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汤放久后为什么表面会形成薄膜(煮肉汤时浮出水面的白泡沫是什么?)
肉汤放久后为什么表面会形成薄膜
肉在肉汤经过了高温烹调内部的油脂渗出,凉了就有一层膜。热汤和牛奶中都含有一定的脂肪。汤里面有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是植物油,一般不起膜。肉汤,鸡鸭鱼鹅什么的汤才会起膜。那是因为动物性油脂属于脂一类,常温下一般是固态的。牛奶中也有脂肪,属于动物性油脂,即脂,常温下也固态。平时与牛奶中的蛋白质相溶,加热后会浮于表面。牛奶和汤一样,表面因为有油脂,放上一段时间之后,油脂冷却,逐渐变成固态,但是因为只有表面的一层接触空气,冷得较快,所以只有表面会起一层很薄的膜,下面的一般不会凝固。所以您才会看到有一层膜。
煮肉汤时浮出水面的白泡沫是什么?
煮肉汤时浮出水面的白泡沫是被煮熟的血液。
买回来的骨头中含有少许血液,煮骨头时,骨头里的血液将会被煮熟,而变色漂浮在汤面上,颜色一般为淡灰色,浅白色。肉类变质、不新鲜及带有赃物未洗净也会出现此类现象。
正确做法为烧肉汤前,你在煮肉前用清水漂洗30分钟,再用开水汆一下,去除血沫和肉质分解物质。捞出肉加开水用小火慢炖,就不会有白泡沫出现了。?肉应在50-70度水中过(俗称出水)1-2分钟,且需不断搅动,但时间过长会使肉中的营养成分流失及失去原有口味。另肉类变质、不新鲜及带有赃物未洗净也会出现此类现象。
拓展资料:
1、炖骨头汤(或鱼汤),最好是用冷水。因为一般的肉骨头上总带有一点肉,如果一开始就往锅里倒热水或开水,肉的表面突然受到高温,肉的外层蛋白质就会马上凝固,使得里层的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溶解到汤里,只有一次加足冷水,并慢慢地加温,蛋白质才能够充分溶解到汤里,汤的味道才更鲜美。
2、在水开后加少许醋,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在汤内,这样炖出来的汤既味道鲜美,又便于肠胃吸收。同时,炖汤不要过早放盐。因为盐能使得肉里含的水份很快地跑出来,会加快蛋白质的凝固,影响汤的鲜味。
3、骨折早期莫喝骨头汤
在生活中,人们常有骨折后饮食骨头汤的习惯,以期补充钙质,使骨折早日愈合。这种习惯是极端错误的。其实,骨折早期骨头汤喝得越多,骨折愈合得越慢。当然,在骨折愈合的中、晚期即原始骨痂形成期及骨痂改造塑型期,由于有机纤维的骨样组织逐渐钙化形成新生骨,加强改造,形成正常骨,骨样组织的骨化需要充分的钙、磷质,此时补食骨头汤还是很有益处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骨头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434896.html
上一篇: 江苏大学1525什么意思
下一篇: 象棋飞刀什么意思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