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代词分为几种类型(文言文第三人称代词)

生活资讯 2023-07-20 19:27:50   点击量 : 2825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文言文中的代词分为几种类型(文言文第三人称代词)

文言文中的代词分为几种类型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第二人称代词有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代受话人。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其、彼,代谈话的第三者。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问事的有奚,胡,曷,恶,安,焉。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无定代词:文言常见的无定代词有或,有是肯定性无定代词,充当主语,一般指人,也指代事物。辅助性代词:文言常见的辅助性代词有者,所这种特殊的指示代词。

文言文第三人称代词

1. 文言文中的三种人称代词都有什么 第一人称代词

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外:“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

臣本布衣

愚以为宫中之事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

孤不度德量力

安陵君其许寡人

第二人称代词:

汝:汝亦知射乎

尔:尔安敢轻吾射

若:若毒之乎

此外,“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第三人称代词:

彼: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之:公与之乘

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外:“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

臣本布衣

愚以为宫中之事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

孤不度德量力

安陵君其许寡人

第二人称代词:

汝:汝亦知射乎

尔:尔安敢轻吾射

若:若毒之乎

此外,“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第三人称代词:

彼、之、其

2. 第一二三人称在古文中的代词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三,第三人称,又叫他称。常用“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

“他”在上古汉语中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只表“其他”、“别的”之类的意思,是指示代词。“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大概始于晋代。“渠”后来也可作第三人称代词。

扩展资料:

其他人称

一,谦称

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

1,自称其名;

2,自称低贱的身份,如下官,奴家,愚,小人等。

二,尊称

1、称人之字。

2、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如君,公,先生等。

3、称人以其近侍、所在。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称代词

3. 文言文第三人称 文言文中常用的第三人称有如下几个

1.“之”作第三人称代词时一般作宾语,意思是“他(她/它)”,如“求之不得”。也有作指示代词,定语,意思是“这”,如“之二虫又何知?”

2.其,既可作主语、宾语,“他”,如“知其不可而为之”,又可作定语,“他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还可作指示代词,“那”,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彼,和“其”相似,也可作“他”或“他的”,为一般用法,用于尊长者或伟人较不礼貌。如“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也可作指示代词“那”,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4.厥,“他的”,如“大放厥词”、“厥功至伟”。

但也经常直接用名字,比如说:吾非庄周,安能梦蝶?

吾非卖桔者,实无警世言。

这样比较含蓄,或者含有其他的意味。

比如,张昭对孙权说,刘备不值得相信,不说:彼不可信。

而说:卖履者岂足信?

一个卖鞋的,怎么值得相信呢!

比说“彼”就要高明许多

看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指代,

可以说:吾非彼,吾非其,吾非**(他名字)

这种句式,若采用指代是最好的。

楼主根据前后语境,可以选用不同的说法

4. 文言文中 第二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

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代替“仲由”,译为“你”。

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相当于“你”。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

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而”便是代词“你”。

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例:

13、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词,用来指代齐国的军队,相当于“他们”。

14、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其”字用来代替愚公的妻子,译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杀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词,代替“侮臣者”,相当于“他”。

5. 【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越多越好最好是尊称】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代替“仲由”,译为“你”.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相当于“你”.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而”便是代词“你”.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例:13、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词,用来指代齐国的军队,相当于“他们”.14、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其”字用来代替愚公的妻子,译为“他的”.1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杀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词,代替“侮臣者”,相当于“他”.。

文言文常用指代词

1. 文言文中远指代词有哪些 文言文中远指代词并不多,最常见的是“彼”。

彼:1、那,与“此”相对。这个远指代词在文言文中最常见。

如《诗经·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2、别人,对方,与“己”“我”相对。

如《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它代词中,用作远指而比较常见的有“其”、“夫”、“之”、“匪”其:用为远指时——1、那、那些。

如《孙膑减灶》:“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2、他们的。

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筯骨。”【注】其作为代词,并非都是远指,也常用作近指。

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如《游褒禅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夫:用为远指时——1、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相当于第三人称代词。

如《左传·襄公二十年》:“使夫往而学焉。”2、那,那个,那些。

如《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注】夫作为代词,并非都是远指,也常用作近指。

之:用为远指时表示“那个”;“他(她、它)”;“其他的”。如《武王伐纣平话》:“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

【注】之作为代词,并非都是远指,也常用作近指。匪:通“彼”。

如《诗经·桧风·匪风》:“匪风发兮,匪车偈兮。”。

2. 文言文中远指代词有哪些 文言文中远指代词并不多,最常见的是“彼”。

彼:

1、那,与“此”相对。这个远指代词在文言文中最常见。如《诗经·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2、别人,对方,与“己”“我”相对。如《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它代词中,用作远指而比较常见的有“其”、“夫”、“之”、“匪”

其:用为远指时——

1、那、那些。如《孙膑减灶》:“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2、他们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筯骨。”

【注】其作为代词,并非都是远指,也常用作近指。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如《游褒禅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夫:用为远指时——

1、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相当于第三人称代词。如《左传·襄公二十年》:“使夫往而学焉。”

2、那,那个,那些。如《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注】夫作为代词,并非都是远指,也常用作近指。

之:用为远指时表示“那个”;“他(她、它)”;“其他的”。如《武王伐纣平话》:“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

【注】之作为代词,并非都是远指,也常用作近指。

匪:通“彼”。如《诗经·桧风·匪风》:“匪风发兮,匪车偈兮。”

3. 【文言虚词:其的两种意思求例1、代词,他,它.2、指示代词.表远 我下面写的都是初一课文中的.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其:他的.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前一个“其”的意思是:他的,后一个“其”的意思是:那个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出处同上) 其:他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赵普》出自《宋史》) 这里面的两个“其”都解释为:那个4、益习其声.(《黔之驴》)其:它的,指驴子的.另外,“其”除了这两种意思,还可以当语气词用,放在句首,比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出自韩愈的《马说》)前面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以解释为:难道后面一个“其”表猜测语气,可以解释为:恐怕不过这是初二的一篇课文,。

4. 文言文中的代词,分为几种类型 这个要讲一节课的东西居然还不给分,建议楼主去买本高中文言文翻译那书,以前见过。上面还挺全。

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

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

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这个网上搜得,高考差不多够了。

5. 文言文中人称代词有那些 1、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卬、台、朕”。

“吾、我、予、余”是常用的。“卬”在《诗经》中用的较多,“台”则在《尚书》中常见。先秦之前普通人也可用“朕”。

我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吾只作主语、定语以及前置宾语。余和予古音相同,是一对古今字,多做主语。朕多做定语。

2、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尔、若、而、乃等。

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而、乃一般只作定语。

3、第三人称:

上古汉语中没有第三人称代词,常用的有之、其等。

其一般只作定语,之一般只作宾语。

第三人称作主语的表达:1、重复前面出现的名词。2、省略主语

4、人称复数表示法

第一,用单数人称表示人称复数。

第二,在人称代词后加侪、属、曹、辈等字表示人称复数。

5、谦称与尊称

谦称与尊称都不是代词,都是名词,但在句中所起的作用与代词是相同的。谦称有“寡人、臣、妾、仆、愚”等。尊称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等。另外,古人自称名是谦称,称他人的字是尊称。

这样可以么?

6. 初中语文文言文代词表格 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

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而”、“乃”。

第三人称代词有“其”“厥”“之”。

二、指示代词

常见的指代词有“是”、“之”、“此”、“斯”、“兹”、“夫”、“彼”、“其”、“他”、“然”、“尔”、“焉”、“诸”等。

三、疑问代词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胡”、“曷”、“奚”、“安”、“恶”、“焉”。

四、无定代词

“或”或“莫”是古代汉语特有的无定代词。

五、特殊代词

特殊代词指的是“者”和“所”这两个代词。

7. 文言文有哪些主要代词 代词的作用是避免词句重复,使语言精练。

它可以代替词、词组、句子乃至一段文章。文言文的代词也和现代汉语一样,分 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种,而且用法基本一致。

但 是,具体的词变化比较大。且分类介绍于下: 第一类:人称代词。

可分为自称、对称、他称、己身称、旁 称、谦称、敬称七个小类。 (一)自称??我、吾、余、予、台(yf)、卬(6ng)、朕 (zh6n)。

相当白话文的“我”或“我们”。 (二) 对称:尔、汝(女)、若、乃、而。

相当白话文的“你” 或“你们”。 (三) 他称:彼、其、之(诸)、厥。

相当白话文的“他”、“她”、“它”或“他们”、“她们”、“它们”。 (四) 己身称:己、自。

相当白话文的“自己”。 (五) 旁称:人。

相当白话文的“别人”。 (六) 谦称:自称“臣”、“仆”、“妾”(专用于妇女),或 自称“名”与低贱身份。

白话文无相应词语,可译为“我”。 (七) 敬称:称对方为“君”、“公”、“先生”、“夫 子”、“子”、“足下”、“阁下”,或对方的“字”与官爵。

相当白话文的“您”、“先生”、职务。 第二类:指示代词。

可分为近指、远指、旁指、虚指、无 指、各别指六个小类。 (一) 近指:此、是、斯、兹、时、之、尔、若。

相当白话文 的“这”或“这些”。 (二) 远指:彼、其、夫、匪、厥。

相当白话文的“那”或 “那些”。 (三) 旁指:他、异。

相当白话文的“别的”或“另外的”。 (四) 虚指:某、或。

相当白话文的“有的(人或物)”。 (五) 无指:莫、无(毋)、靡。

相当白话文的“没有的(人、事、物)”。 (六) 各别指:诸。

相当白话文的“各”、“每”。 第三类:疑问代词。

文言文主要疑问代词有: (一) 问人:谁、孰(畴)。可翻译为“谁”、“哪个” (二) 问事物:何、胡、曷、盍、奚、何如、何若。

可翻译为 “什么”、“怎么样”。 121 (三)问处所:安、恶、乌、焉。

可翻译为“哪里”。 从上述列举可鸟瞰文言文代词全貌。

从具体用词看,疑问代 词古今差别较小(疑问代词作宾语的语序问题在后面再讨论),其 次是指示代词,差别最大的要算人称代词。我们要特别提醒的 是,指示代词中的虚指代词“或”,相当于“有的人(或物)”, 不要误认为“或者”。

如:“或曰:此东海也。”(姚鼐《登泰 山记》)意思是:“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呢。”

文言文人称代词有三点不同于白话文人称代词的地方。 第一,单复数无不同表示法。

如: ①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庄公十年春天,齐 国的军队来攻打我们。

) ②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我和你们尽全力来 削平险阻。)

③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他们士气衰竭了, 我们士气旺盛,所以战败了他们。)

④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同上)(我看出他们的 车轮印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战旗东倒西歪,是真正溃败了,所以 追赶他们cO 第①句及第③句的“我”相当白话文的“我们”,第②句 “汝”相当“你们”,第③句的“彼”相当“他们”。

但是,文 言文无加“们”表示复数的形式,因此,单复数只能从内容上加 以判断,阅读时必须注意。“还我河山”,“敌进我退、敌疲我 打”等中的“我”也是“我们”的意义。

第二,他称(第三身)代词具有不成熟性,与指示代词关系密 切。文言文的他称代词,是由指示代词演变而成的。

“彼”、“其”、“之”的用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彼”虽可作主语、宾语、定语,但主要是作主语,而旦指示性很强,带有强烈的区 分彼此的感 *** 彩;“其”主要作定语,相当“他的”或“他们 的”;“之”通常只作宾语。

如:例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所以,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说:“这三个字没有一 个是发育完全的,合起来仍然抵不了白话里一个‘他’字。”

“他”字在汉代以前的文章里只作旁指代词,如“他人”(另外的 人),“他曰”(另一天)。到了汉以后,才有“他”作人称代词 的例句。

如:《后汉书?方术传》:“还他马,赦尔罪。”但 是,“他”字后来居上,终于在白话文中完全取代了 “彼” “其” “之”的地位。

他称代词的不成熟性还表现在人称的可变性上。“其”、“之”有时表自称,有时表对称,阅读时不可看死。

女口 : ⑤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柳宗元《始得西山 宴游记》)(每天都同我的朋友们爬高山,钻密林,沿曲折的溪流 走到尽头。)

(第三人称的“其”作第一人称用) ⑥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你将怜惜我,而使我 活下去吗?)(第三人称的“之”作第一人称用) ⑦ 窃闻公之将死,故吊之。 (《汉书?蒯通传》)(我私下听 说您快要死了,所以来吊念您。)

(第三人称的“之”作第二人称 用) 第三,文言文没有表尊称(敬称)的专门对称代词“您”,但 是具有很多表示尊称(对称)与谦称的其他词语。尊称的词如: “子”、“君”、“公”、“先生”、“夫子”、“足下”、“阁 下”;谦称的词有“臣”、“仆”、“妾”(女人专用)等。

还有 一个“朕”字,秦以前是一个大家通用的自称代词。

8. 古文中的人称代词分别有哪些,怎么表示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

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谦称:

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称其名。如: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自称低贱的身份。如: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是谦称。②愚以为宫中之事。

此外:“臣、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

注意: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

如:孤不度德量力,安陵君其许寡人

“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如: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卬(áng)”,多用在《诗经》中,“台”多用在《尚书》里,后代都不使用了。

“臣”是春秋战国时的人自称。后来则变成臣子的自称了。

第二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

“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例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汝:汝是大家子

尔:尔等

若:若属皆且为所虏

尊称:

“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1、称人之字。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李广苏建传》)

2、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子”、“君”、“公”、“先生”等。

例如: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孟子?滕文公下》)

3、称人以其近侍、所在。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如:①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②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③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第三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彼、之、其、厥、他、渠”等六个。其中以“彼、之、其”三个为常见。

彼: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之:公与之乘

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他”在上古汉语中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只表“其他”、“别的”之类的意思,是指示代词。“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大概始于晋代。“渠”后来也可作第三人称代词。如:“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 (《三国志?吴书?赵达传》

9. 文言文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

《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 我忘记了拿尺码。”“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

“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 3、余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予”字用于句首,代替“我”,作主语。 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称“我”。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 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代替“仲由”,译为“你”。

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相当于“你”。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

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 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

“而”便是代词“你”。 三、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例: 13、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

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词,用来指代齐国的军队,相当于“他们”。 14、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其”字用来代替愚公的妻子,译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杀了。

句末的“之”就是代词,代替“侮臣者”,相当于“他”。 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译为“自己”之意。

例: 1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自”便是自称“自己”。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己”字也同上一样,指“自己”。 还有旁称:亦即称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例: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才能。

这里的“人”字,即旁称。 1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现在人家有大功却要击杀他,这是不道德的。“人”字旁称“人家”。

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之用,一般译着“您、您老人家,他老人家”之意。 例: 20、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您微薄的力量,还不能削平像魁父那样的小土丘,又能把太行、王屋那两座大山怎样呢,句中的“君”便是愚公之妻用来尊称愚公的,相当于“您”。

21、子何恃而往?《为学》——您凭什么去呢?“子”便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 22、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况吗? 23、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您说你事务多,谁像我呢? 24、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公输盘说:“您老人家有什么见教呢?” 25、足下事皆成。

《陈涉世家》——您的事业都会成功。 26、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陛下自己也应该深谋远虑,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体察和采纳正确的意见。 27、久闻阁下大名,不曾晤面。

——您的大名早有所闻,只是不曾会面。 以上各例,都是在对话中,灵活运用敬称来称代对方。

另外一种就是个人在对话中用的贱称,也叫谦称。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例: 28、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我就受恩感动激励不尽了。

“臣”乃臣子在帝王面前的贱称。 29、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乐羊子妻》——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妾”乃女子的贱称。

30、鄙人才疏学浅,难当此任。——我才。

文言文实物代词

1. 文言文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

《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 我忘记了拿尺码。”“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

“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 3、余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予”字用于句首,代替“我”,作主语。 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称“我”。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 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代替“仲由”,译为“你”。

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相当于“你”。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

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 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

“而”便是代词“你”。 三、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例: 13、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

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词,用来指代齐国的军队,相当于“他们”。 14、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其”字用来代替愚公的妻子,译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杀了。

句末的“之”就是代词,代替“侮臣者”,相当于“他”。 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译为“自己”之意。

例: 1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自”便是自称“自己”。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己”字也同上一样,指“自己”。 还有旁称:亦即称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例: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才能。

这里的“人”字,即旁称。 1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现在人家有大功却要击杀他,这是不道德的。“人”字旁称“人家”。

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之用,一般译着“您、您老人家,他老人家”之意。 例: 20、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您微薄的力量,还不能削平像魁父那样的小土丘,又能把太行、王屋那两座大山怎样呢,句中的“君”便是愚公之妻用来尊称愚公的,相当于“您”。

21、子何恃而往?《为学》——您凭什么去呢?“子”便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 22、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况吗? 23、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您说你事务多,谁像我呢? 24、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公输盘说:“您老人家有什么见教呢?” 25、足下事皆成。

《陈涉世家》——您的事业都会成功。 26、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陛下自己也应该深谋远虑,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体察和采纳正确的意见。 27、久闻阁下大名,不曾晤面。

——您的大名早有所闻,只是不曾会面。 以上各例,都是在对话中,灵活运用敬称来称代对方。

另外一种就是个人在对话中用的贱称,也叫谦称。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例: 28、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我就受恩感动激励不尽了。

“臣”乃臣子在帝王面前的贱称。 29、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乐羊子妻》——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妾”乃女子的贱称。

30、鄙人才疏学浅,难当此任。——我才。

2. 文言文中的代词,分为几种类型 这个要讲一节课的东西居然还不给分,建议楼主去买本高中文言文翻译那书,以前见过。上面还挺全。

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

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

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这个网上搜得,高考差不多够了。

3. 文言文人称代词 吾、余、予、朕、卬

一、吾的释义:

1、我,我的。

2、姓。

组词:吾侪、支吾、吾辈、故吾、吾徒

二、余的释义:

1、剩下来的;多余的。

2、零数。

3、文言人称代词。我。

组词:多余、业余、余辉、余晖、余暇

三、予的释义:

1、人称代词。我。

2、姓。

组词:给予、赋予、授予、寄予、予以

四、朕的释义:

1、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2、先兆;预兆。

组词:朕兆、佳朕、朕躬、兆朕、朕垠

五、卬的释义:

1、人称代词。我。

2、同“昂”。

组词:卬然、卬食、卬鼻、俛卬、巍卬

4. 文言文中人称代词有那些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百、予、余、卬、台、朕”。

“吾、我、予、余”是常用的。“卬”在《诗经》中用的较多,“台”则在《尚书》中常见。

先秦之前普通人也可用“朕”。我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吾只作主语、定语以及前置宾语。

余和予古音相同,是一对古今字,多做主语。朕多做定度语。

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等。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而、乃一般只作定语。

3、第三人称:上古汉语中没有第三人称代词,常用的有之、其等。其一般只作定语,之一般只作宾语。

第三人称作主语的表达:1、重复前面出现的名词。2、省版略主语4、人称复数表示法第一,用单数人称表示人称复数。

第二,在人称代词后加侪、属、曹、辈等字表示人称复数。5、谦称与尊称谦称与尊称都不是代词,都是名词,但在句中所起的作用与代词是相同的。

谦称有“寡人、臣、妾、仆、愚”等权。尊称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等。

另外,古人自称名是谦称,称他人的字是尊称。这样可以么?。

5. 文言文中的人称,物主代词都有那些呀 汉语没有物主代词这以说法,那是英语的,别学英语学昏了。

人称代词:

(1 )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

a 它们都可作定、主、宾语。

b “吾”一般只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

c 而在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d “朕”先秦时意同“我”,秦朝后,是皇帝自称。

(2 )第二人称,有“女(汝)、尔、若”。

a 它们可作主、定、宾语。

b “而、乃”一般只作定语。

(3 )第三人称,

a “彼”出现率不高,一般作主语,个别用作宾语,仍有指示性,有轻蔑意味。

b“之、其”出现率很高,“之”只作宾语,“其”只作定语。

(4 )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加“侪、辈、属、曹”表复数。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 文言文中的代词是什么意思 代词是表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一般被分为人称、疑问、指示代词三类。但在文言文中,个人认为应分为四类。

(1)人称代词

我、你、他们(对应吾、汝、彼)等,“者”与之构成“吾者”“彼者”等短语。

属于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或构成判断句,无实义。

《庄子》:“利于彼者,或害于此。”《孟子》:“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

特例:《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不属于用在主语后,而是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

(2)疑问代词

谁、怎么(对应孰、何)等,“者”与之构成“孰者”“何者”等短语。

属于用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老子》:“得名利而亡其身,何者为病也?”《论衡》:“知大圣之意,晓细民之情,孰者为难?”

(3)指示代词

这、那里、此(对应斯、彼、此)等,“者”与之构成“斯者”“此者”等短语。

用在代词指代的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相当于“这个、那个(人、事、情况等)”。

《列子》:“以颜子之量,犹不能为其称谓,况下斯者乎?”《晏子春秋》:“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4)时间代词

现在、过去(对应今、昔)等,“者”与之构成“今者”“昔者”等短语。

用在时间词后面,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史记·高祖本纪》(《鸿门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淮南子》:“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26406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