力而见效”。 具体到某一个细节的鼓励往往是低调的,比如,“你今天早上主动帮妈妈铺床,我真高兴,谢谢。”“你主动帮妈妈摆放碗筷,下楼时主动搀扶爷爷,真不错!”低调而具体的鼓励听上去随意而亲切,具体而低调的鼓励,听上去才不会很“假”。
2、宝宝尝试着用小肥皂洗袜子,原本可能是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游戏”,“很有趣”,你如果大惊小怪地为此奖励他一辆遥控汽车,也许宝宝下次会为了洗手帕再跟你要一辆玩具汽车,而自由自在地与肥皂、清水玩耍的乐趣,反而在此功利的目的下大大地减少了。 不要将物质奖励与宝宝的做事欲望挂起钩来,下一次,他再有“嘻(洗)刷刷”的欲望,对他说一声,“你真能干,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让妈妈高兴。再说,洗袜子本身也很有趣。”这就够了。
好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 1、被拒绝,是孩子的必修课
“妈妈,我不吃这个菜!”
“妈妈,我还想要这个!”
“妈妈,我不想起床!”
是不是每天都会听到孩子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妈妈,你是怎么做的呢?不吃这个菜,就再去炒一盘?是不是一听到孩子喊妈妈,就已经做好了为他忙前忙后的准备?你认为孩子还小,要求不算过分,就一味地满足他,全然不考虑别的。为什么不试着拒绝呢?孩子的愿望是无止境的,你今天给他买了小汽车,他明天想要大飞机。怎么办?你不敢对孩子说“不”。
其实,有很多时候,孩子都是无理取闹,只是你被爱蒙蔽了眼睛。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是对孩子负责。孩子还要面对自己的人生,除了你,还有几个人愿意对他有求必应?不要担心你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以后,他会讨厌你,埋怨你。你的拒绝会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想法和需求都会被满足,这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一课。
2、你做得“讨厌”,孩子才能成长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说孩子在家都是自己打扫房间,自己洗袜子;她从来不检查孩子的作业,不帮他收拾书包,孩子从小学就从来没接送过。我很羡慕她的潇洒,但也隐隐觉得不安,“你这样做,孩子不讨厌你吗?”她笑了,“你怕孩子讨厌你啊?讨厌又怎样,他得到锻炼,成长了不少”。
是啊,被讨厌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不想写作业,只想看电视,你不能由着他;他想晚上出去玩,和朋友去网吧,你不能让他去。孩子会觉得你烦人、讨厌,但是,你只是通过拒绝在告诉他,他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孩子只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温室宝宝,长大以后,自己怎么独立生活呢?所以,虽然,他一时讨厌了你这个妈妈,但是他面对未来风雨的时候,会明白,你才不是故意不做饭。
试着去锻炼他的生存能力,放手让孩子去积累经验,让孩子越来越独立,面对困难的时候,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而不是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过度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所有,等到以后,他遇到困难了,不是想着自己去解决,反而哭着逃避到你怀里,到时候你再想把他推出去,已经晚了。
3、被“讨厌”,也被深爱
小时候,我有时候就挺讨厌我妈的。她经常以下班太晚为借口,让我自己在家做饭。那时候,我真的讨厌透了做饭这件事,顺带也讨厌我妈。但是后来,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工作,变着花样给自己做饭吃的时候,会特别感谢我妈。
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尝试着去成为我妈,我想让孩子自己展翅高飞,我就不能先把他的翅膀折断。我不害怕孩子讨厌我,相对于被讨厌而言,我更愿意去引导他做一些事情,让他学会照顾自己,知道如何生存。我不愿意看到未来孩子被现实折磨得遍体鳞伤,所以,能提前教会他的东西,我希望他都能学会。至于在学会之前的这个过程中,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对我的不友好,我理解也接受。至少我不会害怕成为那个讨厌的妈妈。
现在孩子还小,可能有些时候是不能理解你对他的严格要求,会为你拒绝他的某个要求而郁闷,觉得你讨厌。可是啊,没关系,你现在做的不是让他理解,而是在教他生活。终有一天,他站在兵荒马乱的生活面前,会感激你,正因为你的“讨厌”,他才学会了面对的勇气。
4、说到底,成为孩子的“讨厌”妈妈,也是成为孩子最好的“好妈妈”。
爱有很多种表达形式,“讨厌”是一种更深沉的爱。就放开手,让孩子试着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一时不喜欢又怎样?生活不会一直让他天真不成熟,在真正受伤之前,妈妈要帮他成为勇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renqunyangsheng/276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