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精是怎么回事(梦遗是怎么回事呢)

保健常识 2023-05-03 17:51:10   点击量 : 5795  

作者 : 祝由师

遗精是怎么回事

男性朋友们压力是普遍的大,所以身体承受了很大的负担,有些男性朋友在早上起床的时候,会发现内裤上出现一些精液,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会不会威胁到身体的健康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遗精是怎么回事

若是遗精这种情况偶尔发生,那么这所以正常的生理反应,若是频繁的出现,那么就意味着身体出现问题了。

遗精的发生一般是因为生理或者心理所造成,一旦这种情况时就表明,身体已经成熟时期了。

这种情况对于青少年而言是无法得到答案,因为没有人会告诉他们这点,所以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他们会感到十分困惑和害怕,不敢告诉他人,总是默默着承受着,这对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所以作为父母们,应该及时告知孩子们这些生理常识。

具备了生理常识之后就会发觉,精液它是一种乳白色的液体,主要是由男性的性腺分泌,具有一定的特殊气味,而遗精分泌出的精液就是如此。因为当人体处于青春期的时候,性生殖系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睾丸体积和体内雄激素水平都在不断增加,而精液的产生就是因为这些性器官所致,当精液量超过存储极限就会溢出,所以不可避免的就出现遗精情况。

从上文可以知晓,遗精在正常情况下是很正常的生理状况,我们不必过于惊慌。

梦遗是怎么回事呢

梦遗是指睡眠过程中,有梦时遗精,醒后方知的症状。
梦遗有虚有实,有先实而后虚。病程日久以虚证为多见,或虚实夹杂。虚又分阳虚与阴虚。病位主要在肾,阳虚则精关不固,多由先天不足,自慰过频,早婚,房事不节而致;肾阴虚,阴虚则火旺,精室被扰而遗精。前人认为:“遗精不离肾病,但亦当则之于心君。”明朝医家戴元礼在《证治备要·遗精篇》中说:“有用心过度,心不摄肾,以致失精者;有因思色欲不遂,精色失位,精液而出者……。”时至清朝,对遗精指出“有梦为心病,无梦为肾病。”“梦之遗者,谓之梦遗;不梦而遗者,谓之滑精”。又将遗精分为梦遗和滑精,后世医家多沿用至今。临证辨治中很难截然分开,故统称之为遗精。
精液由精子和精浆组成,精子由睾丸生成,精浆由前列腺、精囊腺、尿道球腺所分泌的液体混合而成。精液中除了大部分水以外,还含有一些蛋白质、脂肪、酶等。正常成人一次射精大约2-6毫升。遗精可以发生在睡梦之中,梦的内容可能与性有关系,也可能与性毫无关系,醒来时,精液已经逸出,这种现象叫梦遗。
梦遗是遗精的一种情况,不频繁的遗精是正常现象,那么次数不频繁的梦遗也算不上是病。但是,由于梦遗常伴随着从梦中惊醒,精神比较紧张、容易形成心理负担,出现失眠、头痛、头晕、无精打采、胃口不好、疲乏无力等症状,这就是“遗精病”了。如果有这种情况,思想千万不要背包袱,平时多参加文体活动、调整有规律的生活、把精力分散一下,避免睡前阅读色情小说,树立信心,能够自愈,否则应去找医生进行调治.
导致梦遗频繁主要是人的生理或心理因素所至。生理上包皮过长、前列腺炎、尿道炎等生理问题往往会导致频繁的梦遗。心理上的因素往往是因性心理出现了问题。如长期的过度的性幻想,会使人的大脑中枢中的性中枢由于长期过度的紧张,其控制系统会渐渐疲劳,控制力下降,这样导致青少年一有性欲和性冲动往往就会外遗。如果是强制压抑的话,白天不滑精,晚上很可能在睡梦中外遗。
克服和消除频繁的梦遗,除进行中、西医的药物治疗外,就应考虑是否是心理因素导致的,这时还应积极进行心理的调试与治疗。
首先,青年人应养成正确的性心理。
其次,学会转移注意力。
梦遗频繁是年轻人对异性的向往所至,不应受到歧视。但是青少年应学会积极转移注意力,将主要的精力从对性的关注上,转移到其他方面。为此,青少年首先应树立积极而远大的理想,将主要精力放到学业和事业上。受到性刺激有极强的性渴望时,应避免性幻想,这时可以走到户外,陶冶陶冶情操,或与好友聊聊健康的话题等。积极参加健康的体育与文艺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第三,建立规律的生活
青少年为了减少频繁的梦遗,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依表按时起居学习和工作。以有规律的活动,充实生活,减少无事乱想的空闲,消除或冲淡性渴望。晚间睡觉前,应用热水泡脚,而不应用凉水洗脚。睡觉时内裤应宽松。上床时不要看黄色的东西,避免性刺激,克服性幻想,不要抚摩下身。早晨按时起床,不要赖床等等。
第四,克服恐惧和内疚感
对于梦遗的青少年来说,积极克服由于梦遗带来的恐惧、焦虑和内疚,也是消除梦遗的有效手段。梦遗过后,大多青少年会因自责而拼命压抑自己的欲望,以为这样会减少或消除梦遗。其实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你白天拼命压抑自己的性欲望,将自己的欲望压抑在内心深处,但是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梦是潜意识的显现,是我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在晚间睡梦中,被压抑的性欲望就会自然流露,导致梦遗。所以,有时发生梦遗或频繁的梦遗,青少年千万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应积极去了解性健康知识,掌握梦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减轻心理压力,平衡心态,自我放松。克服或消除恐惧和内疚感,以轻松的心理去应对梦遗。
最后,与异性朋友进行正常交往,学会自我疏导
在与异性交往时,应自然、开朗和坦率,应克制想入非非和性冲动,避免情绪的过分波动,理性地对待异性。不能因见到异性就产生性冲动而视异性为“老虎”,不敢单独与异性交往或见了异性就紧张。养成正确的恋爱观,与女友交往时,自我克制,以学业和事业为重。
青少年还应学会自我疏导,如有非分之想或单相思时,可找好友交流,难以开口的,可通过写日记自我倾诉。还应学会主动释放自己较强的性渴望,对于性心理反应较强,性欲望实在难以克制的,为避免过度的梦遗,适当的有规律的自慰,如一周一次,也不失为解决过度梦遗的有效方法。

遗精是怎么回事?

你好:通过你叙述的情况,一般来说结婚后很少出现遗精的,如果长时间不过性生活可以出现遗精,另外就是穿过紧的内裤,也会出现遗精,象你们平时性生活正常的不会有遗精,可能是与疾病有关如包皮长、前列腺疾病等,最好是到医院的男科检查一下。确诊后进行治疗。

老是遗精怎么回事

你好,有以下原因:
1、精神因素引起的晚上睡觉经常遗精,由于性的要求过分强烈不能克制,特别是在睡眠前思淫引起性兴奋,长时间使性活动中枢神经受到刺激而造成遗精=
2、体质虚弱引起的晚上睡觉经常遗精,各脏器的功能不够健全,如大脑皮层功能不全,失去对低级性中枢的控制,而勃起中枢和射精中枢的兴奋性增强,也会发生遗精。
3、局部病变引起的晚上睡觉经常遗精,性器官或泌尿系统的局部病变,如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炎等,这些病变可以刺激性器官而发生遗精。
意见建议:建议您抽时间去医院检查下,及时遵医嘱治疗,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祝你健康!

遗精是怎么回事

遗精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生理现象。因为正常成年男性约有90%的发生过遗精。遗精又分梦遗和滑精。青春期发育后的1~2年至老年,都可能出现。对夜间梦中遗精,又称梦遗或梦失精,有人称之为“跑马”。在清醒状态下无手淫或无性交刺激的状态下自发性射精称“滑精”。二者从根本上说没有太大区别。
女性在睡眠过程中或性刺激下,阴道分泌物大量增加也会有粘液排除,一般不会被注意,而男性则不同,许多男性会把遗精这种生理现象看作病证而忧心忡忡。那么,怎样看待遗精呢?只有搞清楚遗精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才能正确对待它。
遗精很少发生于12岁以下的男孩,到14岁男孩遗精的发生率约为25%,城市和家庭经济状况较优越的男性少年发生率高。16岁约为55%,18岁为70%,20 岁为75%~80%,到45岁至少有90%的男子在某一境遇下发生过遗精。遗精发生的频率多数为每周1次或数周1次。有人做过调查,遗精的发生与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有人调查,结果具有初中文化程度水平的单身男子有18%,而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水平的单身男子有30%~46% 平均每月发生1次遗精。
梦遗可以是性梦引发的结果,也可以是由被褥过暖,内裤过紧,衣被对阴茎刺激的结果。
中医文献将“有梦而遗为梦遗,无梦而遗为遗精”的分类是区别梦遗和遗精的最早说法。梦遗前的性梦可能是很含糊的,有的梦遗后无法回忆性梦中的主要情节。也可能是很清楚的,有些人在清晨醒来时清楚地回忆起梦中所发生的事件。实际,性梦是潜意识的反应,往往与幻想和经历有着某种联系。
当今,对具有初步性知识的人来说,把遗精看做生理现象,是人类性行为的组成部分,过去无论是我国的封建传统文化意识,还是国外封建礼教都把遗精说成“怪象”。在巴比伦时代,人们认为是“夜女”或“夜天使 来访的结果,“夜女”会在男子熟睡时来访。中世纪时,人们认为遗精是魔鬼在作怪。在中国则过分强调精液宝贵,始终把遗精看作是一种病态,精液的丢失会导致肾气亏虚。将肾气看成是人体正气的根本,过分强调遗精对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人们在对待遗精上产生了误区。
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或学校教师有责任告诉他们,对于偶然的遗精现象是生理性的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恐慌,更不是不道德的坏事。粗言恶语或避而不谈都会伤害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baojiancs/5332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