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债权投资是什么科目

会计常识 2023-02-25 03:36:29   点击量 : 14863  

作者 : 企业会计通

长期债权投资是什么科目

(1)小企业购入的长期债券,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作为债券投资的成本。该成本减去尚未到期的债券利息,与债券面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券溢价或折价;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债券利息收入时以直线法摊销。

长期债券应按期计提利息。购入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券,按期计提的利息,记入“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购入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已到付息期而应收未收的利息,于确认利息收入时,记入“应收股息”科目。

(2)小企业购入长期债券付款时,按债券面值,借记“长期债权投资”科目(债券投资面值),按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长期债权投资”科目(债券投资溢折价),如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借记“应收股息”科目。

(3)小企业购入溢价发行的债券,每期结账时:属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接应计的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应分摊的溢价金额,贷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属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按应计的利息,借记“应收股息”科目,按应分摊的溢价金额贷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4)小企业购入折价发行的债券,每期结账时:属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按应计的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应分摊的折价金额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两者的合计金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属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按应计的利息,借记“应收股息”科目,按应分摊的折价金额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两者的合计金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5)出售债券或债券到期收回本息,按收回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债券账面余额,贷记“长期债权投资”科目,对于记入“应收股息”科目的应收利息,应贷记“应收股息”科目,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小企业进行除债券以外的其他债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其他债权投资到期收回本息,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其他债权投资的实际成本,贷记“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A企业为一小企业,2012年7月1日用银行存款购入H公司2011年6月30日发行的为期三年的债券,总面值为100000元,票面利率12%,实际利率10%,支付金额108000元,另以现金支付手续费200元。

该债券每年年末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金。A企业购入此长期债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债券应计利息=100000×12%×6/12=6000(元)

债券溢价=108000-6000-100000=2000(元)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100000

——债券投资(溢价) 2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6000

财务费用 200

贷:银行存款 108000

现金 200

例:承上例,从购买日到债券到期日止,A企业计提利息并按直线摊销法摊销溢价的会计处理如下:

每年的票面利息=100000×12%=12000(元)

每年的溢价摊销额=2000÷2=1000(元)

①2012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1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5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6000

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5500

②2013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1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1000

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11000

③2014年6月30日

借:应收股息 6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500

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5500

④2014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6000

贷:应收股息 6000

例:某小企业2013年9月1日购入多练公司该年度1月1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200000元,年利率为12%,债券采取分期付息、到期还本方式发行,按面值购入。企业实际支付价款217000元,其中应计利息16000元,有关税费1000元。

购入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20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16000(200000×12%×8÷12)

财务费用 1000

贷:银行存款 217000

2013年年末:

借:应收股息 24000

贷:投资收益 80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16000

以后每年年末:

借:应收股息 24000

贷:投资收益 24000

若上例付息方式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20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16000(200000×12%×8÷12)

财务费用 1000

贷:银行存款 217000

每年年末: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24000

贷:投资收益 24000

长期债权投资属于什么会计科目

长期债权投资属于资产类会计科目。长期债券投资核算事业单位,注意这里明确了上事业单位使用。按照规定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债券投资。进行长期债券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稳定的收益,保险的理财方式。长期债券投资科目下设“成本”和“应计利息”明细科目,并按照债券投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债券投资

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应当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投资方式

长期投资属于什么科目

长期投资属于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长期投资因为是资产类,所以属“长期股权投资”科目。长期投资是指不满足短期投资条件的投资,即不准备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经营周期之内转变为现金的投资。

长期投资因为是资产类,所以属“长期股权投资”科目。长期投资是指不满足短期投资条件的投资,即不准备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经营周期之内转变为现金的投资。长期投资按其性质分为长期股票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1、长期股票投资:

是指企业购入并长期持有的其他企业发行的股票。与短期股票投资不同的是,企业作为长期股票投资而购入的股票不打算在短期内出售,不是为获取股票买卖差价来取得投资收益,而是为在较长的时期内取得股利收益或对被投资方实施控制,使被投资方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来为实现本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服务。

2、长期债券投资:

是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券投资。企业进行长期债券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稳定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指企业购入的在1年以上(不含1年)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和其他债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指企业以购买长期债券的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

特征:

1.投资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投资不同于个人或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企业投资是直接投资,即现金直接投资于生产性资产,然后用其开展经营活动并获取现金。个人或专业投资机构是把现金投资于企业,然后企业用这些现金再投资于经营性资产,属于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的投资人(企业)在投资以后继续控制实物资产,因此,可以直接控制投资回报;间接投资的投资人(企业的债权人和股东)在投资以后不直接控制经营性资产,因此,只能通过契约或更换代理人间接控制投资回报。

2.投资的对象是经营性资产:

经营性资产包括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存货等。经营性资产投资有别于金融资产投资。金融资产投资的对象主要是股票、债券、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等,习惯上也称证券投资。经营资产和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不同,前者的核心是净现值原理,后者的核心是投资组合原理。

前面相对详细的分析了投资股票可能出现失败的操作和长期投资的基础压力等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长期投资的步调和方法。

经营性资产投资的对象,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两类。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出至现金流入的时间超过1年,属于长期投资;流动资产投资的现金流出至现金流入的时间不超过1年,属于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有较大区别。因此,要分别讨论。

3.投资的目的是获取经营活动所需的实物资源:

长期投资的目的是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固定资产等劳动手段,以便运用这些资源赚取营业利润。投资的目的不是获取固定资产的再出售收益,而是要使用这些固定资产。有的企业也会投资于其他公司,主要目的是控制其经营和资产以增加本企业的价值,而主要不是为了获取股利。

公司对于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是经营性投资,目的是控制其经营,而不是期待再出售收益。合并报表将这些股权投资抵消,可以显示其经营性投资的本来面目。对于子公司投资的评价方法,与直接投资经营性资产相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kuaijichangshi/901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