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有哪些特点
四川方言有哪些特点
1、四川话的调类总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部分地区四川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但入声字全部整齐地归入某一个调类,与入声杂乱派入四个调类的北方官话截然不同。依据《四川方言音系》统计,四川话总计150个方言点中,拥有5个调类的有48点,约占方言点总数的三分之一;而拥有4个调类的有102点。
2、四川话中包括零声母在内总计有25个声母,绝大多数地区的四川话没有声母。四川话总计150个方言点中,有声母仅为26点。同时,四川话还拥有部分普通话没有的声母。
3、四川话中总计有42类韵母,依据《四川方言音系》统计,四川话总计150个方言点中,黔江拥有最多韵母,总计40个;而屏山、宁南两点韵母最少,为31个。一般而言,四川话中韵母以36类和37类最为普遍。
四川18个市哪个地方的四川话最正宗?
在川渝还没有分家之前,重庆话是最正宗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川话。在重庆直辖分家以后,我认为只有内江和遂宁的四川话是最正宗的了。在四川的所有地方方言中,宜宾话(包括泸州话),自贡话,南充话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土话,口音很重,留给别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在四川方言中,成都话是最难听的一种土话,那个嘴型和发音(嘴巴要瘪着,鼻音很重)都很特别,不可复制,难以模仿。听着就感觉十分的别扭,很不顺耳,听着太难受了。
四川面积大,人口多,虽同为四川话,但云南贵州说的都差不多一样,特别是重庆话,而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又都各有各地的特色,有些方言土话川内其他地市都不一定能听懂。所以,我觉得,没有一个地方是正宗的四川话,或正规一点就叫西南官话吧。
西南官话,四川话,在解放以来,相对能够作为代表的是,川东口音(以重庆为中心)。原因:
1、几大元帅(朱德,刘伯承,聂荣臻)和邓小平等等中共著名人物,都是川东(含重庆)人。
2、刚解放时,重庆西南地区政治中心。
虽然我是老重庆人,不太看的惯老成都男人[呲牙],但是我还是觉得,成都作为四川千年首府,应该是成都话是四川话代表,哪怕男人说起有点嗲。重庆因为抗战来了太多下江人,当过一段时间陪都,可能口音里间杂了许多外省词汇,不能称为正宗了
四川话可以分以下几种!
辐射范围:四川,重庆,贵州省,陕西省,云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川东方言(达州话为主)。①范围:达州市,重庆省,广安市邻水县,巴中市部分地方。
②特点:直板。
川北方言(南充话为主)
①范围:南充市,广安市(除邻水县外)
②特点:在音上hf不分(与绵阳话很像);主要还是平舌音重。
川南方言(赤灌片,自贡话)
①赤灌片范围(宜宾,泸州,乐山,眉山,成都南部)。自贡话范围(自贡,内江,资阳)
②特点:赤灌话变音重,自贡话翘舌重(与南充话相反)
川西方言(成都话,绵阳话,客家话,岷江片)
①成都话范围(主城5区,新都区,青白江区,德阳什邡,德阳广汉)。绵阳话范围(绵阳,德阳,遂宁,广元)。客家话(龙泉驿,新都,盐亭。)。岷江片(都江堰,崇州)
其它独立方言(中江话,温郫话,西充话。。。)
民族方言(康巴方言)
内江话,四川(重庆没直辖之前)最中心的城市
挨着重庆周边川东的四川话最正宗,包括广安达州遂宁南充,其它地方口音太重。
说话时,听不出您是那个地方的人,这语言就是正宗的四川话。若硬要找标准的话,川剧对白就比正宗。我记得原《四川工人日报》80年代曾讨论过,当时报上认为:西面以资阳一线,东面以永川一线带土话少,接近正宗四川话。
成都话是四川官话,就是正宗的四川话!除此之外,都是四川地方话。
你的这个问题就很愚蠢,只要是四川话,都正宗,四川也有各个地方地方的方言,你在哪个地方讲的话就代表哪个地方的方言。
四川的经典方言有哪些?
四川的经典方言有:假老练、安逸,巴实、冲壳壳、摆龙门阵、瓜娃子、鬼扯火、耙耳朵。
1,假老练
指没有经验的人还冒充经验十足,在众人面前狂侃。
内涵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戏谑踏血说法。
例句:《猫和老鼠四川方言版》中那只倒霉的猫儿的名字叫假老练哦(既《猫和老鼠》中的汤姆)。
2,安逸,巴实
指从主观感受到对一项事物的好感,满足。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
在四川话里,安逸可以代表很多意思。看你用在什么地方。比如说,吃火锅的时候,一口下去,你说”安逸”,就是表示好吃,味道好的意思。如果是有人上班工作轻松,薪水又高,会说”好安逸哦”,这里就表示羡慕的意思。
3,冲壳壳、摆龙门阵
指不知天高地厚,随口大话。主观上是让人感到很拽。
冲壳子和摆龙门阵都是聊天吹牛的意思
冲壳子有点形象,你想,连壳子都冲破了,牛也吹破了
摆龙门阵就是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也就是“摆”,门阵的本意是指古代战争中摆的一个阵法,为唐朝薛仁贵所创,现在所说的摆龙门阵一般是指聊天、闲谈的意思。
5,瓜娃子
指人的傻,而且比普通话的傻更具有幽默感。
可以引申为三种含义,一是此人是傻子,神经有问题;二是此人不聪明,反应比较迟钝;三是此人是其最喜爱的人,瓜娃子是对他的爱称。
在四川话里,瓜也可以做形容词,相当于“傻”,“笨”。单字“瓜”也可以表示傻,读音为降调,陕西方言中和“瓜娃子”意思基本一致。
6,鬼扯火
指不可理解,毫无意义的话或事。
例句:A对B说:那个娃还有点扯火,居然给他的上司毛起了。
A对B说:那个人还厉害嘛,居然给他的上司发火。
“二扯火”的意思是:啥子都不懂的人
7,耙耳朵
“耙耳朵”的原型来源于成都一种加了“耳朵”的自行车,这是最早成都男人为了让自己老婆坐得更舒适而发明的,成都大街到如今也还有少星此类车型。
演变到今天, “耙耳朵”已成了三轮车,但人们依旧亲切称此为“耙耳朵”。“耙”字应为火字旁的“火巴”,可惜打不出来!
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也就是常说的惧内、“妻管严”。但如今的“耙耳朵” ,其实是饱含赞许,因为怕老婆是爱老婆疼老婆害怕老婆生气的表现。
扩展资料:
四川话的起源:
四川话发源于上古时期非汉族语言的蜀语语和古巴语。
迄今四川话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 。
之后四川话便随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蜀后,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160976.html
下一篇: 鲁迅为什么要写范爱农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