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炭疽病的症状与防治办法

养花常识 2023-01-31 12:37:54   点击量 : 7929  

作者 : 生活常识网

泡桐炭疽病的症状与防治办法

泡桐炭疽病

(一)症状。泡桐炭疽病主要危害泡桐叶片、叶柄和嫩梢。当泡桐幼苗长出1~2对真叶时开始发病,叶片受害初期,病斑为失绿的点状,后扩大为褐色近圆形,周围为黄绿色,直径约1毫米。在雨后或湿润时,病斑上常产生粉红色分生孢子堆或黑色小点。后期病斑常破裂,病叶早落。

(二)发病规律。泡桐炭疽病是由半知菌病菌浸染引起的,病菌在寄主组织内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浸染源,在生长季节中可以反复浸染多次。一般在5月至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进入发病盛期,可持续到8月30日。在泡桐苗木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排水不良、通风透光不良、苗木生长较弱等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

(三)防治方法。在选择苗床地时,应考虑选择距泡桐林较远的地方;苗床地不宜连作,若必须重茬时应彻底清理圃地,并将病苗及枝叶烧毁,以减少初次浸染;加强苗床的田间管理,苗床地四周开设排水沟,以降低苗床湿度;及时间苗、除草和追肥,促进泡桐苗木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在5~6月可喷施波尔多液防治炭疽病,也可喷施65%的代森锌5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800倍液,每15天喷1次。

泡桐炭疽病是什么?

(anthracnose of paulownia)

(周仲铭)

日本和中国均有分布。病菌主要侵害1~3年生幼苗和幼树。叶片、叶柄及嫩梢均可受侵染。叶上病斑近圆形,褐色,周围黄绿色,直径约1毫米。叶柄及嫩梢上病斑椭圆形,褐色,中央稍凹陷。病斑内散生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潮湿条件下,孢子盘内常产生粉红色粘液,内含大量分生孢子。留床苗约4、5月份开始发病,5、6月份进入盛期,8月病叶开始枯死。病原菌是胶孢炭疽菌,以菌丝体在病枝及病残株上越冬,次春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为害,苗木愈嫩受害愈重。播种过密、生长细弱均易发病。防治方法:秋季扫除病叶,汰除不合格的病苗,修除幼树上的病枝;采用温床塑料薄膜育苗和小苗移栽;发病期间喷洒退菌特与波尔多液混合剂。

泡桐的病害及其防治,丛枝病需修枝消毒防治

泡桐在幼苗的时期很容易患有丛枝病,导致植株生长比较缓慢,需要及时的修剪病枝,并在土壤中加入石硫合剂,在5~7月份的时候植株很容易患有炭疽病,需要及时的追施肥料,增加植株的坑病性,同时对于病枝进行修剪,并喷洒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泡桐的病害防治方法 1、丛枝病

泡桐在幼苗时期很容易患有丛枝病,一旦患有此病,植株的生长是非常的缓慢的,严重时还会造成植株死亡,日常最好是使用无病健康的母树的根作为繁殖的材料,后期若是发现植株患有此病害,则需要进行修剪,同时石硫合剂埋入土壤中可以有效的治疗丛枝病。

2、炭疽病

炭疽病也是泡桐的病害及其防治之一,主要是危害植株的叶片以及叶柄,在每年的5~7月份的时候患有此病害的机率最大,在幼苗的时期需要及时的施肥,提高坑病能力,出苗之后可喷洒波尔多液可以有效的防治。

3、黑痘病

黑痘病对于植株的危害能力也是比较大,若是不及时的进行治疗,植株的叶片会逐渐的干枯发黄,需在冬季的时候将带有病菌的叶片及时的烧毁,并且进行深翻一次,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患有此病害的机率,幼苗出土之后喷洒湿性代森锌500 倍液。

4、腐烂病

泡桐若是出现腐烂病,植株的主干以及主枝便会出现腐烂的现象,尤其是主侧的枝条危害力最大,需要及时的修剪主根,在栽种之后需要及时的灌水,对于病枝需及时的修剪,同时加强管理,可在枝条的部位进行涂抹消毒药剂,可以有效的防治腐烂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yanghuachangshi/543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