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与哲学的认识(谈谈你对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的理解和认识)

生活资讯 2023-08-10 17:19:44   点击量 : 1602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关于人生与哲学的认识(谈谈你对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人生与哲学的认识

人生是哲学的践行过程,从某种意义上,哲学客观存在,而人生过往就是去体验这个客观存在,如果对哲学了解越多,人生的体验过程就越发有深度和广度。就如同出游,如果你拥有的资源和条件越丰富,你游览的内容就越丰富,对周围的认识也就越发深入,反过来越丰富的见识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生出游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在哲学上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谈谈你对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选择的考虑:
(1)知识方面
1)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基本观点;理解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哪个要作用。
3)了解实践和认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理性思维、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4)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以及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人生目标、人生理想和个人的社会责任等人生问题。
5)了解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以及社会进步对人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解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在劳动奉献和自身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2)能力方面
1)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用于行动、干预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2)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解决好现阶段人生发展中遇到的矛盾。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
4)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
5)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自觉地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3)情感方面
1)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2)尊重他人,乐观进取,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科学思维、善于总结,留心观察、是非分明,努力学习、开拓创新。
4)顺应潮流,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勇担责任。
5)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积极奉献,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哲学对人生的影响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有哲学上的反映。就如我们所知的哲学是哲学是唯心的或唯物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或者说哲学是科学的或非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文化、经济、历史等诸多范畴的概括的综合的认识与反映并通过得出的内在规律以期指导这些范畴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中西方文化的初始阶段由于在哲学以及影响哲学的诸多因素并哲学反作用的这诸多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综合表现在哲学方面是有很显著的差异性的。本文比较的初始阶段的西方哲学界定为早期的西腊哲学
哲学的产生受地理条件及宗教的影响是很大的,西腊的农业文明产生于西腊半岛上的山丘之间的谷地,同时与周边文明的战争与贸易对西腊哲学的产生也有重大影响。在西腊文明诞生以前,地中海南岸的埃及文明以及东岸的巴比伦文明已经辉煌的存在了好多个世纪。埃及文明是敬畏死神的,埃及的神学以关怀死亡为主,他们相信死者的灵魂要进入阴间,并根据在阳间的表现要遭受到审判。克里特文明受埃及文明的影响很深,克里特文明对西腊半岛南端的迈锡尼文明又有很大影响,而后来的西腊文明显然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迈锡尼文明。而东方巴比伦的宗教神学更关心的是现世的繁荣而不是来世的幸福,巴比伦文明传入西腊的途径显然通过小亚细亚的陆路更便捷,方式不外乎贸易与战争。我们站在西腊半岛向西看,当时只有意大利南端的伊特鲁立亚人稍稍初显了文明的曙光,而北部的凯而特人、日尔曼人都还是蒙昧的阶段。
中国的文明倘若说从有文字记载的年代算起,应该可以上溯到商朝,此时的中国农业文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商朝所领属的的地域来看,发展农业文明也是必然的。由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古西腊直至古中国都是农业文明来看,先人们总结出农业文明是诞生古老文明的必要条件,而游牧部族就不具备这个条件。在中国哲学真正意义上的产生应该从孔子对周礼的阐述开始,而在这之前亚洲大陆上的中国文明显得是那么的孤单,如果没有喜马拉雅山的阻隔可能与当时亦很发达的印度文明会有交流,但是地理上的无奈让中国的文明缺乏与周边文明交流的条件,而中国自上古以来神学及原始宗教方面缺乏有组织的系统性、权威性,这样宗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当然要除了后汉以来佛教的影响。从这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哲学显得比较单薄且缺乏多元性,从而造成中国文明独特性也是必然的。如果有人提出东晋时期的诸多外族以及之后的诸多外族对中国文明的影响,但大家都知道那多是外族主动的接受中华文明,对中国文明在哲学上的贡献除了我们本身演绎的佛家禅宗外几乎没有。
孔子肇始中国哲学的时候,西腊哲学的鼻祖泰勒斯几乎是在同一时代发端了西腊哲学。虽然同样是农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西腊文明以及西腊哲学由于可以引用并借鉴其他文明成果,这样相较于中国文明以及中国哲学的产生,就具有先天的优越性。西腊哲学受原始宗教和神学的影响很深,当时的西腊文明反映在宗教和神学上除了有奥林匹斯山上的那些喜欢争斗的诸神,还有由色雷斯的神演化而来的狄奥尼索斯或者说是巴库斯。虽然对巴库斯的崇拜受到崇拜宙斯这一派的正统派的歧视,但是由此诞生的奥尔弗斯教派对西腊整个文明包括哲学的影响也是不可不提及的。而反观当时中国的文明以及哲学由于宗教神学相对薄弱,因而中国的哲学更趋向于内敛的个人体验,在政治上表现于推行王道。
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组成的,而孔子对哲学的阐述却是从所谓的周礼开始,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西腊哲学从开端便注重从事务的本身引申对对自然、对人类的思考,而中国的哲学则强调从人本身或人的主观本身去看待一切。虽然同时代的老子提出了道这个亦包含有规律的概念,但就象李泽厚先生所说的,老子的道是功能于实体混而未分的整体,这样的道显然与泰勒斯所说的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泰勒斯之后的米利都学派在哲学上的基础观点无不是由物质为基础来引申的。象阿那克西曼德说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这种元质是无限的,这在某一方面又类似于老子的道。而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一切基质是气,这个气更强调的是它的物理属性,而我们中国哲学反映的那个气,形而上的成分更要多些。
由以上我们是不是又可以说从一开始西腊哲学就更注重由事务的本身引申对世界及人类的探索,虽然在此之后的基督教的神学哲学让这种探索走了好几个世纪的弯路,但是由于基督教本身亦受西腊文明的影响,在它的教义中有些先验的东西就不免有某种程度的民主性与科学性。而中国的哲学由于从发端开始就强调宗法观念,更多的是从人的内在修为本身去理解阐述对世界以及对人类的探索,且又缺乏与其他文明交流的渠道,加上统治者对这种哲学的恶意曲解,导致这种哲学最后趋于死板僵化。虽然西腊文明从柏拉图以后在某些意念上与中国哲学有一定程度的趋同,但从整体上以及后来的发展来看,由于此二种哲学在目的与功用性上的不同,造成所谓的差异性就不难理解了。中国的哲学的目的是所谓的自我修为以及在功用上表现为维护王道,推行教化;而西腊哲学更注重对事务本身内在规律的研究,如此而已。
(哲学说起来太多,这个是我复的,有时间的话会慢慢聊,只能说中西文化差异,不是一句两句可以概括的,希望可以帮你!)

什么是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是关于人生观的哲学理论。人生观人人都有,但不是所有人的人生观都是系统的、始终如一的。把某种人生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个思想体系,这就是人生哲学。人生哲学是人类从总体上对人生目的、意义等认识的概括,是对人生根本规律的概括,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形态。马克思主义把人们的社会关系分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物质关系是指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以生产关系为首当其冲和主要代表的各种社会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和地位、产品分配形式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部分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某些物质形态的关系 ,如人们的政治地位、法权关系 、国家机器等。思想关系则是指“不以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形成的物质关系的上层建筑”,它包括人们的道德关系、宗教关系、政治、法律思想等。每一关系不仅以自己的特殊矛盾与其他关系相区别,而且正是这些特殊矛盾为每门学科规定了自己的对象。人生哲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思想关系,它所研究的不是人们整个的思想关系,而是思想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即人生普遍的根本的规律。
人生有这样一些基本的规律:人生历程受社会关系制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发展方向和趋势;人生动力来自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人生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人生价值的评价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客观标准等 。普遍的人生规律在人生历程的各个侧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反映,如生与死、苦与乐、公与私、荣与辱、名与利等,它们成为展现人生规律的范畴。没有对这些具体领域认识的深化,就不可能完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普遍规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29836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