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和良妃哪个地位更低(明朝后宫等级分为哪些?)

生活资讯 2023-08-11 16:17:00   点击量 : 14809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德妃和良妃哪个地位更低(明朝后宫等级分为哪些)

德妃和良妃哪个地位更低

良妃的地位要比德妃的地位低。原因如下:

1、出身:良妃在承恩做妃嫔之前是辛者库的宫女,而德妃是满洲正黄旗人,是护军参领、一等威武公的女儿;

2、升迁时间:德妃在康熙二十年被册封为妃,而良妃在三十九年才被册封为良嫔;

3、官职品阶:良妃最终仍为嫔妃,而德妃在是雍正帝的母亲,在雍正继位后,被尊为皇太后。

明朝后宫等级分为哪些?

正一品:皇后。(各一名)

正二品:贤妃。良妃。淑妃。德妃。(各一名)

正三品:凌妃。兰妃。嘉妃。月妃。(各一名)

正四品:昭仪、昭媛、昭容、昭容。(各一名)

正五品:修仪、修姬、修媛、修荣。(各两名)

正六品:明仪、明媛、明容、明华、明宁、明婕、明妤。(各两名)

正七品:良仪、良媛、良容、良华、良宁、良婕、良淑、良娣。(各两名)

正八品:夕嫔、菥嫔、蒻嫔、贤嫔、婉嫔、璇嫔。(各两名)

正九品:苑仪、苑媛、苑淑、苑琴、苑惠、苑华、苑容。(各两名)

正十品:容华、容德、容欣、容怜、容瑾。(各两名)

正十一品:贵人、美人、才人、顺人。(各两名)

正十二品:昭训、修训、宁训、敬训。(各两名)

正十三品:御女、淑女、采女。(各两名)

正十四品:弘仪、丽仪、穆仪、肃仪、芬仪。(各两名)

正十五品:媚仪、媚媛、媚容、媚华。(各两名)

正十六品:睦瑗、和瑗、颂瑗、浼瑗。(各两名)

正十七品:婧明、悦明、雍明、宣明。(各两名)

正十八品:温仪、温容、温华。(各两名)

正十九品:茂仪。茂媛。(各两名)

正二十品:秀女。(各两名)

扩展资料:

皇后的其他称谓:

椒房:汉朝皇后的宫殿多以椒涂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子”之意,因此椒房可别称皇后、或用以代称皇后寝宫。汉哀帝宠爱美男子董贤,将董贤之妹册封为董昭仪,并将之称为次皇后,又在宫中赐董昭仪宫室名为椒风舍,和皇后所居之椒房相似。

中宫、正宫: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

元后、元嫡:皇帝的元配皇后可称元后,方便和继位皇后(继后)有所区别。

继后:皇帝的第二个皇后,区别元后。

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等同于现代语中所说的“老婆”。

天下母、天地母:皆为对皇后的敬称。

坤极:皇后的别称。

慈壶、慈闱:对皇后或皇帝生母(多为皇太后)的尊称,或是用以代称这两者的寝宫。

参考资料:

皇后----百度百科

良妃位列五妃之一,地位尊贵,为何死后却被康熙称为辛者库贱妇?

良妃位列五妃之一,地位尊贵,为何死后却被康熙称为辛者库贱妇?

康熙在位期间,除了贵妃以上的妃嫔之外,生前位居妃位的有五位女子,且都是非常受宠的,史称五妃。他们分别是惠妃、宜妃、德妃、荣妃和良妃。其中的良妃是最特殊的一个,因为他是清朝第一位出身辛者库的妃。可见康熙对这位良妃是非常另眼相看,并且是真爱的。然而,为什么后来良妃死后,康熙却称她为“辛者库贱妇”呢?

良妃出身卫氏,她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包衣内管领,管理辛者库,也就是皇帝的后勤人员。对于良妃的经历,有很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良妃最初通过选秀入宫的时候,只是一位普通的宫女,后来才被康熙看上。第二种说法是良妃一入宫就成为后妃。个人认为,第一种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卫氏本来就是包衣出身。

清朝时期,皇帝们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给后宫妃嫔晋封的时候,喜欢集中册封,一次性封好几个。然而,良妃却是单独册封的一个。由此看来,良妃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还是非常大的。后来良妃生下了八皇子胤禩。

康熙对胤禩也是十分喜爱,胤禩十五岁的时候,康熙就带着他御驾亲征葛尔丹。胤禩十七岁的时候,就被封为贝勒,是受封的皇子们当中,年级最小的一个。根据历史记载,良妃是一个非常美貌的女子,而且德行也非常美好,因此得到的封号才是“良”。

康熙这么宠爱良妃,为何在良妃去世之后,康熙会骂她为“辛者库贱妇”呢?虽然对于此事,历史上有记载,然而,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康熙真的说过这句话。很多学者认为,这句话是雍正杜撰出来的。

原因就是因为,八皇子胤禩是良妃的儿子。而胤禩是九子夺嫡时期,雍正最大的政敌,他对胤禩恨之入骨。因此对于胤禩的母亲,也是十分憎恨的。即使是良妃早已死去,还要将她再抹黑一番。对于此事,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古代女子在宫里从低到高的地位名称?

朝没有明确规定宫女的等级,但是根据她们所服伺主子的等级的高低,宫女的实际地位有微妙的不同,譬如说,皇太后身边的宫女肯定比答应、常在身边的宫女更有权势。要说等级的话,被称作“姑姑”的,都是资格比较老的宫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配新来的和负责杂役的宫女。
嫔妃
中国古代帝王侍妾的统称。嫔原指女官,妃指地位次于后的妾。据记载,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 ,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除皇后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统一天下,尽收六国宫女充实内廷,品级爵位分列8等。汉武帝将妃嫔的等级分为14级,如昭仪、婕妤、?娥等。汉唐的内廷,后妃之下设有宫官女职,常有数百人之多,以供随侍。明代确立六宫定制并严格出入制度,但是后宫妃嫔仍然为数不少。宫人的名号有宫人、选侍、才人、淑女等。明末,内廷宫女多至9000人。清代的妃嫔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品级。宫女分秀女、官女子两等 。封建帝王的多妻制是摧残妇女的罪恶制度。嫔妃一旦失宠就要被打入冷宫。更有甚者,在明英宗以前,皇帝死了,还要嫔妃、宫女殉葬
1、正一品官职名称:大长公主、长公主、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公主;从一品官职名称:郡主
2、正二品官职名称:昭仪、昭媛、充仪、充容、充媛、淑仪、德仪、婉仪、芳林
3、正三品官职名称: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职名称: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职名称:才人、承徽、尚宫、尚仪、宫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职名称:宝林、司记
7、正七品官职名称:御女、昭训
8、正八品官职名称:采女
9、正九品官职名称:奉仪
另外不列品级:宫女、民女

夏:正妃一人,次妃十一人。
商:中宫皇后、东宫皇妃、西宫贵妃,四妃:德妃、淑妃、惠妃、庄妃、九嫔,其余的全统称为美人。
周: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周礼.天官.九嫔》: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世妇掌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秦:皇后。皇帝之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皇后、其余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皆无定数。
西汉:皇后。共设十四等:昭仪、婕妤、容华、美人、八子、充仪、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宫、顺常、无涓(与无涓同等的还有:共和、娱灵、保才、良使、夜者),此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补充: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汉代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王莽托古改制:和嫔、美御、和人三人(即三夫人);嫔九人;美人二十七(相当二十七世妇);御人八十一(八十一御妻也)。凡百二十人(不含后),与古制同。
东汉:大加简省,后宫称号只剩下皇后、贵人,后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魏:曹操建魏国,在王后之下设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曹丕称帝,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魏明帝曹睿即位,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去除顺成。于是,皇后之下共设12个等级,依次是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晋:武帝时,皇后以下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容、修华、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九嫔以下设美人、才人、中才人等作为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南北朝:皇后以下置贵妃,位于贵嫔之上,又以昭仪、昭容、昭华代修华、修容、修仪。以后又有修改,如以三淑、三昭、三修为九嫔,而以婕妤、容华、充华等位其下。南北朝代均有增损。梁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又有美人、才人、良人称三职。
北魏:皇后。北魏初年,未立定制,北魏孝文帝改定内官,有左昭仪、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世妃、御女等,复设置女侍中、女尚书以至奚官女奴等执事人员。
北齐:皇后。三夫人(贵嫔、贵姬、贵妃);北齐前几帝所置内职很少,齐武成帝好内,颁布河清新令:内命妇依古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又准汉制置有:昭仪,有左右二人;三夫人改称为:弘德、正德、崇德;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二十七世妇为: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八十一御女为: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北周称三夫人为三妃,以下有六嫔、御媛、御婉等号,颇与前代不同。
隋:隋文帝在独孤皇后死后,确立妃嫔制度,除皇后外,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为正一品。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正二品。二十七世妇:婕妤十二员,为正三品;美人、才人共十五员,为正四品。八十一御妻:保林二十员,为正五品;御女二十四员,为正六品;采女,三十七员,为正七品。隋炀帝时还有“承衣刀人”等姬妾,随意而置。
唐:高祖武德初年,于皇后下设有四夫人(即:贵淑德贤四妃),为正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七人,曰二十七世妇;宝林正六品、御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各二十七人,曰八十一御妻;唐高宗时,裁撤后宫人数,更易内官名称,置赞德两人代替四妃;宣仪四人代九嫔;承闺五人代美人;承旨五人代才人;卫仙六人代保林;供奉八人代御女;侍栉二十人代采女;又置侍巾三十人,统称“内官”。 唐玄宗时根据法象之意改四妃为三妃:惠妃、丽妃、华妃,但仍封杨玉环为贵妃,均为正一品),对其他妃嫔称号另作更改:芳仪六人。正二品。美人四人。为正三品。才人七人。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此外,唐制太子也有[内宫]:太子妃一人,下有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六品;昭训十六人,正七品;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
五代十国时期,除皇后外,妃嫔与宫廷女官合二为一,名目繁多,人数多达数千人,暂不明细。
宋:皇后。妃的称号,除贵、淑、德、贤四妃外,又增一宸妃(宋仁宗母为李宸妃),均为正一品;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此八人从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此三职均无定数。
辽:皇后之下,有元妃、贵妃、德妃、文妃及昭容、昭仪、淑仪、和仪、丽仪、顺仪、芳仪等号。皇后外,惟见妃子之称,无其他等级。
金:皇后(女真人建立的王朝)。按金格,贞佑后之制,贵妃下有真妃,淑妃下有丽妃、柔妃,而无德妃、贤妃。九嫔同。婕妤下有丽人、才人为正三品。顺仪、淑华、淑仪为正四品。尚宫夫人,尚宫左夫人、尚宫右夫人、宫正夫人、宝华夫人、尚仪夫人、尚服夫人、尚寝夫人、钦圣夫人、资明夫人为正五品。尚仪御侍、尚服御侍、尚寝御侍、尚正御侍、宝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为正六品,司正御侍、宝符御侍、司仪御侍、司符御侍,司寝御侍、司饰御侍、司设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药御侍、仙韶使、光训良侍、明训良侍、遵训良侍、从训良侍为正七品。典仪御侍、典膳御侍、典寝御侍、典饰御侍、典设御侍、典衣御侍、典药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为正八品。掌仪御侍、掌服御侍、掌寝御侍、掌饰御侍、掌设御侍、掌衣御侍、掌膳御侍、掌药御侍、仙韶掌音、祗肃良侍、祗敬良侍、祗愿良侍为正九品。海陵王执政时,宠妃多达十二位: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间,后宫简少。金章宗明昌时期,后宫规制大备,仿照汉制立了嫔御制度,规定: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视正二品,比九嫔。婕妤九人视正三品。美人九人视正四品,才人九人视正五品,比二十七世妇。宝林二十七人视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视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视正八品,比八十一御妻。又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皆内官也。
元:后妃封号惟皇后、妃二等,再没有别的名号。
明:明太祖时,皇后下、贵妃外,下设有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等(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宪宗时加封万贵妃一“皇”字为皇贵妃,位次仅次于皇后,以后皇贵妃渐成定制。接下的:嫔、才人、选侍无定数。
顺带一下:汉人皇室(不单指汉朝)除皇帝外,封王也有制度的。大致按春秋战国时期属地分的,先是分封地在春秋战国是影响最甚的,如秦国(秦王李世民大家都知道吧),再者根据分封地的财富来讲,包括:人口、面积等。另外一字王地位也高于双字王,如秦王、吴王地位高于淮南王。而金、元仅封于亲王。
清:五宫并建:清宁宫皇后、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永福宫庄妃。顺治十五年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康熙后典制完善了,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六宫:景仁,承乾,钟粹,延禧,永和,景阳;西六宫:永寿,翊坤,储秀,启祥,长春,咸福)。
(顺带一下:清朝的“格格”即汉族“小姐” 的意思,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顺治十七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名为“郡主”;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30826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