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暴君吗(唐太宗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生活资讯 2023-04-14 18:02:28   点击量 : 3303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李世民是暴君吗(唐太宗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李世民是暴君吗

李世民是不可多得的千古明君之一,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唐太宗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唐太宗是明君。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2]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裤前悉,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胡乎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悔蠢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暴君

①中国的夏桀、周厉王、秦二世、隋炀帝、北齐文宣帝等均被后世称为暴君。

②暴君,指专制无道的君主,残酷地或野蛮地行使专制权力的统治者。

在历史上,过多杀戮臣民的皇帝,被后世史家称之为“暴君”。

③【拓展】

刘姓作为中国皇帝的专业户,贤明之君不少,昏暴之君也不少。

南朝宋朝六十年国祚中,八任皇帝,六任是暴君,刘义符,刘义隆,刘骏。

刘子业,刘彧,刘昱

南朝齐国只有二十四年国祚,有七个皇帝,其中三个是暴君,萧昭业、萧鸾和萧宝卷。

在中国所有朝代中被称为禽兽王朝的就只有北齐了,一个名声最不好的朝代。

高澄把他弟弟高洋的老婆霸占了、高洋喜欢杀人而且荒淫、高湛把他哥哥高洋的老婆逼 奸了、高纬这个人喜欢残忍地把人折磨死、高恒,这些皇帝几乎都可以算作是疯子。

清朝中,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皇帝是暴君 ,明朝灭亡时,清军在侵吞中国的过程中采取民族压迫政策,强迫广大的 *** 以及南方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剃发易服。

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原来归顺的地区也纷纷抵抗,然后以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为首的清政权采取屠城政策来强行推行剃发易服和树立 *** 。

发生过多次屠杀抗清军民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沙镇之屠、南京之屠、盩厔之屠、无锡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正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同安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浑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沁州之屠、泽州之屠、朔州之屠、广州之屠、四川大屠杀等,还在其他地区也进行了屠袭乱杀。

多尔衮曾发布“屠城令”,并带领大军参与血洗江南、岭南地区等等,甚至勾结荷兰殖民者,攻屠思明州(厦门)。

当时清军几乎将四川人杀绝,后来不得不“湖广填四川”来进行大移民。

不光杀 *** ,对其他民族也实施大屠杀,西北的 *** 和西南的苗族也被清军屠杀过。

虽然经过了满清文字狱的摧残,但这些大规模屠杀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真实记录,广州大屠杀有西方传教士目击纪录,大同之屠,甚至在第一历史档案馆都可以找到资料。

清初的大屠杀政策使中国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的五千一百多万下降到一千多万。

这近三分之二人口的灭绝,虽然还有其它天灾人祸,但满清是最大的凶手,史称满清大屠杀。

在清统治中原的200余年间,中原志士从来没有停止过推翻满清王朝的战斗。

而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则大兴文字狱,借此残杀无数人 。

作为暴君,有不同种类。

和妹妹睡觉的齐襄公, *** 霸媳的卫宣公,与姑姑睡觉、与姐姐睡觉的刘子业,和儿媳睡觉的朱温,和儿媳睡觉的熊弃疾这一类是发生在伦理方面。

作为第二中暴君他们更多的是明君贤君,杀了自己哥哥的李世民,杀了自己侄儿的朱棣,当然还有九子夺嫡的雍正,

名单:刘子业、石虎、刘劭、孙皓、苻生、刘昱、刘聪

刘子业(449-466)。

宋孝武帝刘骏长子,母王宪嫄 ,南朝宋第六位皇帝。

453年,被立为皇太子。

464年,宋孝武帝去世,刘子业即位。

刘子业在位时举禅行,凶残暴虐,滥杀大臣,就连他的叔叔也没能幸免。

刘子业是历史上出名的 *** 皇帝,将自己的姑姑纳入后宫为妃,与同母姐姐 *** 。

曾命令宫女 *** 身体相互追逐、戏笑,有拒不从命的就杀死。

还常让左右侍臣强迫奸淫叔叔建安王刘休仁的生母杨太妃。

公元466年,因刘子业的 *** 残暴,被叔叔湘东王刘彧等人弑杀,时年十七岁。

葬于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

后赵武帝石虎(295-349),字季龙,羯族,后赵明帝石勒堂侄,334年-349年在位。

在世界历史上,像石虎这样的暴君是不多的。

333年石勒驾崩,石弘继承。

翌年,石虎杀石弘,自称赵天王。

335年,首都由襄国迁至邺。

337年,石虎自称天王,349年称帝。

石虎在位期间,生活十分荒淫奢侈,又对百姓施行暴政,表现出种种残暴的一面;他的长子石邃及其一家26口人被他杀死,

宋元帝刘劭(426—453),南朝宋朝第四位皇帝。

宋文帝刘义隆长子。

453年,因巫蛊之事,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刘劭与其弟刘浚共谋,将其父杀害,自立为皇帝,改元“太初”。

刘劭因弑父篡位而导致众叛亲离,在位仅三月,即被率兵讨逆的刘骏所击溃,刘劭被俘后遭处斩,并被刘骏称为元凶。

孙皓(242-284),字皓宗。

三国吴国末代皇帝,264年-280年在位。

孙权之孙,孙和之子。

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

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

他曾剥人皮供以取乐。

苻生(335年-357年),字长生,氐族,前秦景明帝苻健三子 ,355年-357年在位。

自幼独眼,曾狂言触忤苻洪,苻洪命苻健杀之,为苻雄谏止。

成年后可力举千斤,手格猛兽,走及奔马,击刺骑射,冠绝一时。

桓温北伐时单骑冲突晋阵,斩将搴旗前后数十,晋军胆裂。

即位后暴虐至极, *** 毕露,以残忍手段杀人无数,尽诛顾命大臣。

后欲杀苻坚兄弟,反被苻坚先发制人杀死。

刘昱(463年—477),南朝宋第八任皇帝,宋明帝刘彧长子。

刘昱小时候聪明好动,在位凶狠残暴,元徽五年被杨玉夫杀害,时年十五岁,死后被废为苍梧王,史称宋后废帝、苍梧王。

刘聪(?-318年),字玄明,匈奴人,前赵光文帝刘渊第四子, ,十六国时期君主,310年―318年在位。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历史上在哪个皇帝时期做大臣最幸福?

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做大臣最幸福,因为李世民有规定不可以杀朝廷的文官。李世民做出这一规定很大可能性是想要稳固朝廷的人心,毕竟李世民是踩着自家兄弟的尸体上位的,而当时满朝文武都非常的担心采用铁血手腕上位的李世民是一位暴橘春君,从而人人自危。于是李世民为了稳固人心,便颁下圣旨规定不可以杀朝廷的文官。

李世民在登基之前的手段不可谓不残酷,为了争夺皇位暗中联合了尉迟将军在玄武门杀害了当时的皇位正统继承人李建成,随后便迅速的派遣尉迟将军前去禁锢当时的皇帝李脊伍厅渊,随后便是以雷霆之势登基称帝。

李世民的这一系列手段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满朝文武都担心李世民上位之后会拿他们开刀,杀鸡儆猴。在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发现每日上朝的时候气氛十分的严肃,没有一个人敢向他表达任何的意见。此时的李世民还没有发现问题的所在,认为是朝中的大臣对他登基之事表示不认可。

然而当他私下里询问尉迟将军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满朝文武大臣是因为惧怕他,所以才不敢说话。于是李世民当即颁布命令,称“若无叛国之罪,不可滥杀朝廷大臣”的旨意。到此,满朝文武才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

而后李世民在治理国家上的表现,也确实赢得了满朝文武的敬佩。而李世民在对待朝中大臣的表现,也如他所说的那般,很少会过问过错樱隐,一般朝中的大臣有犯错的也都从轻发落,只要在平时有些功劳的人,一般都不会受到特别严重的惩罚。

所以综合而言,在李世民期间做大臣最幸福,因为不用担心项上脑袋会随着皇帝的心情而随时不保,而且在有所作为的情况下还可以以功抵过,使得自己的身家性命有所保证。

同样是“杀兄上位”,李世民成了千古明君,杨广为何却成了暴君呢?

说起隋炀帝杨广,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一个穷奢极欲,贪图享乐,荒淫无道的大昏君,关于对他的评价,可以说用尽所有的贬义词都不觉得多。但是话说回来了,历史上的隋炀帝真的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昏君吗?

当然了,有人还用“暴君”代替了“昏君”,似乎这个词在他身上显得更为贴切一些。但是注意了,“暴君”这个词给人的第一感觉应该就是性格的残暴。但隋炀帝杨广的性格是不是残暴呢?这恐怕还不好说。要知道,在他继位后的第二年,就从新将律法给修订了,其中就有两百多条罪名都被相应的减轻了。他的这一举措可是赢得了百姓的一致好评的,因为文帝时期所实行的严刑峻法早已让百姓们叫苦连天了,而这下子也终于能松了一口气。

隋炀帝杨广——剧照

当然了,也许你还会说,杨广为了争夺皇位把自己的父亲和哥哥都给杀了,这难道还不是暴君的行为吗?但其实,这在古代中国,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这样的事并不新鲜。

的确,杨广继位后是把自己哥哥杨勇给杀了,这不假,至于杀他的父亲,这也只不过是一家之言罢了,本身并没有什么可信度。再者来说,唐太宗李世民还不是因为杀掉了自己的两个兄弟才成功继位的吗?况且他还把这两人的后代赶尽杀绝。但结果怎么样?唐太宗李世民被定义为了“明君典范”,而杨广却被骂成了昏君的代表。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帝王们为了权力斗争而杀死自己的亲人,实际上并不能成为被骂成暴君的理由。那么,隋炀帝被骂成暴君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隋炀帝杨广——剧照

按照熊存瑞教授在《隋炀帝》一书中的观点,这里所谓的“暴君”,并不是对性格的描述,而是“儒家对于皇帝的一种政治评价”。而这种评价中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皇帝独断专行,不听大臣的意见。二是皇帝对于社会资源的利用,超出了百姓能够承受的限度。而隋炀帝杨广刚好满足这两条,所以才被儒家骂成是暴君。但是请注意了,隋炀帝之所以会被儒家骂成是暴君,其主要原因还是当时历史大势推动下的结果。隋炀帝的独断专行,和当时的政治需要有关。还有他不加节制的利用社会资源,背后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那么具体有什么表现呢?

隋炀帝杨广——剧照

首先来说一下隋炀帝杨广的独断专行。

隋炀帝独断专行,不听劝告,这看上去就是他个人的性格问题,那为何说这是和当时的政治需要有关呢?

我们举个例子。杨广继位后的第三年,大臣高颎、贺若弼、宇文弼三个人私下议论,说隋炀帝在一些事情上犯了错误。比如当时东突厥的启民可汗带着随从前来朝见隋炀帝,隋炀帝让人修建了一个可以容纳几千人的大帐篷,用来迎接他们,这样做太浪费了。再比如隋炀帝最近有点迷恋音乐和杂技,有沉溺享乐的倾向。俗话说“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话被人听到后,就向隋炀帝打了小竖培报告。隋炀帝当场勃然大怒,随即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把三春纤孙位大臣都给杀了,还把他们的儿子放逐到了边疆。

也许你会问了,这三人不过是在背后提几句意见,却要把人家给杀了,还要把人家的儿子流放到边疆,这难道还不是独断专行吗?这难道还不是暴君的行为吗?但是你要知道,当时隋朝的政治格局是怎样的一个面貌。要知道,隋朝建立于北周,隋文帝杨坚将北周皇权夺到手中以后才建立的隋朝,而隋朝的建立是需要军功集团的,而这军功集团主要就是当时鲜卑贵族,也称“关陇军事贵族”。如果你了解独孤皇后,那么你就知道隋文帝的起家原因了。所以,当时隋朝的政治格局并不是皇帝一家独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看这些军事贵族脸色的。

大运河

而这里的贺若弼,他不姓贺,而是复姓“贺若”,这是鲜卑贵族的姓氏贺若弼是鲜卑贵族的一员。杨广之所以要杀掉这三个老臣,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所谓的诽谤朝政,其实是暗含打击军事贵族,加强换皇权的用意。

其实这样的事,在隋唐两朝很常见,皇帝常常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选择与贵族博弈,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皇权和贵族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打天下的时候,皇权能与贵族结合,互相合作,但是到了治天下的时候,贵族就不能出来指指点点的,也不能和皇权形成对抗,否则两者就会产生巨大的冲突,从而引起更大的危机。例如在后来的隋炀帝出征高句丽,就是因为和关陇贵族形成对抗,试图打击关陇贵族集团,但是结果呢?却把自己给误了。

所以,隋炀帝的独断专行,实际上是因为政治的需要。

李世民——剧照

接着我们来看,隋炀帝不加节制的利用社会资源,却为何背后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其实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他生前做的一系列劳民伤扒链财的事情。但是话说回来,一个皇帝能够劳民伤财的前提,是国家首先得拥有一套高效的行政系统,方便皇帝来调动社会资源。而这套行政系统便是文帝留下来的遗产之一。具体来说的话,是文帝时期对行政系统的几项改革。

首先,他规定地方官统一由吏部任命,改变了此前地方政府自行任命官员的状态。其次,他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精简为州、县两级,大大节省了行政开支,提高了效率。同时,他还规定各州每年要向中央推荐三名人才,充实官僚队伍。这些改革的宗旨,是将行政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以,隋炀帝上台的时候,能够很方便地调动全国各地的资源。他难以抑制自己建功立业的欲望,这使他成就了伟业,也使他成了“暴君”。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隋炀帝修筑大运河了。

大运河

那么,隋炀帝为何要修筑大运河呢?

其实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沟通南北,二是服务洛阳。而这两个目的,也存在着历史的必然性。首先就“沟通南北”来说,隋朝建立之前,中国还处于南北分裂的局面,隋朝统一之后,想要将这分离数百年之久的南方和北方连在一起,就得通过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达成的。

此外,大运河建成之后,洛阳就一下子成了全国物质的集散中心,而隋朝定都在这里,也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地缘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了唐朝,而后来的武则天也将都城从长安迁到了这里。而洛阳的政治地位,是得依靠大运河才能得以维持的。 所以,这条大运河远的不说,就说离它最近的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前,人们都骂它是因为劳民伤财才建起来的,其基本上都是负面评价,但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北方经济遭到破坏时,中央政府越来越依靠来自南方的物资,这时候,人们对大运河的评价也就转变成了正面的了。而后来唐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条大运河。陈寅恪先生指出,黄巢之乱破坏了运河运输,使中央政府不能及时获得来自江南地区的物资供应,唐朝政府于是走向了灭亡。

所以,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顺应历史大势而已。

李世民——剧照

当然了,我们对隋炀帝的之所以会有负面评价,实际上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因素是受唐朝时候魏征所主持编撰的《隋书》中的一些负面描述。但是要注意的是,唐朝时候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带有一定的政治因素的。

当然了,隋朝本身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为了彻底终结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开创新的时代,隋朝的皇帝势必要重建自己的权力,并通过修建大型工程和对外战争,去巩固和保卫新生的大一统帝国。而隋炀帝恰好处于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但也正是他的野心和自负,最终使他背上了“暴君”的骂名。本文也并非要给隋炀帝杨广“翻案”,只是想表达一个道理,我们在看待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而不能是听之任之,别人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应该在自己的考虑和分析后,才应做出最后的判定。

就拿修筑大运河这件事来说,我们大部分看到的是隋炀帝杨广的残暴,当然了,我们也不否认他这一行为却是有点过。但是话说回来,处在这样一个复杂时代的隋炀帝杨广,是否在作决定的时候也是倍感踌躇呢?其实有些事,他不得不做。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隋炀帝毅然而然的走在了风口之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14990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