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穿透物体的光线有哪些

生活资讯 2023-05-04 12:24:07   点击量 : 7842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能穿透物体的光线有哪些

能穿透物体的光线有哪些

能穿透物体说明该光的穿透性比较强,也就是说粒子性比较强,就是指频率较高,波长较短的光线。电磁波谱中按照频率变大的顺序排列的话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可见光不考虑其穿透性,而紫外线中的UVA射线具有极强的穿透性,所以从紫外开始,就都具有穿透性了。

电磁波是否可以穿透不透明的物体

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都可以穿透不透明物体。
射线由各种放射性核素,或者原子、电子、中子等粒子在能量交换过程中发射出的、具有特定能量的粒子或光子束流。反应堆工程中常见的有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因为这些射线都是由一个端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发射的,和数学中的射线一样,所以把它们叫做射线。
一、α射线。
也称为“甲种射线”。是放射性物质所放出的α粒子流。它可由多种放射性物质(如镭)发射出来。α粒子的动能可达几兆电子伏特。从α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方向,可知它们带有正电荷。由于α粒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通过物质时极易使其中的原子电离而损失能量,所以它能穿透物质的本领比β射线弱得多,容易被一张薄纸或一只手所阻挡,但是它有很强的电离作用。从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的测定,确定α粒子就是氦的原子核。
二、β射线。
由放射性同位素(如相对原子质量为32的磷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5的硫原子等)衰变时放出来带负电荷的粒子。在空气中射程短,穿透力强。在生物体内的电离作用较γ射线强。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0/-1e,贯穿能力很强,电离作用弱,本来物理世界里没有左右之分的,但β射线却有左右之分。在β衰变过程当中,放射性原子核通过发射电子和中微子转变为另一种核,产物中的电子就被称为β粒子。在正β衰变中,原子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同时释放一个正电子,在“负β衰变”中,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即β粒子。
三、γ射线。
γ射线,又称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01埃的电磁波。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γ射线对细胞有杀伤力,医疗上用来治疗肿瘤。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光为什么能透过物体?光又是什么

光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电子获得额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到更外层的轨道,电子就会进行加速运动,并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如果跃迁之后刚好填补了所在轨道的空位,从激发态到达稳定态,电子就停止跃迁。否则电子会再次跃迁回之前的轨道,并且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为什么X光能够透视我们的身体?

我们来先来看看x光的发现,在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在一只嵌有du两个金属电极(阴极和阳极)的真空玻璃管两端电极上加上几万伏的高压电时,发现在距玻璃管两米远的地方,一块用铂氰化钡溶液浸洗过的纸板发出明亮的荧光。当用手去拿这块纸板时,竟在纸板上看到手骨的影像。当时伦琴认定:这是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的射线。因当时无法解释它的原理和性质,故借用了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为代号,称之为X射线。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X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医学上应用的X线波长约在0.001--0.1nm之间。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线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X显得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者吸收,透过多。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与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区分开来,这正是X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

X光检查机对线材进行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最主要的内部透视手段。X射线与自然光都是电磁波,X射线的光量子的能量远大于可见光。它可以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线材,而且在穿透线材的同时将和线材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可以使原子发生电离,甚至可以使某些电子元件产生光化学反应。如果线材局部区域...”。

基本原理就是根据扫描,再进行分析的原理,就可以清楚看清身体图像。相当于光学的照相,是利用反射du原理,即发射X射线后不是在人体的后面而是在前zhi面或某一特定反射位置用胶片接收,其成像效果刚好与透视相反,即密度小、透过得越多的部分反射的少,胶片上图像暗色,密度大、透过越少的反射得越多,呈亮色。明白了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22879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