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苗木起苗和装运原则介绍

养花常识 2023-01-27 20:33:10   点击量 : 4907  

作者 : 生活常识网

行道树苗木起苗和装运原则介绍

控制行道树苗木根系的规格和土球的大小,为了在尽可能小的挖掘范围内保留尽可能多的根系挖掘范围越大,根量越多,越易成活,但是操作越困难,成本也越高,安全系数也随之降低。因此,应将树木保留的根系控制在1个恰当的范围内。减少树木士球的损伤,提高栽植成活率。

有病虫害的苗木影响其质量及成活;检疫性病虫害易引起扩散,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防止病虫害的传人,应对引进的苗木进行检疫。

苗木装运应符合以下规定:

1根系或土球损伤、枝干受损均影响植物成活和观赏。

2苗木的装运涉及安全问题应满足苗木起吊及运输要求并按操作规程操作。

3便于安全运输,保护树木不受损伤,树干受损影响成活及景观效果。

4苗木晾晒间过长易失水受冻、根系损伤等均影响成活率。

行道树种植方法有哪些?应注意哪些问题

行道树种植方式有多种,常用的有树带式、树池式两种。
1.树池式
在人行道狭窄或行人过多的街道上经常采用树池种植行道树,形状可方可圆,其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1.5m,长方形树池的短边不得小于1.2m,长短边之比不超过1:2,方形和长方形树池易于和道路及其两侧建筑物取得协调,故应用较多,圆形常用于道路圆弧转弯处。
行道树的栽植位置应位于树池的几何中心,对于圆形树池更为重要,方形或长形树池虽然允许偏于一侧,但也要符合技术规定,从树干到靠近车行道一侧的树池边缘不小于0.5m,距车行道缘石不小于1m。
为了防止行人踩踏池土,影响水分渗透和土壤空气流通,可以把树池周边做得高出人行道6-10cm,但因有影响雨水流入池内这一缺点,因此在不能保证按时浇水或缺雨地区,常把树池做得和人行道相平,池土应稍低于路面,一方面便于雨水流人,另一方面避免池土流出污染路面,如能在树池上铺设透空的保护池盖则更为理想。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一带即为如此。
池盖一般由金属或水泥预制板做成,经久耐用,式样美观,为了便于清除池内杂草、屑物和翻松土壤时拿取方便,常用两扇或三扇合成,放在搁架上,既有利于保护池土不被池盖压实,又可避免土壤受热灼炙树木根系。
池盖属于人行道路面铺装材料的一部分,可以增加人行道的有效宽度,减少裸露土壤,有利于环境卫生和管理,同时可以美化街景。
树池营养面积有限,影响树木生长,增加了铺装面积,提高了造价,利用效率不高,而且要经常翻松土壤,增加管理费用,卫生防护效果也差,故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采用种植带式。
2.树带式
种植带是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种植带在人行横道处或人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建筑前面中断。
近年来一些城市除在车行道两侧种植行道树外,还在人行道的纵向轴线上设置种植带。把人行道一分为二,一条供附近居民和进出商店的顾客使用,一条为过往行人和上下车的乘客服务。种植带可以种植草皮、花卉、灌木、防护绿篱,还可以种植乔木与行道树共同形成林荫小径,但行距不能小于5m。这种处理形式从卫生防护和保证安全方面都有一定优点。
种植带的宽度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朝鲜平壤市在主干道两侧的种植带宽度达lOm左右。我国常见种植带宽度的最低限度为1.5m,除种一行乔木用来遮荫外,在行道树株距之间还可种绿篱,以增强防护效果;宽度为2.5m的种植带可种一行乔木,并在靠近车行道的一侧再种一行绿篱;5m宽的种植带就可交错种植两行乔木,或一行乔木两排绿篱,靠车行道一侧以防护为主,近人行道的一侧以观赏为主,中间空地还可种些开花灌木,花卉或草皮。
很显然,种植带式对树木的生长发育比树池式有利,而且艺术造型和防护效果上也远比树池式优越。

怎么装卸和运输大树才不会伤害树木

大树装卸运输滞周密计划,起吊机具、起吊审量和装栽重萤量必须超过树木和泥球包装物总重量,并留有充分余地。起吊机具、运输车辆停放位罝必须亊先踏勘,确定方案,按图作业。装卸起吊时起吊绳-头必须兜底通过重心,另一头拴在主干中卜部,使大部分重量落在泥球一端,严禁吊绳结缚树十起吊。软包中的泥球和起吊绳索接触处必须填木板或汽车轮胎保护泥球均衡受力,不使吊绳勒进泥球。起吊装运时根部必须放在车头,树冠倒向车尾顺车厢币齐吞放,树冠展开的树木用绳索捆拢树冠,垒放层以不压损树干(冠)为宜,树身和车板接触处应用软性衬垫保护和固定,防出损伤树枝,特别是像桂花树,樟树这样昂贵的树木要尤其小心。装运时应做到轻装、轻卸、轻放,不得拖拉,确保土球不破碎,根盘无擦伤、撕裂,裸根树木根系不损伤,树千保持完好,不伤干、不折冠。由于桂林桂花树价格贵且漂亮在运输时还要做好遮荫保湿、防风、防晒、防雨、防冻和防盗等工作。同时保持车速平稳,符合夂通运输规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yanghuachangshi/348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