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招架什么意思

生活资讯 2023-05-04 18:17:30   点击量 : 4239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难以招架什么意思

难以招架什么意思

难以招架就是不容易抵挡和抗拒意思。

同义词:

无法抵挡,不容易抵挡;

应接不暇,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咄咄逼人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62 成语 咄咄逼人 注音 ㄉㄨㄛˋ ㄉㄨㄛˋ ㄅㄧ ㄖㄣˊ 汉语拼音 duò duò bī rén 释义 (一)咄咄,本为惊叹之声。
逼人,情势逼人。
「咄咄逼人」本形容情势险恶逼人,使人畏惧的意思。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后用「咄咄逼人」形容言语凌厉,气势逼人。
「盲人瞎马」、「盛气凌人」(二)形容诗文字画等的气势逼近或超越前人的作品,令人敬畏。
※#语或出晋.卫铄〈与释某书〉。
典源 (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1>与殷荆州2>语次3>,因共作了语4>。
顾恺之5>曰:「火烧平原无遗燎。」
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旐6>。」
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
次复作危语7>。
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
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
顾曰:「井上辘轳8>卧婴儿。」
殷有一参军9>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殷曰:「咄咄10>逼人!」仲堪眇目11>故也。
〔注解〕(1)桓南郡:桓玄(西元369∼404),字敬道,袭爵南郡公,东晋谯国龙亢人。
安帝隆安二年,兖州刺史王恭和荆州刺史殷仲堪起兵,玄响应。
安帝元兴二年执掌朝政,称帝,国号楚。
后为刘裕、刘毅起兵讨伐,玄兵败西逃,为益州兵所杀。
(2)殷荆州:殷仲堪(?∼西元399),东晋陈郡长平人。
能清言,善属文。
与王恭共起兵,桓玄响应。
后中朝廷离间计,与桓玄一战兵败,被逼自杀。
(3)语次:交谈告一段落。
次,停止。
(4)了语:一种类似「联句」的文字游戏,指说到尽头,了无余义的话。
(5)顾恺之:西元341∼402,字长康,小字虎头,晋无锡人。
博学有才气,善绘画,有才绝、艺绝、痴绝三绝之称。
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动物、山水等。
存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图」最有名。
其所作「维摩诘像」,为最早出现于壁画上的佛像。
(6)旒旐:音ㄌ|ㄡˊ ㄓㄠˋ,出殡时在灵柩前引路的招魂幡。
(7)危语:类似「了语」的文字游戏,以危险的事为主题,令人闻而生畏的话。
(8)辘轳:利用滑轮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用具。
古人常于井上立架置轴,贯以长木,缠绠其上,下悬汲水用的桶,用手转动嵌于长木一端的曲柄汲水。
(9)参军:东汉置,掌参谋军务。
至隋唐时兼为郡官。
(10)咄咄:惊叹声。
(11)眇目:瞎了一只眼。
眇,音ㄇ|ㄠˇ。
(二)※#晋.卫铄〈与释某书〉(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一四四》引)卫稽首,和南近奉敕写〈急就章〉,遂不得与师书耳。
但卫随世所学,规摹钟繇,遂历多载。
年廿,著《诗论》、《草隶通解》,不敢上呈。
卫1>有一弟子王逸少2>,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笔势洞精3>,字体遒媚4>,师可诣晋尚书馆书耳。
仰凭至鉴,大不可言。
弟子李氏卫和南。
〔注解〕(1)典故或见于晋.王羲之〈杂帖〉。
(1)卫:卫铄(西元272∼349),字茂猗,东晋河东安邑人,汝阴太守李矩妻。
工书法,尤擅隶书,师法钟繇。
王羲之少时曾跟他学书法。
(2)王逸少: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导之侄,晋临沂人,后南迁为会稽人。
尝为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善书法,所写草隶,冠绝古今,以〈兰亭集序〉、〈乐毅论〉等为最,后人称为「书圣」。
(3)洞精:流利精妙。
(4)遒媚:形容书法秀美而强劲有力。
遒,音ㄑ|ㄡˊ。
〔参考资料〕晋.王羲之〈杂帖〉(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二四.王羲之》引)献之字子敬,少有清誉,善隶书,咄咄逼人。
典故说明 (一)东晋时的桓玄、殷仲堪和顾恺之三人是朋友,在一次谈话告一段落,就同作「了语」(把话说到尽头,了无余义)的游戏。
顾恺之率先说:「火烧平原没有留下一支做火把的材料。」
桓玄道:「人死出殡,白布缠棺,招魂旛引路,一生就完结了。」
殷仲堪说:「将鱼鸟放生,就都一去不回了。」
接着,他们又改说「危语」(说一句处境极其危险令人闻而生畏的话)。
桓玄说:「在敌人矛头下淘米、剑头下煮饭,随时都会送命。」
殷仲堪言:「四肢僵硬的百岁老翁,爬上枯朽的树枝。」
顾恺之道:「井口的辘轳上躺了一个婴儿。」
当时一名殷仲堪的参军也在场,插嘴说:「盲人骑着瞎马,在半夜来到深池旁边。」
因为殷仲堪有一只眼睛瞎了,听了感同身受,便说:「咄咄逼人!嘿嘿!这真是情势逼人啊!」指他所陈述的状况气势逼人,使人畏惧。
后来「咄咄逼人」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言词凌厉,气势迫人。
(二)晋朝女书法家卫铄在〈与释某书〉中提到,她有一位弟子叫王羲之,楷书已得到她的真传,写出来的字咄咄逼人,而且笔势流利精妙,字体强劲有力而秀美,能力足够到尚书馆担任书写的工作。
此处「咄咄逼人」一语用来形容文字的气势逼近或超越她自己的作品,令人敬畏。
书证 (一)0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源)(一)02.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九.中兴诸贤.陆放翁》:「陆放翁诗,本于茶山,故赵仲白题曾文清公诗集云:『清于月出初三夜,澹似汤烹第一泉。
咄咄逼人门弟子,剑南已见一灯传。
』『剑南』,谓放翁也。」
(一)03.清.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御史好弄笔墨,咄咄逼人,实有令人生厌处。」
(一)04.清.陈夔龙《梦蕉亭记》卷二:「稿中有句云:『某亦曾近侍三天,忝居九列,岂能俯首王瞿,比肩于孙』等语。
笔锋犀利,咄咄逼人,犹是当日讲筵气概。」
(二)01.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笔势洞精,字体遒媚。」
(源)(二)02.晋.王羲之〈杂帖〉:「献之字子敬,少有清誉,善隶书,咄咄逼人。」
(二)03.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太原王濛,晋司马徒左长史,能草、隶。
子脩,琅琊王文学,善隶、行,与羲之善,故殆穷其妙;早亡,未尽其美。
子敬(王献之)每省修书,云:『咄咄逼人。
』」 用法说明 一、【语义说明】形容言语凌厉,气势迫人。
【使用类别】用在「言语犀利」的表述上。
【例句】<01>这位年轻人言辞犀利,咄咄逼人。
<02>这篇文章写得咄咄逼人,震撼力十足 。
<03>她这席话说得咄咄逼人,令人目瞪口呆。
<04>被你这样咄咄逼人地追问,他就更慌了!<05>客队的主辩口若悬河,咄咄逼人,难以招架。
<06>也许你是有理的,但如此咄咄逼人,有失厚道。
<07>他说话总给人一股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08>对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我们可别先乱了阵脚。
<09>你说话的态度老是如此咄咄逼人,会交不到朋友的。
<10>有一位邻居,总是无理硬拗到有理,咄咄逼人,令人头痛。
二、【语义说明】形容诗文字画等的气势逼近或超越前人的作品,令人敬畏。
【使用类别】用在「气势磅礴」的表述上。
【例句】<01>这篇文章咄咄逼人,写得十分精采。
<02>在所有展出作品中,她的画咄咄逼人,最为出色。
近义词: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反义词:平易近人,屈己从人 辨识 请参考『辨识62』 参考语词 逼人咄咄

咄咄逼人的意思是什么?

“咄咄逼人”的意思是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成语出处最早出处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晋代名将殷仲堪是一个大孝子。当年他为照顾得病的父亲,辞去了官职,一直陪在父亲身边,由于常年累月为父亲煎药,一只眼睛因烟熏火燎而失明。
殷仲堪的参军为了接上游戏,粗心的忽略了上司的处境,导致殷仲堪的尴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与人交往,要懂得给人留情面,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要咄咄逼人。失败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是,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自己则大呼痛快。
其实,这样做最终只会让自己吃苦头。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更要学会给人面子。

攻心夺气是什么意思?

【攻心夺气】
《孙子兵法·军争篇》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指对于敌军士卒,可以挫伤其锐气;对于敌军将帅,可以动摇其决心。夺:剥夺,这里指打击、挫伤。 气:指军队的士气、斗志。心:指将帅的决心、意志。

上 篇要稳军心必在将

第一部分 以静制动能治心

1、胜既若否防无备 自赤壁鏖兵之后,孙权久攻合淝,大小十余战未决胜负,得程普军会合后,大举攻合淝,张辽李典乐进并力守合淝,大败吴军,并射杀了吴将宋谦。战后,太史慈说:“我手下有一人,姓戈名定,与张辽后下养马后槽是弟兄,后槽被责怀怨,今晚使人来报,举火为号,刺杀张辽,以报宋谦之仇,我引兵为外应。”戈定乃太史慈乡人,当日杂在军中,混入合淝城,寻见养马后槽,戈定告其已报太史慈将军,今夜必来接应。后槽说:“此间离中军较远,夜间急不能进,只就草堆上放起一把火,你去前面叫反,城中兵乱,乘机刺杀张辽。”当夜,张辽得胜回城,赏劳三军,传令不许解甲宿睡,并说:“为将之道,匆以胜为喜,匆以败为忧,倘吴兵度我无备,乘虚攻击,何以应之,今夜防备,当比每夜更加谨慎。”正说着,后寨火起,一片叫反声,张辽出帐上马,当道而立,大喊:“岂有一城皆反者?此是造反之人,故惊军士耳。如乱者先斩!”不一时,李典抓住戈定并后槽,问明情况后立斩,这时,城门外鸣锣击鼓,喊声大震。张辽说:“这一定是吴兵外应,可就计破之。”便令人于城门放起一把火。众皆叫反,大开城门,放下吊桥,太史慈见城门大开,只道内变,挺枪纵马先入,城上一声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数箭,李典乐进杀出,吴兵折其大半,乘势赶至寨前,陆逊等杀出,救回太史慈,后孙权收兵回南徐,不久太史慈病死,年四十一岁。
2、闻变不乱真将才 姜维六伐中原,于祁山谷口下了三个营寨。邓艾闻报,登高远望,一切不出其所料。邓艾谙熟地理,料到蜀兵必在谷口下寨,早从魏兵祁山寨直到蜀军下寨之处挖通了地道,一直通到蜀军左寨下面。蜀军对此一无所知。
当晚二更时分,邓艾两路兵出,其中一路曰掘子军,从地道行进,直至蜀军左寨帐后拥出,以作内应。蜀兵虽有警惕,但未警戒地下,突然遭到上下内外一齐袭击,难以招架,弃左寨而走。中军帐里姜维闻听动静,料到是魏兵前来劫寨,遂急上马,立于帐前,传下军令:“如有妄动者斩,便有敌兵到营边,休要问他,只管以弓弩射之。”一面传示右寨,亦不许妄动。果然令行禁止,魏兵十余次冲击,皆被射回。两军杀到天明,中寨和右寨岿然不动,邓艾只好望寨兴叹,收兵回营,说:“姜维深得孔明之法,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真将才也!”
3、以静待哗治军心周亚夫征讨“七国之乱”时,军中夜晚曾发生慌乱,但亚夫坚卧不起,不一会儿,慌乱自定。东汉吴汉任大司马时,部有盗寇在深夜进攻汉军营垒,兵士慌乱。但吴汉却坚卧不动,兵士们听说吴汉不为所动,便都整装待命。吴汉连夜挑选精兵,趁夜出击,大败贼寇,这都是以静制动的战术。但如果没有平时严格的纪律,即使要想安静,也是不可能的。
4、李石君赏将相和 唐文宗太和九年十一月,宰相李训与风翔节度使郑注等发动的意在铲除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的行动[史称甘露之变]失败,十二月,朝廷召六道巡边使回京。田全操追忿李训、郑注之谋,在回京的路上扬言:“我入城,凡是穿儒服的,不论贵贱,一律处斩。”田全操疾驰入京城金光门后,城内传言有强寇至,士民惊噪而走,尘埃四起,朝廷官员亦吓得四散逃命。宰相郑覃向李石说:“我们也该避一避。”李石说:“宰相位尊望重,人心所属,不可不慎。如今情况虚实不明,我们居位镇抚,局面或许可以安定。假如我们做宰相的亦逃之夭夭,京城必然大乱,况且果真起了祸乱,我们也难以逃脱。”于是二人依然坐镇中书,泰然自若。不久,敕使又相继传呼:“闭皇城诸门!”左金吾大将军陈君赏率部众列于望仙门下,对敕使说;“贼人到了再闭门也不迟,现在应徐观其变,不宜示弱。”至下午,京城逐渐平静下来。这天,城内的一些坊市恶少穿着黑衣,手持弓刀,注视着皇城,欲待皇城城门关闭后再行剽掠。但是,李石、郑覃坐镇中书,陈君赏列于望仙门下,恶徒终无机会下手。
5、文彦博以静制动 北宋仁宗时,潞国公文彦博任益州(成都)知州,曾在一大雪天宴请宾客,夜深未散。随从士兵大发牢骚,并且把井亭拆掉烧火避寒。军校向文彦博报告,席上宾客听了吓得直打颤。潞国公镇定自若地说:“天气确实寒冷,就让他们烧火吧!”说毕神色自若,继续照旧饮酒。随从士兵泄了气,再也没找借口闹事。第二天,文彦博查清是谁先动手拆井亭,把此人杖责一顿,押送走了完事。人的怒气像火一样,如果挑拨就会燃烧,去其薪火自熄,这和化解争端、消除混乱的道理是一样的。

第二部分 擒贼擒王则擒心

1、厨人濮小技夺气 春秋时,宋国大夫华氏反,宋元公率兵讨伐。华登率领吴国的军队援救华氏,在鸿口被宋军击败,华登率领残兵奋勇反扑击败宋军。宋元公欲逃往他国,厨人濮说:“我只是小人物,可以为您去死,但却不能护送您逃亡,请求您等一下。”说完跑到众人面前高喊道:“凡是效忠宋公的都高举旗帜。”士兵们纷纷举旗响应,华氏的军队再次进攻,混战之际,厨人濮用衣裳包裹着一个人头,背在背上,到处奔喊:“我得到华登人头了!”于时宋军在新里大败华氏。
2、何无忌诡攻帅船东晋桓玄打了败仗后回守江陵,留何谵之防守湓口。何谵之在帅船上虚没羽仪旗,自己却躲在另一艘船上。何无忌欲攻帅船,众将反对说:“何谵之不在这条船上,即使攻取了也没什么用!”无忌说:“我知其不在帅船上,他既然不在帅船上,守卫一定薄弱,我们用劲兵进攻,定能轻取。待我们拿下帅船后,敌人就会认为失去了主帅,我们再到处宣扬抓住了何谵之,那么我军志气就会高昂,敌军必然感到害怕,趁其恐惧之际,就能轻而易举打败敌人。”果然,何无忌一战顺利攻占帅船,于是高喊:“砍下何谵之脑袋了!”敌兵惊骇,以为主将被杀,不战自溃。
3、王世充用假李密 李密与王世充交战,王世充事先找了一个貌似李密的人,把他捆住藏起来,等到双方打得正激烈时,王世充派人把此人押解到阵前,大喊:“已经抓到李密了!”士兵们都高呼万岁,李密军队一时心慌意乱,于是大败。
4、王守仁巧败宸濠 明世宗时,王守仁与宁王朱宸濠对阵时,因遇大风兵力受挫,众有退意,王守仁急忙下令,先退者立斩不饶!并处斩了几个后退士兵,于是官军奋勇应战。正酣战时,贼兵突然看见阵地上竖起一面大牌,上书“宁王已擒,我军匆得纵杀”。一时贼兵惊骇不已,于是全军大败。第二天,贼兵士气溃散,纷纷逃命,宁王也偷偷逃走,见芦苇中有一艘渔船,大叫“渡河”,渔人划船靠岸请他上船,没想到竞把他押送至王守仁军中。此时其他将领还不知道,王守仁神机妙算往往如此。
另,淝水之战时,朱序高喊:“秦军败了!”效果异曲同工,详见第二十九讲《乱而取之》。
第三部分将若有疾强慰军

楚汉相争时,刘邦被楚将射中脚趾头,强忍疼痛,并若无其事地说:“这小破玩意也能伤我!”遂拨下箭扔掉,镇定自若,意在稳定军心。退下阵后,汉王卧床不起,难以着地,此时张良劝汉王一定要忍住伤痛,带病前往各营巡视,以慰军心。刘邦照办,军心不危。
却说诸葛亮用得敌衣巧回转,三面夹击曹真营后,魏军被杀得措手不及,幸亏司马懿及时赶到救得曹真。曹真惶恐惊骇,气成疾病,卧床不起。兵屯渭滨,懿恐军心有乱。不教真引兵。诸葛亮大驱士马,复出祁山,此时细作报说曹真卧病不起,正在营中治疗。诸葛亮大喜,对诸将说:“若曹真病轻,必便回长安。今魏兵不退,必为病重,故留于军中,以安众人之心。吾写下一书,教秦良降兵持书去见曹真,真若见之,必便然死矣!”遂写书教魏兵送达曹真,真看毕,恨气填胸,至夜死于军中,司马懿用兵车装载,送赴洛阳安葬。
唐昭宣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三月,梁王朱全忠代唐称帝,建都开封,国号梁。五月,命保平节度使唐怀贞率军八万,会合魏博节度使军队围攻晋王李克用所占据的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旬余不拔。后李克用派周德威率军赴援,八月,周德威在高河[在今山西长治市西高河村]大败唐怀贞部将秦武。朱全忠又以李思安代唐怀贞为潞州行营都统,率河北兵西上,直趋潞州。李思安命在潞州城下再筑重城,同时又征调粮秣,作长围的准备。晋王李克用死,朱全忠又于第二年三月自开封发兵攻潞州。此时的潞州,外有强敌围困,内却资用将竭,军心浮动。李嗣昭则镇定如常,不时率诸将登城宴乐,脚被流矢射中,李嗣昭仍不动声色,悄悄将其拔掉,举座不晓。李嗣昭这种临危不惊、蔑视强敌的凛然气慨大大鼓舞了将士们的斗志。四月,晋王李存勗[李克用之子]率兵驰援潞州,第二天早上,乘大雾直抵梁军寨,此时,梁军仍在梦香,突然遭到晋兵的打击,方寸顿乱,损兵一万多人,军粮器械无算,余众落荒南逃,潞州之围遂解。
第四部分军处劣势稳军心

1、但知突围志必懈 “敌人围我,若但知突围而去,志必懈怠,定被追击,未若励士奋击,因战胜之利,以解围也。”——杜牧注《孙子兵法·九变篇》“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2、桓玄惧败漾轻舸晋将刘裕溯江追击桓玄,双方在峥嵘洲激战。当时晋兵数千,锐气正盛,桓玄害怕战败,准备了一条小船,系于帅船之侧,士兵们看见后莫有斗志。晋兵乘风放火,奋勇争先,于是,桓玄军大败。——杜牧注《孙子兵法·九变篇》:“必生,可虏也。”
3、“凡战,若敌众我寡,暴来围我,须相察众寡、虚实之形,不可轻易遁去,恐为尾击。当圆阵外向,受敌之围。虽有缺处,我自塞之,以坚士卒之心,四面奋击,必获其利,法曰:敌若众,则向众而受敌。”——刘基《百战奇略·受战》.

战例:高欢用险胜尔朱北魏普泰元年,高欢讨伐尔朱兆。第二年春,尔朱天光自长安,尔朱兆自晋阳(今太原东南),尔朱度自洛阳,尔朱仲自东郡(河南滑县),领兵集于邺,部众20万沿洹河西岸驻扎。高欢出城驻紫陌,当时骑兵不满3千,步兵不足3万,他便在韩陵山下设下圆阵,将牛、驴连接起来以堵塞退路,将领和军士都做好了必死准备。高欢择精锐步兵和骑兵从圆阵杀出,大败尔朱兆。

“气”者总结:

一、锐气:
众气、胜气、锐气(参见第九讲《以逸待劳》上篇之例5锐气难挡真曹玮);
死气:详见第十八讲《以患为利》 上篇三激之法;
怒气:杀敌以怒、哀兵必胜,详见第十八讲《以患为利》 上篇三激之法;
财气:详见第十八讲《以患为利》 上篇三激之法财激。

二、败气:
惧心:见第十八讲《以患为利》上篇三激之法杀敌以怒之王霸战例;
击其惰归:见本讲增篇之曹刿论战夺气战;
退兵气懈:见第六十二讲《退兵之法》前言;
逃兵气泄:见第二十讲《围师必阙》、第一讲《火攻水淹》下篇之半渡而击;
关门打狗:见第三十二讲《十面埋伏》下篇关门打狗,战略上夺气。

------------------------------------------------------
谢谢采纳哦·~~~

不熟套是什么意思

古代有个神箭手,对自己百步穿杨的箭术非常得意,但有一个卖油翁却说:不过是手熟罢了。神箭手不服气,卖油翁便给他展示了自己一手“顺着铜钱眼倒油,而铜钱眼不沾油”的绝技,然后对目瞪口呆的神箭手说:我也不过是手熟罢了。
读这个故事,对两位高人油然而生敬佩之余,也努力使自己不断向更加熟练、更加完美的境地迈进。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对军人来说,一旦在作战方法手段上陷入“熟套”而不能自拔、无所创造,就等于自我封闭、自我锁定,最终就会自绝于胜利之门。
熟套,泛指成熟不变的作战习惯、作战手法、作战程式等。人都有“固恋”情结,对自己多年“手熟”而形成的某些套路,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果用一成不变的套路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场,迟早会被对手知晓看透,失败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一战时期,法国人从凡尔登战役的要塞战术中尝到了甜头,同样的套路却使二战中的马奇诺防线变成了毫无用处的废铜烂铁;海湾战争,伊拉克军队难以忘怀八年两伊战争中挥师百万、直取黄龙的辉煌过去,对付强大的美英联军,仍抱着自己熟悉的战术套路不放,最终使“萨达姆防线”变成了工业化的死亡“流水线”。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也是一副清醒剂。战争史的经验教训昭示:当一种作战理论达到“炉火纯青”之时,也许就是“燃烧殆尽”之际;当一支部队对某种攻防手法产生驾轻就熟之感,也就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当一名指挥员被对手摸透了作战习性之后,也就不难弄清他下一步会想出什么计策来。这也警示我们,真正束缚我们思维跃升的绳索并非未知的X,而是已知的A、B、C。人,往往会被自己熟悉的作战套路拴住、局限,最后被自己熟悉的作战套路绊倒、困死。
拿破仑在谈到自己统兵打仗的经验时说:“我有时是狐狸,有时是狮子。进行统治的全部秘密在于,要知道什么时候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应当是后者。”古今中外那些高明的将领,尽管都有自己鲜明的指挥风格和擅长的作战套路,但他们从不拘泥于一格,不固守于一端,不呆板于一法,甚或经常反其道而行之,逆其技而用之。就如同乒乓球比赛,防守型选手突然猛攻一板,进攻型选手突然轻吊一球,往往会使对方猝不及防、难以招架。孔明的空城计之所以成功,与他能突破成熟的套路、反用谨慎的个性密不可分。
打仗从来没有套路,战场最忌一成不变。然而,一些单位的战术演习,一个场地年年练、一份想定练几年、一套方案打天下的现象司空见惯,战术考核总是在那几个课目、那几件兵器、那几项标准上比来比去。“战胜不复,知变为大”。把部队训练长期固定在一个套路、一个模式上,没有变化,不思创新,到头来必然“熟”得越透,“伤”得越深。
与过去相比,现代战争的一次性效应更加凸显,“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置起来了,不熟悉的东西正强迫我们去做”。唯有突破“熟套”,超越“辉煌”,努力以求变应万变,以实训求实战,以再造求新生,才能在未来战场上措置裕如、立于主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22901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