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公主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醉打金枝背后惨遭家暴的大唐公主是升平公主?)

生活资讯 2023-09-12 17:08:14   点击量 : 4597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升平公主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醉打金枝背后惨遭家暴的大唐公主是升平公主)

升平公主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

升平公主,唐代宗第四女,母崔贵妃, 碑志皆言其讳升平公主,表字升平公主。升平公主又贤明又有才思,雅为父亲所爱宠,恩礼冠诸主。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十月初七日薨,累赠齐国公主,赐谥昭懿,女儿郭贵妃为公主立奉慈寺追福。升平公主的婚姻故事,被后人编为戏剧《打金枝》,传唱至今。

醉打金枝背后惨遭家暴的大唐公主是升平公主?

众所周知,公主是皇帝的女儿或皇帝的姐妹,俗称为“金枝玉叶”;若公主出嫁,乃称“下嫁”;公婆见了公主媳妇都要称臣下跪,更不要说驸马丈夫了。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敢跟公主老婆叫板的驸马丈夫,简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正因为如此,当出现敢于与公主叫板的驸马后,便有了极妙的戏剧性。由是,人们便添油加醋,编成故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从此流传开来,甚至编成戏曲,流传后世。《醉打金枝》就是这样一出流传了千百年的极有名的戏曲,一直流传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但其后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醉打金枝》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在家宴后,借酒壮胆而痛打老婆升平公主的故事。自升平公主下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叶的做派,动不动就对丈夫和公婆发脾气。一般说来,在中国古代社会,媳妇见了公婆是要行大礼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儿,是君,公婆虽是长辈,也是臣,所以那时郭子仪夫妇反过来要向公主下跪行礼,这让郭暧心里很不爽。

平日,郭暧在颐指气使的公主面前,倒也不敢造次。这天,郭暧在家宴上多喝了几杯,胆气壮了起来,要求升平公主应该遵守妇道,给自己的父母行下跪礼。结果,被公主严词拒绝并遭到当面训斥。此时,喝高了的郭暧借着酒劲,也不顾昔日情分和君臣名份,把公主拖回卧室实行家暴,饱以一顿老掌,掴得公主满脸桃花开。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宫大院,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哭诉。郭子仪也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最后,在皇帝和郭子仪的调停下,升平公主与郭驸马这对小夫妻和好如初。尽管这场家庭纠纷闹腾的动静挺大,结果却皆大欢喜。

《醉打金枝》虽然是添枝加叶编成的故事,但所编故事还是有历史依据的。就连正史《资治通鉴》也这样记录了此事:“郭暧尝与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言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下文将讲述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唐代宗的第四女升平公主下嫁汾阳郡王郭子仪的第六子郭暧,两人成婚时都是十五岁左右光景。婚后,任太常主薄的郭暧,旋即被封为驸马都尉。两年后的大历二年(公元767年),郭暧和升平公主为公婆要拜公主一事发生了口角。原来按照唐制,大唐公主下嫁,当由公婆拜公主,公主可以拱手不答。升平公主嫁郭暧时,也照此例,郭暧虽然不满,但因唐制如此,不得不免强忍耐。其后,公主未免挟贵自大,驸马实在忍无可忍。一日家宴后,二人又为此事引起争执。借着酒劲,郭驸马叱公主道:“你不就倚仗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不屑为天子,所以不为。”说着,竟要上前公主的嘴巴,幸下人拦阻,巴掌没有掴到公主脸上。公主色变,趁怒驾车奔回宫,向父皇哭诉驸马所言。唐代宗却对女儿说:“你哪里懂得这样的事情。如果他父亲像他所说,想做天子的话,哪里还有我们李家的天下啊!你应该敬事公婆,礼让驸马,切勿持骄,经常惹起争执。”并由公主母亲崔贵妃劝慰公主回夫家。郭子仪得知后,将郭暧囚禁起来,自己亲自去向皇帝请罪。代宗温言对郭子仪说:“俗话说得好:‘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小儿女夫妻之间的闺房之言,怎么能当得真。”郭子仪回府后,越想越后怕,将郭暧杖打数十下,以示惩戒。不过,几年后,到了德宗朝,居然将公婆拜公主的礼节,改成了公主拜见公婆,公婆坐受中堂。后来这个故事流传到民间,经过增砖添瓦的改编后,便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戏曲《醉打金枝》。

按照常理,任何皇帝都不能容忍郭暧所说的大逆不道的话:“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这是十恶不赦的死罪,是要千刀万剐的。可唐代宗居然把这样无法容忍的事情,通过“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一句俗语,化解成了一出喜剧。是唐代宗的心胸真的如此宽阔吗?也是,也不是。因为此时的大唐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唐代宗意识到郭子仪是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万里长城。大唐公主下嫁郭暧,本身就是一桩典型的政治联姻。唐代宗是个明白人,知道此时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于是,一句“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便为这出喜剧画上了句号。

揭秘唐代宗李豫:古代史上鲜有的痴情帝王之一

从历史数据中可以看到,李豫是个至情志性、重情重意的人。他对祖父和父亲尽儿孙之道、行仁孝;他手足情深,对建宁李之死一直难以忘怀;对儿女钟爱有加,不似其他之王室;因为他经历过战乱,熟知百姓疾苦,因而能够体恤百姓;他对人臣也很宽容豁达,《打金枝》就是很好的一个案例,当郭子仪老将军战战兢兢将自己的儿子郭暧绑缚到代宗面前,代宗笑曰:“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他教育了升平公主的任性,使得升平公主自此之后成为一贤明惠达的公主,和丈夫郭暧一起,为民间百姓做了不少善事,包括她的女儿郭后,也是一位出名的贤惠皇后。这不仅表现了他的胸怀宽广、英明豁达,而且也能体现他的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在代宗李豫16年的执政期间,他以温和路线而闻名,从未有过滥杀无辜的记录,这在历朝历代的帝王史上也是凤毛麟角和难能可贵了。

另外,代宗李豫在历朝历代的帝王之中也是鲜有的痴情帝王。

代宗李豫有两个皇后,一位是睿真皇后沈氏,一位是贞懿皇后独孤氏。

代宗李豫的睿真皇后沈氏是结发之妻,741年成婚,夫妻恩爱非常,代宗对沈氏宠爱有加、两情甚笃,742年沈氏产下未来的德宗李适。历史上传说升平公主也系沈氏所出,也有传说系崔氏所出。《旧唐书》记载代宗崔妃文字如下:“代宗崔妃,博陵安平人。父峋,秘书少监。母杨氏,韩国夫人。天宝中,杨贵妃宠幸,即妃之姨母也。时韩国、虢国之宠,冠于戚里。时代宗为广平王,故玄宗选韩国之女,嫔于广平邸,礼仪甚盛。生召王啤3酰妃挟母氏之势,性颇妒悍,及西京陷贼,母党皆诛,妃从王至灵武,恩顿渐薄,达京而薨。”史上记载代宗对崔氏比较冷淡,他们的婚姻系政治联姻,崔氏虽貌美,性却妒悍,更何况杨家之势,在代宗眼中已然不喜。而李豫与沈氏感情甚好,夫妻相处十几载,故此推算,升平系沈氏所出的可能性比较大。呵呵,不过这在这里也不算重点,闲言闲语聊作休闲罢了。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吴兴人,也就是现在浙江省人,江南出美女嘛,呵呵。其父名讳易直,世为冠族。开元末,以良家子选入东宫,赐广平王。

然而,代宗李豫和沈氏的幸福不过区区十几年,沈氏的命运颠簸坎坷,身世堪怜,却是受了那无妄之灾的祸端所引起,致使夫妻二人天涯两茫茫,不见归路,一片痴心向谁诉?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率众亲信逃离京师。沈氏不幸,被留在广平府邸,陷于贼,后被拘于东都掖庭。后代宗李豫讨伐归来,收复东都,从牢中见到失散的沈氏,夫妻二人短暂相聚,后又征战沙场,没有来得及将沈氏迎归长安。不料史思明再攻东都,东都失陷。等代宗再次收复东都,却遍寻沈氏不得,引以为憾。

待代宗即位后,十余年寻访沈氏踪迹,虚悬后位,并且立沈氏的儿子李适为太子。代宗一生,未立皇后,并且自沈氏失踪后,多年冷淡后宫,直到遇见独孤贵妃。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父颖,左威卫录事参军,后为工部尚书。独孤氏以美艳选入宫中,受到代宗的宠幸,并且册封为贵妃。独孤氏生有一子一女:韩王迥和华阳公主。代宗最宠华阳公主,华阳公主聪悟过人,却命如纸薄,一场大病魂归西方,代宗痛苦万分。独孤因思女过甚,也于第二年逝世。自独孤去后,追封为贞懿皇后,代宗不让人装殓,一直安放在身边许多时日,后因尸体腐化,不得不入殓,离别戚戚。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代宗李豫的钟情。他一直不相信沈氏已死,寻访十余年,直至终老;他为他虚悬后位,那个位置致始致终为她而留;他为她将王位留给了她的儿子;他为她冷淡后宫多年。沈氏何其幸,遇见这样一位帝王;沈氏何其不幸,战祸涟涟,与丈夫离散,与子女分离,这是怎样的悲恸和不公的命运?

不仅对沈氏,对独孤氏,代宗李豫也是情深一片,虽然一直未立独孤为皇后,却宠爱之深,那个虚名又有何用呢?怎及这眼前的一片真实,家庭相聚,其乐融融。

有人怪责李豫为何在逃难时没有带走沈氏,而使她深陷贼囚,为贼所辱。他们的理由时:既然李豫和沈氏是恩爱夫妻,李豫又是那麽宠幸沈氏,何以而丢弃在陷城?

有人怪责李豫为何在东都掖庭时没有妥善安顿好沈氏,致使沈氏失踪,下落不明。他们的理由是,大抵被弃于失陷之城的王公贵族和后宫妃嫔们,无不将遭受叛兵所辱。而这是王室所万万不能允许的。李豫没有将沈氏转移到京师长安,正是因为他有心结,受不起这样的奇耻大辱。

然而,疑问是,如果李豫是这样的人,那他何必又寻访沈氏十余年直至终老呢?一生虚悬后位为她保留呢?这不就产生了矛盾了麽?

历史的谜点我们也很难猜测端详,只能从遗留下来的之言片句来感受。

代宗李豫不可否认是个不可多得的痴情帝王,他的痴情与他的祖父玄宗不同,他的痴情显得更真,并且不会祸乱国家。对于玄宗的评价,恐怕只能说是功过参半;而对于代宗的评价,则是功大于过。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有他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他从广平王到太子的身份转换后,他的政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周遭的危险,他的地位也并不是那麽稳固的。后人不能要求他像爱德华一般“不爱江山爱美人”,他有他的爱情,同时,爱情也不是他的全部,他有更高于爱情的使命存在,他也同样具有权利欲望,我不信他对王位没有憧憬。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对于他在战乱之中使得沈氏流离失所就能给予理解了。但,终归是可悲的,那时女子的命运却如此飘零。

代宗给我们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他的才学丰厚和痴情一片,虽然他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但历史新知长河,这样的帝王实属不可多得。

最后,以《旧唐书》一句话作为总结:“古之贤君,未能及此。”虽然评价高了些,但究其他的情感之路,倒也不为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39363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