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采用什么结构

生活资讯 2023-05-07 01:24:29   点击量 : 6840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莫高窟采用什么结构

莫高窟采用什么结构

《莫高窟》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从全篇看, 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 首先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 然后选取了莫高窟中的三个典型代表“彩塑”、“壁画”、“藏经洞”来记叙,最后总括全文。以这种思路安排课文的结构, 可以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印象, 从而认识我国古 代灿烂的文化。这篇课文语言精美,富有音乐感。

关于敦煌莫高窟的资料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从北朝到唐的题材内容及艺术风格的演变

中国甘肃省敦煌一带的石窟总称。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有时也专指莫高窟。
莫高窟在今甘肃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断崖上,所占崖面全长1618米,绝大部分洞窟分布在南段长约1000米的地段内,仅有少量在崖壁的北端。莫高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说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历经了前秦、北凉、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等朝代,共留存大小洞窟491座,塑像2400多躯。莫高窟采用木构建筑,现多已毁灭,仅存唐宋时期的木构窟檐5座。这些塑像、窟檐和45000余平方米的壁画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敦煌艺术.
敦煌自西汉起即为西域重镇,“丝绸之路”的畅通也使得中国和中亚及西方诸国的商业、文化交流得以发展,佛教和佛教艺术即是循此路线,经敦煌传入中国的。公元四世纪,中原战火不断,河西地区则相对安定;因此,从内地去的僧人在此开始了石窟的营建。公元六世纪末,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战乱和分裂,同时也加强了对西北的经营。由于隋朝的皇帝都崇奉佛教,所以尽管只有短短的37年,但莫高窟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非常可观的程度。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活跃的时期,莫高窟的营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仅至武周圣历元年 (公元698年),即已有“窟室一千余”。五代时期及宋代,河西地区相对稳定,当地统治者及僧、民又开凿了许多洞窟,并对前代洞窟进行了全面维修。西夏统治期间,几乎没有开凿洞窟,仅是对以前的石窟加以改建或修补。元代,密宗佛教盛行,所以期间开凿的石窟均带有密宗色彩。此后,由于“丝绸之路”的沉寂,敦煌失去了其重要地位,石窟的开凿也趋于停止。在吐鲁番统治时期(公元 1516--1715年),莫高窟,尤其是窟内塑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本世纪初,帝国主义者的巧取豪夺,使莫高窟又一次遭受了浩劫。
按照开凿时间划分,十六国及北朝初期是洞窟的开凿前期,保存至今的共有40窟,形制分为供僧人居住、修禅的禅窟,带中方柱的塔庙式窟和方形平面的佛堂式窟三种。窟顶前部为人字披,并画出木结构和卷草形式;后部为平顶,也绘有木结构形式,并缀以飞天等图纹;四壁绘有表现佛教题材的壁画。这一时期的塑像,本尊以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为主,组合一般是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罗汉、二菩萨,一佛、二天王,也有个别是单独一躯佛或弥勒像的。 佛像躯体健壮,面相丰满,鼻梁高隆直抵额际。佛像身着偏袒右肩式或通肩式土红色僧伽梨,但过分强调了衣饰的装饰色彩,仅在细节上有一些现实性手法。虽然佛和菩萨都来自异域,而且造型比例及衣着等都有严格规定,但中国的雕塑工匠依然在尊重这些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审美情趣,将他们巧妙地本地化,使其在原有的犍陀罗艺术风采外,带有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形象。在北朝后期,佛像的造型趋于更加丰腴浑厚,面相圆润俊秀,修眉细目,面带微笑,具有相当的人性化。由于莫高窟所在的鸣沙山属玉门系砾岩,极其粗松,便于开凿洞窟但不宜于雕造佛像,因此,泥塑在敦煌石窟中占主要地位,但形式上仍未摆脱洞窟石雕、摩岩造像的格式。此时期石窟的代表为第267-271窟、275窟、259窟、285窟等。
隋唐时期,是敦煌艺术的鼎盛时期,开凿的洞窟数以千计,仅保存至今的就有298个。隋朝的洞窟,在形制上承袭了北朝的前后结构,但龛略深,置一佛、二罗汉(迦叶、阿难)、二菩萨,有的还有天王和力士形象。由于龛室的加深,罗汉及菩萨像已经不再都是贴壁的“高浮雕”,而多是脱离壁面的“圆雕”了,尺寸也有所加大,造型更趋世俗化,但雕塑艺术中的立体造型手段尚未得以充分发挥。此时期的代表为第206窟。唐朝的洞窟多为正方覆斗状顶的殿堂式,后壁开一大龛,深宏如厅堂,中置须弥坛,上设佛像。塑像组群一般为一佛、二罗汉、二菩萨、二供养天、二天王(天王足下蹋有小鬼)、二力士。佛居于中心位置,女性成分明显,体态丰腴,面容慈祥,结跏趺座;头梳螺髻,手作说法印或无畏印,身着土红色通肩式袈裟,袒胸覆足,衣摺线条流畅优美,尤其是下摆摺纹生动刻划出丝织袈裟的柔软光滑并透露出衣饰下的肌体美,使塑像的内在与外涵得以完美统一,充分显现了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组群中的其他形象也各具特色:菩萨、供养天均为少女形象,温柔典雅,显得既妩媚艳丽而又高贵、不容亵渎;罗汉像为一老一少,即迦叶和阿难,生活气息浓厚形貌和性格特征显著多样;天王像孔武有力、盔甲严整,力士像凶猛暴烈、肌肉鼓突,都表现出一种力量的美。这些雕像虽然各有特色,但却准确地统一在一个鲜明的题材下,丝毫不显杂乱。此时期的雕像,普遍进行了彩色金箔妆銮,被称为“彩塑”,与周围斑斓的壁画一起,构成了奇妙的艺术场景。这时期的代表为第322、220、328、46、45、130、194、225、158等窟。
自五代起,由于“丝绸之路”趋于冷落,敦煌地区的开窟造像活动也日渐冷落,而且在艺术水平上并无长足改进,甚至显得僵硬空虚。持续至明代,由于海上交通的发展,地处内陆的敦煌失去了往日的兴盛,开窟活动也逐渐终止了。现存的此时期洞窟有145个。
敦煌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即成为东西交通的枢纽,并逐渐演化为印度犍陀罗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原文化三大文化的汇合地。敦煌石窟系统地保存了从十六国到元代近千年间佛教塑像的发展序列,和敦煌壁画、敦煌文物一起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独立学科-敦煌学。因此,敦煌不仅是中国艺术的宝库,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敦煌石窟中以莫高窟建窟最早,内容最丰富。其余石窟,均系莫高窟的分支,西夏和元代的作品还可补莫高窟之不足。敦煌石窟上起十六国,下迄清1000余年间连续不断,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敦煌石窟艺术体系。
莫高窟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塑像和绘画。这里的塑像是泥塑,不同于云冈和龙门的石像。这主要是因为三危山石质较粗,不能凿成佛像,所以工匠们才用泥塑。相传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而现存最早的洞窟开凿年代应为北凉(5世纪初),此后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由历代艺术家和能工巧匠累积完成,因而也呈现出不同时代的风格。北魏时期的塑像,体格高大,额部宽广,鼻梁高隆,眉眼细长,头发呈波浪状,袒露着上身,留下了印度艺术的浓重印记。隋代的塑像,面相丰满,鼻梁相对稍低,耳朵相对加大,脸部线条柔和了,整个身体比例虽然还不尽相称,但已中国化了,体现出一定的民族风格。唐代,莫高窟的雕塑达到了顶峰。这些雕塑完全抛弃了模仿痕迹,面容温和慈祥,神情庄严从容,服饰华美。天王像表现了男子的健美,让人感到威严、正直、勇猛、坚毅;菩萨像身段秀美,面庞圆润,嘴角带着微笑,胸臂袒露,衣裙轻薄,形象酷似现实中的妇女。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举世闻名的佛教遗址,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前临宕泉,东向三危山。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十四世纪,边续千年凿窟造像不断。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各个朝代,形成南北全长1680米的石窟群,共存洞窟700多个,其中有彩塑和壁画的洞窟492个,彩塑2000多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木构窟檐五座。莫高窟是现今世界上规模最宏大、历史最久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良好的佛教遗址。
莫高窟各窟均由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综合构成。洞窟建筑形式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壁画内容丰富博大,分为佛教尊像画、佛经故事画、佛教史故事画、经变画、神怪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七类,是古代社会历史形象的反映。精美的彩塑与壁画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技价值。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发现了藏经洞,出土了四至十四世纪的文书、刺绣、绢画、纸画等文物4万余件。其中文书,大部分是汉文写本,少量为刻印本。汉文写本中佛教经典占90%以上,还有传统的经史子集,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官私文书"等。除汉文外,还有古藏文、梵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敦煌文书的发现是研究中国与中亚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文学、艺术、科技等的重要资料。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后历经劫难,大批敦煌文物与石窟中的一些壁画和彩塑,先后被英、法、日、俄、美等国的盗宝者劫运国外,流散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图书馆与博物馆。这是"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本世纪初以来,以藏经洞出土文书与敦煌石窟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敦煌学"在全世界兴起,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一门显学。 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44年,在莫高窟设立了保护研究的专门机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大为敦煌研究院。

莫高窟课文原文及解析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课文原文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份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莫高窟课文解析 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确立了文章的脉络框架,全文分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大体概况,第一句话总领全文。

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这三个自然段中前两个自然段采用的都是同一种段落结构,即由总到分再到总,最后一个自然段则是总分结构。

最后一自然段为总结句,总结全文,肯定莫高窟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全文脉络清晰,通过列提纲更能够将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23093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