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浅议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1、如果是教师的话,首先应该注重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并且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其次要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如果是学生的话,需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明白这节课的真实意义。并且专心听老师讲解,认真记笔记,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浅议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这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数学本身包含了许多枯燥无味的东西,特别是计算题的学习,学生的领悟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同样的计算题,有些学生可能几分钟就学会了,而有些同学可能一节课甚至更长时间也学不会,如果老师不及时去关注这样的学生的话,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课堂对于他们来说就会变得很无聊,在课堂上他们会转移注意力,去干别的事情,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的,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数学老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学习遇见困难,要及时热情地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恢复自信。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何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进行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其意义在于学生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创造思维等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那么,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课题设计、组织实施和总结评价三方面的工作。
一、课前要精心设计和备课
在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还没有像科学课那样可操作的教材之前,要上好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老师积极地开发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校本课程资源,精心地进行课前设计、备课尤为重要。因此,课前设计要精心。1、设计活动课题内容要有教育意义。因为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长知识、受教育。2、设计活动课题材要新颖。新颖的活动内容,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生理特点,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参加,又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3、设计活动课过程要有实践性。在设计活动课过程上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增强探究、创新意识。4、设计活动课总结要有针对性。就是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事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以后课题设计奠基础。总之,从课题的设计、素材的收集到教具准备等一系列过程,都要做到胸有成竹、万无一失。
二、课中要细心组织和实施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还必须用细心来组织实施才能取得成效。如果没有细心,光纸上谈兵,那只能是走过场。要细心认真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说来:首先,安全要确保。基于活动课内容和特点的因素,活动课与语、数课最大的不同是课堂不确定,有时在教室里进行,有时也可能到教室以外的地方上课。况且我们城区学校大多处于人口稠密的闹市区,街道窄、来往车辆及行人多,加之学生年龄小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这些无疑给老师带来安全上的担心。因此,指导老师必须认真组织、细心安排,确保实践活动课安全有序地进行,不出任何差错。其次,组织要严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细心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是按全班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划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一名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本组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协调工作;二是根据活动课设计主题,让每个小组自选其中一个内容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大胆创造。这中间,指导老师要及时地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感受写成“课堂实录”,如果条件允许还可用摄像设备随场录像,便于课后总结评价之用。第三,导向要得当。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指导老师要将自主探究的方向、问题恰当地进行正确导向,更好地发挥学生自己的见解和创意。
三、课后要认真总结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结束时认真进行课后评价、总结和反思,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对开展活动课“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完成程度、“过程与方法”的体现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情趣、探究和创新意识等进行综合地评价、总结和反思,从而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更好的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继续顺利地开展。
2、要着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评价时可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着重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交流与合作、动手实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学会反思,学会发现自我,学会欣赏别人的过程。
3、要讲究方式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方法得当,就能让评价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活动的导向。在实践中,尚佳的方式方法主要就是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再由指导老师重点点评。指导老师在重点点评时应该根据小学生都喜欢表扬鼓励的心理特点,用放大镜在他们身上寻找优点和长处,用赞美的话语进行鼓励性肯定,让他们看到成功,看到希望,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和鼓励。对于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必过多地责难,要正面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弱点,树立信心,提高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指导老师还需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实践活动课奠定好基础。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感与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也是“完整的人”应具备的两个方面。然而为了培养“完整的人”,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变化和学习,培养他们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现阶段开设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以实际操作或数学游戏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因此,教师要摆脱重知识传授、灌输,轻教法、学法、能力的指导,要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在当前要强调“乐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乐园式”教学要通过创设愉快的活动情景和新奇有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愉快。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靠教师搜寻、制作素材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泼、有趣”,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创设的情境还不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在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盟,给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我们逐渐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一、借助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泼、最现实的成分。因此我们可以用网页来制作出一个虚拟的问题情境,这样会使画面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课开始,兴趣生。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在电脑中反复看到这个问题情境,方便他们收集相关数学信息。
二、在网络环境中自主收集数学信息
通过电脑游戏(或网页中的视频),把单调乏味的活动过程变为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把学生推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去,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旨在“玩中学,学中玩。” 把知识加以引伸、运用,促使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鼓励学生互相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电脑,对于小学生而言,电脑游戏就好比一块美味的蛋糕,充满了诱惑。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就要利用这块蛋糕的,不仅让它“美味”,还要让它有“营养”。在设计游戏(或网络视频)时,让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游戏找到数学信息。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就要在游戏中多设计提示信息;如果是高年级学生,就要让这个游戏设计的富有挑战性。
三、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习活动可以通过在电脑上输入一些文字或数据来完成。(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把要用的文字或数据事先准备好,让学生通过鼠标拖动来完成。)在这样的过程中,既方便学生进行修改,还可以省去学生写的时间。学生完成之后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提交给老师。比较传统的课堂,这样更增加了一节课的机动性、灵活性。
四、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及时的课堂反馈与评价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不能全面看到学生的反馈情况,但在网络环境下,局域网的支持,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结论上传到教师机上,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学生的反馈,从而加以正确、有效的指导。但在此时学生可能会乐而忘返。教师如果在课结束前进一步做到评价激励,就能把学生的情绪引向远方、引向未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423362.html
上一篇: 菜单上一例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绩效包括什么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