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坟主要内容最简练(鲁迅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简介)

生活资讯 2023-04-17 08:49:30   点击量 : 5022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鲁迅坟主要内容最简练(鲁迅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简介)

鲁迅坟主要内容最简练

《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包括《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娜拉走后怎样》《论“他妈的!”》《文化偏至论》《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等二十四篇。这些杂文写于1907年到1925年间,在这些杂文中,鲁迅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显现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形象。

《坟》杂文集,作者鲁迅。写于1907年-1925年间,鲁迅之所以要出版这些旧文,是因为“有人憎恶着”;同时也作为生活一部分的痕迹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是留恋”。

鲁迅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简介

一、鲁迅简介: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二、鲁迅主要作品有:《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1、《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2、《狗·猫·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

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3、《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4、《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5、《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鲁迅

关于鲁迅的作品,的内容简介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后收入《呐喊》中。
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在这种形势下,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示了彻底的反抗。小说《狂人日记》是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剂。
《祝福》这篇小说叙述了乡间妇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故事说,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不愿再婚,逃至鲁四老爷家帮工,数月后被卫老二发现,抢至山中与贺老六成亲。他们婚后生子阿毛,本来一家人过得不错,可是,后来贺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佣。由于祥林嫂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人,深为主人嫌恶,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便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做替身,以赎‘罪孽’。到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祥林嫂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终于被鲁家撵出去,沦为乞丐。在一个除夕之夜,祥林嫂在爆竹声中倒毙在雪地里。
鲁迅的这部小说在1946年改编为越剧《祥林嫂》,由雪声剧团演出,南薇编剧,袁雪芬领衔主演,被誉为40年代越剧改革的里程碑。1956年,小说由夏衍改编成电影,上演后在国内外反响热烈。
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推出,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鲁迅的创作:
《人之历史》(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
《域外小说集》(1909年,与周作人合译)
《古小说钩沉》(理论专著,1919,辑录唐代以前的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1923、1924,北京新潮社出版
《怀旧》(1911,最早的作品,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
(1)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
A、《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明天》单四嫂子,“看 / 被看”
《一件小事》1919,“我”与车夫
《头发的故事》“看 / 被看”
《风波》1920,七斤
《故乡》1921,闰土
《阿Q正传》1921、12,连载于《晨报副刊》阿Q,“看 / 被看”
《端午节》
《白光》知识分子形象陈士成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1922年。
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楼上》(吕纬甫)1924年,
《幸福的家庭》
《肥皂》四铭
《长明灯》“看 / 被看”
《示众》“看 / 被看”
《高老夫子》高尔础
《孤独者》(魏连殳)1925年,
《伤逝》1925年,涓生、子君,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弟兄》
《离婚》1925年《语丝》,爱姑,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C.《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
《序言》
《补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
《理水》“看 / 被看”
《采薇》1935、12,“看 / 被看”
《铸剑》1927,原名《眉间尺》,“看 / 被看”
《出关》
《非攻》
《起死》1935、12,
《怀旧》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2)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A、《野草》:抒情散文诗集,共23篇。另有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1919,共7篇)发表于1919年,开“独语体”散文开河。
《风筝》1925
《影的告别》
《过客》
《这样的战士》
《复仇》
《求乞者》
《死后》
《雪》
《秋夜》
《腊叶》
《颓败线的颤动》
《一觉》
《好的故事》
B、《朝花夕拾》:叙事回忆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创“闲话风”散文的传统。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1926.9
《藤野先生》1926.10
《阿长和<山海经>》
《范爱农》
《无常》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狗·猫·鼠》
C、《两地书》书信集,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出版,与许广平先生的通信。
(3)16部杂文集。
《热风》1925,北京北新书局,包括《随感录》
《华盖集》1926,北京北新书局
《坟》1927,未名社出版,包括:
《文化偏至论》(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摩罗诗力说》(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我之节烈观》(1918,《新青年》)
《我们现在怎样作父亲》(1919,《新青年》)
《春末闲谈》(1925,《莽原》)
《灯下漫笔》(1925,《莽原》)
《论睁了眼看》(1925,《语丝》)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6,《莽原》)
《华盖集续编》1927,北京北新书局,包括:
《一点比喻》(1926,《莽原》)
《记念刘和珍君》(1926,《语丝》)
《而已集》1928,上海北新书局,包括: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927)
《略论中国人的脸》(1927,《莽原》)
《三闲集》1932,上海北新书局
《二心集》1932,上海青光书局,包括: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1930,《萌芽》)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1930,《萌芽》)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1930,《萌芽》)
《“友邦惊诧”论》(1931,《十字街头》)
《伪自由书》1933,北新书局化名青光书局出版,包括:
《现代史》(1933,《申报·自由谈》)
《文章与题目》(1933,《申报·自由谈》)
《二丑艺术》(1933,《申报·自由谈》)
《南腔北调集》1934,上海同文书店,原联华书局出版,包括:
《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现代》)
《准风月谈》1934,
《集外集》1935,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花边文学》1936,上海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1937,包括:
《病后杂谈》(1935,《文学》)
《弄堂生意古今谈》(1935,《漫画生活》)
《阿金》(1936,《海燕》)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包括:
《死》(1936,《中流》)
《半夏小集》(1936,《作家》)
《女吊》(1936,《作家》)
《集外集拾遗》

鲁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鲁迅的生平

鲁迅一生中有几次重要的空间转移。自从1898年,18岁的鲁迅离开绍兴到南京矿路学堂学习,他就辗转于“南京—东京—杭州—北京—厦门—上海”几座城市之间;而每一次转移都对他的人生之路、文学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留下鲜明的印记。

北京,是鲁迅居住时间最长、体验最深的城市之一。可以说,鲁迅的创作激情源于从这一空间所获取的都市体验。而他由此而创造的“北京世界”构成了鲁迅文学世界的主体之一。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北大钱理群教授在新作《钱理群讲鲁迅》中讲鲁迅与北京的“故事”。谈鲁迅的都市观察与体验,实际上,就是将其人、其作品置于特定的“空间”与“时间”来考察与阅读。

有关鲁迅的课外书3篇,写主要内容,20到30字左右,谢谢!!!

鲁迅文集选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乡》 、《孔乙己》、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一件小事》 、《鸭的喜剧》、《药》 、《彷徨》文集、《祝福》 、《兄弟》 、《在酒楼上》 、《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 、《长明灯》、《肥皂》 、《幸福的家庭》 、《坟》文集、《题记》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 、《春末闲谈》 、《论“他妈的!”》 、《杂忆》 、《从胡须说到牙齿》 、《寡妇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藤野先生》、《父亲的病》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16047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