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性推理和自利性偏差的关系与区别

心理健康 2023-08-04 21:52:50   点击量 : 3957  

作者 : 佚名

动机性推理和自利性偏差的关系与区别

“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永远是错的。”

“做的好是我够优秀,做的不好是环境或别人的原因。”

以上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认知方式,一个是自己的都是好的,一个是好的都是自己的,在心理学上分别称为动机性推理和自利性偏差,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动机性推理和自利性偏差的关系与区别。

一、了解动机性推理和自利性偏差

动机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指的是为事先带有情感投入的立场、理念或信念进行辩护的一种偏差性的心理过程,属于一种认知偏见,表现为对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持否定性偏见,对与自己相同的观点表现为肯定性偏见,我们会主动关注和寻求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而很少去关注这种证据是否客观有效,描述了感情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又称自我服务偏见,指人们常常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等内部因素,却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问题本身就无法解决”等外部因素,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的成功都是因为自己,我们的失败都是因为外界,是一种维持自尊的“保护机制”

二、动机性推理和自利性偏差的联系/关系

动机性推理和自利性偏差的联系/关系可以从两者的性质和结果出发进行讨论。

1、性质一样

都属于非理性的认知偏见,在这两种偏见中,不论对错与否,坚持自己的观点。选择性的关注和寻求对自己或自己的观点有利的信息,而忽视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都是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2、结果一样

两种认知模式都很难对事物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在解决问题时会因为这些非理性的主观分析而阻碍问题的解决,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结论不接受质疑,因为都对不利证据展现出排斥性很容易陷入认知误区,无法从经验中进行有效学习,从而阻碍我们的进步。

三、动机性推理和自利性偏差的区别

动机性推理和自利性偏差的的区别可以从出发点和目的出发进行讨论。

1、 出发点不一样

动机性推理是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利性偏差是证明自己是好的,前者只要自己是对的,观点本身好坏与否不重要,后者不仅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更注重对自己来说是否是好的,是有利于树立正面形象的。

2、 认知目的不一样

动机性推理是一种“逆向推理”,根据自己的先前已有的结论和观点寻求证实自己结论的事实,是一种证实思维,过程为预设的答案服务;自利性偏差是一种“正向求证”,为了维护自尊和避免被否定将事实进行分类,属于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动机性推理和自利性偏差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生活中常见的晕轮效应和自我服务效应,它们都属于认知陷阱,虽然一定程度可以缓解能够获得自我认同、调节压力,但是一味的陷入到这两种偏见最终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导致不利于自身的结果,所以需要我们克服自身偏见,从客观出发,从对错出发,不被动机性推理和自利性偏差左右。

查理芒格演讲:对我人生很有帮助的8个道理

这是查理芒格在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上做的演讲,他讲了8个对他来说有用的道理,这些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具有普遍价值。

遂整理了其中精华,分享给大家: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这是黄金法则。

他讲到: 最终你想传递给世界的也应该是你想要的东西 。

这就像我们写东西,所表达的内容应该是自己认可的才对,不然你自己都不信,图什么呢。

如果深入思考,查理芒格所说的这点其实和我们文化中强调的 知行合一 是类似的。

查理芒格认为这种精神呢,也是大家最应该具备的,他说,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在生活中能够赢得许多东西。不仅赢得金钱和名誉,也赢得尊敬和人们对他的信任。

其实在今天尤其如此,毕竟撒谎的代价如此之高,坦诚相比撒谎明显得到的会更多。

所以, 你想获得什么,就该传递什么 。

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 我们应该去爱那些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先贤。

查理芒格说他一辈子都在实践这个道理。

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终身学习

有一个道理很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

如果不终身学习,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

光靠已有的知识,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

只有持续学习,才能在生活中走的更远。

他拿伯克希尔哈撒韦举例,他说,如果巴菲特不是学习机器,他的投资业绩是不可能出现的。

他说他看到过很多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也不是最勤奋,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都比前一天聪明一点。

这个习惯对人们很有帮助。

大家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查理芒格说, 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什么比持续学习对他的帮助更大的了。

他又拿巴菲特举例,他说巴菲特醒着的时候,一半时间都在看书。

其余时间,大部分用来和非常有才干的人进行一对一交谈。

你怎么对待时间,时间就怎么作用你。

跨学科学习

掌握各学科重要的知识,并将其变成思维习惯的一部分,再通过实践去使用。

查理芒格说,就好比钢琴家弹钢琴,不持续练习,就弹不好。所以,他一生都在不断实践跨学科方法。

这种习惯对他有很大帮助,让生活更有趣,让他能做更多事情,也让他变得更富有。

他还建议大家,学会隐藏自己的睿智。

他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人们必须拥有跨学科心态才能高效而成熟的生活。

有很多东西,是人们必须了解的。

所谓的很多东西,就是所有学科的重要思想。

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日子里能自动地运用它们。

查理芒格说,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总有一天会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同龄人中最有能力的人之一。

与之相反,如果做不到,许多最聪明的人只会取得中等成就,甚至更差。

逆向思考

如果你们把问题反过来思考,通常能够想的更加清楚。

从逻辑上来说,也许逆向思考和正向思考没什么区别。

但精通代数的人知道,如果问题很难解决,利用反向证明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生活的情况和代数一样,逆向思考能够帮助你们解决正面思考无法处理的问题。

一些逆向思考:

什么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失败呢?我们应该避免什么呢?

懒惰和言而无信会让人们在生活中失败。

如果言而无信,即使有再多优点,也无法避免悲惨下场。

所以, 懒惰和言而无信要避免 。

另外要 避免的是极端的意识形态。 因为它会让人们丧失理智。

如果想成为明智的人,严重的意识形态很有可能会导致事与愿违。

有一种叫做 “自利性偏差” 的心理因素也经常导致人们做傻事。它往往是潜意识的,所有人都难免受其影响。

(自利性偏差:对自己的成功往往做个人归因,对失败做情境归因,而对别人的成功倾向于做情境归因,对失败做个人归因)

总的来说, 嫉妒、怨恨、仇恨和自怜都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

过度自怜可以让人近乎偏执。而偏执是最难逆转的东西之一。

自怜总是会产生负面影响,它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摆脱它。

如果能够避开它,你们的优势就远远大于其他人。

不要以为对自己有利,就会对社会有利。

也别根据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潜意识倾向来为自己愚蠢或邪恶的行为辩解。这是一种可怕的思考方式。

要摆脱这种心理。因为我们都不想成为傻瓜。

当然也要摆脱“自利性偏差”,但同时要允许别人拥有“自利性偏差”,因为大多数人无法非常成功地清除这种心理。

如果不能容忍别人在行动中表现出“自利性偏差”,那只能说明你又是傻瓜。

查理芒格提到 正确的说服技巧 : 你如果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

因为人类的“自利性偏差”是很强大的,应该被用来获得正确的结果。

如果想说服别人,那你应该多多诉诸利益,而不是理性。

还有一种应该避免的事情是受到变态的激励机制的驱动。

变态的激励机制具有控制人类行为的强大力量,人们应该避免受它影响。

查理芒格用一年工作2400小时来说明,这种激励机制的可怕性。

违逆的工作关系也是应该避免的。

要特别避免在不是自己真正钦佩或者不想像他一样的人手下干活。那太危险了。

所有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权威人物的控制。要正确地应对这种危险,必须同时具有才华和决心。

查理芒格说,他年轻时会想法去自己尊敬的人手下工作,但不要批评任何人,这样,通常能够在好领导手下工作。

只要足够聪明,能做的很得体。

在正确地仰慕的人手下工作,在生活中取得的成就将会更加令人满意。

养成一些让自己保持客观公正的习惯会对认知非常有帮助。

如果想要在思考时尽量少犯错误,就需要这样的习惯。

人们还需要 养成核对检查清单的习惯 。核对检查清单能避免很多错误。

不应该只是掌握广泛的基础知识,而是应该把它们在头脑中列成一张清单,然后再加以使用。没有其他方法能取得相同的效果。

将不平等最大化通常能够收到奇效。

生活就像比赛充满竞争,要让那些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为学习机器的人发挥最大的作用。

如果想要获得非常高的成就,就必须成为那样的人。

没有人希望在50个轮流做手术的医生中抽签,选一个来给自己的孩子做脑外科手术。

人们也不希望坐的飞机是以一种平等主义的方式设计出来。

这就是良性竞争的价值。

做感兴趣的事

查理说,如果你真的想要在某个领域做的很出色,那么你必须对它有强烈的兴趣。

他拿自己举例,他可以强迫自己把许多事情做的很好,但他无法将没有强烈兴趣的事情做得非常出色。

大多数人也是如此。

所以,查理建议,如果有机会,人们应该想办法去做那些有强烈兴趣的事。

要非常勤奋

查理说,他很喜欢勤奋的人。他过去遇到的合伙人都极其勤奋。

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和他们合伙,部分原因是他努力做到配的起他们,部分原因是他很精明地选择了他们,还有部分原因是他运气好。

生活中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应对。

你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公平的打击。有些能挺过去,有些挺不过去。

如果你持有下面的态度可以很好 应对这种打击:

把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倒霉――都当成一个锻炼的机会。

每一次不幸都当做吸取教训的良机。

人们不应该在自怜中沉沦。而应该利用每次打击来提高自我。

信任是最好的制度

(量入为出、为将要到来的麻烦做好准备,这两个也简单提到~)

复杂的官僚程序不是文明社会的最好制度。

更好的制度是一张无缝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网。

没有繁文缛节,只有一群可靠的人,他们彼此之间有正确的信任。

虽然在工作中要遵守程序,但不用总是被程序牵着鼻子走。

在生活中,应该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培养一张无缝的信任之网。

如果签订的婚姻协议有47页之多,那么这个婚姻不结也罢。

查理芒格讲的都是人生中很重要又很有价值的道理,如果能做到,相信人生会很有质量。

完毕,祝有所获

心理学基本知识

心理学基本知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以下是我搜索整理一篇心理学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

  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 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1)什么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

  2、注意的种类: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人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的特性。

  (3)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和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4)注意转移: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记忆

  (一)记忆及其类型

  1、什么是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组成。相当于认知心理学的编码、存储、提取。

  3、记忆的主要类型

  (1)记忆对象分类

  ① 形象记忆;② 逻辑记忆;③ 情绪记忆;④ 动作记忆。

  (2)记忆阶段分类

  ① 瞬时记忆;② 短时记忆;③ 长时记忆。

  4、记忆表象

  (1)什么是表象:人脑中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2)表象与后象的关系: 一是直接还是间接,二是有无意识,三是时间的长短。

  (3)记忆表象的特点

  ① 直观形象性;② 形象概括性;③ 模糊片断性;④ 个别差异性。

  (二)记忆系统

  (三)遗忘

  1、什么是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回忆或再认,或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2、遗忘的种类

  ① 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② 主动遗忘与被动遗忘。

  3、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四)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

  1、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

  敏感性:指识记的快慢;持久性:指记忆中内容保持的时间的长短;准确性:指能准确地提取记忆中的材料;准备性:指记忆内容的巩固程度,即提取利用的难易。

  2、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研究表明,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精加工的材料组织得好,提取的线索多,利用也更容易。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利用组织化就记得牢,有系统。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研究表明有语义编码又有形象编码的材料易记忆。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的规律来进行复习。

  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思维

  (一)思维及其类型

  1、什么是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3、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集中(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1、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4)系统化与具体化

  2、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

  (2)判断

  (3)推理

  3、科学概念的掌握

  (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2)充分利用感性经验

  (3)注意“变式”的使用

  (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

  (5)正确给概念下定义

  (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7)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三)问题解决

  解决问题的阶段

  (1)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问题情景与问题表达方式:空间排列、空间集合、多余信息、心理概念的排列。

  (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与功能固着: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固着是指只看到其通常的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功能。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倒U曲线图

  (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

  (四)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和深刻性

  (2)独立性和批判性

  (3)逻辑性和严谨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2、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3)加强言语的训练

  (4)发挥定势的作用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技能

  (一)技能及其特点

  1、技能的概念:指人在活动中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稳定而复杂的,并由若干动作组成的、确保某种活动顺利进行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3、技能的种类

  (1)操作技能及其特点

  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智力技能及其特点

  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的定向

  (2)操作的模仿

  (3)操作的整合

  (4)操作的熟练 :操作的熟练指的是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了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其特点是:动作品质、动作结构、动作控制、动作效能。

  2、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1)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练习过程中的高源现象、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技能形成中的个别差异。

  (2)有效练习的条件:目的和动机、练习的方法与知识、循序渐进、质与量的关系、时间安排、方式多样化、及时反馈。

  (三)智力技能的形成

  1、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1)原型定向: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其教学要求是:了解动作结构、顺序和规定、主体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示范和讲解要明确和准确、对复述的要求。

  (2)原型操作:建立感性的动觉映象,它是智力技能开始形成和内化的基础。其教学要求是:把智力活动以展开的方式呈现、注意活动对象的更换、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注意动作与言语相结合。

  (3)原型内化:能利用表征进行加工。其教学要求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注意简缩、能迁移、掌握好转化时机。

  2、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心理模拟法就是建立与人的心理功能相平衡的物质系统。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①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③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④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能力

  (一)能力及其类型

  1、什么是能力:人完成某种活动必要的.心理条件。它直接影响人活动的效率。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 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② 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 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② 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3、能力的分类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

  (二)智力及其测量

  1、什么是智力: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2、智力测验

  3、智力测验的质量标准

  信度、效度、标准化。

  (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

  (四)能力的发展变化

  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类型的差异

  (2)能力水平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能力的团体差异

  (1)性别差异

  (2)职业差异

  (3)种族差异

   ●动机

  (一)需要与动机

  1、需要

  (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需要的种类

  ①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动机

  (1)什么是动机:是指激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是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

  (2)动机产生的条件

  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3)动机的功能

  ① 启动机能;② 维持功能;③ 导向功能。

  (4)动机的分类

  ①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② 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③ 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④ 内部动机与外在动机。

  (二)学习需要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

  (1)从直接发生途径考虑,应尽量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2)从间接转化途径考虑,应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其他各种需要和要求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2)作业越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作业越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越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1)理论基础:强化理论

  (2)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3)奖励比惩罚更能激发学习动机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1)成就结构理论:合作、竞争、个别化

  (2)学习竞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5、正确引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成败归因理论: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2)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6、提供成功经验,增强自我效能

  (1)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有的能力的主观评价和确信。

  (2)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情绪

  (一)情绪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的分类

  (1)基本的情绪分类

  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情绪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

  心境、激情、应激。

  3、情绪的性质

  (1)情绪为刺激所引起

  (2)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

  (3)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

  (4)情绪与动机关系密切

  4、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1)情绪与认知的联系

  ① 认知是产生情绪的前提和基础;② 情绪对认知有动力作用。

  (2)情绪与认知的区别

  ① 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②认知活动随意性强,情绪活动随意性弱;③ 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

  5、情绪的产生与表达

  (1)情绪的产生

  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脑电和皮肤电变化。

  (2)情绪的表达

  ① 面部表情;② 身段表情与手势;③ 言语表情。

  (二)压力、情绪与健康

  1、压力的性质与来源

  (1)压力的性质: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剌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形成的。

  (2)压力的来源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2、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3)设法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

  (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

  (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

  (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人格

  (一)人格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含了一个人区别另一个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

有效沟通|你需要了解的认知偏差及沟通陷阱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到最后,两败俱伤。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在我们的日常沟通中,误解是常态,理解是幸运。

在生活中,有过多少次曾让我们后悔的关键对话?在我们求职面试的时候,在我们与客户沟通的时候,在我们与恋人交谈的时候,在我们向上司汇报工作的时候……有多少的矛盾与误会是因为我们“不会沟通”?有多少的悲伤与痛苦就是因为我们“不会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语言不过是浮出水面的冰山,而思维才是深层的根源。

要想有效地沟通,并不只是学会一些说话和倾听的技巧就可以,还要了解无效沟通背后的原因,如由认知偏差导致的沟通陷阱。

1、良好的的沟通可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

2、可以提高我们管理工作的效率;

3、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受欢迎,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4、沟通是团队协作的桥梁更是润滑剂;

5、激发团队成员的热情和鼓舞大家的士气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陈凯歌导演、高圆圆主演的一部电影《搜索》。影片的整个故事由一场让座事件展开,女主角叶蓝秋刚刚查出绝症,还被保险公司拒绝了理赔申请,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愿给公交车上的一位老人让座,引起了车上乘客的争议。

争执的视频被偷拍传上网络,成为了一次新闻事件,网友纷纷围攻叶蓝秋没有素质。在人肉搜索的威力下,叶蓝秋个人信息被悉数曝光。同时,有匿名帖子控诉叶蓝秋是第三者,网上顿时群情激愤,诅咒和谩骂如潮水般涌来。

你可能会觉得电影里的乘客和网友武断又偏激,但其实,是认知偏差影响了他们的想法。认知这个词涵盖范围广,其中会对沟通产生特别大影响的,是归因偏差。

“归因”指的是我们会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找出原因,作出解释。 比如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隔壁邻居那么有钱?为什么新闻里,绝望的产妇会痛到跳楼?一般来说,我们的解释可能是理性和准确的,但是心理学家发现,有三种常见的偏差会极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判断:

1.基本归因错误

比如愤怒的网民批判叶蓝秋,是认为她年纪轻轻,没有理由拒绝一位老人让座的请求,而她这样做了,一定是她人品有问题;但其实,一位身陷绝望的女孩子没有让座,实在称不上是素质低下。

我们往往将行为归因于人的性格和态度,而忽视、或者不去了解外部的环境因素。

2.行动者-观察者偏差

举个例子,你上班迟到是因为懒,我上班迟到是因为压力大;你忘了订机票是因为不负责任,我忘了订机票是工作太忙。典型的双重标准。

如果我们是行动者,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环境;如果我们是观察者,则会将其他人(行动者)的行为归因于性格和态度。

3.自利偏差

以和朋友打羽毛球为例,如果你赢了,你会觉得是自己水平比较高;如果你输了,你会觉得是状态不好或者运气不佳。

在进行归因时,人们尽量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将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己,将消极的结果归因于环境。

首先,对比外部的社会环境、社会角色和情境压力,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最容易被观察到,所以我们很容易把事情的原因归于个人的性格、动机和态度上。

其次,我们十分了解自己的经历和情绪,所以减少了把自己的行为归为性格、态度的可能性。

最后,自利偏差其实保护了我们的自尊和自我价值,也维持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感。

也就是说,这些归因偏差是人之常情,但在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尽量避免认知偏差对我们造成负面影响。

-该理论来自于《社会性动物》,较原书内容有改动(Elliot Aronson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在认知偏差的影响下,我们很容易产生三种心理误区,它们就像沟通中的陷阱,一不小心就让我们摔了跟头。首先我们得足够了解它们。沟通陷阱常常以三种方式出现,分别为:“无辜者”,“无助者”和“受害者”心理。

无辜者心理:“这可不是我的错!”

无助者心理:“这事我也没办法!”

受害者心理:“这都是你造成的!”

当你理解了认知偏差,你就会更容易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学习沟通的本质其实是"在减少认知偏差的影响下,用语言去达成目的。"

1.无辜者——“这可不是我的错!”

当小张被领导撤去项目负责人的职位时,他觉得很不公平,自己付出很多,天天加班,却没有回报。其实,他有意无意地忘记了自己对领导隐瞒工期延误的事实,差点酿成了很大的危机。当然,小张自己会说,工期延误都是为了追求完美。无辜者往往会忽略掉自己的责任,把一件事的过失全部归咎于对方。带着这样的态度,在沟通中能尊重和信任对方吗?

2.无助者——“这事我也没办法!”

茜茜不想和公婆同住,但是她一直不跟老公表达自己的想法,一直忍着。因为茜茜觉得跟老公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会伤害和家人的感情,所以只能不说,压抑自己的需求。但因为心中不满,她也总是对老公和公婆没好气。无助者会把自己放在一个没有任何选择的境地,在沟通中,她消极的情绪也会影响自己的沟通,把气撒到对方身上,或者是用沉默让自己和家人越走越远。

3.受害者——“这都是你造成的!”

前面我们提到的梅梅因为没收到七夕礼物,而和李雷吵架的案例,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心理。

受害者往坏的方向假设他人的动机和意图,忽略了他们也是正常的人,忘记了他们做出这些行为也是有原因的,于是在对话中,变得不尊重和不信任对方。

Ps:该理论来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关键对话》

作为表达者,在受这些想法驱使,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的时候,往往是无意识的,就算我们没有说出难听的话,但对方也能感受到我们不尊重他们。

所以,对方要么因这些错误或极端的表述而愤怒,要么因我们的态度而不满,以至于把这这一切都归因为我们的刻意挑衅。

如果作为倾听者,下次听到对方说出类似的话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Ta只是“认知偏差”的受害者罢了,我们没必要生气。

下面来看看,如何利用这三个锦囊避免沟通陷阱:

锦囊一

当我们在想:“这可不是我们的错!”

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是否忽略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策略:无辜者转变为参与者

锦囊二

当我们在想:“这事我也没办法!”

我们应该识到:我是否忽略了我们的共同目的?

策略:无助者转变为行动者

锦囊三

当我们在想:“这都是你造成的!”

我们应该意识到:他/她为什么会这么做?

策略:受害者转变为行动者

想要构筑良好的沟通关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技巧,只要充分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沟通关系就一定能向着良好的方向进行了。

我们知道了常见的几种认知偏差,我们也知道了避免沟通陷阱的三个锦囊,当我们让自己成为无辜者、无助者、受害者的时候,别忘了我们其实可以停下来稍作思考,让自己变成参与者和行动者,让沟通良好地进行下去。

用对赌思维面对不确定的人生

我们现在的样子是由过去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选择所决定的。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对应着一个结果,如果结果失败了,我们会说当初的选择是错的,如果结果成功了,我们会说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同样的选择(我这里所说的选择是选择了同样的方向的同时也选择了同样的努力和同样的勤奋。),有的人成功了,而有的人却没有成功。

这本书要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很像对赌,就像打扑克牌,你每一次选择下注的多少、跟与不跟、出与不出,怎么出,就算你的选择全部是正确的,你还是有输的可能性,这是所谓的不确定性,我们说它是运气的好坏。对,我们的不明白是忽略了运气这一成分。

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很大,我们的成功会依赖那么一点运气,但我们每一步的正确的选择会提高成功的概率。对事情的概率化是科学的选择与决策,但我们一般人都会忽略这一点,我们相信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不会考虑概率,要么全信,要么全不信。这就是这本书提供的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叫 概率思维 ,也叫 量化思维 。

概率思维很容易理解,就是对事物的判断给予 概率化 ,简单来说,我们说今天会下雨,但用概率思维来讲的话是,我们认为今天下雨的可能性是80%才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今天没下雨,我们会抱怨天气预报,但如果我们稍微有这样的概率思维就会坦然面对啦。

打扑克也是需要技巧的,但它不确定成分很大,也就是说运气成分很大,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做某件事的运气成分大的时候,我们对这件事的技巧掌握就很困难,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打了一辈的扑克水平还是没有提高。

有个非常经典的、用老鼠做的实验。笼子里有个操作杆,如果每把这个操作杆拨动十下,就有食物奖励,老鼠很快就能学会这个操作。老鼠学会以后如果你决定取消奖励,老鼠发现拨动很多下也没有奖励,它也就放弃了。只要操作和奖励的关系是固定的,老鼠就能很快适应。但是如果把操作跟奖励之间的关系变成随机的——?改成平均每拨动十下操作杆有奖励,但是有时候拨动一两下就有、有时候拨动20下也没有?——?老鼠就会不知所措。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决定不再给奖励了,老鼠可能会再继续拨动几千次!

面对随机性与不确定性,老鼠无法在行动和结果之间建立联系。其实人也是这样,一旦有运气的成分,人们就很难想到还要吸取教训,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减慢我们的学习速度,也会让我们对这件事上瘾。赌博是一项很不确定性的游戏,运气成分很大,但很多人还是乐此不疲。

人生有很多的选择,我们很害怕选择,其实做选择本身并不难,一个好的选择无非就是从若干个选项中选择最有利的一个,只要我们能够看清楚所有的选项,难的并不是选择本身,而是我们自己的 自利性偏差 。

出了事儿都怪别人,这真是人之常情。心理学家对此有个专门的名词,叫 自利性偏差 。自利性偏差包括三点:第一,如果我做这件事没做好,那肯定是因为不可控的、别人的、或者意外的缘故;第二,如果我做这件事成功了,那肯定是因为我水平高;第三,认为别人的成功都是运气,别人的失败则都是因为他这个人的水平本来就不行。

突然想起以前父亲的赌马,父亲总认为能够通过计算得出今天出什么马,从他那厚厚计算稿纸上可以看出,几十次中只要有一次是计算对的,他就更加坚信他的计算,其实从来没有赢过钱,但父亲还是一如既往的自信。这就是自利性偏差,这种态度会让你自我感觉良好,但不可能提高你的决策水平。

这本书大概的内容就是讲这些,其实我们每次选择的好坏,难道你自己一点都不清楚吗?只是外界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只要加上运气这个成分我们就会乱了阵脚,我们会不知所措,但只要你知道点概率思维,你就会 把选择和运气分开,把结果与选择分开 。这样会让你选择起来不会那么犹豫不决,也会让你对不好的结果也能坦然接受。

把选择与运气分开,把结果与选择分开 。做为读书人,或多或少都会被人质疑过:你读了这么多书,现在还不是这个样子,和我这个没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呀!一般人听到这样的话,心中难免会有那么点生气,也可能会怀疑当初的选择。但是,你当初就不知道选择读书的好处大于不读书的吗?选择读书没有错,什么是有错的呢,一旦这个坏结果与好选择联系起来就有错了,因为我们忽略了运气这个问题。

好的选择永远那么清晰呈现在那里,它只会提高我们成功的概率,不会让我们一定成功,因为这个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永远都有这么一个运气存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以成败论英雄,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ljk/73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