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情结的提出者

心理健康 2023-09-28 23:49:02   点击量 : 3938  

作者 : 心理学栏目小组

约拿情结的提出者

约拿情结,是指一种自我封闭、逃避现实的心态,源于《圣经》中的约拿书。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结也普遍存在,成为人们思考和行动的障碍之一。而约拿情结的提出者,是指第一位在现代学术领域中提出约拿情结概念的学者。

约拿情结的提出者

从历史背景看,约拿情结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格林斯潘。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约拿情结的概念,认为约拿情结是一种人类共同的心理现象,是人们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一种逃避机制。他指出,约拿情结的本质是“自我逃避”和“自我保护”,是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困难时的自我保护本能。

从心理学角度看,约拿情结是一种“逃避型应对机制”,是人类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一种应对方式。当人们面对不确定性、压力和困难时,往往会选择逃避、回避或避免,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和负担。这种逃避机制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却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糟。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约拿情结也是一种“社会逃避机制”,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现象。当人们面对社交压力、群体压力和社会期望时,往往会选择逃避、回避或避免,以避免被评价、被批评或被拒绝。这种逃避机制虽然可以保护自我,但却会使人们失去机会和发展空间。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约拿情结也是一种“学习逃避机制”,是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现象。当学生面对学习压力、学科难度和考试压力时,往往会选择逃避、回避或避免,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和压力。这种逃避机制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却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机会和提高空间。

综上所述,约拿情结的提出者阿伦·格林斯潘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心理中的逃避本能和保护本能。他提出了约拿情结的概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从多个角度来看,约拿情结都是一种负面心理现象,是人们思考和行动的障碍之一。要克服约拿情结,需要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以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不抱怨的世界 | 为什么要花时间抱怨而不去做拯救自己的事?

如果你看不惯某种东西,那就改变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你的态度。不要抱怨。抱怨只能让恃强凌弱的浑蛋意识到自己附近住着一个弱者。
——威尔鲍温《不抱怨的世界》

什么是抱怨呢?

就我个人理解,我认为抱怨就是发牢骚,为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或者不想做的事情找借口时的一种控诉和指责。
按照韦氏辞典的定义,抱怨(complaint)有两重意思: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提出正式的控诉或指责。根据抱怨对象的不同,抱怨还可分成对自己的抱怨和对他人、外界的抱怨。

那我们为什么会抱怨呢?

本书的作者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

本书提出抱怨会带来5点好处:

1.Get attention:寻求关注

2.Remove responsibility:推卸责任

3.Inspire envy:引人艳羡

4.Power:操纵力

5.Excuse poor performance: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

1.寻求关注
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例如,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作者鲍温讲述自己13岁参加中学舞会,因害怕邀请女生跳舞,转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会接受他的邀请的,从而引发同学们的同情并避开了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瘾症”,以后的日子,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他都归因于他的体重。

2.推卸责任
许多抱怨是为自己的无能寻找理由,通过告诉别人取得某些成果毫无希望,往往责怪他人或者责怪大环境为自己的懈怠找借口。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出现的场景。碰见这样的情况时,别人给再多的建议,抱怨者还是会找更多的理由说明做不了。

3.引入艳羡
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让自己在互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当我指出你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你优秀。抱怨的背后是自夸和吹牛。而只有没有安全感、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吹牛和抱怨。如果你想终止对方的抱怨,最好的方式就是夸赞对方。

4.操纵力
抱怨是获得操纵力有效的方式,我们许多人都渴望拥有、保有权力。我们希望以外在的、对别人的控制力,来掩盖自己灵魂中内在的空洞。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对某一件事物或者某个人抱怨而形成小团体。抱怨其实就是在招兵买马,寻找拥护者。凡是人们聚集成群的地方,都有人拉帮结派,我们会觊觎当权者的位置,抱怨自己的竞争对手,以获得别人的忠诚 。

5.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
与通过抱怨来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的不同,通过抱怨为自己的欠佳表现找借口是在事情发生后才抱怨的,希望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让别人知道我们尽力去做了,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做失败了,避免让别人觉得我们无能。

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 而甘地(Gandhi)也说: “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惨的遭遇,而是“默许”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你不是一个他人和环境的受害者,而是“昨日之我”的选择造就了“今日之我”。

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而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弃熟悉的生活方式,结果我们倾向于害怕成长。其实是我们在拒绝、反抗我们伟大的潜能,对这种逃避成长的倾向,马斯洛命名为“约拿情结”。而抱怨正是“约拿情结”的体现,它源于自我价值感低落,是安全的,属于低能量层次的对话,不会威胁到彼此,于是人们通过抱怨,逃避生命的拓展、成长与改进。

正如该书的副标题所言,Stop Complainting and Start Enjoy the Life You Always Wanted,停止抱怨,你就已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打开的改变之门,除了自己,谁也不能帮你打开这扇门。

我决定践行21天不抱怨行动,用不抱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去解决问题而非逃避,从而拥抱自己的成长和改进。
行动计划:
1.将紫色手环带在左手上,没抱怨一句就移动到右手上。
注意:如一天中移动了一次,就重新开始计时坚持
2.每天晚上睡前10分钟复盘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抱怨了等。

如果你也想参加活动,加入我的21天不抱怨行动中,我们一起打卡、复盘、改进自我。
找到我,我们一起加油。

约拿情节

约拿情结来自于《圣经》中的一个故事:

约拿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一直渴望得到神的差遣。终于有一天,耶和华交给了他一项光荣的任务,以神的旨意赦免一座原本要被摧毁的城市。可是,面对这项神圣的、梦寐已久的使命,约拿却选择了逃跑。

这本是一项很崇高的荣誉,也是约拿一直向往的,可当理想变成了现实,约拿却产生了畏惧,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就想办法回避。后来,“约拿”这个词语就被人用作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同时又害怕成长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借用这则故事,提出了约拿情结的概念,说的是:在我们最得意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害怕成功。因为我们害怕正视自己最低的可能性,也害怕自己潜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每个人都渴望在生活中实现梦想、提高自我、发挥潜能。可现实中,真正能够做到这些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约拿情结占据着一定的比重。这种情结致使人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够做得很好的事情,甚至逃避发挥潜力的机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结呢?因为人们存在一种“健康无意识”的心理机制,不仅压制着危险的、可怕的冲动,也压抑着美好的、崇高的冲动。我们的行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迎合社会普遍流行的观点和行为方式,就会隐藏真实的个性特点。

我们的社会向来提倡谦虚低调,不太喜欢高调行事的人,但人的本性中都有追求成长、渴望成功的内在冲动,在这种冲动的作用下,人们为了理想而奋斗,希望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得到他人的认可。但长期的生活经验又提醒人们,过分张扬是不受欢迎的,为了防止冒犯别人或遭受敌视,就只好压制追求自我实现的真实情感,披上谦虚的外衣。

成功的人在处理约拿情结时的做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他们在内在本性和外在环境的冲突下,没有选择向外界妥协,变得温顺、服从,而是坚定地选择追求梦想和自我实现,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冲突,始终保持着进取精神。

成长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在成长,只是方式不同。当你面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你是勇敢去追寻,还是在恐惧紧张之下选择妥协?记住:不同的选择,成就不同的人生。

无条件与无原则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什么是无原则的爱?无条件与无原则究竟有什么区别?

爱是无条件有原则的,爱本身就是原则。如:共同约定温柔坚持 不再指责 坦然面对 互相尊重 遵守规则。

无条件无原则的爱就是溺爱,导致孩子做事没有底线,精神上和情感上满足不了通过降低条件,通过物质层面的东西宠孩子,这种爱不是爱,只是爱的表达形式,而不是内容。

这两种爱,说实话,真的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不留神就会越界,背道而驰。如果爱满自溢的人不会在两者中徘徊;情感匮乏的人会在两者中打转,找不到准绳;提高爱的能力,让情感流动,充盈的爱不会迷失方向,云淡风轻。

爱到底是什么呢?

1、 爱是一种情感状态:这种状态是主体的,如果你有爱无论给孩子做什么都有;如果你是匮乏的怎么给也给不出。如果给孩子买手机分两种情况:1)手机价格不高,只要带着情感给,就可以把那份爱给到孩子,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被爱、被关注的、是值的拥用的、有配得感;2)手机价格高,没有情感的流动,即使付出了,也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还可能是变本加厉的向父母索要,父母和孩子的纽带出现问题,他不会感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导致两败俱伤,父母不放弃,就会妥协,没有条件无原则,进入恶性循环。

2、爱是被动的给予:这种状态是给不出去的,没法主动给。父母物质上满足精神上匮乏,把爱的表达方式当成了爱,这认为是爱孩子,爱的有无是由被爱者决定的;调正亲子关系,情感流动,才能借物传情。

3、爱对人的作用——安全感、存在感、意义感是动力系统的源泉,是人的精神食粮。爱就是阳光雨露,只要生长就需要被滋养;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一不可;吃饱饭就有精气神。

4、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创造力。

1)不成熟的爱(孩提时期的爱) ,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我需要你好好学习,我需要你放下手机,我需要你听话、我需要你……,只有这样我才爱你,爱被赋予了N多条件,只要让我满意,我就爱你,此人完全被控制;

2)成熟的爱, 我需要你,我爱你(我被人爱,因为我有爱) 。我爱你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仅此而已。

我能爱你,因为我爱你;你爱我,是因为我爱你;爱是一能力。

提高爱的能力

1)给爱做减法——提纯。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都是全部的给予,被爱者接受到爱的信号是强还是弱呢?亲子互动中会直接反馈,特别青春期的孩子给回馈的信号,最能反应出父母爱的纯度是什么样的。

2)给爱的装备做加法检索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否出问题了?是否符合育人标准?要修正价值观而不坚守,把责任推给孩子,千万不能“自以为是”。

灰色地带——约拿情节 :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名词。简单地说, " 约拿情结 " 就是对成长的恐惧。 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 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 其代表的是一种机遇面前自我逃避、退后畏缩的心理,是一种情绪状态,并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在日常生活中,约拿情结可能表现为缺少上进心,或称"伪愚"。它的存在也许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从自我实现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阻碍自我实现的心理障碍因素。

解决约拿情节的方法:

1)无条件的爱,爱不要赋予任何条件;

2)保持有意识,进行自我觉察;

3)你必须有创造能力,有创造性的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有罪的傲慢,即要保持谦虚,又要保持无限的可能性。

保持 饥饿 (对自己有无限的可能 保持自信、傲慢),保持 愚蠢( 意识到有限性谦卑 )

5)审美的观察,生活美学。

6)接纳孩子的存在价值,存在即合理,不在解释与辨护;

7)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学博瑞智时间也挺长,身边有成功的案例,有成功的教子方法,知道了懂得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要安方法就可以,可我试水几次又原路返回,墨守成规,没有起色,想变好又一直在不变的路上前行,是因为没有起色,产生过怀疑;是因为不好用,也觉得没用;时而前,时而退,也一直没从爱与恐惧中走出来。教育有缓发性,何况已固化的思维模式不是短时间能修正的,学习是一个过程,现在用写作业的方式来内化,让自己有反思、有觉醒,一致于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提高爱自己,爱孩子,爱家人的能力。

有没有鲜花,都不会影响我绽放;

有没有阳光,都不会影响我明媚;

有没有音乐,都不会影响我歌颂;

有没有困难,都不会影响我去爱和拥抱!

我用学习代步,我以成长为矢,我是一个扎根生活的深耕者,我是一个砥砺前行的博瑞智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ljk/1524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