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里叫肉吞鱼的鱼学名叫什么(厦门本地叫做肉鱼学名是什么)
上海这里叫肉吞鱼的鱼学名叫什么
肉吞鱼学名比目鱼。
又叫鲽鱼,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其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其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
可用红烧、油炸、清蒸、煎烤等方式烹饪。比目鱼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络等功效。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易被人体吸收,有助降低血中胆固醇,增强体质,宜食老少皆宜。但患癌症、痛风、肥胖、有痰火、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E缺少、肝硬化等病症者不宜食用。
厦门本地叫做肉鱼学名是什么
叫:刺鲳
刺鲳
简介:刺鲳是辐鳍鱼纲鲈形目鲳亚目长鲳科的一种。
俗名:南鲳、瓜核、海仓、肉鱼、肉鲫仔
纲目:长鲳科
产地产期:
一般分布于日本中部以南,经韩国南部至中国东海及台湾等,以中国东海最丰产。台湾产于西部沿海,尤其以基隆与高雄两渔港之拖网渔业渔获最多,渔期每年10月至翌年1月间为盛产期。
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属暖温性中下层鱼类。产卵季节趋向近海,产卵后向北作索饵洄游。盛渔期为工0~12月。
生活於亚热带海域,幼鱼栖息于表水层,常躲藏于水母触须中以寻求保护,成鱼则为底栖性鱼。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性卵。
形态特征:
体呈长卵圆形,侧扁。头小,吻短。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较浅。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尾鳍深叉形。
体侧扁,略呈卵圆形。眼大。鳞片极易脱落。体色银白,特征是鳃盖上具一黑斑。背鳍与臀鳍略对称,尾鳍叉形。
经济价值:
刺鲳鱼是东海海域拖网常见的经济性食用鱼,盛产期在每年的十月至次年三月,但是几乎全年都有渔获。刺鲳鱼是我国本港地产鱼类,不是养殖品种,也不靠进口,肉质肥美,价格低廉,口味与白鲳鱼有些相似,唯肉质比较松软,却是非常大众化的食用鱼类。
肉根鱼是什么鱼
肉根鱼又叫做刺虎鱼,有叫做肉棍鱼,是基本长不大的品种。平时以吃浮游生物和水虫生存。
这种刺虎鱼,一般只有小拇指大小,头大身子圆滚滚的。身上的刺几乎都是软的,肠道很干净,不用处理内脏。
食用方法一般不会使用蒸煮,而是包裹鸡蛋液或淀粉进行油炸,属于脆吃。味道独特,肉香四溢。小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桥下的河边使用玻璃罐头瓶或者直接用线绳栓上蚯蚓钓。这种鱼一口吞下鱼饵,不会试探,一下就是一条。
只不过随着河道污染,这种鱼几乎绝迹了,真是可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409232.html
下一篇: 上海展览中心在哪里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