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和惜春这笑什么不同(迎春、探春和惜春,都为哪三种颜色所折腰?)
探春和惜春这笑什么不同
1、从性格来看。
探春的笑:体现了她虽然庶出,但却很有才气,很傲,有包袱。
惜春的笑:体现了她看清了贾府的败落,一心出家,与世隔绝。
2、从外貌来看。
探春的笑:表现出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形态。
惜春的笑:表现出她身量未足,身材尚小的形态。
迎春、探春和惜春,都为哪三种颜色所折腰?
在《红楼梦》中有很多的女孩子,也许她们偶有相似,可是却都不相同。除了通过事件来表现她们行为的不同,其实通过她们的衣服的不同,也就能够反映出她们性格的不同,对于迎春、探春和惜春这三个姑娘来说,在不同的时期她们的衣裳都有不同的变化。
迎春的代表色是绿色,探春的颜色是红橙色,惜春是黄色和灰色,衣裳的颜色是她们的性格,在无形中也暗示出了她们的结局。寻寻觅觅中发现冷清和热烈的交织,她们的生活从颜色开始,也从颜色结束。
迎春:绿色的衣裳是温柔、低调、消逝,她的一生被绿色包围
迎春是金陵十二钗中迎春是最不突出的一个,贾府的三个原生小姐里,迎春也是最为平庸的一个,明明迎春是贾府的二小姐,可是她却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读遍红楼,她出现的场合寥寥无几,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中,她就是一个资质平平、软弱无能、好欺负的姑娘,最后还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除却迎春常见的印象,其实她也有属于自己的那份色彩,她作为迎接春天到来的迎春花,她是绿色的代表,在静静地没有人关注和知道的地方,迎春在默默绽放着自己的光彩。
绿色是一种温柔的颜色,正如迎春的性格——观之沉默、温柔可亲。
这是黛玉对迎春最初始的感觉,迎春也一直都是以这种性格待人。贾环是探春的弟弟,可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姐姐还是迎春,贾环受到了委屈他第一个想去找的人就是迎春。
迎春的性格中又被大家认为是软弱的部分,可是与之相对的,迎春待人也很好。迎春从来不计较嫡母邢夫人和父亲贾赦对她的不管不顾,在他们生病的时候,迎春都照顾在他们的左右;
迎春身边的丫头和老嬷嬷都比较凶悍,这也是迎春宽容待下的结果。贾府人人都一颗势力心,可是迎春没有,她对待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她的简单纯澈就是待人平等和温柔。
迎春的绿色是低调的颜色,万花丛中不显眼,却是不可缺少的衬托
人们总说“红花不能少了绿叶的衬托”,并不是谁都愿意去做衬托别人的绿叶,可是迎春愿意。贾府四春琴棋书画各有一绝,迎春擅棋,可是她却从来不爱争抢,她就默默在人群中,看着大家的热闹,寂然欢喜。
海棠诗社,大家各做各种的事,迎春在树荫下串着茉莉花;大家在送花神,每个人打扮地鲜艳多彩,可是迎春依旧是绿色衣裳;冬日里大家的斗篷靓丽多彩,可是迎春只偏爱蓝绿色;
大家的聚会里,迎春总是沉默的那一个,她穿着低调的绿色衣裳配合着大家的欢喜,虽然她做的诗词错了被罚,可是迎春却不计较;三春有一套绿色的宫服装,依旧低调的迎春却很亮眼。
绿色是迎春生活的颜色,却是她悲惨结局的颜色 迎春是一个如青苔一般脆弱和坚强的姑娘,因为青苔只需要一点点的光和热就能存活,这是她的坚强,可是青苔始终是脆弱的,当艳阳和干旱的时候,迎春就会如青苔一般消逝了。
迎春的生活中充满了绿色,这是一种希望的颜色,她在大观园中可以拥有简单的快乐,可是当她出嫁之后,她依旧还是爱绿色的衣裳,但她的结局却带有悲伤的色彩。
迎春被父亲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孙绍祖因为曾经给了贾赦5000两银子作为求官的费用,贾赦没有替贾赦办好这件事却还把银子收了,于是孙绍祖就借此折磨迎春,不仅不把她当做妻子,还身心都在侮辱她。迎春好不容易等到回家省亲的时候,她把这一切都给告诉了王夫人。
只是这个时候王夫人已经自顾不暇,她不想帮助迎春,只是让迎春认命。迎春好不容易燃起来的希望就这样熄灭了,于是在回去后的一年里迎春就消香玉陨了。
探春:红色和橙色是主色调,蓝色和绿色偶作装饰,大红的嫁衣开启新生活探春是贾府除了元春之外,最为出色的一个姑娘,探春虽然是赵姨娘所生,可是她却从来不像迎春一般委屈的生活,她活得天真烂漫,她有远大的目标,她的生活永远都有火红的色彩。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探春最爱的颜色就是红色和橙色,蓝色和绿色是偶尔的装饰。
探春的红色和橙色衣裳很亮眼,她的生活也是光彩夺目 红色和橙色是两种种很美丽的颜色,可是一般的女孩子却驾驭不好这种颜色,不仅挑肤色还挑性格,但是这颜色对于探春而言却刚刚好。
第一次出场,探春就穿着粉红色的衣裳迎接黛玉的到来,她后来黛玉的关系很好,因为这一次她给黛玉就是暖暖的感觉;第二次出场,探春是在秋爽斋迎接贾母和刘姥姥到来,正如秋天的颜色,探春这一次身着梧桐橙的衣裳,亦如秋天的爽快;
第三次出场,探春是冬天芦雪庵联诗,探春一袭红色的斗篷,即便在人群中,探春依旧美丽夺目;
第四次出场,都是探春作为贾府的管家,在日常的管家中探春穿着橙红的衣裳,面对母亲的为难,她除了自己受委屈之外,还要镇住场面,她的悲伤异常明显;
第五次出场,后来王善保家的带着众人抄检大观园,探春穿着纯红色的衣裳,她教训抄检大队,贾府正如百足之虫,可以死而不僵,但是她们这样的内斗却是贾府必败的根本。众人皆醉,她独醒的愤懑,被这一套红色衣裳表现得淋漓尽致。
探春是一个明媚爽朗的姑娘,她偶尔也会穿着蓝色和绿色的衣裳作为装饰
蓝色衬托出探春的活泼开朗,表现了她温柔娴静的一面;绿色的衣裳表现出她的沉稳,这是探春的另一面,多变的她,淡妆浓抹总相宜。
探春如果只有色和橙色的衣裳,多少会显得单调,正如人不是只有一种性格,探春也是如此。在亮丽的时光外,探春也有这样淡淡的时候,抛去三小姐的身份,她只是探春,可以享受这份静谧的时光。
贾府不能实现探春的抱负,远嫁的红衣是她新生活的开始
贾府是一个很大的地方,探春作为贾府的女儿她可以在这里幸福的生活,可是同时她也要承担贾府女儿 的责任,元春为了家族利益入宫,那么到了后期探春也要为了贾府的未来远嫁和番,虽然这一切非探春所愿,可是她却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安排。
去见南安太妃的时候,探春身穿杏色的衣裳,这不就是和探春抽到的花签暗合了,“杏花——日边红杏倚云栽”,当时注文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探春的贵婿正好是外藩的王爷,探春也如李纨所说成为了王妃。探春出嫁的时候,是一身红裳,这是一种新生活开始的预兆。
贾府虽大却不能让探春施展自己的抱负,远嫁虽然悲伤,却是可以让探春展翅高飞的机会。
惜春:明媚的黄色出场,紫色是渐变的冷酷,一席灰色缁衣是孤寂和重生惜春是贾府的四小姐,她是众人的小妹妹,可是她的结局却是众人之中作为反转的那一个。惜春的生命中有三个颜色不可忽略,明媚如朝阳的黄色,敏感冷酷的紫色,孤寂的灰色,三个颜色代表了生活的三种状态,惜春的生活有一波三折。
初见惜春,一个穿着黄色衣裳天真烂漫的小姑娘
惜春因为年纪小,她就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的感觉。穿着黄色的衣裳的她,笑起来真的很甜,因为年纪小,有奶妈宠着,还有哥哥姐姐们疼爱着,惜春就是一个很快乐的孩子。
惜春住的地方叫做“藕香榭”,这里因为为了让莲藕生长,所以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暖暖的,而且冬日里为了画画,惜春的屋子也是大观园中最为暖和的地方,因为四处都是暖暖的,惜春也是暖暖的。明媚的黄色就是她这个时期的代表色,温暖的小太阳。
随着长大了,惜春没有了当初的快乐,她爱上了紫色也变得冷酷
惜春会变得冷酷,其实会有一个过程。惜春是宁府的大小姐,虽然她从很小就被抱到贾母身边抚养,可是依旧无法抹去她的这一层身份,宁府的是是非非也会随着惜春的长大,慢慢传入惜春的耳中,惜春是宁府的人,可是她却不想被宁府牵连。
惜春出生后就没有了母亲;父亲贾敬到道观中去修行从来没有照顾过她;哥哥贾珍和嫂子尤氏,虽然隔得很近却也从未关心过她,惜春从来都没有感受到过家庭的温暖,可是宁府的“淫乱”却一直传入她的耳中。
她害怕却不知道怎么办,为了保护住自己,她斩断了和宁府的关系,撵走了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入画,这样一来,她的心冷了,她上了紫色,她也变成了一个冷酷的人。
常伴青灯古佛的灰暗,惜春灰色的缁衣,是她未来的人生
一个小小的女孩子就想要出家,这样的心态里她该有怎样的孤独。惜春不知道为了什么,她从小就很喜欢佛学,或许是因为父亲长年在道观的影响,或许是王夫人吃斋念佛的影响,或许是天生的敏感和悟性。
后来慢慢长大了,外界的纷纷扰扰,惜春不想去理,于是常看经书来安心,惜春作为一个元宵节的灯谜——佛前海灯,她想要出家的心早就沉寂在生活中。也许这种感觉太强烈和执着,在看到三个姐姐悲惨的命运之后,惜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家修行。
这个时候惜春只能穿着灰色的缁衣,她的生活就是常伴青灯古佛,或者四处出门游历,惜春不再是贾府的小姐,她只是一个出家人。当年的冷心冷面,如今却要慈悲为怀,出家是惜春生命里的重大的转折,或许有过这一段经历,惜春才能和过去的自己和解,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
总的来说,贾府三春她们有属于自己的代表色衣裳,她们的人生也有着三种完全不同的结局。迎春一如她名字的色彩,她喜爱绿色的衣裳,从绿色的衣裳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眼中,到后来出嫁和去世,迎春的生活中绿色是主色调,她是青苔,她绽放过一瞬间的光彩,虽然生命寥寥,但是她温柔如旧。
探春的代表色是橙红色,她的性格就是如此,永远都充满着希望,带着自信的生活,不管手里有什么牌,她都可以让自己活得光彩夺目。惜春的生命由黄色——紫色——灰色相继而成,这三种颜色代表了她生命的三个状态,她在完善自己的路上一步步前行,在最后出家的岁月里,她终究能够找到真实的自己。
作者:陌游常乐,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在贾母心中,对贾府三春惜春探春迎春分别都是怎么对待的?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与哥哥都是一母所生,但在母亲处的待遇却是千差万别,樊胜美几乎成了母亲的摇钱树。贾母只不是迎探惜三位姑娘的祖母,待遇就更加不同了。
在“三春”里,迎春和探春都是荣府庶出小姐,只有惜春是宁府嫡出小姐。如果将三人在贾母的心中排位,那么依次是探春、惜春、迎春。
先说探春
探春作为一个庶出之女,为何在贾母心中赢得了一个重要的位置,首先赢在一个“礼”字上。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这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我们知道探春管亲生母亲叫姨娘,管王夫人叫母亲,这不是她的绝情,这正是封建礼法的体现。在家族中,妻是八抬大轿娶回来的,妾是没有这样待遇的,只要有妻的存在,那么家中子女的法定亲权属于妻,这其中也包括妾所生子女。
也就是说,赵姨娘作为贾政的妾,对自己的子女贾环贾探春并没有法定的管理权,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当妈资格。因此,探春不认赵国基这个亲舅舅,不认亲妈,在封建社会是有礼法可依的。
贾探春依礼而行,识大体,处处维护王夫人和贾府利益,不仅赢得了王夫人的刮目相看,也赢得了贾母的高度重视。
其次,探春自身的自强自立的性格也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探春有着男儿之志,第55回,她说自己但凡是个男人,能出得去,早走了,去立一番事业,到时自有一番道理。
林黛玉进贾府时,作者借着黛玉的眼光写出了探春的与众不同。“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她的“不俗”并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有内在追求。
红学前辈王昆仑说,曹公把探春写一个不庸俗也不纤弱,没有脂粉气的带有男儿色彩的女孩儿,正是要赋予她一种“坚毅明敏、有胆有识、言行中肯的政治风度来”。
第61回,她让厨房里炒个菜都要拿五百钱出来,这种有自知之明,严于律己的品格深得下人的敬佩,连王熙凤都畏她五分。
第三,探春本身很有才干。探春有领导能力,大观园里的诗社即由她发起。更重要的是,她还有理家之才,王熙凤看出宁府的五大弊端,但却对荣府的家族危机视而不见。这种消除弊端、缓和危机的重任就落到了探春身上。她在大观园中推行岗位责任制,兴利除弊,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与钦佩。
以上这些,都足以让贾母对探春另眼相看,对于她的婚事,贾母更是放在心上,大观园里的女子,相比较而言,探春虽远嫁,但终不至于似迎春般凄惨。
再说贾惜春
惜春年龄小,但却是宁府嫡出的小姐。其父贾敬进士科班出身,世袭二等将军,既然是嫡出,其母也必是官宦家的小姐。因此,在家族地位上,宁府为大,荣府次之。比如过年主祭人便是以贾敬为首的。从家族地位上看,贾母自然会在心里不自觉的高看一眼贾惜春。
其次,惜春小小年纪便作一手好画,贾母曾命她画一幅大观园的景儿出来。可见贾母对孙女的爱好与才能也比较关注。
惜春性冷,书中有关她的章节并不多。因此,贾母对惜春的喜欢,并没有个人太多的情感,更多是出于对礼法的尊敬。
再说贾迎春
在贾府,作为读者,我们觉得赵姨娘混得挺惨的,连丫环都敢和她厮打,但迎春的遭遇远比赵姨娘要惨几百倍。
当初迎春被许配给孙绍祖,贾母虽不十分称意,但也没有出面阻止这桩婚事。这件事足以证明,贾母并不真正关心迎春。
贾宝玉挨打的时候,她可是当着众人的面骂贾政不孝,还吵着要回南边去。到了迎春的婚事,虽男女有别,但不致于连一句不满的话都不说与大儿子贾赦,这实在说不过去。
贾赦身为荣国府的长子却没有当家,这事儿一直让他耿耿于怀。这也说明贾母确实不中意自己的大儿子,再加上第46回为鸳鸯的事,贾母曾大发雷霆,对贾赦更加不满。至75回,贾赦在中秋家宴上,借一个笑话点明贾母偏心,这更加让贾母生气。
随后便是第79回迎春误嫁孙绍祖,贾府里除了贾政出面劝说贾赦,再无第二人关心迎春的终身大事,这是多么说不尽的悲凉人生。
因此,贾母不喜欢迎春,除了她性格懦弱,还有一点原因在贾赦身上。人们只有对自己喜欢的人,才能做到爱屋及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364591.html
上一篇: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考研
下一篇: 靴子上有油怎么处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