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怎么死的爱问知识人
韩信是怎么死的爱问知识人
吕后使用桃木剑,将其杀死的。
韩信:汉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中国历史上韩信是怎么死的?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汉高祖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韩信还是平民时,既当不了官,也无法经商过活,经常寄食于他人,为众人所厌。后来加入了项梁的起义军。前208年项梁死后便成为项羽部下,曾经数次向项羽献策,但项羽没有采用。韩信在项军内仅任炊事兵与守门官,认为没有前途,于是在前206年,汉王刘邦进入巴蜀时,韩信逃离楚营,投奔汉王刘邦。 韩信最初未被汉营重用,后来因为涉嫌犯军法被处斩,在行刑时已有十三人被斩,临到韩信时,他见到夏侯婴,便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感到惊奇,释放了韩信,后来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任韩信为治粟都尉,但韩信并不满足于这个职位。韩信与萧何数次谈话,萧何对他有深刻的印象。到达南郑一段时间,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向刘邦推荐自己,却没有音讯,感到不受重用,于是离开汉营,准备另投明主。萧何闻讯,认为韩信这样的将才不能轻易流失,于是萧何不及通知刘邦便策马于月下追韩信,终于劝得韩信留下。 起初,刘邦听说萧何逃出,十分惊恐,后来听说他是为了追韩信,于是问他:“这么多人逃回东方,你都不追,为何为了韩信?”萧何于是推荐韩信给他,认为韩信是一个无人能及的人才(“国士无双”)。刘邦接纳萧何的建议,模仿古代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即汉军的总司令。拜将后,韩信立刻向刘邦剖析天下大势,并向刘邦提出其分析和战略。刘邦同意,并依照韩信的计划作出部署项羽分封诸侯后不足一年,齐国已经发生内乱,项羽于是亲率楚军北上平乱。此时,刘邦出兵进攻关中,由韩信领军暗渡陈仓,突袭雍王章邯,汉军大胜,很快便攻占咸阳,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关中大部份平定。(当章邯还坚守废丘时,刘邦留下韩信围攻废丘;自己则联合其他诸侯,趁项羽还在齐国时,领联军56万人攻占项羽首都彭城。前205年,项羽领兵三万回师彭城,刘邦这时还在沉迷享乐,结果惨败,退至荥阳。萧何即动员关中老弱和未傅者,让韩信带往荥阳前线救援刘邦。之后,韩信率兵在京城和索城(都在荥阳附近)之间击退楚军,使楚军不能西越荥阳。 魏王魏豹附楚反汉,刘邦派韩信领兵攻魏,韩信突袭魏国都城安邑,擒魏豹。随后韩信率军击败代国,这时汉营调走他旗下的精兵到荥阳抵抗楚军。韩信继续进军,在井陉背水一战,以少数兵力击败号称二十万人的赵军,擒赵王赵歇。韩信听从广武君建议,派人出使燕国,成功游说燕王归附汉王。 前204年,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结盟,齐王田广答应,留下郦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韩信已奉刘邦诏攻齐,在得知郦食其成功说服齐国以后,原本打算退军,但蒯通以刘邦并未发诏退军为由,说服韩信不要把功劳让给郦食其,韩信听从,攻击未作防备的齐国。田广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烹杀郦食其。韩信击败齐军,田广引兵向东撤退,并向项羽求援。韩信在潍水以水计击败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龙且战死,韩信陆续平定齐地。前203年,韩信以齐地未稳为由,自请为假齐王,以便治理。当时刘邦正受困于楚军的包围下,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谏,封韩信为齐王。 项羽自知形势不妙,派武涉游说韩信叛汉,韩信以汉对他有恩为由拒绝。蒯通认为刘邦日后必对韩信不利,多次耸恿韩信把握时机,脱离汉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势。而韩信自认为劳苦功高,汉终不夺我齐;蒯通则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相劝。但韩信始终抱著汉终不负我的幻想,而不忍叛汉。前203年,刘邦与项羽议和,两分天下,以鸿沟为界。不久刘邦从陈平之计毁约,出兵追击东归的项羽,但韩信及彭越没有派兵助战,汉军在固陵被项羽大败。刘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答应韩信及彭越事成后封地为王。韩信及彭越终于带兵会合刘邦,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大破楚军,最后迫使项羽撤退到垓下,项羽突围到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遂自刎而亡。项羽死后,刘邦迅速夺取韩信的兵权,并改齐王为楚王,移都下邳。 逃亡部将钟离眛素与韩信交好,韩信便将其收留藏匿。刘邦得知钟离眛逃到楚国后,要求韩信追捕,韩信则派兵保护钟离眛的出入。前201年,有人告发楚王谋反,汉高祖刘邦采用陈平计策,以出游为由偷袭韩信。韩信有意发兵抵抗,自陈无罪,但又怕事情闹大,钟离眛则自行割颈自杀。韩信带著人头于陈(今河南淮阳)向刘邦说明原委,刘邦令人将其擒拿,韩信大喊“果若人言,狡兔死,狗肉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后来刘邦赦免韩信,降为淮阴侯。 韩信知刘邦害怕自己的才能,常称病不出,长期怨恨不满。当陈豨升官至巨鹿临走前,韩信与陈豨约定,陈豨若起兵造反,韩信将助一臂之力。汉十年,陈豨果真反叛,韩信便与家臣密谋从内部袭击吕后、太子等人,但遭亲人告密而走漏风声。吕后与萧何密谋,伪报陈豨已死,引韩信前来祝贺;韩信被束缚后,被斩于长乐宫钟室,并诛连三族。 刘邦平定陈豨返回之后,得知韩信已死,问韩信死前说了什么,吕后回答韩信后悔当初不听蒯通之计。于是刘邦下令捕捉蒯通,蒯通辩称“当时只知韩信,不知陛下”而被赦免。 传说中,高祖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大汉,绝不以“兵器”杀之。故韩信被杀时,是吊于钟楼大钟下,头为大钟所罩,脚悬空于地面,无法顶天立地,并使用竹刀,一说是用桃木剑杀之,以合乎当年的“承诺”。 司马迁对此评价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以韩信的典故为名的成语。刘邦曾问他:“你觉得我可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那你呢?”韩:“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刘:“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 韩信早年在淮阴曾受过一个洗衣服的妇人(漂母)的餐饭接济。韩信曾表示将来必定报答。漂母怒道:“大丈夫自己都不能维生,我是可怜你才帮你,哪里是为了报答!”韩信被封为楚王后,回到淮阴,找到了漂母给了一千两黄金。 韩信在淮阴还曾受到过重大侮辱。淮阴市井有人生事,找到韩信说:”看你一直带着剑,但是我猜你是个胆小鬼。你有胆量就刺我一剑,没胆量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看了这人很久,最后甘受“胯下之辱”。韩信封楚王后,找到了这人,封他为中尉,并对众人说:“这是一个壮士。当年他侮辱我时,难道我不能杀他?但是杀他没有名目,所以我忍了。” 今天在淮安还有汉韩侯祠、胯下桥和漂母祠,纪念韩信及其事迹。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指韩信一生成败,从被刘邦重用到最终被处死都源于萧何的影响。“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则又指当年漂母施舍救了他一命,最终还是死在另一个妇人吕后手中。
韩信是怎么死的?死法如何?
韩信是被吕后与萧何合谋算计,诱杀于长乐宫钟室。
韩信出身贫寒,放纵不羁。参加秦末农民战争,投奔楚将项梁和项羽,没有得到重用。后来投奔沛公刘邦,得到太仆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中途逃亡。经过重臣萧何力荐,拜大将军,制定汉中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关中。
刘邦兵败彭城后,带兵大破楚军,平定魏豹。北伐代国后,将精兵献给刘邦,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支援刘邦清除项羽援赵奇兵,平定赵国全部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再次剥夺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 ,布阵于潍水,全歼楚将龙且二十万精锐。
奉命夹攻楚国,导致项羽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杀项羽失败。汉高帝五年,封为齐王,带兵会师垓下,围歼西楚霸王项羽。
定都关中后,慢慢解除兵权,封为楚王。收留楚将钟离昧,贬为淮阴侯。刘邦攻打代郡时候,遭到吕后与萧何合谋算计,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扩展资料: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韩信是怎么死的呢?
刘邦分封的诸侯中有两个韩信,一个是韩王韩信,一个是淮阴侯韩信。
韩王韩信是个菜鸡,他在和匈奴打架的过程中,被人家放学后堵在校门口收保护费。
于是,他便背叛了刘邦,加入了匈奴人的阵营,结果被刘邦手下柴武给斩杀了。
淮阴侯韩信恰恰相反,这是一个猛男,打败天下无敌手那种。
结果,因为能力过高,遭到吕后、刘邦他们猜忌,最终被陷害暗算。
第一个韩信实锤造反了,而淮阴侯韩信是否想要造反,这却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一、淮阴侯韩信和陈豨谋反的经过为了方便区分,接下来,我们讨论的韩信,专指淮阴侯韩信一人。
《史记》中记载,韩信的罪名是造反,而整件事情要从韩信和陈豨的一次谈话说起。
当年,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时,他前来和韩信告别。
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了所有人的耳目,找了一处僻静的地方,然后满怀心思的神色对陈豨说:“我有些心里话想对你说,你愿意倾听吗?”
陈豨答道:“将军你我之间不必客气,你但说无妨。”
“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大意你现在危险了,表面上看你得宠了,实际上只要刘邦对你起了疑心,你就在劫难逃,不如我们合伙造反吧,那样天下就是我们的。)”
《史记》的记载相当有意思: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
后来,陈豨造反了,韩信眼看老伙计等不及了,竟然先反了。
于是,他便写信告诉陈豨:你不要着急,我马上找人去攻打吕后,助你脱困。
事情在这儿,其实就已经有点不像兵仙该有的大局观了,他这里都已经打算造反了,结果韩信却在接到吕后的旨意过后,孤身前往长安,最后导致惨死的结局。
二、韩信可能谋反吗韩信被杀这里,相当蹊跷,以韩信的能力,如果他真的要造反,是完全有能力起兵抢先吕后一步,击败对手。
可韩信,却在打算谋反的时候,不带兵马,独自去见他想杀的人,这里未免过于贬低韩信,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想要欲加之罪的感觉,仿佛造反这件事,就是为了杀韩信师出有名一样。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韩信被杀前,说了一番话: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284834.html
上一篇: 韩信哪10大功劳
下一篇: 如何投诉快递站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