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菇的种植技巧与管理技术指南(简述姬菇栽培方法)
姬菇的种植技巧与管理技术指南
接种发菌
姬菇的接种发菌,装袋播种筒袋一般选用扁宽22~24筒料,截长42~45厘米。发菌管理,菇棚在使用前先打扫干净,分别喷酒百病去无踪和辛硫磷溶液,以抑杀杂菌、杀虫防虫,密闭并暴晒2天后,即可将菌包中搬入发菌室。
注意菇棚发菌时,应调控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其它处理同发菌室。如果是在早秋发菌,发菌棚(室)的门、窗、通风口均需封装防虫网以阻止害虫飞入。姬菇装袋播种大约在10月份前后,此时气温最高为24℃,是姬菇最好的发菌季节,但菌袋本身可产生生物热,所以,如何排袋应视气温而定,如温度高于20℃,应单层排放不予码高,以防烧菌,15℃以下时,可码高2~4层,层与层之间要用直径2~3厘米的竹竿踮起,袋与袋之间要留有空隙,每两排为一码,每码之间要留30~50厘米的走道,以便观察温度和通风,切忌大堆密集堆放。
发菌期间,采取喷酒药物的方法预防病菌侵入,一般可使用百病去无踪和赛百09交替或配合,用药方向是地面、墙体、通风孔以及门口等处;每天早晚各观察两次袋温,保持在22~30℃为宜,最高不要超过30℃。温度低采用加垛、盖垛等办法升温、保温;温度高时可采用减层、单排码垛以及地面浇水等办法降温。
总之,发菌期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严禁品温过高,以防烧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一般经约20~30天时间,菌袋即可完成发菌,按照“爆发出菇”技术要求,参考平菇等管理,进行菌丝后熟培养;约经15天左右的后熟,即可加大光照至1000勒克斯、调控温度在20℃左右并拉大温差10℃以上、湿度90%左右,以及良好的通风,进行催蕾,一般7天左右,即有菇蕾现出,此后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出菇管理
(1)温度:姬菇出菇期,温度要比发菌期所需温度低,一般菌株的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2~18℃,低于10℃生长缓慢,高于20℃会使菇体瘦小、菌盖变薄、颜色发黄,甚至会引起幼菇死亡或容易产生寄生性杂菌。所以,采取措施调节温度是姬菇出菇期管理的重要工作。当温度高于适温时,就应加大通风量、增加棚内湿度和棚顶加盖遮荫物来降温;当温度低于适温时,可通过拉起草帘等遮荫物利用温室效应来提高内温度,或利用水温空调等增加棚内温度。
(2)水分:幼菇阶段要求菇棚内相对湿度在90%左右,当湿度超过90%时,就要加大通风降湿;当相对湿度不足85%时,冬季气温低时可在棚内生火炉,在火炉上烧开水用蒸汽既加温又加湿;春秋季可向空间、地面、墙壁上喷凉水既降温又增湿,但要少喷勤喷,勿向菇体上喷水。
(3)通气:随着姬菇子实体的生长,对氧的需求量也加大,边生浓度不宜超过1%,以正常人在棚内不感到很闷气为准,如果浓度过高,幼菇会因氧气不足而不长菌盖,形成畸形菇和死菇。但通风太大,会使菌盖发育太快而菌柄长速相对降低,使姬菇长成为普通平菇,降低了商品价值。
(4)光照:幼菇期配合适当的浓度,可刺激菌柄加速生长,并抑制菌盖的发育。
(5)采收:幼菇阶段即可喷施食用菌营养精素(喷施型);15℃条件下,每隔1天喷一次,连喷3遍;菌盖直径在1~3厘米之间,颜色比幼菇期稍浅,菌柄长5厘米时,应及时采收。
简述姬菇栽培方法
姬菇种植方法
播种:
1、品种:常用品种有无孢五号,冀农11号和西德89。
2、播期:姬菇适宜出菇温度10—18℃,菌丝最佳生长温度为25—28℃。菌袋内由于发酵热和生长热温度一般比气温高3—7℃。因此秋季气温稳定在18—22℃时为姬菇最佳接种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根据品种不同和市场需求,接种期可适当提前和延后,晚秋接种种可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3、栽培料配方:棉籽皮87.6%,麸皮5%,石膏2%,石灰3%,过磷酸钙2%,尿素0.3%,多菌灵0.1%,每百公斤干料加三十烷醇40毫升,料水比为1:1.4。4、栽培料制作:将配好的料混匀拌水后,堆成宽1米,高1米,长不限的料堆,然后覆盖塑料膜保温保湿。2—3天堆温可上升至60℃左右,即可翻堆,每天翻一次,共翻2—3次,每次翻堆后,料表面应喷施1000倍高效氯氰菊酯或400倍敌敌畏杀虫。一般发酵4—5天即可散堆降温(晚秋播种堆闷2—3小时),当料温降至30℃左右时即可装袋接种。
5、装袋播种:(1)栽培袋的制作。用折径22厘米,厚0.03毫米的聚乙烯筒料,裁成48厘米长的料袋。袋上用大号缝衣针扎三排透气孔,每排扎孔9个。透气孔的位置,距袋头100毫米处和袋中间处各1排。装料前用大头针将袋一头别好。(2)播种。先将无污染的适龄菌种掰成红枣大小备用。接种多采用四层料三层菌(或五层料四层菌)的层接种法。袋两头的培养料厚度1—2厘米,中间料层分布均匀,菌种贴着袋壁。播种量一般占干料重的15—20%。播完种后在中间纵向扎一直径2厘米的透气孔,然后用大头针封口。装料高度一般为30—33厘米,每袋干料1—1.5千克,湿重不低于2.3千克,装料松紧度以手托菌袋有弹性、不松软,不坚挺为宜。
发菌管理:
1、发菌场地及排放方式:10月中旬前接种的可在室外发菌,播种后将菌袋移至阴凉通风处,井字排列,高度不超过5层。10月中旬以后接种的需室内发菌,排袋高度可增至7—8层。
2、倒垛:发菌期间每7天倒垛一次,以利均衡发菌。
菇期管理:
1、菌袋入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即可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
2、保温:出菇最适宜温度10—18℃,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阴通风降温为主。晚秋和初冬,室温适宜,保温降温相结合。进入冬季后,以保温增温为主,棚温低于5℃要人工增温。
3、保湿:出菇适宜湿度为85—95%。菇棚增湿措施有:一是畦沟内灌水,每7天一次。二是用喷雾器向棚内墙上和空气中喷雾状水,喷时不得向菌袋菇蕾上喷。
4、通风:出菇前期室外气温较高,菇棚内温度15℃以上时,以昼夜大通风为主。一般夜间将棚南北两边的塑料膜支起3—6处,支起高度为20—30厘米。晚秋和冬季,菇棚温度下降到15℃以下时,每天早晨和中午各通风1—2小时即可。姬菇属变温出菇,在管理中要注意人为拉大温差。
5、调节光照:姬菇生长发育需充足的散射光,避免直射光,用遮荫物将棚内光线调节到白天各处均能看清报纸为宜。
6、后期注意补水、追肥。姬菇出一、二潮菇后,菌袋水分和养分消耗较大。可结合补水,注意添加营养物质:每百公斤水加尿素0.4—0.7千克,白糖或葡萄糖0.2—0.5千克,硫酸镁0.1千克,三十烷醇40毫升,石灰0.5—1.0公斤。有条件的还可添加适量微肥,如丰菇宝、菇丰等。具体补水追肥方法:将配好的营养液装入大盆或大桶内,置于距地面2米以上高处用专用注水器逐袋注水,每袋注水0.4—0.75千克。第一次注水后,每出一潮菇注水一次,一般注水3—4次。
病害防治:
姬菇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主要杂菌是粘菌,发现后应及时将染有粘菌的菌包处理掉。主要虫害是菇蝇和红蜘蛛,可用25%杀菌酯稀释1000倍进行防治,也可用磷化铝进行熏杀。在防治害虫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农药喷到菇体上,故应在未出菇前或采菇后用药。
采收加工:
当一丛姬菇中最大的菇伞达到28—30毫米时,为该丛菇采摘的最佳时期。采菇后剪去带培养料的菇脚,然后逐根撕开姬菇,按级分别放置,如售鲜菇即可装袋出售。如盐渍需及时煮熟,并按每公斤熟菇加0.4千克食盐的比例混匀装入大罐中盐渍,一般15天后即可出售。
怎样种植姬姑?
姬菇又名小平菇,质地脆嫩,口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以采收子实体菌盖直经小于3厘米的一类平菇,由于菇体小、鲜嫩可口,在市场上极为畅销。我中心引进2年来,对其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进行了完善总结。现将姬菇的优质栽培新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季节
姬菇是一种低温型菌类,出菇温度范围为5~22℃,最适出菇温度范围13~18℃,在本地区适宜在9~10月和3~5月出菇。根据市场行情规律。一般在春节前出菇,即9~10月制袋,10~12月出菇。
2菌种制作
菌种是本中心从姬菇11号(引自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栽培研究所)选育分离的。母种培养基选择加富PDA培养基。原种培养基采用:棉籽壳87%、麸皮10%、蔗糖1%、石膏1%、石灰1%、含水量为65%、pH为6~7。栽培种培养基同原种。
3培养料选择
姬菇是一种木腐菌,对纤维素、木质素的分解能力较强。因此,生产上常用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秸秆来生产姬菇。秸秆原料需经粉碎成粉末状后使用为好,此外,多种原料混合配制的培养料栽培时,比单一原料的产量高,如纯棉籽壳栽培时不及秸秆与棉籽壳混合栽培时产量高。多种原料混合后,即可补充单一原料中不足的养分,改善物理条件,又可降低原料成本。因此,栽培姬菇时,需准备多种原料。另外,还需准备含氮高的辅料,如麸皮、玉米粉、米糠等。其中玉米粉对提高姬菇产量有较好的作用,还需准备石灰等原料,用于调节培养料的酸碱度。可见,姬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菌。常用培养基配方:①棉籽壳20%、麦秸粉73%、玉米粉5%及石灰2%,含水量为60%~65%;②金针菇棉籽壳菌渣50%、棉籽壳20%、稻草粉17%、玉米粉10%及石灰3%,含水量为60%~65%。
4菌袋制作
按培养料配方比例称取所需原料,先称取主料,平铺于地面上,再称取辅料。将其混合拌匀后再撒在主料上。然后用铁铲翻动培养料,将主料和辅料充分混合均匀。按料水比1∶1.3~1∶1.4比例加入清水,加入水分后充分拌匀培养料,使培养料水分和养分分布均匀。
生产上栽培姬菇常用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22厘米×42厘米或23厘米×45厘米。采用熟料栽培时,还可采用17厘米×33厘米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装好袋后,常压灭菌土12~15小时,冷却到30℃以下时,采用两头接种法接种。采用发酵料栽培时,按照培养料配方,将各种主料充分混合均匀,建堆发酵,待温度升至60℃以上时每天翻堆一次,翻4~5次,待堆料颜色呈棕褐色,堆料中上部至表层1厘米处有白色或灰白色的放线菌且料有特殊的发酵香味,无酸败气味,无氨味,手用力握料后,水仅能从指缝中渗出为宜。摊开堆,待温度降到30℃左右时,拌入麸皮、玉米面、石膏粉、石灰、复合肥,同时喷入杀菌剂和杀虫剂后,掺拌均匀,即可进行装袋,接菌采用3层料4层种法。
5培菌管理
培菌期间主要是做好温湿度调节管理,以保持菌袋间温度在20~28℃之间为宜,最高温度不超过35℃,当温度高于45℃时就会烧死菌种。最低不低于18℃,否则菌丝生长缓慢。采用横积堆码的,要随时检测温度,出现40℃以上高温时,要及时加强通风散热降温。特别注意接种3天后,菌袋内温度开始上升,此时要及时检测温度,防止出现高温烧死菌种。此外,要求培养场所干燥,高温期间,要加强通风换气,避免出现高温高湿环境,造成杂菌感染。经过25~30天,菌丝就可长满袋,即可进入出菇管理。
6出菇管理
排袋出菇 将发满菌的菌袋进行横卧排码,每排共堆码6~7层菌袋,形成一排菌袋墙,每排之间相距40厘米做人行道,排好袋后去掉扎口绳,以利于子实体长出。
诱导子实体形成 排好菌袋后,保持菇房内有散射光照,利用光照来诱导子实体原基形成,光照强度以能看清管理为宜。温度在10~20℃之间,同时,晚上打开门窗,拉大温差,刺激子实体原基形成。但要防止出现高温,温度高于25℃时原基就会死亡。湿度以自然湿度就能满足原基形成,可不必喷水保湿。此间保持温度13~18℃,湿度为85%~90%之间为宜,防止袋口表层菌质失水干燥,影响原基形成。在原基形成期间,对水分的需求量少,主要是利用培养料中的水分来满足其生长,但要防止25℃以上的高温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否则会影响原基正常分化,长成畸形菇,或者死亡。此外,当原基形成后,要及时去掉扎口绳,避免受到封口的压迫而长成畸形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 此阶段的管理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主要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换气等方面的管理。
温度管理 姬菇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22℃,最适生长温度为13~18℃。温度越高,子实体生长越快,且盖薄,颜色浅,柄短,质量下降。温度高于25℃时,往往长成畸形菇,温度低于8℃时,菌盖表面会出现瘤状物,影响商品质量。因此,在温度偏低时,要减少通风量,仿止寒气进入菇房,降低温度。温度高于22℃时,则要加大通风量,降低光照,同时加大喷水和做好隔热降温管理。
湿度管理 姬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需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之间,才能生长发育。湿度低于70%时,生长速度减慢,严重时幼菇会枯萎死亡。湿度调节主要是通过喷水来增加湿度,喷水时要根据气候条件来灵活掌握,在晴天,气候干燥时,要加大喷水量,每日喷水1~2次,阴天和雨天少喷水或不喷水。喷水时要做到少喷勤喷,主要向地面和四周墙壁上喷水,切勿对着子实体淋大水,一旦子实体上吸水过多,生长就会停止,最后变黄腐烂。
通风管理 姬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通风量不宜过大,否则菌柄较短,菌盖易拉长,适当降低通风量是获得优质产品的关键。每天要定时通风1~2次,补充新鲜空气,适当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总之,姬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要适当降低通风量,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才能长成柄长盖小的菇,达到优质产品标准。
光照管理 姬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需在散射光照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光照强度以能刚好看清管理为宜。
7采收与管理
由于姬菇子实体群生,当一丛子实体中大部分菌盖直径达到1.0~1.5厘米时就要及时采收。采收时,手心向上托着菇体,手指捏着菇柄摘下,摘下后分级包装,即时销售。
采收后,去掉菇脚、死菇、病菇,及时补充水分、养分,继续出菇管理。
8病虫害防治
姬菇栽培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木霉、青霉、链孢霉、菇蚊及菇蝇等,防治应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搞好环境卫生,以防木霉、青霉等杂菌的污染,及时检查,及早发现,发现污染菌袋应单独摆放,并用15%的克霉灵注射污染部位。发现红色链孢霉污染的菌袋要立即淘汰。虫害一般在春夏季发生,可进行黑光灯诱杀,也可喷生物虫百杀(食用菌专用)进行防治。在防治害虫时,应及早防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yanghuachangshi/1113.html
上一篇: 温室黄瓜如何嫁接
下一篇: 芹菜无土栽培新技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