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刺寡人之过者刺的意思
面刺寡人之过者刺的意思
刺:指出。
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指出我过错的人,将得到上赏。
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节选原文: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求翻译
翻译:“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语出两汉.刘向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节选)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本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
西汉刘向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文言现象: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释义: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
(1)、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2)、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2、私我也。
释义:
我的妻子偏爱我。
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释义:
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
面刺:名词作状语,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
释义:
传到我耳朵里的人。
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释义:
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6、王之蔽甚矣。
释义:
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
二、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释义:邹忌以自身经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
讽: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今:诽谤,嘲讽。
2、窥镜而自视。
释义:照着镜子里的自己。
窥:古:照,看。今:偷看。
3、今齐地方千里。
释义: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
地方: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
4、能面刺寡人之过。
释义:
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
刺: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5、谤讥于市朝。
释义: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1)、谤,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诽谤。
(2)、讥,古:谏;今:讽刺。
6、臣之妻私臣。
释义:
我的妻子偏爱我。
私:古:偏爱。今:自私。
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释义: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
(1)、左右,古:国君身边的近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
(2)、莫,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
8、邹忌修八尺有余。
释义: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
修: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9、明日徐公来。
释义:
又一天,徐公来了。
明日: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9、朝服衣冠。
释义:
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
衣冠:古:穿戴。今:衣服。
扩展资料:
原文(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两汉:刘向 撰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释义: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特殊句式
1、固定句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释义:
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第一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第二句的倒装句。
2、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释义: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应为:忌不信自。
3、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
释义:
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欲有求〔于我〕也——应为欲〔于我〕有求。
4、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释义: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刺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刺在古文中释义:
1、用针或有尖的东西穿入:针刺。刺绣。
2、尖锐像针的东西:鱼刺。扎了个刺。
3、用剑刺。泛指杀伤或暗杀:刺杀。刺客。
4、使某些感觉器官反应强烈:刺耳。刺鼻。
相关组词:
刺绣、刺骨、刺猬、刺配、刺啦、棘刺
词语解释:
1、刺探
探听,侦察。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郭振山指使他来刺探我的虚实。”
2、刺绣
在身体上刺花纹,即文身。
闻一多《端节的历史教育》:“你们课本中有过海南岛黎人的插图吗?他们正是那样,浑身刺绣着花纹。”
3、刺配
古代刑罚名。在犯人面部刺字,发配边远地区。
《水浒传》第七回:“﹝林冲﹞怎敢恶了高太尉?轻则刺配了他,重则害了他性命。”吴晗《灯下集·刺配》:“受到刺配刑罚的人,到配所后还得服劳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232685.html
上一篇: 面打一成语
下一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是哪片海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