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为什么会上树

生活资讯 2023-04-24 13:45:13   点击量 : 6738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猫为什么会上树

猫为什么会上树

猫能够上树的原因:

猫的脚趾下长有粉红的可爱肉垫。它的后腿比前腿长而有力,可以跳的很高,所以可以轻易的跳上屋顶、围墙和树上。其他的动物走路时,是左前腿与后右腿、右前腿与左后腿同时移动,交替者前进。猫则是左侧前后腿,右侧前后腿同时交替前进。

猫的爪子非常尖锐,走路时爪子缩起来,打架、爬树、打猎及磨爪子时才伸出来。别小看这个细小的爪子,杀伤力很强,狗儿只要被它的爪子抓伤过,从此看见猫就会躲。不过初生的小猫是不会缩爪子的,前五趾后四趾张的大大的。总要过了十来天之后,才会伸缩趾间与爪子。 猫儿很会爬树。它可是上树容易下树难。猫咪常无法后退着走,因为爪子会深深嵌入树干,收不会来。而它也不会斜斜的走路。有时候一股劲冲上树追小鸟或松鼠,结果爬的太高下不来,在国外的影片里,常常看到劳驾消防队来搭救的画面。

猫为什么会爬树四年级的发明作文

当捕捉猎物或抓东西时,每一瓣上面都有象钩子一样的指甲。猫之所以能快速地爬上树。平时指甲缩进肉垫之间的缝里,伸出它那锋利的爪子我家养了一只灰色的小猫,一会儿抓住桌布爬上桌子,就伸出来,喵”叫,它非常可爱,猫会爬上树来躲避狗的追逐,我多棒呀,看着我“喵,每天在家里来回地奔跑,每掌有6瓣,因此,好像在说,而中间一瓣没有指甲,站在高高的沙发靠背上,稳稳地抓住目标,每一只爪子上都有像梅花一样的肉垫,一会儿抓住沙发布爬上沙发,看不见!” 猫能在树上行动自如,能迅速地爬上树。当狗追逐时,是因为它有四只爪子,前四瓣呈弧形:“看

小猫爬树的过程是什么?

猫通过爪子的抓力爬树。猫咪它的爪子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位,不管是奔跑还是爬墙上树,又或者是抓捕老鼠,都是需要用到它的爪子的,它把爪子藏到自己的身体下面,它就会感觉到很安全,也很放心。

猫咪上树容易下树难因它们的爪全是向前、而这样则对向上爬非常有利、由于猫的脚趾和肌肉不具弹性、所以猫儿不能向下爬。

猫咪拥有发达的平衡系统和完善的肌体保护机制,尾巴是最重要的平衡器官。在紧急状况下迅速摆动尾巴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关键,也是安全的保障。所以下树时,尾巴能做的便是在身体后方随时调整身体,防止摔下来。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猫行动敏捷,善跳跃。吃鱼、鼠、兔等。猫之所以喜爱吃鱼和老鼠,是因为猫是夜行动物,为了在夜间能看清事物,需要大量的牛磺酸,而老鼠和鱼的体内就含牛磺酸,所以猫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吃鱼和老鼠,也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才吃。

猫作为鼠类的天敌,可以有效减少鼠类对青苗等作物的损害,由猫的字形“苗”可见中国古代农业生活之一斑。

猫能在高墙上若无其事地散步,轻盈跳跃,不禁折服于它的平衡感。这主要得益于猫的出类拔萃的反应神经和平衡感。它只需轻微地改变尾巴的位置和高度就可取得身体的平衡,再利用后脚强健的肌肉和结实的关节就可敏捷地跳跃,即使在高空中落下也可在空中改变身体姿势,轻盈准确地落地。

善于爬高,但却不善于从顶点下落。即使从高处掉下或者跳下来的时候,猫靠尾巴调整平衡,使带软垫的四肢着地。注意不要拽断猫的尾巴,会影响它的平衡能力,也会容易使猫腹泻,减短猫的寿命。

听老辈人说猫死后要挂在树上,这是为什么?

〇关于“死猫挂树头,死狗弃水流”一俗,民间曾流传过这样的传说:一次,猫向老虎求教“展威”时,老虎正想向猫学习“吸血”,然而老虎素知猫秉性狡黠,深怕自己功夫传授后,猫学会了会负心失约,因而强调要有担保人。此时,猫见狗在场,便恳求它出面氶保。狗既答应,老虎即地将“展威”的技能全部教给猫,猫果真学到了本领就躲到树上,不肯教老虎“吸血”。老虎受骗后暴跳如雷,立誓要把猫降撕碎。猫见老虎上不了树,倚在树上洋洋自得,夸耀自己本事,并取笑老虎不会爬树,扬言自己就是死也要死在树上,绝不让老虎毁坏尸首,叫它不必傻等。老虎一听,在树下大发雷霆,徒喊奈何,偶一回首即扑向狗,找担保人是问,狗见来势不妙拔腿就跑,恰好路边是一片芉田,因势闯进芉丛藏身,芉叶翠绿如盖,掩蔽了狗,使狗幸免一死。因此,狗感激芉芦的救命之恩,遂发誓京不伤害芉,死后还要化成水肥灌溉以报答其恩。故而自古迄今,狗不肯吃芉。同时,狗一见猫总是咆哮追逐想报受骗之仇。由此,民间即出现了猫死挂树头,狗死弃水流的陋习。〇另有一说,说猫捕鼠,犬守夜,皆有功于人类,加上迷信思想,认为猫犬死后有“神”常可崇人,故死后送给一纸箔,以示祭吊,甚至还有人为之做“猫功德”,“狗功德”。呜呼,愚昧至极!殊不知猫捕鼠,犬守夜乃生物之本领也,何“神”之有?试问:所有的山猫,野狗散居山林,死后尸体何人为之挂树头,弃水流?其神崇过谁?还是我们的劳动先民聪明,在很早以前就懂得将猫犬驯服为家畜并利用其生理本能来为人类服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21287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