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投射说白了是什么投射效应举例理解(心理效应——投 射 效 应)
心理投射说白了是什么投射效应举例理解
你是否发现,在你和其他人接触中,你会觉得自己的感受就是他们的感受,而他们有时也会觉得他们的一些想法就是你的想法。这就是心理投射。那心理投射说白了是什么?投射效应可以怎么举例理解?
心理投射说白了是什么?投射效应举例理解
心理投射说白了就是以己度人。它是指人们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因而会觉得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然后就会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外部世界的人、事、物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心理。
这种效应主要发生在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接下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投射效应,我给大家举些具体的例子。
例1:在生活中,有朋友会对你说:“一看你的朋友圈,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例2:在家庭教育中,很多人会肆无忌惮地把自己的意志投射到自己孩子的身上,然后对孩子的要求极高,让孩子成绩必须要拨尖,要考最好的中学,要上最好的培训班等。
例3:以小人之人度君子之父。
例4:有的人自己爱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说谎。
例5:自己在舞台上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认为自己很出色。
例6:自己觉得某件东西很好,就会觉得别人也会觉得这件东西很好。
例7:喜欢嫉妒的人常常会把别人的行为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
……
投射是人在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主观判断。每个个体都是独立无二的,因而每个人的想法也很可能会不一样。
因为每个人的的原生家庭不同,经历也不同,性格也不同,这会导致我们的坐标体系也不同。
因此,这也启示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去看待自己和他人,尽力克服投射效应。
而这需要我们试着去承认犯错的可能是自己,而非他人,我们不应该一直把自己困在自己的圈子里,固执的用自己的标准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也要试着去了解并接受别人的喜好与感受,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一切事物。
如果我们做到这些,那么我们在生活中的苦恼一定会减少很多。
我们除了要防止自己对他人产生投射外,我们也应该警惕他人对我们的投射。
一旦我们意识到别人对自己在进行投射,我们要试着去理解为什么这个人会投射到你身上,同时认识到他们的投射是一种防御机制。而这种机制的背后可能是他们想要避免去面对潜在问题时会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
我们也可以这么来看,投射仅仅是他们自己不安全感的表现,通过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你将会更好地同情他们。这个过程也会让你更了解那个人,甚至加深你们之间的联系。
你会在他们身上看到人性,那充满怀疑的灵魂,渴望得到他人的安全感和善意的话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利用你的一些防止投射的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帮助他们解决投射到别人身上的问题。
心理效应——投 射 效 应
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
编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分别为:
编辑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毕业论文》;
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
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由于人都有一定的共同性,都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人毕竟有差异,因此推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男子",尧都辞谢了;华封人说:"寿、福、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能不欲,何邪?"尧说:"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美德也,故辞。"
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即使是"福、寿"等基本的目标,也不能随意"投射"给任何人。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错误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
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总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的吃一些飞醋;
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
请简述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
1、首因效应
有谁不愿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呢?首因,即最初的印象,或称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
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即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
第一印象赖以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第一印象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由于认知具有综合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认识的深入,人完全可以把这些不完全的信息贯穿起来,用思维填补空缺,形成一定程度的整体印象。正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最后的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而对熟识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比较明显。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既要注意平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
3、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种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的结果。在光环效应状态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环被扩大,其优点或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
在人际交往中,你有过这种情形吗?对外表吸引人的同学赋予较多理想的人格特征,或为那些长相比较靓的同学设计美好的未来。例如,“你气质好,将来求职就业一定没有问题”,“那个人第一次见面就对我关心倍至,令我难忘”等等。
4、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
投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指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了他人身上。例如,一个对他人有敌意的同学,总感觉到对方对自己怀有仇恨,似乎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有挑衅的色彩。
另一种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的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在考场上,想作弊的同学总感觉到别的同学也在作弊,倘若自己不作弊就吃亏了。目的是通过这种投射重新估价自己的不称心的特性,以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心理学上的投射作用和投射效应
2021年7月1日分享第163天
中原焦点团队初26? 程莉云
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投射作用的直接效果,是个体的主观意向对于社会认知形成的影响作用比认知对象本身的特征还要大,即个体的主观心理状态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大于认知对象客观特征在社会认知中所起的作用,即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 社会认知中的这种“喧宾夺主”的投射作用,使得个体在进行社会认知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一些人格特点投射到客体身上,从而将一些本不属于对象的心理行为特征强加到对方身上,掩蔽了客体的真正的人格心理特点,扭曲了客体的真实面貌,形成对客体错误的认知图式,使得认知中的客体不是像客观中的客体,而是越来越趋向像个体本身自己。如个体在社会认知中的心情是愉快的,则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判断将趋向是肯定性质的,若个体的心情是不愉快的,则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判断将趋向否定性质的。这是投射作用消极的一面。 投射作用在社会认知中也存在积极作用的一面。由于投射作用使得个体总是趋向把对认知对象评价判断成与自己相类似,总是将自己的主观感受,主观经验“先入为主”地来认知评价他人。因此,投射作用会使个体在对确实与自己相类似的人进行社会认知时,对客体的评价判断会更加地轻易、更加地精确、更加的到位。 个体在社会认知中存在投射作用的特性,后被利用发展成了一种心理测量法,即心理实验研究中常采用的“心理投射测量法”。即通过对他人个性测量中的评价而可测量检测出评估者本身的个性特征。因为,个体在对他人个性测量时,将自己的许多心理人格特点投射到了对他人个性测量的评价上。这种方法比直接对评价者进行个性测量的效果还要好,这种通过个体测量他人而对个体进行测量的间接方法,避免了个体在直接进行自我测量鉴定时所可能存在的自我赞许倾向的影响。因此,心理投射测量法,是利用投射作用原理而设计出的对个性心理进行测量鉴定的一种比较客观、准确、有效的测量方法。
心理学上说的投射效应是什么?
什么是心理学中的投射法
投射”这个词,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所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或特征等,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的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此种内心深层的反应,实为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而这种基本动力的探测,有赖于投射技术的应用。 投射法:向受测试者提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其自由发挥,分析其反应,然后推断其人格特征。 利用这个方法设计的测验称为投射测验。 就是让被试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在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其个性特征的一种个性测试方法。测试中的媒介,可以是一些没有规则的线条;也可以是一些有意义的图片;也可以是一些只有头没尾的句子;也可是一个故事的开头,让被试来编故事的结尾。因为这一画面是模糊的,所以一个人的说明只能是来自于他的想象。通过不同的回答和反应,可以了解不同人的个性。 具体方式是提供给被试者一种无限制的、模糊的情景,要求其作出反应,让被试者将他的真正情感、态度投射到“无规定的刺激”上,绕过他们心底。
投射效应是什么?我们如何避免此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感受、态度、价值观等内在状态,无意识地加诸于他人或外部事物上的心理现象。我们往往通过自身的观点和情绪去解读他人的行为和意图,将自己的经验和观念投射到别人身上,导致理解的偏差和误解。要避免投射效应,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主观观点,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尽量客观地看待他人的行为和言论。其次,要提高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偏见和偏好,避免以偏概全地评价他人。此外,积极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与他人建立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投射效应的影响,促进更好的理解和互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ljk/85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