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树樟丛螟防治方法

养花常识 2023-01-31 12:20:58   点击量 : 4479  

作者 : 生活常识网

香樟树樟丛螟防治方法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毫米,翅展23-30毫米。体灰褐色。前翅深棕色,前缘中部有1个淡黄色斑,内、外横线为深褐色波状纹,并镶有灰黄色边,内横线的内、外两侧各有1丛竖起的上白下黑的毛丛。卵黄褐色,卵块鱼鳞状。幼虫体长20-23毫米。棕褐色。中胸至腹末背面有1条灰黄色宽带,气门上线灰黄色,较狭。各节有黑色瘤点,点上着生刚毛1根。蛹体长10-15毫米。棕褐色,纺锤形。腹末有一丛钩状臀棘。茧扁椭圆形,土黄色。发生与为害:该虫主要为害樟科植物,包括樟树、山胡椒、山鸡椒等。该虫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薄茧在浅土层中越冬。翌年春季化蛹,5月出现成虫并产卵;卵产于叶背边缘或缀叶内,呈鱼鳞状重叠排列。6月初第1代幼虫出现,幼虫有群集性。初孵幼虫先将两片香樟叶缀起,躲在其中为害,以后随着虫龄的增大,缀叶逐步增多,形成虫巢。8月出现第2代幼虫。该虫有世代重叠现象,6-9月虫巢中均有不同龄期幼虫为害,10月幼虫老熟,下树结薄丝茧在土中越冬。

防治方法:

1、10月幼虫下树前,人工剪除虫巢,并及时烧毁,消灭虫源,以减少第二年的为害。

2、当发生严重时,喷施50%优乐得3000倍液防治。灭幼脲类药剂应在幼虫初孵期使用,尤其缀叶后,应采用具有内吸性药剂防治,才能达到预期防治效果。

香樟树上出现团团枯叶,到底是谁筑的巢?怎样才能有效防治?

香樟树树形优美,气味独特,是南北方园林绿化景观中都经常应用的一个绿化树种。在北方,香樟树一般是作为点缀植物植物单株种植,在南方则常常作为行道树使用。

不过很多朋友反应,每年一到六七月份香樟树上就会出现很多的枯叶团,看着就像一个个小鸟巢一样,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图为香樟树上的枯叶团

我就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香樟树上的这些枯叶团,其实是一种名为樟巢螟的幼虫危害时形成的巢。它的幼虫在危害香樟的叶片时,还会吐丝把残叶卷成球状,包住顶芽,使新梢枯死,形成一个个的枯叶团,远远看去就像鸟巢一样。

樟巢螟主要是以幼虫成群集结于树木的新梢上进行取食危害的,而且它的食性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主要危害香樟树、以及小胡椒等植物。

有些短短2~3天时间就可以将整株树木的给吃光,严重影响香樟树的正常生长;而有些虽然取食的叶片较少,但是形成的虫巢特别多,影响绿化景观效果不说,有时还会使树木的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图为樟巢螟的低龄幼虫

1、主要危害植物:

樟巢螟主要是危害20年树龄以下的香樟树、以及幼苗,较大树龄的香樟很少受到危害。

2、发生规律:

樟巢螟主要是在华东地区进行危害,一年可以发生二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的浅土层中结茧越冬。第二年春天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害;第二代幼虫在8月中下旬至9月开始为害,孵化高峰期为8月中旬,这一代很不齐,一直可以延续致11月底、12月初才全部入土结茧越冬。

图为樟巢螟的高龄幼虫

3、发现容易,防治难 。

在害虫刚开始爆发时,初孵的幼虫是可以迅速地取食叶片的,而且仅剩叶脉和表皮,极其容易发现。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很快,还没有来得及防治时,幼虫就已经快速结成虫巢,常规的叶面喷雾是根本无法接触到虫体的,所以说化学防除难度很大。

四、樟巢螟的预防及防治方法

1、 挖除虫蛹

在冬季或者4月底结合松土,对香樟树树冠下的浅土层进行翻耕,捡除根际周围的虫茧。

2、成虫诱杀

樟巢螟的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可于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晚上使用黑光灯、杀虫灯等进行诱杀。

香樟树的叶子被虫吃成网状要怎么治

常见虫害防治方法如下:
一、樟叶蜂
1、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4月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6月上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有世代重叠现象。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片,以后分散取食,造成叶片出现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
2、防治方法:①幼虫期喷洒杀虫素、灭幼尿等药剂防治。 ②在冬季人工挖除越冬茧。

二、茶蓑蛾
1、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3代,以3~4龄幼虫在护囊内越冬,6月底到7月初第一代幼虫开始为害,9月第二代幼虫发生为害。
2、防治方法:①人工摘除护囊。②用黑光灯诱杀成虫。③幼虫期喷洒灭幼脲、除虫脲、烟参碱、晶体敌百虫等药剂防治。

三、刺蛾
1、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茧可见于树干和树下土壤,以7~8月为害较重。
2、防治方法:①冬季人工除茧。冬季人工除茧。②灯光诱杀成虫。③在幼虫期喷洒BT、灭幼脲、除虫脲、敌杀死等药剂防治。
樗蚕蛾
1、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杂灌木上结茧越冬。5月成虫羽化产卵,5~6月和9~11月为各代幼虫期,初龄幼虫群集为害,成虫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
2、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杀幼虫和摘茧烧埋。②灯光诱杀成虫。③幼龄幼虫期喷洒除虫脲、敌百虫等药剂防治。

四、台湾乳白蚁
1、发生规律:属土、木两栖性,群体较大且比较集中,蚁巢建在隐蔽处;工蚁通过蚁路到各处摄食,通过长翅繁殖蚁完成群体的扩散繁殖,繁殖蚁分飞对温度、湿度、气压、降雨等条件要求比较严格。5月、6月下旬到8月为为害高峰期。
2、防治方法:①在蚁道放置“蚁克”等诱杀剂。②避免树木的机械损伤。③加强养护管理,及时给树木补洞。
五、樟蛱蝶
1、症状:幼虫取食叶片,严重为害者食尽叶片,仅留主脉及叶基残叶,影响林木生长和观赏。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4-36毫米,翅展65-70毫米,体背、翅红褐色,腹面浅褐色,胸部腹面中央白色。触角黑色,长19毫米。后胸、腹部背面,前、后翅后缘近基部密生红褐色长毛。前翅外缘及前外半部带黑色,中室外方饰有白色大斑,后翅有尾突2个,长3毫米。(卵)半球形,高1.8毫米,深黄色,散生红褐色斑点。(幼虫)体长55毫米左右,绿色,头部后缘有骨质突起的浅紫褐色四齿形锄枝刺,第3腹节背中央镶1个圆形淡黄色斑。(蛹)长25毫米,粉绿色,悬挂叶或枝下,稍有光泽。
3、生活习性:1年3代,以老熟幼虫在背风,向阳、枝叶茂密的树冠中部的叶面主脉处越冬。翌年3月活动取食,4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前后羽化成虫;5月中旬产卵,5月下旬幼虫孵化,各代幼虫分别于6月、8-9月及11月取食为害。7月下旬第1代成虫羽化,成虫常飞至栎树伤口,以伤口流汁为补充营养。随后交尾,产卵,卵多产于樟树老叶上,嫩叶上很少。卵散产,一般1叶1卵,初孵化幼虫先取食卵壳,后爬至翠绿中等老叶上取食,老熟幼虫吐丝缠在树枝或小叶柄上化蛹;10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第3代幼虫于10月下旬出现,12月上旬前后末龄幼虫陆续越冬。一般卵期为6天左右,第1代幼虫期40天,第2代30多天,第3代幼虫约160天左右,蛹15-18天,成虫寿命15天左右。
4、防治方法:①幼虫期喷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药液喷杀,或用50%杀螟松乳油800倍、50%辛硫磷1500倍液喷杀。②在樟树苗较集中成片苗地,可采集蛹和卵灭之。
六、樟巢螟
别名:樟叶瘤丛螟,属鳞翅目,螟蛾科。
1、分布与危害:此虫分布较广,凡有香樟栽植的地方均有发现,主要危害香樟、小胡椒等。幼虫的危害状很特殊,常将新梢枝叶缀结在一起,连同丝、粪粘成一团,取食叶片危害,远看似鸟巢状。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毫米,翅展23毫米至30毫米,前翅深棕色,中间两条波状纹横线,后翅棕灰色,头部和全身灰褐色。卵:褐色略带黄色,集中排列成鱼鳞状。幼虫:老熟时长20毫米至23毫米,全身黑褐色,背面有五条深褐色纵带。蛹:长10毫米至15毫米,棕褐色,腹末尖,具钩状臀刺。茧:长8毫米至14毫米,宽4毫米至10毫米,扁椭圆形,土黄色或土褐色。
3、发生规律:此虫在江苏地区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整齐,第二代有少数出现世代重叠现象。7月至8月幼虫成虫同时出现。以老熟幼虫9月中旬后在被害香樟树根四周松土层内结茧越冬。翌年5月中旬始见成虫,羽化后成虫1天至2天后交尾,一周左右产卵。卵多产于叶背。7天至10天后见幼虫。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后群集危害啃食叶肉。二三龄时边食边吐丝卷叶结成10厘米至20厘米大小不一的虫巢。同一巢内虫龄相差很大。每巢有2头至20头幼虫不等。每巢用叶3片至10片不等,幼虫深居巢内,巢由丝、虫粪、枝、叶合成,有丝结成的虫道,幼虫在虫道内栖息。受震时,纷纷吐丝离巢,悬空荡漾,或坠地逃逸。白天不动,傍晚取食,当巢边叶片食完后,则另找新叶建巢。9月至10月,幼虫落地入土结茧越冬。
4、防治方法:①幼虫活动期(7月上旬至9月上中旬)傍晚喷1000至1200倍液9 0%的敌百虫,或50%的马拉硫磷,或80%敌敌畏进行防治。②人工摘除虫巢,集中烧毁。③利用成虫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成虫。④冬季结合施肥深翻树冠下土壤,红蜡介角蜡介冻死土中越冬结茧幼虫。⑤幼虫初期喷洒灭蛾灵(Bt)500至800倍液。⑥利用和保护天敌。在5月至6月上中旬,不喷药,利用冬春挖出的虫茧放沙笼内收集甲腹茧蜂,并适时将天敌放回树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yanghuachangshi/535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