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仲季又称为什么
孟仲季又称为什么
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最小的。就像第一季度的一月是梦二月是仲三月是季。
古代兄弟姐妹中排行从长到幼分别称为:孟,仲,叔,季。有三个时,通常取孟,仲,季。
古人又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又把十二个月分为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季平均三个月。所以就有了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的叫法。
一个月分为三旬: 一个月分为孟仲季,孟仲季就分别是上旬、中旬、下旬。
伯仲叔季与孟仲叔季都是表示排行的,那么“伯”和“孟”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在古代“伯”和“孟”都是排长的意思,在商周时期“伯”是兄弟之长,而“孟”是姐妹之长。而“伯”、“孟”发展至汉时变为了嫡长子与庶长子的区别,并且被一直沿用。
关于“伯”“孟”最早分别为男长和女长的说法,最早的文献记载来与于《左转》和《诗经》。在《左传》中有这么一段话:“伯是兄弟之长,故举伯以为言”这里就提到了“伯”是兄弟中的长者。而在《诗经》中也提到了“孟”是长女之意,《鄘风 桑中》中提到:“孟姜,列国之长女。”由此可见“伯”和“孟”最初并没有嫡庶的意思,只是男女之分。
直到汉代“伯”、“孟”之意才有了变化,那时的“伯”和“孟”不再表示男女之长,而是有了嫡庶之分。《礼纬》中有提到:“庶长称孟”,《释俐》中也提到了庶长子被称为“孟”的说法。由可见“孟”已经不是过去之意。而在《白虎通义 姓名》中对“伯”这一称呼的变化也有描写,书中提到:“敌长称伯,伯禽是也”。这也就说明了“伯”即便是依旧为兄弟之长却已有嫡庶之分了。但又有人认为那时“伯孟”还没有嫡庶之分,清代李慈铭认为:晋赵氏子都可以称之为“孟”因此,在当时“伯孟”没有嫡庶之分。无论怎样在之后的朝代之中“伯孟”最终还是变为了嫡庶之意。
因此“伯”、“孟”最初表达的是男女之长的分别,在时间的发展中渐渐变为了嫡庶之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233402.html
上一篇: 孟子被后人称为什么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