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膏药病的防治方法

养花常识 2023-01-31 16:36:48   点击量 : 13804  

作者 : 生活常识网

桑树膏药病的防治方法

膏药病是桑树上重要病害,全国种植桑园均可发病,严重影响桑园产量。

症状:桑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老枝干。常见有灰色膏药病和褐色膏药病两种。多在枝干上形成圆形至不规则形厚膜层,似贴膏药状。前者初为茶色,后逐渐变为鼠灰色至褐黑色,后期发生龟裂。后者呈栗褐色,四周具狭灰白色带,菌丝膜表面为丝绒状。

病原:灰色膏药病SeptobasidiumbogoriensePat.称茂物隔担耳菌;褐色膏药病病原为Septobasidiumtanakae(Miyabe)Boed.etSteinm.称田中隔担耳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S.bogoriense担子果平伏,棕灰至浅灰色,边缘初近白色,海绵状,其上具直立的菌丝柱,柱粗50-110μm,原担子球形至近球形或卵形,直径8.4-10um,其上生长而扭曲的担子,具3个隔膜,大小25-35×5.3-6(μm)。担孢子腊肠形,无色,光滑,大小14-18×3-4(μm)。除为害桑树外,还可为害茶、核桃等多种果树。

S.tanakae子实体褐色,组成菌丝的壁较厚,褐色,直径3.5μm。下担子单胞无色,上担子纺锤形,具2-4个隔膜,大小49-65×8-9(μm)。小梗35-63×3.5-4(μm),上生担孢子,担孢子镰刀形,略弯曲,单胞,平滑,大小27-40×4-6(μm),寄主同上。

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膜在枝干上越冬,翌年5、6月间形成担孢子进行传播,担孢子有时依附于介壳虫虫体传到健枝或健株上为害,土壤湿润、通风透光不良的桑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桑园管理:科学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实时灌溉,低洼潮湿桑园雨后及时排水;适时摘桑,注意修剪病枝残枝,减少发病。

(3)药剂防治:用刀子或竹片刮除菌丝膜,然后涂抹波美4°-5°石硫合剂或20%石灰乳。

桑树的病有哪些

为害桑树的病害约有60多种。由于各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此外,年份间的发病程度不同,桑品种的抗病性各有特点。如太湖蚕区桑赤锈病多发,滇西南蚕区易发桑里白粉病,丘陵、溪滩砂土桑园易发生桑紫纹羽病、根结线虫病,风口地带易发桑细菌性黑枯病,农桑8号、农桑14号易发桑断枝病。
桑树发病的部位主要分:芽叶病害(如桑疫病、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等)、枝干病害(如桑膏药、桑断枝病等)、根部病害(如桑紫纹羽病、桑根瘤线虫病)、全株性病害(桑萎缩病)。
根据桑树发病的原因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

如何防治桑树膏药病?

(1)症状
桑膏药病有灰色和褐色两种。在桑树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病状都在枝干上由菌丝互相密集交错,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菌膜,紧贴在枝干上,很像贴的膏药而得名。灰色膏药病在较粗枝干的背阴面,中央带灰褐色。老菌膜表面有龟裂现象,整个菌膜具有轮纹,但比较平滑。褐色膏药病多寄生于树枝上,菌膜为栗褐色,边沿一圈细白线,菌膜表面呈天鹅绒状,较厚,老化时不易发生龟裂。
(2)发病规律
属真菌性病害。病菌(菌膜)在枝干上越冬,次年梅雨季节病菌(单孢子)常经桑白蚧等传至健康枝干上,并在其分泌物上萌发生长,引起为害,因此桑白蚧发生较多的桑园,此病也多发。此外桑园潮湿、通风透光不良,易加重病害发生。
(3)防治方法
①冬季刮除菌膜,再涂抹波美5~6度石灰硫磺合剂,或直接涂抹在菌膜上。也可拭抹10%~20%石灰氮。②加强防治桑白蚧。③桑园及时开沟排水,注意通风透光。桑园邻近避免种植其他易感桑膏药病的植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yanghuachangshi/584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