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丁酉年是哪一年

生活资讯 2023-09-04 15:31:45   点击量 : 11519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万历丁酉年是哪一年

万历丁酉年是哪一年

中国古代年份是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支依次相配,共有六十个组合,依次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 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 、癸亥。

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明朝最显贵的武勋家族是哪几家

大明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
第1代 中山武宁王 徐达 16年 1370年11月29日-1385年4月7日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洪武十八年二月己未
第2代 魏国公 徐辉祖 15年 1388年11月24日-1402年 洪武廿一年十月丙寅—建文四年 徐达子
第3代 魏国公 徐钦 15年 1407年9月1日-1421年3月2日 永乐五年七月辛巳—永乐十九年正月壬辰 徐辉祖子
复封 魏国公 徐钦 1年 1424年10月25日-1424年12月19日 永乐廿二年十月乙巳—永乐廿二年十一月庚子 徐辉祖子
第4代 魏国公 徐显宗 14年 1425年3月27日-1448年 洪熙元年三月戊寅—正统十三年 徐钦子
第5代 魏国公 徐承宗 16年 1448年8月3日-1464年1月14日 正统十三年七月戊子—天顺七年十二月庚寅 徐显宗弟
第6代 魏国庄靖公 徐俌 53年 1465年-1517年7月30日 成化元年—正德十二年七月丙戌 徐承宗子
第7代 魏国公 徐鹏举 54年 1518年12月29日-1571年3月4日 正德十三年十一月癸亥—隆庆五年二月辛丑 徐承宗曾孙
第8代 魏国公 徐邦瑞 18年 1572年5月22日-1589年 隆庆六年四月丙寅—万历十七年 徐鹏举子
第9代 魏国公 徐维志 5年 1589年10月30日-1593年8月27日 万历十七年九月丙寅—万历廿一年八月癸未 徐邦瑞子
第10代 魏国庄武公 徐弘基 1595年9月2日— 万历廿三年七月己亥—崇祯末 徐维志子
第11代 魏国公 徐文爵 1645年 弘光元年四月—弘光元年五月 徐弘基子
大明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定国公
第1代 定国忠愍公 徐增寿 追封 徐达子
第2代 定国公 徐景昌 34年 1404年8月5日-1437年 永乐二年六月己亥—正统二年六月 徐增寿子
第3代 定国公 徐显忠 11年 1438年10月24日-1448年 正统三年十月丁巳—正统十三年四月 徐景昌子
第4代 定国公 徐永宁 50年 1455年4月16日-1504年 景泰六年三月乙亥—弘治十七年正月 徐显忠子
第5代 定国荣僖公 徐光祚 23年 1504年6月24日-1526年 弘治十七年五月壬寅—嘉靖五年八月 徐永宁孙
第6代 定国公 徐延德 39年 1529年12月11日-1568年1月10日 嘉靖八年十一月癸卯—隆庆元年十二月壬辰 徐光祚子
第7代 定国康惠公 徐文璧 35年 1568年4月21日-1602年 隆庆二年三月甲戌—万历三十年六月 徐延德子
第8代 定国公 徐希? 29年 1603年1月27日-1630年 万历三十年十二月癸卯—崇祯三年 徐文璧孙
第9代 定国公 徐允祯 15年 1630年-1644年 崇祯三年—崇祯十七年 徐希?子
大明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成国公
第1代 东平武烈王 朱能 5年 1402年9月30日-1406年 建文四年九月甲申—永乐四年十月
第2代 平阴武愍王 朱勇 42年 1408年7月28日-1449年 永乐六年七月壬子—正统十四年 朱能子
第3代 成国公 朱仪 45年 1452年5月23日-1496年 景泰三年五月丁酉—弘治九年三月 朱勇子
第4代 成国恭僖公 朱辅 28年 1496年12月10日-1523年10月30日 弘治九年十一月己酉—嘉靖二年九月己丑 朱仪子
第5代 成国公 朱麟 1年 1525年3月25日-1525年 嘉靖四年三月辛酉—嘉靖四年六月 朱辅子
第6代 成国荣康公 朱凤 8年 1529年10月11日-1536年7月23日 嘉靖八年九月壬寅—嘉靖十五年七月己未 朱辅弟
第7代 定襄恭靖王 朱希忠 38年 1536年9月26日-1573年 嘉靖十五年九月甲子—万历元年九月 朱凤子
第8代 成国公 朱时泰 1年 1574年-1574年 万历二年—万历二年九月 朱希忠子
第9代 成国公 朱应桢 7年 1580年3月14日-1586年 万历八年二月己亥—万历十四年 朱时泰子
第10代 成国公 朱鼎臣 2年 1600年4月20日-1601年 万历廿八年三月辛亥—万历廿九年 朱应桢子
第11代 成国公 朱应槐 10年 1601年10月10日-1610年7月18日 万历廿九年九月己酉—万历卅八年五月壬申 朱应桢弟
第12代 成国公 朱纯臣 34年 1611年4月15日-1644年 万历卅九年三月癸卯—崇祯十七年三月 朱应槐子
第13代 成国公 朱元臣 34年 1644年- 崇祯十七年八月— 朱应槐子
大明黔国公
第1代 定远忠敬王 沐晟 32年 1408年7月29日-1439年5月2日 永乐六年七月癸丑—正统四年三月丁卯 沐英子
第2代 黔国荣康公 沐斌 11年 1440年-1450年 正统五年—景泰元年十月 沐晟子
第3代 黔国武僖公 沐琮 32年 1465年9月14日-1496年10月12日 成化元年八月己亥—弘治九年九月庚戌 沐斌子
第4代 黔国庄襄公 沐昆 23年 1497年11月5日-1519年 弘治十年十月己卯—正德十四年六月 沐诚子
第5代 黔国敏靖公 沐绍勋 16年 1521年3月19日-1536年 正德十六年二月甲午—嘉靖十五年 沐昆子
第6代 黔国恭僖公 沐朝辅 12年 1536年12月30日-1547年7月7日 嘉靖十五年十二月乙亥—嘉靖廿六年六月庚子 沐绍勋子
第7代 黔国公 沐融 3年 1547年11月8日-1549年 嘉靖廿六年闰九月甲辰—嘉靖廿八年 沐朝辅子
第8代 黔国公 沐巩 1549年12月3日— 嘉靖廿八年十一月庚辰— 沐融弟
第9代 黔国公 沐朝弼 17年 1554年4月14日-1570年 嘉靖卅三年三月癸丑—隆庆四年 沐朝辅弟
第10代 黔国公 沐昌祚 25年 1571年2月28日-1595年 隆庆五年二月丁酉—万历廿三年八月 沐朝弼子
第11代 黔国公 沐睿 15年 1595年-1609年10月19日 万历廿三年—万历卅七年九月丁酉 沐昌祚子
复封 黔国公 沐昌祚 17年 1609年-1625年 万历卅七年—天启五年 沐朝弼子
第12代 黔国公 沐启元 4年 1625年4月25日-1628年7月10日 天启五年三月丁卯—崇祯元年六月己亥 沐睿子
第13代 黔国公 沐天波 34年 1629年1月11日-1661年8月13日 崇祯元年十二月甲辰—永历十五年七月丙寅 沐启元子
大明英国公
第1代 定兴忠烈王 张辅 42年 1408年7月29日-1449年 永乐六年七月癸丑—正统十四年 张玉子
第2代 宁阳恭靖王 张懋 66年 1450年7月4日-1515年 景泰元年五月戊辰—正德十年三月 张辅子
第3代 英国庄和公 张仑 21年 1515年11月25日-1535年7月25日 正德十年十月癸酉—嘉靖十四年六月乙卯 张懋孙
第4代 英国公 张溶 1535年12月21日- 嘉靖十四年十一月甲申— 张仑子
第5代 英国公 张元功 15年 1582年4月18日-1596年12月26日 万历十年三月甲申—万历廿四年十一月庚子 张溶子
第6代 英国公 张元德 3年 1596年-1598年 万历廿四年—万历廿六年五月 张元功弟
第7代 英国公 张维贤 1598年12月20日- 万历廿六年十一月甲辰—崇祯 张元德子
第8代 英国公 张之极 崇祯 张维贤子
第9代 英国公 张世泽 2年 1643年-1644年 崇祯十六年—崇祯十七年 张之极子

万历朝鲜之战后,明朝可不可以灭掉日本?

万历朝鲜战争,是指明朝万历年间(1592年-1598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包括两次战争,第一次是在1592年4月-1593年7月,以中日议和结束;第二次是在1597年2月-1598年12月,以明、朝鲜联军胜利,日军撤退结束。

这场战争的起因完全是日本单方面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朝鲜向宗主国明朝求援的时候,明朝一开始还无法判断,怕是日本和朝鲜合谋,使明朝军队陷入战争泥潭。后经朝鲜多次派使节请求,明朝才认清形势,怕日本灭了朝鲜后,集中力量对付中国,于是决定出兵作战。

第一次全面作战,明朝命宋应昌为经略,名将李如松为提督,率领四万多名大军渡江增援。同时又派遣游击将军沈惟敬前往平壤,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李如松指挥的明军取得了战场上 的主动权,明军胜多败少,日本提出休战,李如松统一议和,战争随进入僵持对峙状态。

休战一年多后,日本又发动了第二次侵略战争。明朝以麻贵为总兵官,统率南北诸军,开赴至朝鲜的第一批明军共约3万余人。先后取得 稷山大捷、蔚山之战、鸣梁海战等战役胜利,日本侵略军随即撤出朝鲜,万历朝鲜之战取得最后胜利。

万历朝鲜之役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影响,明朝由于辽镇精锐损失严重,短期内无力进剿后金力量,只能坐视努尔哈赤日益强大。从后面后金崛起情况看,明朝绝没有灭掉日本的可能,连相对落后的后金势力都无法摆平,怎么可能跨海作战,消灭组织能力完备的日本呢。

关于这场战役,中、朝、日等国的称呼各有不同,中国多称为「万历朝鲜之役」;朝鲜则以干支纪年称为“壬辰倭乱”,并将于1597年爆发的第二阶段战事称为“丁酉再乱”,事实上,朝鲜位居海陆交接之处,向来是大陆势力与海洋势力的争夺要冲。当蒙古帝国欲东征日本时,忽必烈便在当时的高丽国内设置征东行省,徵发兵粮战船渡海作战时基乎全军覆没。朝鲜战役为中日朝三国都带来深刻的影响,日本在战争时掳掠为数不少的朝鲜人员和文物,促进本国的儒学和陶瓷烧造技术的提升。日本与朝鲜经过这次战火洗礼,改进了火器与军队的素质。至于明朝为此耗费不少国力,使其在日后难以阻挡崛起的努尔哈赤。不过明朝力战保全朝鲜的理由,除了传统儒家字小存亡的名分观念以外,最根本的原因仍是朝鲜为中国门户,有巨大的地缘战略价值。明朝长期闭关锁国政策寻求自保,知道朝鲜半岛战略价值而介入朝日战争后损耗巨大。这时明朝内乱不止大谈跨海作战与劳师远征日本的条件都不具备;若灭亡日本,物资供给与兵源运输怎样到九洲、四国、本洲等地,如何登陆?元太祖忽必烈派遣蒙古军队拆戟海峡记忆犹新。况且东北女真部落在角逐中逐渐掘起,瓦刺与鞑靼在蒙古高原注视大明的一举而动,而这场中日朝的三方大战,可说是最早的「朝鲜战争」,比起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整整早了358年,而且惨烈程度毫不逊色。为此明朝在万历年间内外形势不可能灭亡日本。

不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来说。

政治。万历时期,已经是明朝中后期,失去了前期开拓边疆,冒险精神。而且当时的文官集团因循守旧,只顾着内部斗争很少有放眼看世界的人士,从主观上,只求打走敌人,保持现状而已,是不会有攻占日本本土的冲动的。

经济。虽然刚经过张居正改革,但是也就是为大明续命而已。就像是给重病的病人来了一针强心剂,这时候指望病人能生龙活虎的再展雄风,那只会更快的耗尽他身上最后一丝元气。万历三大征,可见一斑。此时明朝已经弊病缠身,从开始几千人入朝到后期人数最多时候,在兵力上也不占优势,主要还是无粮无饷,甚至还要皇帝发内帑支应战事。

军事。戚家军抗倭后在辽东彻底消失,卫所彻底崩坏,九边家丁盛行,国家几无可战之兵。仅存一些能打的,正在向私兵发展。就算跨海打赢了,试问,还是大明的军队,听大明皇帝的吗?同时,海军废弛,整个战争时期,反倒是李舜臣的龟船大放异彩,明朝水师酱油居多。如果要征伐日本本土,对于饱受倭寇骚扰沿海的大明来说,殊为不智。

综上所述,大明当时,不会,不能,也不敢进攻日本本土。

海禁不解除,海军不发展,你拿脸去解决日本。

万历三大征,听上去像是宣扬了中华之威,其实都是打肿脸充胖子。


朝鲜国王皇位不要,过来诉苦。

我们辛辛苦苦帮他们打退了日倭,结果分文不要,这不是赔本赚吆喝是啥。

酸腐们满嘴仁义道德,只要面子上的满足。

结果一边保护东南士族权益,一边自己吃饱,一边让国家不要掠夺藩属国财富。

典型的两面人,恶心到了极点。


从明宣宗朱瞻基开始,郑和下西洋行动就被暂停了。

明朝也几乎进入了海禁时代,而且国内赋税越来越不够用,对外启航几乎没有条件。

别说打到日本岛,我估计半途的风浪都顶不住,再来点海盗船,都不用正规军,直接就崩溃了。


而且拿下日本这种决策,是不可能被肯定的。

因为酸腐们不可能允许朝廷主动向外扩张,那不符合仁义思想。



万历是最离谱的皇帝,他不上朝,纯粹是懒政,把朝政交给一群酸腐胡搞瞎搞。

你好歹学学嘉靖啊,人在宫里,但底下就没啥事能瞒过自己。

懒政几十年后,明朝早已命入膏肓。

明朝末期叠的诸多buff,就是从这里开始走向指数爆炸的。

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万历年间援朝胜利是胜利了,但明朝国力损耗严重把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所积攒的一些家底损失殆尽(战争异常的耗费钱粮和国力),实际上也为几十年后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跨海灭日谈何容易!

不可以

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条件都不可能灭掉日本。主观来看明朝是严格按儒家价值取向建立的国家,严守适宜农耕的疆域。朱元璋开国以来就把日本列为不征之国。至于后来朱棣迁都北京五征漠北都是为了消除蒙古对中原的威胁,并不是为占有大漠南北。

我们没有侵略别人的习惯,更多的时候是以德报怨。再说以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水平,补贴一堆朝贡国都作难了,哪有钱养活穷的连裤子都没有日本。

打仗,战争实力打的是钱粮,明朝的政治制度,已经是被自己人掏空了国库!国内有大灾需要平复,刚刚经历了朝鲜之战,国库更加捉襟见肘!

还有蒙古边境问题,都在困扰着明朝,

所以已经是无力征讨了!

那时用文言文怎么表示

1. “到那时”或者“到时候”用古文或文言文词语怎么表示 彼时 彼时 bǐ shí释义:那时,当时。

举例:“法家辞气,体乏弘润。然疎而能壮,亦彼时之绝采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我彼时不知府上是那一位做主人,今日说起来,想必是 少卿 兄无疑了。”——《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彼时我要跳下去,诚恐一个措手不及,那和尚先下手伤了你的性命。”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古文或文言文中关于时间的词语还有:往日 wǎng rì释义:昔日;从前。举例:“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楚辞·九章·惜往日》“往日之事,患皆然也。”——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婶子,我和你往日无寃,近日无雠。”

——元 无名氏《神奴儿》第二折“要照往日的习惯--他们就得拍手顿脚。”——张天翼《欢迎会》昔时 xī shí释义:往日;从前。

举例:“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恐是昔时卿相冢,立石为表今仍存。”

——唐 杜甫《石笋行》“不惟臣之苍颜白发已迫迟暮,而窃仰天颜,亦觉非昔时矣。”——明 张纶《林泉随笔》他日 tā rì释义:过些天;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举例:“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他日又求见孟子。”

——《孟子·滕文公上》“ 茂陵 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宋 林逋 《先生将终之岁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期年 qī nián释义:亦作“朞年”。

一年。举例:“秋八月辛卯, 沙鹿 崩。

晋 卜偃 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左传·僖公十四年》“百姓老弱相携号哭……皆曰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3396338:'愿乞 侯君 复留朞年。

'”——《后汉书·侯霸传》“盟未朞年,今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 ——《金史·宗翰传》须臾 xū yú释义:片刻,短时间。举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我劳心数年,提兵十万,深入敌境,克在须臾。”——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小小一枝箭,发出如雷电;陵谷转沧桑,世界须臾变。”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

2. 如何用文言文表达“前几天” 一般用“前日”;再前几天,就用“几日前”,或者用某某日,用天干地支来表达的,如丁亥日。

追述以前的事情时,往往加一个“初”字,表示当初的意思。古文的时间表达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岁:年。《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积年:好几年。《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曩:从前。《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向:先前。《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 久之:很久。

《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

《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异日:将来。

《黄生借书说》:“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旦旦:天天。

《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日:一天天。《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旦:早晨。《术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质明:天刚亮。《(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暝:天黑了。

《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当天。

《鸿门宴》:“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中夜:半夜。

《祖逖传》:“中夜闻鸡鸣。” 失时:过时。

《论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藉。” 无何:没有多久。

《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 ' 尔来:从那时以来。

《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干岁。” 尝:曾经'。

《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素:一向,平素。

《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既:已经。

《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既望:阴历十六。

《观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适:刚才。

《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 几:将近。

《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初:刚开始。

《赤壁之战》:“初一交战。” 未几:没多久。

《口技》:“未几,夫驹声起。” 寻:不久。

《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已而:不久。

《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遽:立刻、马上。

《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

《活板》:“瞬息可就。” 顷刻:一会儿。

《狼》:“顷刻两毙。” 少顷:一会儿。

《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食顷:一顿饭工夫。

《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卒:同猝”,突然。

《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倏尔:忽然。

《灌园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尔又变了?” 秋: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哿亡之秋也。”

朔:阴历每月初一。《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今者:现在。《齐桓晋文之事》:“今者,有人语此,力足以举千钧。”

夜阑:夜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

薄暮:傍晚。《岳阳楼记》:“薄暮冥冥。

3.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有哪些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②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司马迁《陈涉世家》)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陈涉世家》)②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蒲松龄《狼》)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①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罗贯中《杨修之死》)②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林嗣环《口技》)“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四、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①忽一人大呼:“火起.” (林嗣环《口技》)②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 (罗贯中《杨修之死》)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林嗣环《口技》)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干宝《宋定伯捉鬼》)⑥急令医士调治.(罗贯中《杨修之死》)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五、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六、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相当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①顷之,客请与予对局.(钱大昕《弈喻》)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环《口技》)③未几,夫齁声起.(林嗣环《口技》)④少时,一狼径去.(蒲松龄《狼》)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蒲松龄《狼》)⑥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林嗣环《口技》)⑦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韩非《扁鹊见蔡桓公》)七、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前不久发生或完成不久,如:初,甫.①大儿初醒声.(林嗣环《口技》)②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钱大昕《弈喻》)八、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其间相距的时间较短,如:既而,寻,相当于“不久”“旋即”的意思.①既而儿醒,大啼.(林嗣环《口技》)②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九、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动作就要发生或完成,如:将,意思是“快要”“就要”“将要”.①不治将恐深.(韩非《扁鹊见蔡桓公》)②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十、表示过了一些时候才发生.如:已而.①已而太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十一、表示时间过了很久,如:久之,“很久”的意思.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二是用干支记年.干,即“天干”(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我国古代用以记录时间的一套专门的序数系统.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次为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或“花甲子”):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如:③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四册·《西湖游记二则》)④己亥之二月也.(五册·《满井游记》)⑤天启壬戌秋日.(四册·《核舟记》)三是用国君的年号记年.我国古代帝王年号,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年号开始,此后多以年号记年.如: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二册·《桃花源记》)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三册·《记承天寺夜游》)二、记月古代记月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用地支记月.按阴历,寅为正月,卯为二月,其余(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依次类推;二是在春夏秋冬各季前(分别)依次加上孟、仲、季等字,组成孟春、仲春、季春……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用它们作各季中相应月份别称;三是如同现代记月,在月前加数字记月.初中文言诗文中常见的是第三种,如:⑧胡天八月即飞雪.(四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⑨五月人倍忙.(五册·《观刈麦》)⑩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六册·《墨池记》)三、记日古代记日的主要方式亦有三种:一是用干支记日.如:是月丁未.(旧教材·《登泰山记》)二是用特定的节日、节气名称记日.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册·《过故人庄》)三是在一月之内,古人常用“朔”(农历每月初一)、“月出(fěi)”(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等表示日期.如: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三册·《观潮》)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旧教材·《登泰山记》四、记时古代记时的主要方式也有三种:一是古人根据天色、人事把一天分为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

4. 表示时间文言文词语 来日 未来的日子。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少年中国说》) 累日 连日。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旦旦 天天。

“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昔日 从前。“试用于昔日。”

(《出师表》) 朔 农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逍遥游》) 望 农历每月十五。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望日 农历十五日那天。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与妻书》) 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观潮》) 。

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旦 早晨。

“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夙 早晨。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晓 天亮。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曙 破晓,天亮。

“鸣鸡外欲曙。”(《孔雀东南飞》) 质明 天刚亮的时候。

“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平明 天亮的时候。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史记?留侯世家》) 侵晨 快天亮的时候。

“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采桑女》) 东曦既驾 日神已经乘车出来,指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清晨。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 日中 中午。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晌午 中午。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冯婉贞》) 亭午 中午。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暮 傍晚;日落的时候。

“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日暮 傍晚。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冯婉贞》) 薄暮 傍晚。

“每薄暮下管键。”(《狱中杂记》) 日将暮 天快黑了。

“日将暮,取儿蒿葬。”(《促织》) 暝 夜晚。

“晻晻日欲暝。”(《孔雀东南飞》) 昏 天刚黑的时候。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促织》) 莫夜 晚上,莫通暮。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夕 晚上。

“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即夕 当天晚上。

“即夕行步如平常。”(《狱中杂记》) 宵 晚上。

“今酒宵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夜阑 夜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中夜 半夜。“中夜闻鸡鸣。”

(《祖逖》) 夜分 半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晨夜 日夜。“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赤壁之战》) 旦暮 时间很短暂。“吾攻赵,且暮且下。”

(《信陵君窃符救赵》) 昔 从前。“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谭嗣同》) 往昔 从前。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畴昔 从前。

“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少年中国说》) 畴日 昔日。

“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与陈伯之书》) 曩 从前。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 曩者 从前,先前。

“曩者坝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周亚夫军细柳》) 向 先前。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向时 先前。

“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游黄山记》) 今 现在。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今者 现在。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今兹 现在。

“实荆今兹所见。”(《察变》) 方今 现在。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 而今 现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姜夔《扬州慢》) 当世 当代。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当下 立刻。

“当下茶果已撤。”(《林黛玉进贾府》) 登即 立即。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孔雀东南飞》) 即便 立即。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范进中举》) 旋 立刻,马上。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旋即 立刻,马上。

遽 立刻,马上。“遽刻其舟。”

(《刻舟求剑》) 当是时 在这个时候。“当是时,魏将相宗室满堂。”

(《信陵君窃符救赵》) 当其时 在那时。“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

(《西门豹治邺》) 至其时 到那时。“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西门豹治邺》) 方是时 在这时。“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游褒禅山记》) 尔来 从那时以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尔时 那个时候。“尔时预复莽索,未得其女。”

(《李寄》) 甫 刚刚,才。“惊魂甫定。”

适 刚才。“适得府君书,叨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 始 开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六国论》) 始而 开始。“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原君》) 始尔 开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孔雀东南飞》) 初 起初,刚开始。“初一交战。”

(《赤壁之战》) 行将 即将,将要。“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赤壁之战》) 久 很长一段时间。“天下苦秦久矣。”

(《陈涉世家》) 久之 很久。“之”为语助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良久 很久。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 俄 不久。

“俄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35596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