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有哪些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有哪些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慢》作者运用幽默的词句,刻画出一幅幅生动的具有讽刺意味的场景,对人们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虚伪、虚荣、势利等阴暗面进行了嘲讽;《小说的艺术》作品对小说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诸如,彻底剥离的艺术方式,对位法式的新艺术,专具小说特点的方式的新艺术,等;《好笑的爱》故事全都与爱情有关,或者说主题涉及竭力在冲动和需求之间周旋的男女的情感变化,以及他们借以运用的复杂色情游戏和计策,但是,他们费尽心机的结果
谁能帮我列一张米兰昆德拉作品和写作年份的表?
小说:
《玩笑》 1965年完稿,1967年初版
《可笑的爱情》 1968年完稿,1969年初版
《生活在别处》 1969年完稿,1973年初版
《为了告别的聚会》 1970年完稿,1976年初版
《笑忘录》 1978年完稿,1979年初版
《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 1982年完稿,1984年初版
《不朽》 1988年完稿,1990年初版
《缓慢》、《本性》、《无知》是昆德拉的用法文写的,堪称其流放生涯的后三部曲。
关于小说艺术的随笔集:
《小说的艺术》 1986年完稿并初版
《被叛卖的遗嘱》 1993年完稿并初版
早期作品:
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 ,1953 年
叙事长诗《最后的春天》 ,1955年
爱情诗集《独白》 ,1957 年
剧本:《钥匙的主人们》 ,1962 年
短篇:《我,一个悲哀的上帝》
《我姐妹们的姐妹》
《先驱者》
米兰昆德拉是哪国人,代表作是什么
他是捷克人,代表作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中国读书界对昆德拉的了解得益于翻译界的工作。就我所知,国内对昆德拉的翻译,比较早的是韩少功,他与他姐姐合作翻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现中译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于198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十五年来,昆德拉的作品,除了早年用捷克文写的诗歌和剧本,以及2003年三月才推出的法文版小说《无知》,几乎都被介绍到中国来了,有的还有几个译本。我不知道在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引进昆德拉的十三部作品之前,哪些出版社购买过昆德拉的中文简体字版权,但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都没有以合法的手续购买版权。我特别赞同艾晓明在1996年香港《明报周刊》上讲的那段话:“为了避免作品‘橘逾淮而成枳’的宿命,我想,我们是否需要回到一个基本问题上,有没有可能按照《伯尔尼公约》和既有的著作权法,礼待昆(德拉)先生,然而再考虑,有没有可能原原本本地介绍他的文字?”这两种可能,上海译文出版社现在都给我们提供了。我想,有了这两种可能,我们便有了进一步理解昆德拉的可能性。
说起昆德拉,有人会说他在他的祖国捷克影响力不大,怎么在中国会有这么大的反响,是不是有点反常?实际上,昆德拉早在移居法国之前,已经是捷克第四届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只是因为带头说了真话,才被开除出党。据蒋承俊介绍,在1977年,捷克有七十六名人民艺术家、三百六十名功勋艺术家、七千多名艺术工作者签名发表了捷克斯洛伐克文艺界《宣言书》,其中曾这样写道:“……我们极端鄙视这么一帮子人,他们狂妄自大,虚荣心重,优越感强,自私自利,无耻之尤,甚至为了几个臭钱,不惜出卖自己祖国的利益,参加了叛徒集团,脱离了人民,离开了人民的生活,背弃了人民真正的利益而投入帝国主义怀抱,成了反人道主义的工具,堕落为那些颠覆和制造各国间不和的人的传声筒。”在这样的声讨中,昆德拉的作品在捷克当然不可能流传,不流传也就不可能有影响。我觉得这种情况一定会有改变,历史会说话的。
昆德拉在中国的影响确实不小,但在西方,昆德拉的影响更为持久而广泛。他在美国,在法国,在意大利,在西班牙,还有在以色列,都获得过文学大奖。据我们了解,他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20种语言,几乎所有作品都有了译文,在世界广为流传。实际上,是翻译造就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昆德拉,是翻译赋予了昆德拉的作品以丰富的生命。
昆德拉的作品被广泛翻译,甚至不断重译,说明了他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昆德拉作品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其独特的个性和多重的解读可能性。应该说,多重解读的可能性,是昆德拉作品的显著特征之一。在国内,有哲学家如复旦大学的俞吾金,从哲学角度对昆德拉的话语世界进行过阐释,认为其作品“铸造新的时代精神”;比较文学家乐黛云认为昆德拉“成功地完成了哲理与故事、梦与现实的结合,或者说创作了一支把哲学、叙事和梦合为一体的复杂交响乐”;文学评论家们则更推崇昆德拉掀起的小说“革命”,对其小说的“新”与“奇”,对其小说技巧的创新进行探讨。可以说,就阐释的多样性而言,近二十年来,从国外译介到中国来的外国作家,几乎没有哪一个能与昆德拉相比。我想,随着这次昆德拉作品的系统、全面地推出,为我们全面评价和理解昆德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昆德拉的作品的生命力,还在于围绕昆德拉本人及其作品,有着种种的不解,甚至误解。实际上,不解甚至误解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不可避免的。昆德拉深刻地认识到不解甚至误解的不可避免性,就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在第三部分就有一部小小的“不解之词汇集”。诸如忠实与背叛,灵与肉,存在的轻与重,对所有这些有关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在他看来就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认识和“误解”。而他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深刻的哲理开头,结束于悲怆的诗意氛围中,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不可避免的误解所产生的深刻原因。既然不解和误解普遍存在,那么就作品而言,在翻译和接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误读。从作品的理解、翻译和接受的历程来看,误读是必然的。个人的误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集体性的强迫性误读。比如,以政治或意识形态的标准,对昆德拉的作品进行唯一的评判。在我看来,好的翻译应该是为理解开拓空间。昆德拉的作品在中国以往的译本中常有删节和改动,这是为避免误读而实际上又造成误读的原因之一。这次上海译文出版社组织系列译介昆德拉,我想其中大部分的删节或改动是有可能还其真面目的。十几年来,中国的社会与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我们全面理解昆德拉提供了新的可能。再说随着国际文学界对昆德拉的不断解读,也开拓了我们认识昆德拉的视角,为我们翻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昆德拉对翻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也有比较明确的原则,我想我们翻译昆德拉,首先应该尊重他,至少对他的思%C
米兰昆德拉写的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
米兰昆德拉写的很多作品名字都成了流行语,比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生活在别处等等,但是我觉得他的小说《玩笑》才是最好的小说。
《玩笑》通过一个无心的玩笑,展开了无数段被毁灭的命运,荒谬又幻灭。
一张小小的明信片的三行字,就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生命的轨迹。然而被改变命运的又何止他一个人,身边每一个人都因为这一个无心的玩笑而掉进了命运的漩涡,都无还手之力,只能接受被毁灭,身体的毁灭、精神的毁灭、整个人生都陷入毁灭的深渊。
故事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化的国家,人在时代和历史的洪流中是那样渺小,时代和历史和脚步无人能阻挡,总有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狂热躁动、愚蠢无知,让人蒙受巨大伤害,让人对人性失望到极致,随着那一代人和那个时代的消亡,会烟消云散,但是造成的伤害却长久存在。
米兰昆德拉用第一人称的方法,把读者全情代入,好象你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被突然的遭遇逼到死角里,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看完整本书,心情无比沉重,仿佛还没有从阴暗逼仄的死角里走出来。
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部爱情小说,但他展现爱情的方式和所有的爱情小说都不一样。如果这就是作者所谓的爱情的话,那也是毁灭的爱情。
在这些爱情里,每个人心中都只有自己,自己在这份爱情里独自享受,不会考虑被爱的人,只是一味沉溺,而这所谓的爱情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当自以为抓住了这根稻草的时候,它已经改变了模样,你的自以为是,只会被嘲笑,被毁灭。
米兰昆德拉对中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他启迪中国文学界:真正一流的作家应该首先是思想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61500.html
上一篇: 什么是激振力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