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做得对吗?(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 家长要怎么做)

人群养生 2023-03-27 10:33:46   点击量 : 7992  

作者 : 健康小助手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做得对吗?

妈妈教分享

吃完晚饭下楼玩,已经成了我和望仔每日的必修课。前几天爷爷已经把望仔的小自行车修好,放在院子的车棚。

晚饭后,我们刚出门,望仔就惦念着自己的车子。此时楼下已有三个小朋友骑着自行车玩。望仔刚骑上没一会儿,住我们前楼的一个小姐姐走到我跟前说:“阿姨,我想骑他的自行车,和他们比赛,看谁骑得快。”

一向都教育望仔要懂得分享的我,当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但望仔现在自我意识非常强烈,我必须征得他的同意才行。于是我告诉望仔小姐姐的想法,并问望仔愿不愿意让姐姐玩。望仔的回答是干脆的:“不行,这是我的自行车,我正在玩呢!”“可是如果姐姐有好玩具的话,她也会让你玩的。”“不行,我还没玩够呢!”任我怎么说,望仔就是不愿意,而那个小姐姐又一直耐心地等着。

突然,我看见前面停着元元的自行车,这是一辆两轮自行车,显然是大孩子骑的。但为了满足那位姐姐的愿望,我征得元元的同意后告诉望仔:“你骑这个大车子,让姐姐骑你的小车子,好吗?”此时望仔爽快地答应了。骑上去后还不住地嘟囔:“我的车子真大!”小姐姐如愿以偿骑到了望仔的自行车,高兴地追别的小朋友去了。因为是两轮自行车,加上车子大,我必须扶着望仔走。

望仔妈对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意识很清晰,在小姐姐提出借自行车的时候恰好能及时实施展开。要培养孩子学会分享,首先父母要认识到分享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懂得分享的孩子对别人比不会分享的孩子更细腻体贴敏感,也更克制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他们很看重分享带来的更具意义的感受,比如能从别人的欢乐中得到更多的乐趣,也普遍更受朋友们的欢迎,获得更深的友谊,同时也能更适应生活。可以说,望仔妈的教子观念很宽阔很大气。

在培养分享好习惯的意识引导下,望仔妈及时发现了机会,想借此培养望仔的分享能力,这种初衷非常好,但望仔妈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自行车的主人是望仔。妈妈应该让小姐姐自己找望仔,而不应该马上自行先答应小姐姐后,再找望仔协商,这样给自己和望仔造成的局面都很被动,有些骑虎难下的感觉。虽然望仔好像是很痛快地答应了妈妈的建议,骑元元的车子,但望仔将会很快发现,大车子玩起来不痛快,又觉得自己本来也不是出于友谊,心甘情愿答应借给小姐姐玩自己的自行车的,是在妈妈特别恳请下,同时又被妈妈建议说可以骑元元的自行车,才一时冲动答应的。望仔与妈妈之间的心理交流就可能会出现微妙的不和谐,也会为接下来向小姐姐要回车子留下更多周折。

妈妈教分享的后续

原以为那位姐姐玩一会儿就会主动把车子还给我们,可没想到,她绕着我们楼转了很多圈后,还丝毫没有要还的意思,而望仔又想玩他的车子了。出于无奈,我只好向那位姐姐要回自行车,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位姐姐居然说:“阿姨,我还没玩够呢,让我再玩一会儿吧!”“你的车子呢?”我问她。“我的车子在家呢,妈妈说麻烦,不让我拿下来玩。”“可是弟弟也想玩他的车子了,你看这个车子这么大,他根本骑不了。”“阿姨,让我再玩一会儿吧!”“好吧,你再骑一圈,阿姨和弟弟在这里等你。”等又转了一圈回来,这位姐姐依然不大愿意还给望仔,最后还是我硬给她讲道理,才把车子还给望仔。

望仔妈想教孩子学着跟别人分享,这种良好的愿望一定要保持下去,但为什么这次分享显得这样不顺利,有些滞涩呢?还是以上谈到的原因:妈妈太过于主观主动了,结果,她和儿子最后都被动了。

谁应该是分享的主角呢?应该是车子的所有者望仔,妈妈在培养望仔与人分享的过程中,母子二人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任何的教育教学都要双方互动下才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尤其是学习的人要有主动的愿望。虽然妈妈在这次分享过程中主动示范,但似乎更像是她一个人在承担着好几种角色,分别代表着望仔的需求、小姐姐的需求和一个权力过大心力过用的裁判角色。不过,这次行为是对培养孩子分享能力的宝责实践,无论如何是很有意义的,但望仔妈一定要在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与人分享的规律。

面对这样的困惑,妈妈该怎么做

望仔长这么大以来,我们还是头一次碰到这样的小朋友,我不知道该怎样向望仔解释当遇到这种情形时,还该不该与人分享?也不知道当着望仔的面向小朋友要回属于他的玩具这种做法,是对?还是不对?

不是所有的情形都要训练孩子与人分享。

在孩子玩在兴头时最好不要建议孩子与人分享。至少要孩子的游戏需求得到较大的满足之后,玩具富余出来了,放在一边,有人借,孩子的分享愿望才更容易生发出来,结果也会更圆满更有利于下一次分享行为的发生。望仔已算是很配合妈妈很通情达理的宝宝了,对这样的宝宝父母其实要更注意维护好孩子内心的需求。

对于妈妈以一种较为“硬”的讲道理的方式强行要回望仔的玩具并无大错,因为毕竟对方也是一个需求较为强烈的孩子,如果一味任由她玩下去恐怕一直要不回来。本来这次分享也是望仔妈的初步尝试,只要不经常代替望仔出面解决问题就好。

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 家长要怎么做

持这两派观点的都有。不少妈妈都认为应该如实写孩子在家的表现,但可以侧重在孩子有待改进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够在幼儿园加以教育和引导。
小可可妈咪:
钊妈咪:写小孩在家的一些表现,这样就可以和老师互相配合教好孩子,比如我第一周写的是孩子上幼儿园要抱着去,不肯下地走,第二周就主动下地走啦,说:“老师说小朋友要拉妈妈的手自己走,才棒棒,老师会奖励棒棒贴纸的。”去到幼儿园在老师面前表扬他自己走路,老师就奖励他贴纸,非常开心。现在基本都自己走,很少要抱。
天才与白痴:
一周才写一次,其实,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孩的不对地方,就有很多内容写啦,最后写多一句,就是要请老师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多教导,耐心教育,并纠正不良习风。 ,我记得,我嫂子写侄女:宝宝,在家喜欢看电视,晚上很晚才肯睡。结果,反应给老师知道后,老师教育了学生,后来,回到家也改掉坏习惯了。
现在的家长都实施“赏识教育”,更希望自己孩子也得到老师的不断表扬,所以一些家长的幼儿在家表现都是整篇的“好人好事”。
竹子妈妈:我写好的多,坏的少。即使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也给了星星。
不少妈妈都表示在写幼儿表现时,孩子总希望第一个知道妈妈给的评价,并在妈妈的评价上施加“影响力”。
案例2:我以前都是写好的多,写不好的我女儿还不高兴呢,我刚好叫她以后一定要改正。
适当回应老师的评语
作为一项长期的家园沟通行动,家长在收到幼儿园老师给孩子的评语后,要和孩子一起理解来自老师的“期盼”,并用行动来引导孩子加以改善;有时候,老师直接针对家长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要求,家长可以适当回应老师的评语,互相有个良好的呼应,形成培养孩子的一股合力。
比如一位家长就明确收到幼儿园老师的一则评语,“希望家长每天抽点时间陪陪孩子。了接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与为人处事。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教育,孩子的进步需要你的帮助与支持。谢谢”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真诚回应来自老师的期待:感谢老师的关心,我们会重视这一问题,及时与您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确实不能因为我们的疏忽耽误了孩子。我以后会多加强与他的谈心,一定会再多抽时间陪他学习。
家长不宜过度迁就孩子
首先,幼儿园要家长写这些是为了了解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的不同表现。老师会时常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去正确的引导他们。其实只要你在家有好好观察你们家的宝贝,你会发现能写的东西真的好多好多。把真实的一面,好的坏的都可以写。这样很好,大家都如实反应,对掌握孩子的情况更有利。也可以写孩子在家的一些“问题”,或者是一些“反常”的情况,这样可以让老师留意孩子的情况,对症下药,家园配合更快适应。
其次,与孩子分享你对他的在家表现。与孩子共同分享你写的幼儿在家表现,共同坦诚面对孩子做的好的及需要提高的方面。在孩子做的好的方面要给予孩子肯定,在孩子还没有达到要求的方面,可以指出来,并相信孩子可以慢慢地做到,给孩子耐心、信心和时间。
家长会本能地将集中力注意在孩子身上,体察到孩子的各种情绪和需要,所以家长写幼儿在家表现,可以将宝宝的表现特别是不为人知的细节写给老师,方便他尽快了解孩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renqunyangsheng/2768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