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绪、行为三者关系

心理健康 2023-08-04 21:56:33   点击量 : 1614  

作者 : 心理学栏目小组

认知、情绪、行为三者关系

当我们分析一个人的心理时,通常都要从认知、情绪和行为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的结论。那么到底是认知决定了情绪和行为,还是情绪和行为决定了认知呢?今天这篇文章带你一起看看认知、情绪、行为三者关系。

认知、情绪、行为三者关系

在分析关系前,首先要清楚三者的定义:

认知:指的是人们获得知识或者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态度体验。

行为:个体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

他们三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1、认知影响情绪和行为

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时间A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的信念B(belief)。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个事件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和评价,其实不是由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事件有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从而产生了错误信念,这个信念是让我们不开心的直接原因。

2、情绪影响行为和认知

情绪可以影响个体的动机,激励个体的行为,当我们情绪高涨时,我们的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比较高,适度的情绪兴奋会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是人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情绪可以调控智力活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知觉选择,维持稳定的注意,比如人们往往会更容易记住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不感兴趣的知识记忆起来就会比较吃力。

3、行为影响认知和情绪

某些行为对改善情绪有直接效果,而某些行为是通过对认知的改变来影响我们的情绪。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当我们感觉情绪低落时,可以通过运动释放多巴胺,缓解紧张的情绪,改善情绪;当我们认为自己做不到某个难度较高的任务时,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而如果尝试着迈出第一步,就会发现这个任务并不如想象中的难,我们的认知也就有了转变,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也得到了缓解。

总而言之,认知、情绪和行为是一种互相影响的三角关系,在分析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去讨论。

重新认识情绪的概念,从此主导生活!

最近参加了《梁晓玲:21天行动力强化训练营》,学了一段时间,感觉还是有所收获的。

在开始便表明了知识积累型学习并不会推动人格的改变,所以在一开始船长便向大家说明这个训练营并不是给你讲课的,而是要带给你新的认知,改变你原有的观念,最终改变你的行为,提升行动力的课程。

接下来是这些天我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带给我的改变是什么:

1.我们的“行为”是由“认知”所决定的,而认知其实是我们的心理过程,但心理过程却是难以抓摸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信号灯”来发现它们(认知),因此,我们需要学习觉察情绪。

2.情绪本身本就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应该重视的是它与你之间的需求关系。在心理学的领域里,情绪并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区别(区别是:在于体现出我们需求满足的不同状态。)。情绪和认知一样其实都是心理过程,体现了你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而且要想真正理解情绪没有好坏,就有必要知道情绪对于我们具有的多种生存和适应环境的意义和价值。

3.在我们的教育中,表达消极情绪是一件不被鼓励的事情,那是因为我们都给情绪贴上了所谓“标签”,比如:“哭”代表“不勇敢”、“伤心”代表“脆弱”、“委屈”代表“娇气”等等;而这些认知标签让我们越来越疏离于表达和体会自己的真实感受,最终导致了情绪信号的失灵,而信号失灵会有两种发展方向:“不可控制的情绪化”和“毫无波澜的内心麻木”。

4.“掌控着你的行动的是那些躲在你意识之下的深层次的想法”? ?其实情绪这种心理过程的存在,等于是为你的内心世界装上了一盏灯,如果不把焦点放在我喜不喜欢灯的颜色上,而是聚焦思考,思考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内心活动是什么,那么你就不会被自己的情绪闲着鼻子走,相反,你还能利用这套信号系统,理解与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这种内心世界的洞察力也能够让你推己及人,更加能够看懂和理解他人。所以情绪其实是一盏信号灯,要开启行动力,我们不能只是盯着行为,反而要从学会看情绪信号灯开始(学会觉察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5.“认知、情绪、行为”这三者其实是相互影响的;良好的认知推动积极的行动尝试,积极的行为满足内心的需要从而产生出积极的情绪,再次触发行动的意愿,慢慢地认知就会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 ? 但不良的认知则会印制行动,因为行为被抑制,所以伴随着的是大量的行为回避和关系回避(即对这个世界开始漠不关心,甚至不想与人交往),还有无法满足内心的需要,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再进一步削弱内心的力量,慢慢地认知就会变得越来越恶劣,恶性循环。

6.人会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或社会刻板印象,对他人的形象与行为贴上他是怎样的人,对我是否友好的认知标签,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存放着无数的认知标签,它们的存在大大地提升了我们大脑的计算速度和降低了计算时所需要的成本。(心理活动其实是指大脑活动,认知其实是指大脑对信息加工的过程,大脑接收外界输入的信息,经大脑加工处理后转化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自身行为,所以说认知决定着行为)

7.情绪的两大功能:信号功能和动机功能。

信号功能:它能够告诉外界,你现在需要什么?以便外界该如何满足你的需要。情绪其实属于人的先天性反应,因为当我们还处于婴儿阶段时,情绪是婴儿和成人之间沟通的中介,婴儿用情绪表达需要已获得照顾和抚养。其实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会有非常多的需要(包括情感需要),这些都是通过情绪表达去获取。

动机功能:当你开始对自己不满的时候,就会在心里产生消极情绪,带来焦虑或抑郁,这些情绪有可能会让你深受痛苦,所以推动着你产生新的行为,让自己进行重新的调整和适应。

8.情绪处理三步法:

首先,你必须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当情绪来临时,你需要转换视角,要积极地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连接。

第二步,学会充分地感受自己的情绪。当情绪来临时,充分地感受身体的细微变化,当你把焦点放在身体的变化时会产生两种作用:作用一:会切断你脑海中不断涌现的新想法,因为人的大脑不能够同时关注两件事情。作用二:情绪可能会就这样流淌而去,你可以很快地冷静下来。

第三步,找到情绪来源的原因。情绪体现了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消极情绪背后都有一个你未能够满足的需要,所以一定要找到那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最后我觉得其实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认知啦,至少在昨天里我开始能够更加清晰地察觉到身边亲近的人内心深处的情绪,自己也更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近视的人带上了一副适合自己度数的眼镜,能够清楚看到周围的风景,而不再是模糊一片。

我昨天与室友发生了些矛盾,当时我的情绪是愤怒的,当我察觉到我的情绪时,我开始放慢呼吸感受身体的变化,我发现心脏跳得很快,身体开始冒汗,血管浮现在皮肤的表层,这其实已经是身体给我传达了准备好战斗的信号了。我继续去感受身体的变化,趁着大脑的注意力还在感受身体上,我到外面吹吹风,也许是外面的风有点冷,也许是怒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下降,我总算是镇静下来了。我开始反思自己产生这种消极情绪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室友没有尊重我,他老是说话不考虑过我的感受。所以我想要被尊重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那么尊重究竟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争取的呢?我自己是不是真的就那么的差劲呢?最后经过一番的思想争斗以后,我得出结论:我需要更加努力学习察觉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要知道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以后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不管对错在谁的身上,也必须察觉和调节自身的情绪,不然真的不顾后果就动起手或者说出一些无法挽回的言语,那么最终后悔的还是我自己啊。?

??最后,我便回到了房间写下了这篇文章了。

通俗的说一下什么叫情绪abc理论

百度解释一:合理情绪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6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他认为人有其固有本性,人的先天倾向中有积极的取向,也有消极的本性,换句话说人有趋向于成长和自我实现这样的内在倾向,同时也具有非理性的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生活态度倾向,而且艾利斯更强调后一种倾向,他认为正是这种非理性的生活态度,导致心理失调。
百度解释二:合理情绪理论既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首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首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首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这种理论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它是对人的生物及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例如,当小孩子又累又困,特别想睡觉时,家长非要他学习,他就会表现得很烦躁。如果我们能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一定会感到幸福。认知则包括感知、思维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我们接触一个人时,对他的外貌、言谈举止的印象,考虑他说的话有什么含义,我们是否想跟他作进一步的接触,等等。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正性情绪象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象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具体来说,正性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情绪的强度水平。研究表明,愉快和兴趣的情绪强度与被试的手工操作效果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下认知操作达到最优水平,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均不利于认知操作。这一不同唤醒水平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不同效应称为"叶克斯-道森规律"(A. Welford, 1974:Yerkes-Dodson Law)。
然而,负性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作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由于对成人情绪的诱发和确认都存在相当的困难,这方面的研究很难得出明确的结果。这里我们引用孟昭兰所做的婴儿各种情绪对认知操作影响的研究结果。(孟昭兰,1997:婴儿心理学,p347--p350。)
实验是在如下的条件下进行的:在4个实验中,均以1岁4个月到1岁6个月的婴儿为被试,在实验室内通过人工方法分别诱发实验1:愉快与痛苦;实验2:兴趣与惧怕;实验3:愤怒与无怒;实验4:爆发怒与潜在怒,历时3分钟。然后向婴儿呈现操作任务,性质为问题解决,转动迂回杠杆取玩具或组装机器人。4个实验的结果显示:
(1) 不同性质情绪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作用,愉快比痛苦显示更优的操作效果;兴趣状态比惧怕有更优的操作效果;无怒的中性状态比愤怒状态下操作更好;爆发怒比潜在怒的操作效果更好。
(2) 情绪强度差异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影响。以愉快和爆发怒为例,在这两种情绪的背景下,认知操作呈"U"型曲线,表明最弱和最强的激活度不如中等强度能使操作效果达到最优。然而在负性情绪背景下(痛苦、恐惧),则发现情绪激活越强烈,操作效果越差。
(3) 情绪对操作策略选择的影响。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婴儿采用的操作策略有所不同。以迂回获取玩具的操作任务为例:愉快状态下婴儿采用有效的迂回获取策略较多,因此在操作中获得成功较快;而痛苦状态下婴儿更多采用径直抓取(难以成功)和被动呆视不动,从而延长了操作时间。
3 48
儿童测试功能有哪些?儿童测试自闭如何鉴定真假自闭..

自闭症测试量表帮助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倾向,符合条件即可免费训练!东方启音万人免费..
启音言语康复科技(..广告
小孩孤独症有什么好方法?自闭症应该这样治!孩子恢复

孩子自闭症,不合群,2岁了任然不会说话,不与父母对视,大小便不能示意,不听指挥,..
南京德尔森医疗科技..广告
别再伤害孩子,自闭症应该这样治
孩子自闭症,不合群,2岁了任然不会说话,不与父母对视,大小便不能示意,不听指挥,..
南京德尔森医疗科技..广告

为您推荐
情绪与认知、行为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一个个体的认知会影响他对一件事物的情绪和行为。 认知,对人的情绪、情感、动机还有行为,有比较

11 浏览3739 2017-10-10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答: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

21 浏览2907 2018-05-11
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沙赫特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情绪的认知理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外界环境刺激,集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的表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ljk/75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