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戊戌变法
李鸿章与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李鸿章确实和维新派人士有接触。而实际上比较支持变法的总署大臣,也就只有李鸿章和张荫恒。两人关系很复杂,既然相互利用,又是对手,尤其是在外交上,立场有很大不同。但李鸿章对变法有善意,未必都是从权力角度考虑,也和政见的考虑有关,因为李鸿章也是主张变法的。只是当时李鸿章无权,只求自保,并且想重新获得权力,所以行事比较小心。
李鸿章支持维新派吗?他对维新派的态度是怎样的?
有一句话叫“年少不知李鸿章,年长方知真中堂”,李鸿章作为洋务派领袖,深知各国政体之利弊,对于维新派的政见应有相当之同情。同时混迹官场多年也深知虚君制此时在中国断难实行,对于维新派不知审时度势,甚至牵连进光绪和太后的矛盾深深不以为然。
要了解李鸿章对于维新派的态度,首先要弄清楚维新派的后台光绪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光绪皇帝支持维新的目的到底为何。
同治十年,北京的醇王府内迎来了一个呱呱坠地的新生命,这是王府里近几年来诞下的第二个男丁。这个孩子的父亲,是先帝咸丰的七弟,当今同治皇帝的亲七叔醇王奕譞,母亲则是当朝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从身份上而言,这孩子可以说是既亲且贵,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子。
由于醇亲王长子早夭,这个孩子原本应该是醇亲王府的继承人,做一个太平王爷。没想到四年之后,年轻的同治帝突然驾崩,膝下无子,这个孩子就被慈禧选中成为了帝国的继承人。当时还是郡王爵的醇亲王听说这一消息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荣光,反而由于惊吓而昏厥。
“醇郡王惊遽敬唯,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
老实的醇亲王知道皇帝的爹不好当,自己年轻的幼子进宫,虽说是位登九五,实际上是凶险至极,这样一个孩子,面对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太后,注定以后的日子不会平坦,整个醇亲王府被慈禧太后拉进了大清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光绪十三年,虚岁十七岁的光绪皇帝开始亲政,但是慈禧太后不愿意放权,通过“训政”的方式,牢牢把握国家大权。
“将来大婚后,一切典礼规模,咸赖训教饬诫”
“必须永照现在规制,一切事件,先请懿旨,再于皇帝前奏闻”
随着光绪皇帝年龄的增长,慈禧太后被迫部分放权,以塞悠悠之口。围绕着光绪和慈禧太后逐渐形成了帝党和后党。虽然掌握了国家部分权力,光绪皇帝并不满足,要知道皇权不容分享,随着光绪帝年龄渐长,施政能力日益成熟,帝党和后党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光绪皇帝想夺权,但是自幼为慈禧太后养大,感情深厚,且自身为慈禧太后所立,强行夺权,恐怕有被废的风险。于是,光绪皇帝就利用维新派进行一场改革,利用全国上下的强国热情,改革夺权,名正言顺,万一失败,也有回旋余地。因此,维新派不过是光绪帝意图夺权的工具,这点在“走向共和”里恩铭说的最为透彻“改革就是为了抓权”。
维新派所提出的君主立宪制,在专制中国没有实行的可能性,按照中国的政治传统,皇帝若不专权,就会变成汉献帝和曹操,维新派就算是帮助光绪皇帝夺权成功,日后也会遭到清算。
在君主立宪制的标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时至今日,英国女王出席议会,议会的议长还要到白金汉宫做人质。英国有皇家空军,皇家海军,皇家歌剧院,甚至有皇家裁缝唯独没有皇家陆军,陆军至今不让冠以皇家称号。皆因英国陆军在内战中支持资产阶级处死了英国国王查理一世。
以英国封建制下的虚弱君权,让国王低头接受虚君尚且如此艰难,在中国强势君主制下,君主立宪制要实现何等艰难。可知每一次政治制度的变革都是伴随着枪炮声和漫天横飞的血肉,像维新派这种寄希望于一个无实权而希望夺权的帝王,无异于“半夜骑瞎马夜半临深渊”,注定要失败。深知其中厉害的李中堂又怎么会上维新党这条船。
因此,对于维新派的态度,李中堂怕是且叹且怜之,表现上保持距离,暗中保护。最后真正埋葬大清的反而是李鸿章等一批汉族强臣,从东南的刺马案,到庚子国变后的东南互保,再到各地风起云涌的保路运动,清朝的专制统治,被李鸿章等人挖塌了墙角。到了辛亥革命,清政府想谋求“君主立宪”而革命党不许,真正做到了“当日你对我爱答不理,今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叹的是这一群年轻书生,能以天下为己任,救国图强,上下奔走。怜的是,维新派一片赤子之心却被当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却不论成功与否,最后都是死路一条。真心没有领会中国官场“趋利避害”的要诀。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待维新变法的事情上,李鸿章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看法,丝毫也没有因为朝廷对于康有为的态度而改变。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各地纷纷奉懿旨捉拿康梁。准备就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临走前晋见慈禧谢恩,在朝上,慈禧拿出有人弹劾他是康党的奏折给他看,没想到李鸿章硬呛呛地说:
“若旧法能强国,吾国早已强矣。即变法则为康党,臣罪无可逃,臣实是康党。”
慈禧没料到李鸿章竟这样回答自己,一惊之下,竟不知怎么把话题问下去了。李鸿章到了广州之后,又有人向他请教对康有为的看法,李鸿章再次脱口而出:“朝廷意抓康党,尔等无需怕,吾即是康党!”把在场的人吓了一大跳。
不仅如此,当康有为和梁启超流亡国外,他们竟收到了李鸿章托人捎来的“问候”,甚至还收到了李鸿章的一封亲笔信,在信中,李鸿章勉励康梁“精研西学,历练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国事,不必因现时境遇,遽灰初心”。
因此,对于维新派,李鸿章虽知其必败,但还是寄予了厚望,并且在暗中对维新派多方支持,维新失败后,又不避艰险保护康梁等人,可谓是厚道了。
戊戌变法与洋务派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代表人物不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弈忻和李鸿章等,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洋务运动做法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企业;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戊戌变法的观点不只是在军事,经济和教育上学习西方,在政治上也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洋务运动是洋务派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前提是不改变政治制度。
而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其根本目的是改变政体,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体系,建立君主立宪制。
总的来说,其本质区别是领导派别不同、目的不同。
在众多卖国条约上签字的李鸿章,对晚清做了哪些贡献?
李鸿章对晚清做出的贡献非常多,比如他一手创办了北洋水师和淮军,也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大臣之一。李鸿章一生是辉煌的,他鼓励读书,追随曾国藩,继承了曾国藩实事求是的作风。成为官员后,他镇压太平天国,领导洋务运动,建立工业,建立海军,并加强其实力。他还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各大强国之间周旋。
他这一生为我国做了许多实事,但也代表清朝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这变成了他人生中的污点。导致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一个?叛徒?,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无能为力的重要官员,是他间接葬送了国家。但是,作为已经逝去的历史来讲,我们都无法评判他的对错,但却不能因此而否认了他对国家所做的贡献。
因为李鸿章,《马关条约》的赔偿款才少了足足一亿。当时,清朝不甘落后,也开始实施戊戌变法运动。然而,这却遭到了慈禧太后的强烈反对。最终,这场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结束了。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再次被迫坐到谈判桌前。经过与日本的多次谈判,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为日本始终拒绝做出任何让步。
经过长时间的僵持,李鸿章遭到了日本一名愤怒的青年的暗杀。他脸部中枪,还好死里逃生,躲过了一劫。眼看着局势对自己不利,日本才想着平息局势,并立即签署了?马关条约?。并做出了让步,按照李鸿章所定的标准,赔偿金从3亿元改为了2亿元。
由此可见,李鸿章作为一名晚清重臣,他是无时无刻不把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不允许让洋人占尽便宜。如果不是他,晚清割让出去的地怕是会更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251021.html
上一篇: 为什么二十岁男子叫弱冠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