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如何理解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如何理解
媒介即人的延伸:这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
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理解媒介》:任何发明或技术都是人体的延伸或自我截除。
寒假终于拿起这本经典书通读了一遍,虽然读的有些吃力,晦涩难懂,但内心不由得感叹麦克卢汉的思想如此超前。在开学之后,我再次拿起了这本书,感想也更多更深了。麦克卢汉的思想非常开放,与其说他本人的思想已经蕴含了某种思维,不如说他的论述很有启发性,能够激发不同时代读者自己的思维。在这个新媒介泛滥的时代,人们更容易与麦克卢汉发生共鸣,因为媒介变迁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强烈和频繁。作为新传学子,在不同语境中,重读麦克卢汉是很有必要的。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共三十三个章节。本文先着重谈谈第一部分的前四个章节,即:
一、媒介即讯息
二、热媒介和冷媒介
三、过热媒介的逆转
四、小玩意爱好者:麻木性自恋
首先,媒介本身的含义,是一个信使,一条通道,一种某物经由某个手段、工具、途径到达另一物的中介空间。当你讨论媒介时,永远不能只讨论这个居中的空间,还一定要讨论该空间所连接的两方是什么。媒介天生要把作者/读者、发送者/接收者、表演者/观看者等存在关系的两方联结在一起。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地球村”这一概念,所做的关于“地球村”的论述,是建立在全球电视的基础上,如果按照电子交流的演进史来梳理,我们会发现,新媒介并不是百分之百等同于互联网。其实,回放历史,在19世纪80年代,电报就是新媒介;在20世纪20年代,广播就是新媒介;接着,电视成为50年代的新媒介,在尼克松和肯尼迪的竞选辩论中大放异彩。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只不过是在90年代之后直至新世纪,人类又发明了更新的媒介而已。
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比如,由于自动化这一媒介的诞生,人类协作的新型模式往往要淘汰一些职业,这是事实。这是其消极后果。从其积极因素来说,自动化为人们创造了新的角色;换言之,它使人深深卷入自己的工作和人类协作之中,而以前的机械技术却把这种卷入摧毁殆尽。
媒介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一部电影的内容是一本小说、一部剧本或一场歌剧。电影这个形式与它的节目内容没有关系。文字或印刷的“内容”是言语,但是大部分人几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印刷这个媒介形式,也没有意识到言语这个媒介。
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上,而是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官比率和感知模式。一切媒介均是感官的延伸,感官同样是我们身体能量上“固持的电荷”。人的感觉也形成了每个人的知觉和经验。
其次,按照媒介延伸感官的不同的方式,媒介可以划分为“冷媒介 / 热媒介”。“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官,具有“高清晰度”或“高强度”,受众感官参与度低,其从单一方面加速信息流动(例如,广播、印刷、照片、电影);“冷媒介”延伸多种感官,具有“低清晰度”或“低强度”,受众感官参与度高,不从单一方面加速信息流动(例如,电话、言语、卡通、电视)。
不同的媒介时代形塑不同的社会文化和观念,从口语时代到文字印刷时代再到电子媒介时代,感官从平衡到割裂再重返部落化时代的感官平衡状态。一种感官的加温往往会产生催眠的效果,所有感官的降温往往会产生幻觉。
任何媒介或结构都存在博尔丁所谓的“断裂界限,即一个系统在此突变为另一个系统的界限,或者说,系统在动态过程中经过这一点后就不再逆转”。静态照片的一个结果,是掩盖富人的摆阔气消费;静态照片加速为动态摄影以后,它给全球的穷人提供的是虚幻的富有。
任何系统发生突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与另一个系统的“异体受精”,比如印刷术和蒸汽印刷机结合所产生的突变,广播和电影结合所产生的突变(即有声电影)。
今天,道路越过了断裂界限,把城市变成了道路,而马路本身也带上了都市的性质。道路的断裂界限越过以后,还出现了另一个典型的逆转:乡村不再是工作的中心,城市不再是休闲的中心。实际上,大大改善的道路和运输使古老的模式发生了逆转,城市变成了工作的中心,乡村变成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游动迁徙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是静止不动的。相反,静坐少动的专业人士却是动态的、爆炸性的、进步的。新型的富有吸引力的或世界性的大都会将是静态的、图像性的、无所不包的。
最后,任何发明或技术都是人体的延伸或自我截除。这样一种延伸还要求其他的器官和其他的延伸产生新的比率、谋求新的平衡。比如,电视形象所引起的新的感知比率或感知关闭,是没有办法不去服从的。但是,电视形象进入生活所产生的效果,却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其差别随每一文化现存的感官比率而定。在偏重听觉和触觉的欧洲,电视强化了视觉,驱使欧洲人开始像美国人一样重外观、重装潢。在高度倚重视觉文化的美国,电视打开了听觉和触觉的大门,使感觉通向有声语言、膳食和造型艺术的非视觉世界。作为感知生活的延伸和加速器,任何媒介都立刻影响人体感觉的整体场。
1.麦克卢汉说过一句话: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在这里,也是一样的:我们选择了怎样的媒体,媒体就用怎样的方式塑造我们。
2.现代媒体实行泛滥的「奶头乐」战略,仅仅只是会消磨我们的时间吗?我想,久而久之,我们的时间、精力、思维、判断等等都会受到“异化”。
3.我们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而最终会期望媒体为我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结语
麦克卢汉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可以非常细微的,在具体面对诸如电视、电影、电话、微信等每一种媒介时,都有可能开启新的视角,从独到的角度提出问题。当然,他的启发也可以是非常宏观的,比如对整个时代精神的理解。比如我们经常讲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
麦克卢汉当然没有看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所讨论的是机械时代(或者说印刷时代)和电子时代之间的变迁。但他对电子时代的许多讨论,确实也可以适用于现今所谓的互联网时代。因为他对电子时代基本特性的把握很超前。他说道:“在机械时代,许多行动都不用瞻前顾后。慢速的运动必然使反应迟滞相当长的时间。可是今天,行为及其反应几乎同时发生。事实上,我们似乎生活在神奇的一体化世界中”。
行动与反馈之间的延迟,导致人们更容易“冷眼旁观”“冷静分析”“置身事外”,但电子时代的“即时性”却撕碎了这种客观主义的态度,迫使人们以更加感性的方式卷入“地球村”。麦克卢汉对新时代怀有积极态度,但他也意识到,这种卷入一切的状况未必总是好事。被卷入的状态既有可能激发人的责任感和参与感,激励人们热心、负责,但也有可能让人头脑发热、迷失方向、随波逐流。从今天的状况看,似乎后者才是主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234622.html
上一篇: 煤层按倾角分类
下一篇: 媒体的两种含义是什么(媒体是指什么)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