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破腹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养花常识 2023-01-31 12:54:52   点击量 : 7663  

作者 : 生活常识网

毛白杨破腹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症状及发生规律:

破腐病因毛白杨冻裂所致,树干西南面自基部向上开裂,木质部裸露,常自裂口流出红褐色液汁,俗称“破肚子”。发病原因是冬季或早春树干受日晒,昼夜温差过大,使树皮开裂。管理粗放、土壤干旱瘠薄、病虫害较重的树木受害较重。

防治方法:

(1)适地适树的发展毛白杨。选择土质较厚的林地植树造林,营造适当密度的纯林或混交林。山地造林应选择阴坡或半阴坡,以减少温度变动的幅度。

(2)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树势,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3)冬季寒流到来之前树干涂白或包草防冻。

(4)早春对伤口可用刀削平以利提早愈合。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并保护好树干,避免人畜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机械伤。

毛白杨破腹病、红心病是怎样发生的?如何预防?

毛白杨破腹病、红心病是毛白杨干部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即非生物因素(非侵染性)引起的病害。破腹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树势,并可导致枝干病、虫害的发生,由于树干纵裂大大降低木材利用率。
毛白杨破腹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基部和中部,纵裂长度不一,自数厘米至数米,宽度1~3厘米,露出木质部。裂缝初形成时,表现为机械伤。春季3月份树木萌动后,逐渐产生愈合组织,但多数不能完全愈合。当树液流动时,树液从裂缝伤口流出,逐渐变为红褐色黏液,并有异臭。破腹病常引起红心病,毛白杨红心病是局部髓心及木质部变色,严重时自树干基部至侧枝内均变黄褐色或棕红色,仅木质部外层保持白色,变色部位有恶臭气味,常自伤口流出红色臭液。木材干后,年轮之间易脱落形成“脱圈”。
毛白杨破腹病是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当昼夜温差急剧变化、温差大时,树干外部比内部收缩快,内部产生了极大的应力,出现了力的不平衡变化,当这种引力超过组织强度时,产生了裂缝,即为冻裂。毛白杨红心病是由伤口直接诱发的一种生理病变,木质部变色是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结果。
毛白杨破腹病的裂缝发生在12月中、下旬至1月份,冻裂产生的方向大部分集中在树干的西南向及南向,部位在树干2米以下为多。由于南向、西南向受日照时间长,温度变化大,当温度骤然下降时,易造成树干外部开裂。阳坡病株高于阴坡,林缘冻裂高于林内。
【预防措施】
采取适地适树营造毛白杨林;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树木的抗逆性;秋冬季节采用树干涂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正确处理杨树破腹病?

杨树破腹病是杨树比较容易患的疾病,多发生鱼3-6年生的幼树。如果温差过大的话,杨树就会因为树干外部和内部的收缩速度不同导致杨树中、下部的树干撕裂现象,这就是杨树的破腹病。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处理杨树破腹病呢?


杨树

破腹病的防治比较困难,一旦发生很难防治,关键在于预防。针对这种情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管理,提高树势。合理增施磷、钾肥,保持树势中庸健旺,提高抗寒防冻能力。

2、防寒。10月上冻前,在树干1.5~2米处以下涂白或包草,减少昼夜温差,防风防冻,预防破腹病效果明显。

3、营造混交林。可营造紫穗槐、刺槐等与杨树的混交林,充分发挥混交林抗性强、生长量大的优势,改变林内的小气候,降低破腹病的发病率。

4、涂药防治。对已感病的植株,可在4~5月,先用刀子把病斑划破或刮除,再涂抹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涂后5天,再用50~100倍液赤霉素涂于病斑周围,促进产生愈合组织,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严重感病的幼树要及时清除,平茬更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yanghuachangshi/551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