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和心理治疗:如何应对创伤和焦虑(艾滋病疑病症患者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调整)
艾滋病和心理治疗:如何应对创伤和焦虑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精神支持。除了生理上的痛苦,患者还面临着心理上的创伤和焦虑。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缓解和管理。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治疗的作用。
艾滋病和心理治疗:如何应对创伤和焦虑?
一、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1.焦虑和抑郁: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项长期而痛苦的过程,患者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绝望。这些情绪会导致焦虑和抑郁,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
2.社会排斥和歧视:由于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歧视,患者往往会受到社会排斥和歧视。这种现象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身体形象问题:艾滋病的治疗可能导致身体形象的改变,如体重下降、面容消瘦等。这些变化会给患者带来自卑和不安感。
二、心理治疗的作用
1.缓解焦虑和抑郁: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对治疗的信心。
2.促进社交和心理支持: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感受,建立互相支持的关系,缓解孤独和无助感。
3.改善身体形象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重建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减少对自己外貌的不满和焦虑。
三、心理治疗的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2.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
3.家庭治疗:家庭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和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支持体系,增强家庭凝聚力。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面临着多种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和管理这些问题。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等方法,患者可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改善身体形象问题,建立良好的社交和心理支持体系。
艾滋病疑病症患者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调整
2011年初的阴性艾滋病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患者自称的一种被称为阴性艾滋病(简称“阴滋病”)的神秘病毒,患者自述可通过唾液与血液传播,其感染途径与艾滋病相似。患者会出现淋巴肿胀、皮下出血、舌苔生绒毛等症状。这一说法在个别人群中引起恐慌。
什么是艾滋病疑病症?
艾滋病疑病症属继发性疑病症,是在有或没有明显诱因或躯体疾病的基础上伴发的疑病状态。所谓继发性是指发生高危行为后,并未感染HIV,伴有或不伴有某些相关症状而深信自己患有艾滋病,由于对性病艾滋病的知识缺乏及宣传媒介误导,在一些书上看到艾滋病的某些症状相类似,就怀疑自己患了艾滋病。对检验的阴性结果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所以一般的解释很难从根本上说服他们,甚至会使其产生或多或少的不信任感。这些病人经常奔波于各大医院间,不断的更换所就诊的医生。造成自己身心的疲惫和精神的痛苦,严重者有自杀倾向。
艾滋病疑病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有符合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类似经历,如不洁性交史,或共用剃须刀、美容、接受输血等其它不安全行为。
2.符合神经症的诊断。
3.以疑病症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会符合下列描述中的一种:
第一,对艾滋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符。
第二,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或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
第三,有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的临床诊断依据,但不是妄想。
第四,有反复就医且反复要求作
HIV
抗体检测的经历,且多次检测均为阴性,医生的合理解释也不能打消自己的疑虑。
4.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5.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6.排除躯体化障碍、其他神经症性障碍等。
艾滋病疑病症的治疗
对确诊为艾滋病疑病症的患者,以心理治疗为主,结合其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促使其恢复健康,消除疑病观念。
首先应用支持性心理疗法。开始要耐心细致的听取患者的诉述,让他们出示各种检查结果,持同情关心的态度,尽量回避讨论患者的症状或要他们承认疑病是不可信,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获得病人的信任,他才会对治疗者言听计从,配合治疗。
其次,森田疗法。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它能最终打破神经质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顺其自然要求疑病症患者在这一态度的指导下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这样,疑病症患者心里的动机冲突就排除了,痛苦也就减轻了。如果患者的暗示性很高,可以作一些暗示疗法。可获得戏剧性的效果。有疑病倾向的人,尽量不要查阅有关医学卫生方面的资料,尤其避免上网查阅,这是疑病症心理预防的重要原则。也可以改变生活方式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引导患者作另一种有趣的事情,也可获得一定的改善,消除烦恼。
再次,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消除身心不适症状,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加速康复时间。抗焦虑与抗抑郁药可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抗精神病仅对少数患者有效,哌迷清(2~8mg/日)对单一症状的疑病症可能有良效。
阴性艾滋病并不是艾滋病,因为患者血液里没有艾滋病毒,这是铁定的事实,当今的艾滋病病毒检验方法非常准确,值得信赖,因此,患者大可不必担心。科学面前,这是最有力的证据。过分关注担忧自身健康就等于疑病症,
即:健康
焦虑=疑病症。
艾滋病恐惧症
艾滋病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感染的。首先应该确定她是不是感染者,如果确定了是,那么要分她和你发生高危是在急性感染期,潜伏期,发病期的什么阶段。
艾滋病的感染条件很苛刻,1.必须有体液交换(就是她的体液进入你的身体,即使在高危情况下,假如你的生殖器没有出现破损就绝对不会感染,出现破损的情况比如你有性病导致生殖器溃疡,做爱过程中生殖器受伤,出现伤口,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和追问中知道,你不存在生殖器溃疡的感染,这条途径排除。就看你的伤口,一般做爱过程中,你生殖器有出血的状况下才算的上是伤口,一般稍微的拉扯产生的痛并不说明你有伤口,即使有都是很少的伤口,可以忽略不计,大多数人性交都会出现这种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伤口,这种伤口可能感染性病,但不能感染艾滋病,你说你感染了性病,应该是出现了这样的小伤口,但感染机会渺茫)2.必须要有足够的量进入人体才能感染。(根据你描述的情况你有很微小的机会进入这第2个条件。根据权威,200微升的新鲜血液进入人体才能导致感染。折合下来是至少要200个艾滋病病毒进入才能感染,我们保守的以50个病毒进入人体才会造成感染来计算。这里需要给你解释下为什么要足量的进入才会感染的问题,大量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百分之95以上的都会被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的体内杀菌物质消灭,而且艾滋病病毒不像普通病毒那样,只要侵入细胞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只有和特定淋巴细胞结合且有一定的几率会感染。剩下的百分之几的病毒,因为没有机会找到淋巴细胞会“饿死”。知道了必须有一定量的病毒进入才会感染的情况后,就要分析下她是处在什么阶段,如果是潜伏期,那么她的病毒含量很少,在她的阴道分泌物中每毫升只有不超过5个的病毒。女的一次性交的分泌物最高不超过20毫升,而你有机会接触到的不超过4毫升,就是20个病毒,能进入你的身体的你自己想下能有多少?可能1毫升都不到吧,这样的量不可能导致感染,另外在急性感染期,和发病期的病毒含量是潜伏期的10到100倍,这样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下面给你保守分析下你的感染概率:
1。她是感染者,在潜伏期,只有一种可能你会感染,在你们做爱的时候她阴道出血了,并且你的生殖器有伤口。这种伤口是能够出血的伤口,保守估计一次性交能够进入你身体的为20个左右,所以你们要在10个小时之内连续做爱5次以上才会有不超过百分之30的感染几率,别的情况不会感染。
2.她是感染者,在急性期和发病期。你的生殖器有伤口,且能见血,那么就要分情况了,如果她也出血,那么,做一次的感染概率就高达百分之20以上。如果她没出血,那么10个小时之内只发生1到2次性交不会感染,如果连续发生很多次则有一定概率,但概率也不大,这个你可以自己算。其他情况下基本不会感染。你说她有性病,那有可能会出一点点血,但是量应该不大。所以概率也就低。
3,你应该首先确定自己的生殖器有没有破损就是那种能出点血的情况,如果没有的话,你基本上可以放心了,如果有的话,在她是潜伏期,切你们连续做爱一天不超过5次也不会感染,如果在非潜伏期,也不是很大的机会感染。概率你可以参照上面所说自己算。
4.第一次感染病毒后在2周到2个月内,看是否出现急性感染症状。理论上百分之百的人都会有症状,但实际中有百分之50左右的人因为症状和轻微而被忽略。但有症状不代表就感染了,但是一点轻微症状都没有的话就绝对不会感染。关于症状你可以去网上查,最基本的必须存在的症状是发烧,低烧,可能是很轻微的,还有淋巴结的轻度肿大。如果你很细心的没有发现这样的症状,那么就基本不会感染。即使有症状也不要担心,因为可能是你心理作用导致症状的产生。
5,假如艾滋病通过性交感染机会大的话,估计全世界都有一半的人会被感染,因为人们的性行为发生的很频繁。你不要太担心。有很多多例子。我晓得我们这个地方的都有,夫妻很多年了,也只有一个人感染,另一个人没感染,且大多是女的感染。男男性行为为什么感染高,那是因为他们很容易出现出血的破损,而人体肠道有一种细胞特别吸引病毒,是它的特殊构造决定的。很多感染的是这种情况。女的之所以比男的容易感染,也是因为女的生理构造,她里面容易出血,且精液的病毒含量比女性分泌物高,精液在女性阴道里也比较容易保存。说到这里也随便提一下,如果你们每次性交后都马上清洗干净,那么感染的机会又减少许多了。
6,一般通过性感染的,也就是所说的感染概率千分之1的那些人,因为自己有性病,且一方大量出血,做爱时间,强度,次数都高。且大多在急性和发病期。
7.通过你的描述,我觉得你应该没事,不过还是去检测下脱恐。希望你健康,以后要注意点了。
8.假如即使被感染了,那么积极的治疗,至少能活20年,20年的时间艾滋病早就像治疗感冒一样治疗好了。现在都在寻找基因疗法,国外出现很多例在治疗白血病的时候偶然治好了的。万物都是一物克一物的,就像当初的流感,和细菌感染,在青霉素没出来的时候,还不是大多数人都死了,但是出来了后,它就成了小毛病了。一定会有克艾滋病的药物的,只是现在正在发现中。
怎样才能克服恐艾心理!!
您好,从您所说的资料来看,您有恐艾症的倾向,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病得心医,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药物治标不治本,有副作用与依赖性,我们建议您进行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免影响您的生活
恐艾症也叫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表现出精神抑郁、情绪变化多端、严重失眠、对周围事物淡漠、体重下降和周身不适等反应,人因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会产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因而就会发生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等等。
恐艾原因之一是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缘故,因此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是消除恐艾症的根本措施。恐艾者应该多了解一些艾滋病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并咨询专业医师或专家,积极克服疑病心理,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
艾滋病恐惧症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心理障碍。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蔓延,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且目前没有可以治愈的有效方法,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恐惧程度也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对预防艾滋病有积极的作用。可一部分人的关注和恐惧程度都远远的超出了正常的水平,从而严重的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不仅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片面性认识和错误理解,相当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础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尤为密切。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可以是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也可以是没有过高危行为的人,恐惧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联想。艾滋病恐惧症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这三个字及艾滋病的相关报道即出现紧张不安和烦躁;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感染或会被感染艾滋病;经常处于高警觉状态,如临大敌。同时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坐立不安,往复走动,唉声叹气等。
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也不明显。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相应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缓解。
二、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的中心症状为恐惧。表现为对艾滋病及其与艾滋病有关的一切东西和场所的恐惧。如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于是对血液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对吸毒人员、性工作者及艾滋病人表现出恐惧反应;对医院里的针具,公共厕所表现出恐惧反应。在接触到所恐惧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紧张、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
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较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仅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案例:小王,女性,大学生。大二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献血,回来后一直担心采血时所使用的针头不干净,怕自己被传染艾滋病。担心了2个星期后,开始对血产生恐惧,不仅见到血会紧张,就是想到血或者看见“血”这个字也会紧张。不敢去医院,回避所有可能会见到血的场合。如果哪个同学脸上长了青春豆挤破了出了血,她就会对这个同学产生恐惧,不敢和他说话,不敢接触他接触过的东西,尽量离他远点。慢慢的小王所恐惧和回避的东西越来越多,她不 敢到学校的公共浴室洗澡,不敢使用公共厕所的马桶,对蚊子非常恐惧,因为咬过别人,会携带别人的血等。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
三、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比较常见。临床表现为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病,处处过分小心谨慎,极力回避各种可能被感染的场合。如不敢使用公共厕所,不敢接触血液制品等。而且伴有反复清洗行为,表现在当接触了自己认为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复大量的清洗,如洗手、洗澡、洗衣服、或者当自己认为可能携带病菌的人接触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后,需要反复的擦洗,甚至需要用酒精甚至消毒液进行擦洗。严重者需要带手套或口罩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甚至终日闭门不出。严重损坏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可能知道这样完全没有必要(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无力控制也无法摆脱,伴随强烈的内心冲突,非常苦恼。可同时伴有其他强迫症状。
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比较明显,社会功能受损严重。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案例:s先生,外企公司职员。小时候曾被狗咬过,当时没有注射狂犬疫苗。高三的时候,偶然看到狂犬病毒的潜伏期很长,于是开始担心自己会得狂犬病,整日处在担心和恐慌之中,无法专心复习功课。高三的暑假里注射了5支狂犬疫苗,这种担心得到缓解。大学的前2年一切正常。大三的时候,由于很多同学都开始谈恋爱,而且一部分同学还在校外租房子住,同寝室也有同学在校外租房子住。由于担心这些同学在校外的行为可能被传染艾滋病,于是对这些同学产生恐惧。不敢和这些同学接触。尤其时同寝室那个同学回寝室后碰的东西,他都不敢接触。
如果这个同学碰了他的物品,要么是把该物品反复的清洗,要么干脆就扔掉。毕业后到一家美国企业工作,公司的中高层大部分是外国人。自己认为外国人的性态度比较开放,所以这些外国人身上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就尽量避免他们接触,如果和他们说过话,就要到卫生间反复的漱口;和他们握过手或碰到了他们碰的文件,也要到卫生间反复洗手;由于每天都要和这些外国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即使没有直接接触,她也认为很空气中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也会传染,所以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而且需要洗很长时间。如果有同事到家里来玩,同事走后必须用酒精清洗同事做过的凳子和同事接触过的其他物品。自己认为可能带有艾滋病病毒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怕自己的眼镜会传染,就反复的擦洗眼镜;尽量避免乘地铁,因为地铁上经常有外国人;不敢使用公共厕所等等。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艾滋病的资料,不但不能缓解自己的情况,反而有时更加严重。比如,某篇文章里提到某某途径可能传染艾滋病,即使他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情境,也会通过主观的想象和联想使自己焦虑和恐惧,进而需要进行相应的清洗或回避。
四、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最为常见。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此反复检查,四处求医,经多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心。即使是权威机构的结果也不相信,怀疑检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事后反复回忆检查过程,如认为工作人员当时不够专心,认为检查时使用的器具没有消毒等等。整日奔波于各个医院。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但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ljk/82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