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患上空心病(现代性的“空心病”)
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患上空心病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其中空心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空心病是一种精神疾病,会导致人们感到无助、空虚,甚至是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患上空心病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患上空心病?
一、社会发展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需要承受来自工作、生活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这种压力会使人们感到焦虑、紧张,甚至是绝望,这些都是导致空心病的原因之一。
二、生活方式的改变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的人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而不是在户外运动。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导致人们身体变得虚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也会导致人们感到疲惫和无精打采,这些都是导致空心病的原因之一。
三、社交圈子的变化
现代人的社交圈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交流,而不是面对面地交流。这种社交方式的改变会导致人们感到孤独和失落,也会导致人们缺乏亲密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机会,这些都是导致空心病的原因之一。
四、物质丰富的生活
现代人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但是却缺乏精神上的富足。现代人对物质的追求导致他们忽视了精神上的需求,这种精神上的空虚和无聊会导致人们感到孤独和绝望,这些都是导致空心病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现代人更容易患上空心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社会发展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交圈子的变化、物质丰富的生活等。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现代性的“空心病”
梁文道在《圆桌派》一期节目中说到他中学时代喜欢观察身边的人,包括同学和大人;不仅观察,他还分析,分析他们言行背后的理据。当他觉得他们的言行出现了矛盾之后,他掉转关注点,分析自己——也把自己言行背后的理据列出来。这件自我分析的事梁文道做了整整一个学期。最后他发现,自己言行背后的理据也是矛盾的。
难道无法统一起来吗?从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出发,道长的答案是“不能”;而且他进一步发现,有些问题就是没有答案的,事情就是偶然发生的。如果不能接受这一点,恐怕更有问题。
我受到的启发不是自我分析,也不是接受不确定性——这两点我都慢慢地认同了——我更感兴趣的是道长自己的亲身经验。
认识道长的人大概都知道他是作为书评人出身的,中学就开始在报纸上写文章,大学主修哲学,做过不少离经叛道的事。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开卷八分钟》这档节目,现在的《一千零一夜》其实同样是介绍书的节目——毋庸置疑的是,梁文道必然读过许许多多的书——道长曾经一度被人称为“腰封小王子”,可见道长博览群书。
书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它是通过文字符号记载的他人的生活经验和思考经验。对于个体来说,书是有别于自我生活的间接经验。我们可以借助书来开拓眼界视野,丰富知识见闻,训练思维逻辑,提高思想见识。书,从讯息的角度来看,它跟报刊杂志、电视、电脑和手机的属性是一致的——它们提供的都是间接经验,无论它们多么丰富、多么高深、多么美妙,它们都不是人直接经历的东西。
可是,关于生命体验,关于生命智慧,我们需要直接的感受和体验。
在同一期《圆桌派》节目里,武志红老师说他小时候也是个很喜欢观察和思考的小孩,他之所以没有发展成强迫症,就是因为他所思考的内容直接来自于他自身的感受。
这是现代性的一个症结所在:我们接触更多、更高、更美的东西实在太容易了。万里之遥的美景就是一张图片,千年以降的思想就是一部手机;虽然足不出户,可是借助网络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生活风俗。
多元化是现代性的一个特点,由此而来的“空心病”则是一个硬币的反面。通过间接经验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越加充实你的头脑,你没有相应的真真切切的生活经验,知识只会扰乱你的头脑,就像叔本华所说的“让别人的思想在你的头脑里跑马”;而你越是间接经验的知识学得多了,你全身的养分都流向头脑,你的身体必然孱弱,心为身之主,孱弱的血肉之躯如何滋养捍卫心灵呢?
《老子》书中有言:“多则乱。”歌谣里面也唱道:“钱多乱了情。”身处现代信息化的大时代洪流,是我们的一大幸运。可是如何避免“多”带来的乱,我想,梁文道和武志红两位老师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我们借鉴他们的也是间接经验,听从他们的教导,回到自己的真实生活中,从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出发,在“多”中取一,专注于一——《老子》那句话的前半句是:“少则安。”
心理学知识丨空心病
心理学知识空心病,很焦虑,找不到目标和意义。
空心病的定义:
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症状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症状上来讲它可能是符合抑郁症诊断的,它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但是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所有这些症状表现并不非常严重和突出,所以外表上看起来可能跟其他大多数人并没有差别。
症状: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这种孤独显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变得非常虚幻;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即便他们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内心还是空荡荡,就有了强烈的无意义感,通常人际关系是良好的。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需要推系在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但似乎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的,因此做得非常辛苦,也非常疲意不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ljk/9526.html
上一篇: 如何将偏见转化为优势
下一篇: 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