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在泰山提了什么碑文(秦朝时的泰山石刻,刻的是什么内容)

生活资讯 2023-04-04 13:17:48   点击量 : 6923  

作者 : 生活资讯通

乾隆皇帝在泰山提了什么碑文(秦朝时的泰山石刻刻的是什么内容)

乾隆皇帝在泰山提了什么碑文

乾隆题岱庙诗碑 (碑阳诗) 时巡指江国,致祀遣春官。兹取回程近,亲瞻祭席箪。 大生功配帝,如在貌临坛。 肃拜无私祷,抒诚心始安。 谒岱庙作。壬午孟夏,御笔。乾隆朝阳洞诗碑迥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牖。历险欣就夷,稍息复进走。即景悟为学,无穷戎株守。

秦朝时的泰山石刻,刻的是什么内容

刻石原文222字, 仅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泐。

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座内,刻石原在岱顶玉女池旁,后迭移至此,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铭文为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秦泰山刻石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

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广狭不等,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

扩展资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曾先后刻石七处。及二世立,又“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现大都湮没无存,唯存《秦琅琊刻石》86字和《秦泰山刻石》10残字,更为历代学者视为珍宝。因此许多文人争相传拓,有的还依所藏拓本摹刻于石,以期流传永久。

据文献记载,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登封泰山,兖州太守模本以献,计40余字。宋庆历间,宋莒公摹刻48字本于东平郡;奉符令江邻几“患四方求者日至,厌于供命,又摹刻于县廨。宋政和三年,汶阳刘跛亲至岱顶,椎拓墨本以归,“亲旧闻之,多来访问,倦于屡报,乃为《秦篆谱》”,计l46字。元至元间,行台侍御史李处巽,摹刻刘跂所拓本于建业郡。


-秦泰山刻石

东岳泰山的位置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济南市之间。

泰山贯穿山东中部,泰安市境内,绵亘于泰安市、济南市之间,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地层为华北地台典型基底和盖层结构区,南部上升幅度大,盖层被风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杂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层,其绝对年龄25亿年左右,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

北部上升幅度小,盖层保存着典型的华北地台上发育的古生代地层。泰山地貌分为冲洪积台地、剥蚀堆积丘陵、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低山四大类型,在空间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层峦叠峰、凌空高耸的巍峨之势,形成多种地形群体组合的地貌景观。

扩展资料:

泰山的文物陈列:

1、东御座清帝文化系列陈列

东御座为清乾隆皇帝在泰山的唯一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行宫,为清式四合院建筑,正殿布置了《乾隆帝行宫起居室复原陈列》。东配殿设《乾隆与泰山专题图片陈列》,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乾隆帝为政六十年间与泰山结下的不解之缘。

西配殿为《乾隆诗碑拓片陈列》,以直观形式来展示乾隆帝在泰山的墨宝。三个展览在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在内容上是统一的,都是围绕乾隆帝在泰山的行踪遗迹展开,主要目的是借助乾隆行宫,说透乾隆与泰山的话题。

2、历代碑刻陈列

历代碑刻陈列位于(东环廊),建筑面积约300m2,内有张迁、衡方、双束等汉唐名品,是岱庙碑刻主要集中地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初,泰山文物管理局将收集到的周边地区流散的碑刻连同岱庙旧有的部分碑刻集中陈列于东环廊,从而形成现在的布局。

2006年博物馆进行了重新设计,借助现代的展陈形式,使展品的内涵更加凸显,渲染出浓厚的书法艺术氛围,给观者带来良好的审美感受。

3、汉化像石陈列

泰山一带是山东四大画像石集中区域之一。上个世纪60年代,在大汶口、肥城等地陆续出土了一批画像石。这些画像石图案工整,造型生动,在内容上取材广泛,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80年代初,泰山文物管理局将出土的部分汉画像石陈列于西环廊。

除复原了一个汉墓前室外,均以出土地点为组陈列,以便鉴赏和研究。2006年博物馆对展陈环境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汉代崇尚的红色为主基调,配以汉代风格的廊柱及装饰图案,烘托出拙朴、雄健的艺术风格,进而使展品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同时通过辅助说明(图片、文字)进一步加深对展品内容、背景的了解,从而领略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增强观展的趣味性。

- 泰山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风景区官网网站-泰山文化

乾隆御碑

其实对于故乡这两个字对我而言多少有点困惑。因为按父辈的籍贯不在此地,但是我却生在此长在此,所以内心而言,我有点固执己见,认为安宁就是我的故乡。
“碑亭子”是儿时就留在记忆中的建筑,小时候对去“碑亭子”有点小小的恐惧,因为大人们把那座小山峰叫做“乱造坟”或者“烂造坟”反正就是安埋逝者的地方。一般都是不去的除非是送别逝者才跟随大人们前往。后来读书了,每年清明节都要去扫墓的,或学校全体师生或班级,那会“碑亭子”又被称为了“烈士墓”,当地上了岁数的老人还是称其为“碑亭子”。2017年陪同社科院洪源教授做国情军情考察再到“碑亭子”,在义务讲解员001号张思茂老人解读的“碑亭子”保存完好的来龙去脉时,思绪再度把我拉回了小时候扫墓时的回忆,记忆犹新的仍然还是那个站在高高的红军纪念碑上那个红军小号手的塑像。只是后来把烈士遗骸给移到了县城烈士陵园,才敲掉了覆盖在御碑身上的那层泥土,让乾隆御碑清晰完整的重现。
乾隆皇帝十大武功里就有“平定大小金川战役”,小时候听老人讲得最多的也是“乾隆王打金川”的故事。所以乾隆御碑的确货真价实。当洪教授回到北京后,一次在说起乾隆御碑时,他说“金川是拖垮大清王朝的一颗金豌豆”时,才恍然大悟乾隆御碑的意义,这是明赢暗输的战役,立碑一是警告二是自己得找个台阶,更是直接的报复。
御碑坐落在蛇山颈部,犹如一把利剑插在蛇的七寸,从通司河坝的位置就能看得清清楚楚。看来乾隆皇帝也是一个迷信的老汉。别不信,再回到御碑亭里看看御碑底座那无尾的石龟,虽然一直以来都没人解读,但是从立碑位置联系到底座无尾石龟,不就是压住你让你无后么?乾隆王迷信这就是最好的佐证了。
当然,这么说只是我个人的胡猜乱想,也可以认为我是为了故乡的旅游而故弄玄虚编撰的故事,不过是不是真如我说,剑插七寸,压龟无尾等,还得有兴趣的亲自前往实地看看。实实在在的说,在三月看梨花,十一月看红叶的时候,不妨再去看看乾隆御碑,相信你会有收获。

泰山民间故事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那你知道泰山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泰山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泰山民间故事:泰山老翁舌战乾隆的传说
清朝乾隆皇帝来泰山封禅,走到“东西桥子”附近,见一个白发老翁挎着篮子,在路旁拾柏籽松枝,便对他产生了兴趣。

一个草民百姓,何以能引起皇帝的兴趣?

原来,乾隆在京里,时常听到文武官员称山东人叫“山东垮子”、“齐鲁棒子”,他不解其意,有心问个明白,又怕丢了皇帝的架子。后来,他和皇后谈起此事,才知“垮子”、“棒子”是对山东人的戏称,说他们笨头笨脑的,傻里傻气的。想到这里,乾隆皇帝也想来戏弄戏弄这个“棒子”。

乾隆令轿夫停住轿子,从窗口伸出半个脑袋,对老翁说道:“老头,你来回答我的问话。”

老翁身居山里,哪里见过这千万人马,前呼后拥的阵势?他见皇帝亲自问话,双唇都吓得发颤了。只见老翁赶忙下跪,五体投地:“万岁在上,小人实在不敢妄为。”

“赦你无罪,起来。你听着:‘你手里拿的什么?’”

“篮子。”

“干什么用?”

“盛东西。”

“哈哈哈……盛东西?我看还能盛南北呢!”

“万岁在上,篮子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老翁一本正经地说。

“怎么,我偏要盛南北。”

“万岁,按天干、地支、五行来说,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古语道,纸里包不住火,竹篮打水一场空。纸乃木之造,篮乃条之编;篮子盛北水漏净,盛南燃成灰,拾篮碎木能烧饭,挎篮金子买衣穿。因此,篮子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

乾隆皇帝本想捉弄这位老头,不想老头却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说了这一大通,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连乾隆也不得不点头称是,不禁脱口而出:“垮子满山东,棒子遍齐鲁,听此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泰山民间故事:泰山程昱捧日的传说
程昱,字仲德,三国时东阿人,原名程立,他这所以改为程昱,这里还有段来历呢!

原来,程昱小的时候,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见他从东路上泰山,直达日观峰。这里,天鸡一鸣,东方云霞满天,只见大水天云海之际,金光四射之中,跃出一轮红日,那情景正是:

东海潋滟玻璃翻,

捧出一个赤玉盘。

长绳斜挽徘徊上,

半时方到扶桑颠。

年幼的程昱心想,天上的玉盘太美了,我要把它带回家去,免得落入宝山,空手而归。于是,他腾身一跃,直上云际,将那玉盘牢牢地捧在手里。谁知,那玉盘竟热得像团火,将程昱烧得疼痛难忍,不禁失声大叫,那梦也就醒了。

后来,程昱长到十八岁,身长八尺,膀宽腰圆,力大无穷,虽是武夫的身材,却也满目清秀,风度翩翩。他跟随曹操征战南北,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特别是张邈在兖州反叛时,他跟荀 一起镇守东阿、范镇、甄城三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一次,曹操拉着程昱的手,十分感激地说:“没有你出力,我连立锥之地也不会有。你小时候曾梦见在泰山捧日,气魄非凡,我看你不如改名叫程昱吧!”

宰相赐名,程昱哪有不从之理?于是,程立就成了程昱
泰山民间故事:泰山玉液香茶的传说
人们常说: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而水又居三美之最。

要说泰山水,最好最美的当属中天门后“玉液泉”的泉水。此泉在悬崖峭壁之下,石洞深穴之中,一年四季不干不枯,而且冬温夏凉,水质清澈晶莹,如琼浆玉液一般,故名“玉液泉”。据说用玉液泉的水煮茶,常饮能益寿延年,返老还童。

当年冯玉祥隐居泰山的时候,他随身的一位连长喝茶很讲究,红铜烧壶装水,由柏枝文火慢慢细烧;紫色泥壶沏茶,白玉透亮的茶碗饮茶。他喝的都是从南方买来的上等名茶,春天是碧螺春,夏天是西湖龙井,秋天是高级茉莉,冬天是福建乌龙。他第天早晚两壶,饭可不吃,而茶是绝对不可不饮。

此人茶后,还经常在泰山脚下散步。平常他散步在山下,发现天外村一位砍柴的老翁,经常出没在普照寺的黑龙潭附近的松壑密林之中,只见他精神矍铄,鹤发童颜,步伐矫健,上山下山都轻松自如,有时挑着担子颤悠悠的,嘴里还哼着小曲,便对他产生了兴趣。

这一天,他又见老翁从山上挑着柴草走来,便上前施礼问道:“老人家,你砍这么多柴,是自己烧,还是卖呢?”

“烧不完就卖。不过,卖也是为了喝茶。”老人笑笑说。

“喝茶?”听说此言,这连长感到与老翁有了共同语言,便凑上前去问道:“你喝的什么茶?”

老人家把担子放下,慢条斯理地反问道:“你问这干什么?”

“老人家,不瞒你说,我也有喝茶的嗜好。虽然你年寿在此,不过,我喝的茶,恐怕你听都没听说过。”连长得意而又神秘地说。

“噢?”老人收敛笑容,上下打量着这位连长,只见他那副得意的样子,仿佛只有他会喝茶似的。连长见老翁不语,便又主动进言:“老人家,请到寒舍一坐,尝尝我的茶怎样?”

老翁轻轻地一笑,说道:“你的茶不值得一喝!”

连长一听非常生气,他想,就连冯都佩服我的喝茶,你一个穷乡僻壤的老头,如何出此狂言?可自己是个晚辈,又不得对老翁无礼,便耐着性子问道:“你还没喝,怎能知道我的茶不好?”接着,便把自己如何喝茶,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想博得老翁的称赞。谁知老翁还是淡淡的一笑。

连长为了让老翁折服,说什么样也要让他去品尝一下。没办法,老人家只好去了。

连长将沏好的茶递给老翁,只等他道出一个“好”字,没想到老人家只呷了一口,便抹着满嘴的胡须说:“茶叶倒还可以,只是水不好,没有醇味。”

“什么?水不好?”

老翁笑而不答,担起树枝就走。刚走出几步,又回过头来对连长说:“如不嫌弃,有时间到我家去,尝尝我的茶是什么味。”那连长本来就看不起这老头,面对老翁的挑战,更是不服气,便一口答应了,他想日后再作计较。

没过几天,这位连长又在山下遇到老翁,便随从前往品茶。

二人来到家里,只见一位老太太正用柏枝烧水,见有人来,忙将酱紫泥壶端上。说话间,老翁便将茶闷好了。二人闲谈,只闻得清香扑鼻,连长便迫不及待地问老翁是什么茶。老翁不动声色地说:“茶是一样,不过水要好,烧时还要掌握住火候。”老人家只是说笑,却不让客人品茶,等到老伴又把一壶水烧开,才不慌不忙地把茶献上。连长打开茶盖,立刻芳香四溢,不禁开口赞道:“好茶!好茶!老人家,我喝了十几年的茶,却从没有喝过这样的好茶。佩服!佩服!请问老人家用的哪里的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shenghuozixun/10742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