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生活资讯 2023-05-07 17:07:41   点击量 : 7756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明朝灭亡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明朝灭亡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明朝的灭亡,带来了社会的激烈变革,促成了明末的思想激变,代表性人物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他们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满洲殖民统治及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开启了中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人权的思想。

明朝末年的中国,为什么会形成较为完整的反封建思想潮流呢?

明清之际出现了几个思想家,代表人物有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除却李贽之外,其他三人都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横跨了明清两朝。

李贽于1602年去世,他的三叔祖信仰伊斯兰教,迎娶了色目女性为妻,被明朝的官吏冠以“谋反”罪名。他本来姓林,为了避祸改姓了“李”,反对封建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思想上打了折扣。

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思想基本局限在小圈子里,趁着明清政权政权交替的思想政治管理的空隙,做了一些反封建思想的著作。传播的范围很小,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这些让你的著作才被人翻出来,作为反封建的思想著作。

他们的影响力非常小,可以称之为一股反封建的思潮而已,很多人都不知道,何况占绝大多数的民众,影响了、号召力都是十分有限的。(李贽像)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明朝中后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不过这仅仅是萌芽而已,这样的萌芽很快被掐死在襁褓之中,没有形成所谓的资产阶级。

中国封建王朝的历代统治者,都采取的是“重商抑农”的大国策,不允许动摇这一国策。一旦形成新的阶级,对王朝的稳定具有很大影响,封建王朝不培养自己的掘墓人。(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像)

明朝末年不能形成完整的发封建思想,主要还是明朝的国情不允许,清朝更加不允许。

一、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这个社会的底层是大量的自耕农,也是王朝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民阶层占据了明朝的绝大多数,农民阶层稳固则王朝稳固,这一阶层不稳固,王朝就开始动乱了。

所谓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潮根本没哟涉及到这一阶层,就如同空中楼阁,长久不了。(古代小农经济图)

二、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就凭几个没有多少民众基础的思想家也翻不起多少浪花。幸亏也就是在明清交替之际写出,被人认为是反明朝的著作,不然早就被文字狱处理了。

在清朝,这些人的著作也是被控制流通的,属于小众阅读,更谈不上撼动封建思想体系了。

三、资产阶级力量非常弱小。

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大都产生于江浙地区,其他地方尚未有形成系统的组织,范围非常小。范围小,力量自然也就小,对反封建这事也就是说说而已,没有上升到实际之中来,还属于雾里看花。

看似摇旗呐喊很厉害,封建主义岿然不动。

四、也只能在王朝间隙发一点牢骚了。

黄宗羲等三人的著作大都成书于明清交替之际,明朝已经灭亡,清朝还忙着清缴残余势力,对文化方面还处于听之任之阶段,这才有了这些著作。等清朝大局已定,谈笑间这些书生意气灰飞烟灭,等待他们的是“文字狱”。

元明清朝代更替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的论文

从经济上讲:
元朝是全面健康发展的商业社会,外贸收入占有相当高的国民收入比例。中国事实上在宋代已经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元代,资本主义事实上已经开始进入了“原始积累”的“羊吃人”阶段,也就是商业、手工业,开始向传统的农业抢饭吃的阶段。在元代,商人很容易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的成员,整个商人阶级受到尊重,商业文明被极高的推崇。
商业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元代是一个顶峰。这是在宋的基础上的正常发展的结果。宋帝国也是一个以商业为发展导向的产业,不过宋的商业规模并不如元强大,因为毕竟元是在宋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出来的。
然而到了明朝则先后切断了陆上丝绸之中和海上丝绸之路。商业被彻底打击。中国几千年来作为积极的商业帝国的地位,从此不再。中国与外界不存在正规合法有序和积极的商业关系。只能保持一种类似于先秦时期的“朝贡”模式。可以说,明朝使中国的对外商业模式倒退了几千年,一下子打回到了秦始皇他爷爷的时代。
而商人想要掌握政权,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即使是商人的儿子,张居正,一度成为了大明帝国有史以来空前绝后最优秀的宰相,但是他也不敢于去维护商业集团的利益,而反而更加的保护地主阶级的权益。
因为明代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
张居正之所以要当官,就是要摆脱商人家族的卑下的社会地位。
张居正尚且如此,其他人可想而在。
在这样的格局下,作为不能掌握政权的一个阶层,商人,是永远没有政治前途的。
因此,也是绝对没有任何发展起资本主义的机会的。可以说,明朝没有给资本 主义留任何生存的机会,只有死路一条。
而进入清代,连这种秦始皇他爷爷的水平也没有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完全成为了小农自给自足型的。
清朝连死路都没有留给资本主义,因为根本就没生出来过,清朝从建国以来,就从来没有什么商业化的事情发生过。
既无生,何谈死?
从政治上讲:
元朝的皇权相当有限,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制衡,皇帝要通过宰相来管理国家,宰相又要受到地位平等的监察机构的限制。而且地位有相当高的自治权力,中央不能过份干涉地位权限。
进入明代,起初干脆取消宰相制度,后来作为一种妥协,将宰相权以非正式的方式移交给“皇帝的老师兼秘书”——大学士代理。而后,又渐渐的将执政的权力交在“皇帝的家奴兼玩伴”太监代理。而皇帝对太监的控制力量是极其强大的。
可以说,明代的皇权,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尤其是太祖、成祖时期,是皇权最高胀的时期。
到了清代,干脆连大学士和太监也没有了。真正的乾纲独断。大臣只有承政听旨的份儿,完全没有任何决策资格。
从文化上讲:
元朝具有极发达的文化,不仅继续并发展了“辽宋夏金大理吐蕃蒙古”等唐朝以后中国各王朝的各种文化,并且积极主动的吸纳来自西方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文化。
元朝皇帝曾经多次写信至罗马天主教教皇,请求派出西方传教士,向中国传播西方文化,这在整个中国封建史上,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直到民国以后至今,中国人才开始以尊重的态度主动的学习西方文化,在这之前,只有元朝有过主动的向西方学习的姿态,而我们如果注意到,元这种姿态是在元朝处于世界第一强国的时候表示出来的,就更感到难能可贵了。
一个王朝,在自己很强大的时候,积极主动的虚心去向比自己相对落后和弱小的民族学习文化,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而到了明代,从建国之初,帝国开始很不情愿接受西方文化,明初的时候,帝国对完全没有威胁性可言的境内的基督徒进行了灭绝性的大屠杀。这其中其实很多人是中国人,当然多数是外国人。
到了明末的时候,西方人再次出现在帝国的视线之内,士大夫们立即起来极力的攻击西方学者和传教士,是“居心不良”者。然而,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当时的西方根本想不到对中国有任何“不利的企图”,他们想都不敢想。
直到帝国因为战争,——建州兵变,女真人谋求东北独立,这才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西方人在武器制造方面的先进技术。顺带着,也接受了西方的很多文化和思想。
因此明末甚至提出了反对帝制的思想,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而到了清朝,即使帝国已经离死不远了,帝国的统治者不得不借助西方的学者来当自己的先生的时候。仍给了西方学者一个限制“只许教学问,不许传教!,不许传播西方的思想。”
所以可以说,到了清代,中国彻底没有一点对于文化的追求的态度,完全处于一种自高自大的极端民族自负主义情结当中了。
所以总的说,由元至明,是一个历史性的倒退,从明到清,又是一个历史性的倒退。
而之前的中国历史,从秦汉到宋元,不管是统一还是分裂,社会文明都是在发展中的。
元朝是一个转折,元朝本身仍是在发展辽、宋、夏、金文明,但是发展的速度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而元以后,进入了欠发达阶段,社会的发展速度已经相当的缓慢。
进入明朝以后,社会在主体上,已经不再发展,只有在帝国的边缘地区,和非主流领域,还有一点形式上的发展。
进入清朝以后,连边缘地区和形式上的发展,也没有了,整个帝国就像一具僵尸一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23151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