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古学术界不承认夏朝

生活资讯 2023-09-03 14:23:35   点击量 : 7485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为什么考古学术界不承认夏朝

为什么考古学术界不承认夏朝

按照有些学者的看法,国家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首先形成的是游团,接着形成的是部落,再接着形成的是酋邦,最后形成的才是国家。夏在当时,其实就只是处在酋邦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国家。

历史学家对夏朝的存在有争议,不认同他是一个国家,这是因为夏朝的文字、青铜器尚未出土,要知道,文字和金属器物的出现可是历史学家判断一个历史古国是属于“文明”还是“文化”的重要标准,而现在夏朝尚未证明拥有文字和青铜器,那也就无法说明夏朝是一个文明,只要没发现当时的文字,就无法确认考古遗存中哪批锅碗瓢盆属于夏。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而最早的甲骨文是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甲骨文,这个时间点已经是商代中晚期了,所以在被考古发现和研究证实之前,夏只能说是一个部族或者部落文明。

夏朝为什么不被考古学术界承认

考古学讲的是实物证据,所谓实物就是相对于书本上的文字而言的。夏的概念来源于文献,它和周口店、半坡、二里头这样的概念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不存在考古承认不承认的问题,只存在历史学家是否承认的问题,还有考古证据和文献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耦合的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国内学者认为二里头(考古证据)可以和夏(文献记载)相匹配,而相当部分国外学者(不一定是考古学者)对此持怀疑或否定态度。但是,这是否真的可以概括为国内外差别是存疑的,而且国外并不否认二里头及其所代表的文明发展水平。
西方学者是否真的对中国更苛刻?不好说。的确,印加帝国没有文字,研究印加帝国的西方学者们也乐于承认他们是文明,是帝国。研究中国的西方学者好像许多都没那么客气。研究其他地区的西方学者对中国往往更不客气了。
对于某些从发现仰韶文化开始就尽力证明中华早期文明全方位来自于西方的学者来说,你说他们有什么动力承认夏朝存在?甲骨文出现之前,他们商朝都不承认;甲骨文发现之后,人家想的是什么?“甲骨文不属于你们中国人的祖先,外来的,是外来统治者强加于底层的。”
阴谋论一下:西方某些学者眼里,古代近东是他的祖先,这样一来,不就变成了:“我们西方比你中国强不是一两百年,而是五千年了么”?
夏朝是否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不要迷信西方话语体系,自己去寻找和重构中国文明的早期发展脉络。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地的信息都值得拿来类比、对比,但不应该觉得别人依据其他资料给出的定义是神圣的法律。再说,法律还有国界呢,何况学术研究?

为什么考古学术界不承认夏朝?

关于考古学承不承认夏朝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考古学承认一个朝代的标准。

那么考古学如何界定一个朝代是朝代呢?第一就是要有文字,第二是要有建筑,第三需要证明这一区域的古人有共同的国家认同,都认为自己是夏的人。

我们可以以商代作为一个例证。100年以前,世界的考古学是不承认中国有商王朝的,因为商王朝只存在于史记以及各种史料当中,我们没有系统科学的考古发现商朝的城市,只有零零星星的甲骨出现。直到1924年,对殷墟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甲骨文上面明确的记载了,伤商王的世系,以及商人的占卜和生活,同时出土了大量与商有关的遗物,这才证明出,原来商是真正存在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夏代。夏代只存在于史书之中,《尚书》、《诗经》、《国语》、《春秋》,有很多种先秦史籍中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是我们并没有明确的考古学发现,证明某个地方是夏朝。也许有的朋友会说,二里头就是夏,可是而里头并没有发现文字,他不能证明自己是夏。

并且主持二里头发掘的许宏老师,他认为二里头的上层是带有早商文化元素的,而在二里层的第一层的下层,有一些与早商元素不同的文化元素,但是也并不能证明这里就是夏或者是夏都。

所以说,如果我们以考古学来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我们印象当中的那个朝代的话,必须要找到实物材料,例如在当地地层中出土的,能够证明他自己就是那个朝代的文字材料,以及风格与同时代非常类似的器物出土,这样才是有理有据的论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34854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