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的由来
塔尔寺的由来
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6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为学佛教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若能在我出生地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明洪武十二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塔多次改建维修,万历十年,三世达赖向仁钦宗哲坚赞及当地申中、西纳、祁家、龙本、米纳等藏族部落昂索指示扩建塔尔寺,赐赠供奉佛像,并进行各种建寺仪式。从此,塔尔寺发展很快,先后建成达赖行宫、三世达赖灵塔殿、九间殿、依怙殿、释迦殿等。经四世达赖指示,万历四十年正月,正式建立显宗学院,讲经开法,标志着塔尔寺成为格鲁派的正规寺院。这就是塔尔寺的由来。
关于青海景色的诗句
1.描写青海风景句子有哪些1. 位于青海东北部的海北景色旖旎,全州各地风光各有千秋,在这里出土的“虎符石匮”见证了曾经的辉煌,仿佛像世人述说着远古的故事。
2. 海北有集沙地、湖泊、湿地为一体的沙岛;有菜花飘香、群蝶飞舞的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有群峦叠翠、林海涌涛的祁连山风光、黑河大峡谷。
3. 青海湖的天空,有着城市天空不曾见过的透明;青海湖的湖水,有着城市江水不曾有过的澄净。
4. 州府西海镇位于美丽的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金银滩草原的真实写照。
5. 金银滩不光是富饶、浪漫的,还有其极其庄严、厚重和更加传奇的色彩;它的富饶,是让藏族群众拥金抱银,它的浪漫,是让王洛宾载入爱情和音乐的史册。
6. 门源回族自治县历史上曾为“丝绸之路”的辅道,是青海的“北大门”,这里有金牧场之称的皇城大草原,有闻名遐迩的夏都第一峰岗什卡雪峰。
7. 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冰川雪海四季晶莹剔透,并与享有爱情鸟的乐园的“花海鸳鸯”湿地相映成趣;花开千顷、香飘万里的百里油菜花海,给人以金色的狂想,金色的震撼,是全世界的绝版高原奇观。
8. 要说西湖是江南美女的话,那么青海湖就是高原姑娘卓玛,她是一位具有浓郁西部风情,而又极具藏族特色勤劳善良的姑娘。
9. 青海湖被藏族人民称为“高原上的蓝色海洋”,它一望无际,碧波万顷,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上,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10. 站在青海湖边向远处望去,蔚蓝色的湖水连着淡蓝色的天空,大朵大朵的白云在上面变幻着图案,小鸟扇动着翅膀在湖上、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11. 美丽的青海湖在夏秋季节的时候,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都披上了绿装,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
12. 每年夏季6至7月份,青海湖湟鱼逆流而上,在数十里河道挤满产卵,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
13. 青海湖环湖有神圣的五世达赖圣泉,它是大天鹅的栖息地和世界七大湿地之一,富有传奇色彩的年钦夏格日山更是环湖最吸引人的地方。
14. 青海湖在寒冷的季节,四周群山和草原会变得一片枯黄,有时会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
15. 结冰时的青海湖,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如同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2.描述青海的诗句(一)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儿齐飞翔。
要是有人来问我,
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
这是我的家乡……
大美青海虽不是我的家乡,
但它胜似家乡。
因为,我的心时常向往之,
我的魂始终牵绕之。
青海,雄踞世界屋脊,
似一块未雕琢的玉石,
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
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
这是一片神奇的西陲大地,
一层朦胧的轻纱,
掩映着的是他神秘的色彩。
我曾魂牵梦绕。
磅礴的高原山川湖河气势,
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地、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地、
南丝绸之路通道的青海古地,
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
把我的目光深深吸引。
“青海昆仑断,黄河积石流”。
斗转星移,沧桑变换,
可在那里,古墓群,
古寺庙,古岩画,
古城堡依然历历在目;
青海湖上十万只候鸟翩飞的壮观,
让人无法用文字描绘他的蔚为壮观;
那青海的西双版纳,古木参天,
芳草没膝,山花烂漫,
鸟雀啾啾,溪水潺潺;
还有那被誉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的,
神奇的“酥油花”、堆绣、壁画;
长江源头景色秀丽,耸入晴空、
绵亘数十里的冰塔林,
婉如一座水晶峰峦,千姿百态;
黄河源头风光宜人,水草丰美,
湖泊,小溪星罗棋布;
“万丈盐桥”,路面光洁平坦,
山色湖光相映,景致之美,
举世无双,后无来者;
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
唐古拉山峙立于南,
祁连山矗立于北,
自西逶迤,
像一条起伏于高原上的龙,
跃跃欲飞。
翻开诗册,历历在目。
金戈铁马的战场、
汉藩友好的通道、
神话传说的古地、
商贾往来的集市,
这里的山峦江湖、荒漠戈壁、
高天厚土以及风土民情,
吸引了几多文人骚客的目光,
激发了诗人太多的遐想,
挥洒出一篇篇豪情壮丽的诗章。
我不是诗人,却也跃跃欲试,
也想把青海讴歌。
读,再读《大美青海》,
一个神奇的念头,
就酝酿在心里,
遥想遥远的诱惑,
屏蔽荒漠的风,
望穿漫漫路,
我的梦已在青海湖的水面上流韵。
我在地图前驻足再驻足,
我欲寻觅茫茫的大青海。
此刻,我的眼睛所见,
都是波涛汹涌过的荒滩,
大漠飞鸿旧梦陈迹。
我汹涌的思绪啊,
3.描写青海湖的诗句《七月不远》 ----给青海湖, 请熄灭我的爱情 七月不远 性别的诞生不远 爱情不远----马鼻子下 湖泊含盐 因此青海湖不远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显得凄凄迷人 青草开满鲜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 (因此, 天堂的马匹不远) 我就是那个情种: 诗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 请熄灭我的爱情!) 野花青梗不远, 医箱内古老姓氏不远 (其他的浪子, 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 我这就想去见你们) 因此爬山涉水死亡不远 骨骼挂遍我身体 如同蓝色水上的树枝 啊! 青海湖, 暮色苍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 只剩下青海湖, 这宝石的尸体 暮色苍茫的水面诗:无语这样的湖我第一次见过就像第一次见到你,相互的感觉哦,我爱!我只低吟一声湖的呼吸就湿润了我的肺腑我只是一个过客,或者是一个来访者啊,这也没有什么高原的爱无边无际而水就在你的身旁.而你就是湖泊高原阳光抚摸着你的肩像是知道我内心的愿望多么温柔像是知道你的内心有一场酝酿了三十五年的雨这野性本真的一切.坦荡的神圣的一草一木可我带来了多少灰尘带来了客套、世俗的形式所以我尽管怀揣的是真情却连一句清音也唱不出命运的大风时时吹我呀我出窍的灵魂早该在浪上漫舞只是我走了一生都没能前行我曾因无爱饱尝寂寞此刻却因爱而倍受折磨我冲突了太久,熔出了慷慨大器最终仍把甜梦和纯真又收了回去那苦涩的水就这样流进我的眼里呀,这就是海和湖的丰富复杂现在你用浪花轻拍我的灵魂只是我苦难的爱恋已无须慰藉面对山峰、草原,以及青海的女子我的敬爱始终有着湖泊的深度并将幸福地保持着盐一样的沉默。
4.描写青海湖的诗句有哪些1. 青海无波春雁下,草生碛里见牛羊。
2. 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3.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4.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一、青海无波春雁下,草生碛里见牛羊。
1. 出自:马祖常《河湟书事 》
2. 作者介绍: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汪古部人,世代信奉聂思脱里派基督教。马祖常是延祐首科进士。
二、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1. 出自:《关山月》
2. 释义: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三、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1. 出自:《兵车行》
2. 释义:你没看见在那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白骨遍野无人收。
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 出自:《从军行》
2. 释义: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5.赞美青海湖的古诗句1,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3,兵车行 唐代: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4,南湖 唐代:温庭筠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译文:南湖上微风入槛习习生凉,随风飘动的菱荇叶子遍满池塘。
野船紧靠在春草丛生的岸边;水鸟带着波光在夕阳下飞翔。风吹芦叶飒飒作响疑是天在下雨;浪花无边无际很像洞庭风光。
整天看着篷船飘荡在湖上,我这东归客不禁想起太湖边的故乡。5,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宋代: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译文:绿色纯粹,盛春时节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浓烈春意触近柴扉。
(湖面)水波荡漾,白鸥飞舞,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
只有"我"独自老去,(朋友离别)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落花人独立之感)。
6.赞美青海的句子有哪些1、不枉此行,美丽诱人的青海湖,神秘的茶卡盐湖,雄伟壮观的卓尔山,历史悠久的大佛寺,张掖的七彩丹霞,还有很多很多不可言喻的风景,可惜不是照片能留住的,只能留在回忆里。
2、翻开青海的诗册, 历历在目,历久弥新。 金戈铁马的战尝 汉藩友好的通道、神话传说的古地、商贾往来的集市、山峦江湖、荒漠戈壁、高天厚土以及风土民情, 吸引了几多文人骚客的目光, 激发了诗人太多的遐想, 挥洒出一篇篇豪情壮丽的诗章。
3、太阳还未升起,东方却已有一抹紫意。几只早起的水鸟随意的在湖面上滑翔,或是成群结队的飞着。浪打在石头上,激起一片白色的水花。青海湖的早晨,是那么的宁静与祥和。
4、太阳升起来了!东方一片亮丽的红色。倒映在水中的光芒被风吹乱,就好似一幅美丽的油彩画。碧水、蓝天,在朝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耀眼,连水鸟仿佛也飞得更快了。
5、要说西湖是江南美女的话,那么青海湖就是高原姑娘卓玛。西湖,是江南水乡的一位十分古典的美女,她的确很美,从古至今,美了几千年了。
可是,青海湖,却是一位具有浓郁西部风情而又极具藏族特色勤劳善良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卓玛。她也美,美了不知道多少年了。西湖,有西子的故事,白素贞的传说。而青海湖也有它的历史风韵,它有文成公主的故事,王母娘娘的传说。所以各有千秋,不必比来比去。
7.描写西部典型景色的诗句1.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3.【作品赏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相关材料】: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8.描写“青海湖”的古诗词有哪些描写“青海湖”的古诗词有如下:1、唐·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宋·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3、唐·温庭筠《南湖》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4、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
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5、唐·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宝塔的来历
宝塔的来历:
宝塔起源于印度。汉代,随着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塔也进口到了中国。塔是印度梵语的译音,本义是坟墓,是古代印度高僧圆寂后用来埋放骨灰的地方。
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的窣堵波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字也应运而生。然而,中国并没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会土壤。
佛教只好依附传统的礼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楼阁台榭结合起来,上悬铜串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即在多层的楼阁顶加上一个有九层相轮的塔刹。
扩展资料:
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stupa与巴利文见Thupo传入我国时。
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佛塔的造型起源于印度。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盘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
另外,还在释迦牟尼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八个地点如诞生处的兰毗尼花园、成道处的尼连禅河、首次说法处的鹿野苑、安居处的祗陀园,从忉利天下处的桑迦尸国曲女城。
化度分别僧处的王舍城、将入涅盘处的毗耶离城,涅盘处的拘尸那城,建造了八大灵塔,依次称作聚莲塔、菩提塔、吉祥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平塔、胜利塔、涅盘塔。
这些塔都是有纪念意义的,在青海塔尔寺建有善逝八宝塔,西藏布达拉宫建有如来八塔也都是为纪念释迦佛八大事迹而建造的。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
—宝塔
布达拉宫的来历是什么?
“布达拉宫建在海拨3770米的山上,相对高115米,东西绵延360米,南北宽约300米,殿宇楼阁近千间,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包括山下经院、监狱、藏军司令部、后花园等附属建筑,占地41公顷。始建于7世纪,8世纪曾遭受雷击,9世纪又毁于兵乱。
布达拉宫本来不是寺庙,是宫殿而已。从五世达赖受清顺治皇帝册封后,这里才真正成为政教合一的圣地,才自然而然受到人们顶礼膜拜,才有了大量的喇嘛。
随着国家口岸的开放,旅游事业逐渐发达起来,号称世界上最清洁干净的净土,云中的圣城也成了旅行者梦寐以求向往的地方.
我坐在布达拉宫的门口,望着对面咫尺相望的药王山,百无聊赖地看着山下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藏族的出家人与汉族不一样,这里全民信教,几乎家家都有出家人,而出家人大都从自己家中自带口粮或由家人供养,我是汉人,虽然有上师照顾,却也不是长远之计,后来跟曼巴大师学医,活佛提议,在布达拉宫的门口,做个简单的救急诊所.
正是旅游旺季,各色皮肤,操着不同语言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都来朝拜这个神奇的地方.布达拉宫不像一般的景点,它盘踞在山顶,建筑群从下包围到上,的确犹如爬山般艰难。灰白色的墙壁,蘑菇般可爱突起的大扶手,宽宽的阶梯.
下面上来的是一老一小两个人,走在前面的是一个年纪很大的喇嘛,从装饰来看,应该来自青海.而后面上来的却是一个穿着牛仔裤,身背旅行包的长发青年女子,慢慢走近了,皎好而白皙的面容上挂满了仆仆风尘,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脸上布满了血丝,在整洁宽大而又陡峭的石阶上,手扶着栏杆,三步一喘、五步一休息的迈着步子,一只手按住太阳穴。呼吸变的凝重,寒冷的空气吸入肺部强烈冲击着痛感神经。
老喇嘛跟我打了个招呼,迈步走进了宫殿,我看了他的介绍信,他来自青海的塔尔寺.而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女子,鹅蛋形的脸上由于强烈的太阳光,皮肤有些干裂爆皮手扶着门框呼呼喘气,拉萨这地方,内地的人来到这里一般很难适应,即使不做什么事,日常的正常活动,就好象一个普通人扛了一百公斤重的麻包,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艰辛.
随意聊了两句,她来自无锡,南方的一个温暖而精致的水乡城市.大学时就一直渴望到世界上最洁净的地方来看看,好容易工作了,每月五千的薪水使她跨入白领阶层.
偶然的一个机会,与主管发生口角,一气之下而辞职,简单收拾了一下行囊,带着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三万元钱,独自一个人来到西藏,先到青海,又从格尔木做汽车,沿着青藏公路,经过六天六夜的颠簸劳累,终于到了这里.
我问她看到布达拉宫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她说她想哭.低头想了一下,又说,很想妈妈.看她眼圈有些红红,我赶紧叉开话题.我拿出一合油膏递了过去,告诉她防紫外线最管用.她说了声”谢谢”,接过去,打开合盖,用指甲刮了一点,放在手心里擦了一下,揉开了在脸上揉搓了一下.
我看了看她的气色,请她做在旁边的椅子上,手指在她的腕上按了一下,用心去感应着,这是一种像感冒、像发烧,像安定过量的感觉,我知道,这是正常的高原反应,随即放下心,包了些红景天的粉末给她告诉她服用的方法.
看着她狼狈的样子,我笑着对她说,其实她没必要象这样爬上来,完全可以象其他人一样,乘车从旁边新开的盘山路上坐车上来.她说上山的时候听人介绍过了,只是好不容易来一次西藏,到了心中梦想的布达拉宫跟前,不亲自走上来,未免是心中的一个遗憾.
他看出我不是藏族人,好奇地向我询问,我也没有隐瞒,就把自己来到这里的过程向她做了个简单的介绍,她听着我的话,不住点头,并表示理解.最后,她邀我给她做一次导游,顺便讲解一下人文地理.
我正好无聊,便答应了.跟其他几个工作人员打个招呼,让他们帮我照看物品.
7世纪的建筑仅剩下松赞干布曾经修造的法王洞和他的本尊佛殿”帕巴拉康“。1645年,五世达赖执掌西藏政教权柄后不久就开始重建布达拉宫。
五世达赖圆寂后,摄政第巴。桑结嘉措续建,于1693年完工”这是入门处挂在墙上的铜牌,用藏汉英三种文字做的简单介绍,下面还有一个木牌,写着一些游客须知之类的字样.
这里的宫墙是用三合土修建的,厚达数米,用石头砌边,要知道现在一般修筑水霸等建筑才用三合土,它可以抵御炎浆,在1300多年前人们就懂得如此工艺,实属奇迹。我们主要参观了白宫和红宫。白宫是历代达赖的寝宫,没什么意思;而红宫却存放了五世、七世----十三世达赖的共八座灵塔。
各灵塔极尽奢华之能示,尤以五世达赖为最。塔高14.85米,共用黄金11万两,塔上镶嵌各种珠宝不计其数,藏语叫此塔“赞木耶夏”,意思就是半个世界。释迦能仁殿,主供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排列其八大弟子立像,殿内设七世达赖喇嘛宝座以及存放手抄甘珠尔经典。
布达拉宫与西藏其它的建筑一样,色彩浓厚,有汉式飞檐歇山和藏式辉煌金顶,风格多样而不失藏族特色。给予我强烈视觉冲击的是红、白、金三色,刚研究过格局,现在我所见的是彭措多郎大门,门闩像是一整棵树的树干做的,走近一碰,果然是的,上面凝聚着历史的沉淀。
记得有红宫、白宫,还有金顶,但这个位置还看不见,凭感觉知道这里的色彩协调而丰富。从这里向下望,有长城高高在上的感觉,亦有天空唾手可得的近距离感受。
进了大门,是窄窄的廊道,很奇怪的是没有窗户,却有几个墙洞。凑过去,是厚厚的宫墙。
出了廊道,是个大面积的广场,举行盛大的歌舞和跳神活动的场所。在附近不远处,是几位外国游客,呼喊大叫着,神情激动。相比下,我们俩却沉默的可怜,静静的坐在角落里,倚靠着墙,微弱的残喘着。
过去这里是培养中等僧官的地方。平台西面是白宫,进入白宫的门厅有座小巧而徒峭的木梯,游客只能从两边的梯子上去,中间的阶梯是专供达赖喇嘛和清朝驻藏大臣用的。墙上是大面积的图画,在这里什么都很大手笔。我踱着过去,看了许久才明白是以前修建布达拉宫和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另外有幅图画我非常感兴趣。画面以绿色为主,画面有连绵不断的群山、房子、树木、人,但资料上说是“猴子变人”的故事。
传说观世音菩萨给一只神变来的猕猴授了戒律,命它从南海来到雪域高原修行。于是这只猕猴在雅砻河谷的洞中,潜修慈悲菩提心。许久之后,出现一个女魔,要与猕猴成婚。猕猴不肯,女魔便以千万生灵要挟,假如她与妖魔成婚,雪域高原必定成为妖魔的世界。猕猴心怀慈悲之心,问过菩萨后,便与女魔成亲,繁衍后代。
这对夫妻生下六只小猴,猕猴将它们带到果树林中,让他们各自寻食生活。三年以后,那猴父前去探视子女,发觉他们已生殖到五百只了。树林之中果子也愈来愈少,即将枯竭。于是,猕猴取了天生五谷种子,撒向大地,大地不经耕作便长满各种谷物盆地。
父猴这才别了众小猴回洞里去。众猴子因得到充足的食物,尾巴慢慢地变短了,也开始说话,逐渐变成了人,这就是雪域上的先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191932.html
上一篇: 温差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手机号预销怎么回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