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谈一谈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我国是“竹子王国”,竹子种类繁多,分布地域极广:东起台湾,西迄西藏,南至海南岛,北至黄河流域。万千绿竹,绿染神州,装点山河,美化大地,使我们的生活更富有色彩和情趣。当我们涉足名园胜迹,无不深刻地体察到竹子的景观效益。
竹的功能与美韵
竹子是生态功能很强的植物。据有关专家测算,同面积的竹林可比树林多释放35%的氧气,每公顷竹林可吸收二氧化碳12吨,蓄水1000吨。同时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系,保持水土能力很强,还有较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竹子集形态美、色彩美、音响美、风格美于一身,在园林绿化中观赏价值极高:翠竹青青,千姿百态。有的离地尺许,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蓬松一场;寿竹散生一盘,互不相拢;小勤竹技枝紧连,挤在一起;甜竹竹叶大如掌;小观音竹叶形似针等。
绿竹栉风沐雨,心有灵犀。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涤有清韵,霜凝有清光,雪染有清趣。以竹为友,以竹为师,会使人悟天地之正气,育崇高之美德,激人生之理想。
古今竹与园林
中国园林造园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富有山水画境的自然美。竹正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是古往今来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
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
北魏时期,洛阳官场众多私家园林,相继呈现了“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的景象。崇竹爱竹、乐竹忘形的“竹林七贤”更加提倡竹子造园。尤其是唐宋时期,我国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促进了造园兴盛,竹子造园随之而步入了鼎盛时期,有名的李德容的“平泉别墅”、王维的“辋川别业”,杜工部的“成都草堂”、苏拭的“东坡园”等等,大种庭园竹,与绿树花草天成景物流芳百代。明清时代,竹子造园首推江南园林。苏州的拙政园“梧竹幽居”、“竹径通幽”、“竹廊扶翠”等园林艺术为多数园林借鉴。特别是清代圆明园“天然画图”,以万竿翠竹为其中“五福堂”造景,呈现出“竿竿清欲滴,个个结生凉”的竹园景象,清风吹过,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真使人有“风枝露梢,绿满襟袖”之感。其中湘纪竹在“天然画图”中造就了令人陶醉的景观,成了竹子在东方艺术情调中的杰作。至于当代浙江安吉竹园、成都望江楼公园等这类园以竹胜、景以竹异的专类竹园,当然就更多地展现出竹荫、竹声、竹韵、竹光、竹影、竹趣等的奕采,更以多品种的竹类取胜了。
竹子园林中的作用
竹子在园林中的作用:
竹子是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现代,人们越来越追求意境幽远,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态园林,优秀的园林设计的关键是立意有韵味,设计材料有品位,平凡而脱俗的竹子正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青睐。
竹子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比一般树种大,常年绿色,光合作用和净化空气能力比一般树种强,且和噪音等方面都有极强的作用。另外,竹林具有庞大的、盘根错节的地下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防震的能力强。由于竹类鞭根系统横向扩展,一般处于深度50厘米土壤中,对城区的地下管道、线路等地下设施无影响,再加上竹子不易开花,无花粉扩散问题,不影响环境,在有些不宜种植深根性树种或环境要求高的地区,种植竹子对改善生态环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竹子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常用于城市楼盘中,形成竹文化园林景观;或用在风景名胜区,形成浩瀚的竹海;也可作为城市行道和公园的绿化材料,还可营造竹类专类园景观和别墅区竹韵悠远的风景。
竹子适合用作园林绿化吗?
竹子适合用作园林绿化。
竹子神韵挺秀、潇洒飘逸、风雅宜人。竹子又是吉祥之物,我国古代人们就以竹子来美化宅院和周围环境,古代人爱竹、赏竹,以竹子建造园林、制作盆景,竹子为我国园林事业增添了不少光彩。
人们喜欢栽竹绿化,以竹造景,尤以江南广大地区,地形地势复杂,又受亚热带季风影响,综合形成的环境条件,非常适于竹子生长,形成了丘陵、山地、河谷平原等不同类型的竹林,为竹子创造了自然群系,浩瀚翠绿的景观,为自然界的生态建设起了巨大作用。在我国的海南,西双版纳一些地区村前屋后均以竹子来装饰,真是“上层椰林下层竹,村村竹林遮竹屋,生产生活用竹器,人们不可日无竹”的景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yanghuachangshi/4910.html
上一篇: 绿化树和材质树修剪之不同
下一篇: 探讨移栽灌木应该如何修剪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