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总会开小差怎么办

生活资讯 2023-04-11 06:01:42   点击量 : 6101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数学课上总会开小差怎么办

数学课上总会开小差怎么办

1、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清楚哪些地方是听课的主要内容,目标明确,重点掌握;

2、做好笔记,遇到没理解又没时间思考的问题,在笔记上做记号,留待课外时间解决,便于继续听课、做笔记,上课跟着老师节奏写笔记有利于注意力集中;

3、积极思考,在不耽误课程进度的前提下,把不理解的地方表达出来,向老师提问,这种主动的上课方式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能有效避免上课注意力分散;

4、把课前需要巩固或思考的问题记录下来,放在书桌的明显位置,带着问题听讲,避免因老师讲已经牢固掌握的内容对自己没有益处而走神;

5、事先和同学达成协议,注意力不集中时相互提醒。

怎样才能做到上课不开小差

课前作好预习,在知识有懂的地方作好记号.上课时,老师讲到这点时认真听,其它时间可稍作放松.
如果你是因为吃不饱而走神,你不可能要求老师来迁就你,老师讲课必然照顾多数同学的接受能力。你得把你听课的目标定得高一些,当你的确听懂之后,建议你在心里与老师不出声地对讲。通过这种对比,你会发现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或自己的疑惑点,这样不仅提前将所学内容复习过一遍,而且会加深你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当然也就不会走神了。
如果你是因为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而走神,你得开始你的“笨鸟先飞”计划了。一方面必须抓紧时间补上拉下的课程,另一方面课前必须作好预习。你必须给自己一点压力,让自己跟上老师和同学的节奏,这样上课时充满信心和乐趣,想走神也走不了了。
如果你是因为不喜欢某门学科或者某个老师而走神,你得知道每门学科都有他的独特功能,每个老师都有他的特点,我们必须要学会适应了,我们也不能再放任自己,喜欢的课就认真听,不喜欢的课就不认真听,那样只会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你可以采用“不出声的对讲”引导自己听课,也可以用“快速记录”的方法来控制自己。快速记录不是把老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而是一句话能记下三五个字就行了,这样无意中你就能完整地听完一节课了。
如果你上课时从来都难以认真地听讲,你也不要破罐子破摔,建议你给自己定个“小步子计划”,要求自己每节课可先认真听十分钟,然后再延长到十五分钟,然后再更长。你要知道你是有能力克服走神的,另外可让同学经常提醒一下。
最后如果你是因为身体虚弱或者身心疲惫而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你首先需要的是振兴自己的身体,重新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从而身心愉快地投入学习。
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影响学习不妨采用以下方法来矫治:(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些同学因学习负担重,因此,一到晚上便贪黑敖夜,有的同学甚至在宿舍打电筒读书,学到深夜;有的同学不能按时睡眠,在宿舍和同学闲聊等等。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如果你是“夜猫子”型的,奉劝你学学“百灵鸟”,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2)、学会自我减压
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重,老师、家长的期望,又给同学们心理加上一道法码;一些同学自己对成绩、考试等看得很重,无异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必然不堪重负,变得疲惫、紧张和烦躁,心理上难得片刻宁静。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成绩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
(3)、做些放松训练
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脚部肌肉绷紧,然后松驰,同时暗示它休息,随后命令脚脖子、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躯干部休息,之后,再从脚到躯干,然后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这时,再从躯干开始到颈部、到头部、脸部全部放松。这种放松训练的技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而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技术,会使你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轻松、平静的状态。
(4)、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
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导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你可以自己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培养良好注意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14001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