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僻症的成因和发病机制(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僻症的成因和发病机制
孤僻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和兴趣等不同程度的障碍。孤僻症的成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涉及到遗传、环境、神经生物学等多个因素。
孤僻症的成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是导致孤僻症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研究表明,孤僻症的遗传风险比较高,孤僻症患者的亲属患病风险也比一般人高。孤僻症的遗传模式比较复杂,可能涉及到多个基因的影响,并且与其他精神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症、强迫症等)有一定的遗传关系。
环境因素也对孤僻症的发生和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孤僻症患者在早期生活中常常缺乏社交交往,缺乏情感沟通,这些都会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语言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孤僻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也会对其发病起一定的作用。
神经生物学因素也是导致孤僻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孤僻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如前额叶皮层、海马体、小脑等部位的异常活动和连接等。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孤僻症患者的社交功能和语言能力受到影响,导致刻板行为和兴趣的出现。
除此之外,孤僻症的发病也与胎儿发育时期的因素有关,如胎儿期感染、药物暴露、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从而增加患孤僻症的风险。
总之,孤僻症的成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涉及到遗传、环境、神经生物学等多个因素。在临床上,应根据孤僻症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语言疗法等。
孤独症谱系障碍
? ? ? ? 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是《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4中使用的名称,在DSM-4中PDD包括孤独症障碍、Rett’s综合征、阿斯伯格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和未区分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孤独症障碍又可细分为早期婴儿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卡纳孤独症(Kanner)、高功能孤独症、非典型孤独症。
? ? ??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使用的新名称,DSM-5将之前定义为广泛性发育障碍(PDD)的4个类别:孤独症障碍、儿童期瓦解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PPD-NOS,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基于行为而定义的症候群。Rett’s综合征则被归为另一类医学疾病。ASD在DSM-5中归属于神经发育障碍,这一组疾病包括:智力障碍、交流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特定学习障碍、运动障碍、抽动障碍。
? ? ?? 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中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属于心理发育障碍,其下子类包括(1)儿童期孤独症;(2)非典型孤独症;(3)Rett’s综合症;(4)儿童期瓦解综合征;(5)伴有智力障碍和刻板行为的多动症;(6)阿斯伯格综合症;(7)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8)未确定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 ? ? 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中对孤独症的分类也在向DSM-5靠拢。在ICD11中,孤独症谱系障碍同样属于神经发育障碍,其下包括(1)孤独症谱系障碍不伴智力发育障碍,伴轻度或不伴功能性语言受损;(2)孤独症谱系障碍伴智力发育障碍,伴轻度或不伴功能性语言损害;(3)孤独症谱系障碍不伴智力发育障碍,伴功能性语言损害;(4)孤独症谱系障碍伴智力发育障碍,伴功能性语言损害;(5)孤独症谱系障碍不伴智力发育障碍,伴功能性语言缺失;(6)孤独症谱系障碍伴智力发育障碍,伴功能性语言缺失;(7)其他特指的孤独症谱系障碍;(8)孤独症谱系障碍,未特指的。根据是否有智力障碍和语言功能受损程度将孤独症谱系分为6个子类。
? ? ? 目前,临床上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为标准。(ICD10为1992年发布,DSM-4为1994年发布,DSM-5为2013年发布,ICD-11为2018年发布)
流行病学
? ? ? 柳叶刀杂志2014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左右,而且呈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4-6倍。在我国约有500万的ASD患者。
发病机制
? ? ? 孤独症发病的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胚胎发育时神经发育期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家族谱系调查及对孪生子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占60-90%,环境因素约占10%。患者父系中有阳性病史者较为多见。目前为止,已经鉴定的ASD易感基因超过100个。环境因素包括:围产期缺氧 、 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 、 妊娠期服用某些药物、父母亲高龄、妊娠期感染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
临床诊断
? ? ?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
? ? ? A.在多种场所下,社会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的缺陷,表现为目前或历史上的所有下列情况(以下为示范性举例,而非全部情况):
? ? ? 1.社会情感互动中的缺陷,例如,从异常的社交接触和不能正常的来回对话;到缺少兴趣、情绪和情感的分享;再到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
? ? ? 2.用于社交互动的非言语沟通行为存在缺陷,例如,从语言和非语言沟通之间的整合困难;到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反常或理解和运用手势存在缺陷;到面部表情和非语言交流的完全缺乏。
? ? ? 3.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存在缺陷,例如,从难以依据不同的社交场景调节行为;到难以参与想象性游戏或交友困难;再到对同伴缺乏兴趣。
? ? ? B.当前或历史地表现出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表现为以下至少两项(以下为示范性举例,而非全部情况):
? ? ? 1.躯体运动、物品使用或说话方式表现的刻板或重复(例如,简单运动刻板定型、排列玩具或翻动物品、模仿言语、措辞怪异)。
? ? ? 2.坚持相同性,僵硬的坚持常规或仪式化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模式(例如,对微小变化极度苦恼、难以过渡转变、思维模式僵硬、问候仪式化、每天必须走相同的路线或吃相同的食物)。
? ? ? 3.极为局限的、固定的兴趣,并且兴趣强度和兴趣点反常(例如,对不寻常的物品强烈的迷恋或专注,过度局限的或固执的兴趣)。
? ? ? 4.对感官输入的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或对环境的某些感觉方面有异常的兴趣(例如,对疼痛或温度明显淡漠、对特定的声音或质感反应不适、过多的嗅或触摸某些物体、视觉上对光亮或运动痴迷)。
? ? ? C.症状必须存在于发育早期(但是,直到社交要求超过其受限的社交能力时,缺陷可能才会充分显现出来,或有可能被后期生活中习得的对策所掩盖)。
? ? ? D.这些症状导致社交、职业或该功能起作用的其他重要领域中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功能受损。
? ? ? E.这些障碍无法用智力缺陷(智力发育障碍)或全面性发育迟缓更好地解释。智力缺陷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经常共同出现;若要做出孤独症谱系障碍和智力缺陷的合并诊断,其社会交往水平应低于预期的整体发育水平。
? ? ??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特征主要是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缺陷(诊断标准A)和局限的重复行为、兴趣和活动(诊断标准B)。对ASD的诊断要求这两个都符合,如果只符合标准A则诊断为社会交往障碍。上述两类症状从儿童早期出现(诊断标准C)并限制和损害了日常功能(诊断标准D)。
? ? ? 在DSM-4中孤独症包括3个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刻板重复的兴趣行为,因社会交往和语言交流障碍这两组症状不可分割,在DSM-5中合并为2个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互动缺陷和刻板重复的兴趣行为。起病时间也由原来DSM-4中的3岁前起病扩展到“在发育早期出现”
疾病评估
1、疾病诊断常用量表
? ? ?? 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ADOS)。该量表包括4个模块,可根据受试者的发育表达水平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评估。ADOS最初由密歇根大学的Catherine Lord编制,是一种标准化、半结构化的ASD诊断工具,可对ASD患者的核心特性症状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观察沟通、社会互动、游戏及刻板行为、局限兴趣4个领域进行重点观察。
? ? ??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该量表有15项内容,每项按与年龄相当的行为表现、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给予1-4级的评分,每级评分又有具体的描述说明,使不同评分者之间做到尽可能一致。量表总分为15-60分,评分<30分为非ASD,≥30分诊断为ASD。
? ? ?? 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是适合18个月以前孩子筛查的量表,其特异性尚可,但阳性率相对稍低,即高危儿童被诊断的可能性大,但非高危儿童尚不能排除孤独症的诊断。
2、严重程度评估(DSM-5)
3、治疗效果评估
自闭症治疗评估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 ,ATEC)。适用于2~12岁,ATEC旨在测量治疗后ASD严重程度的变化。ATEC 包含四个部分:I. 表达/语言沟通 (14 个项目);II.社交能力(20 个项目);III.感知/认知能力(18 个项目);IV.健康/生理/行为(25 个项目)。每个子量表的得分组合起来计算总分,总分范围为0到179分首次测评的总分作为“初始(基线)总分”,其中轻度(初始ATEC总分20–49)中度(初始ATEC总分50–79)重度(初始ATEC总分>80)(分数越低越好)ATEC的目的是评估康复干预后的个体变化,初始(基线)ATEC分数与下一阶段的ATEC分数之间的差异。ATEC不是为诊断目的而设计的,仅测量ASD严重程度的变化,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决定是否对下一步治疗进行做出调整。? ?
治疗
? ? ?? 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十分重要,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目前对患者多采用行为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对于孤独症障碍谱系的行为干预疗法,Helfin等将其归纳为以下4类:
? ?? (1)以促进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疗法:包括地板时光(floor time)疗法、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RDI)疗法。
? ? ? (2)以技巧发展为基础的干预疗法:包括图片交换交流系统(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PECS)、行为分解训练法(discrete trial training,DTT)。
? ? ? (3)基于生理学的干预疗法: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排毒治疗与膳食疗法。
? ? ? (4)综合疗法:包括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TEACCH)、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ABA)。
? ? ?? 神经心理学研究显示ASD患者揣度他人心态或行为的能力低下。而这种理解力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感知觉层次的缺陷,导致患者往往只注意事物的局部而忽略整体,因此患儿呈现狭隘兴趣范围。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应该坚持3个原则:(1)对孩子行为的宽容和理解;(2)对异常行为的矫正;(3)注意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
? ? ? 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治愈孤独症,药物主要作为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部分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硫利哒嗪、利醅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喹硫平等可治疗患者的攻击行为,并减轻多动、冲动、自语、自伤和刻板行为。抗抑郁药如氯丙帕明、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等可改善患者的刻板重复行为,改善情绪,并缓解强迫症状。哌甲酯可减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乐定可用于治疗合并的多动行为和抽动障碍。
孤独症基因是什么?
1.孤独症又叫自闭症,这些孩子也称为“ 星星的孩子 ”。对自闭症的诊断主要基于上述两大症状: 社会 交流障碍,局限和重复的兴趣与行为。 这些症状必须在自闭症患者 早期儿童阶段 就有呈现。
2.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有大约 1% 的人群患有自闭症。由此这个疾病被定位为一种常见的 广泛性发育障碍 ,得到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基于众多阐明潜在自闭症发病机制的研究,“ 自闭症是一种遗传因素较强的障碍 ”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与此概念一致的发现是, 同卵双胞胎中自闭症的一致率达到90% 而异卵双胞胎仅仅10%。
3.人们对这些突变如何导致自闭症表型知之甚少。许多自闭症有关基因也与其它神经精神障碍相关联。例如,IL1RAPL1和OPHN1与X染色体连锁智障关联。还有RELN、GluR6、GRIN2A、GRIN2B和CNTNAP2等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GABRB3与儿童失神性癫痫相关联,5-HTT与多动症和抑郁相关联,TPH2和严重抑郁症有关。
4.目前,美国FDA已批准了两种用于治疗自闭症的药物,即Risperidone (Risperdal)和Aripiprazole (Abilify)。两者均为多巴胺/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能够改善易怒和刻板动作的症状,而对于社交能力缺陷则无能为力。
我是醉意流年267,专业遗传咨询 。
孤独症也叫自闭症,
属于内心疾病,
没有遗传性,
西方心理学因为构建在生命学基础之上,
所以才会认为心理疾病具有遗传特性,
统计学是心理学最大的问题根源,
只要西方心理学还不善用统计学,
继续把统计学做完研究工具,
心理学的结论一定会错漏百出。
迄今为止的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发病与130多个基因相关,且分布于10多条染色体。归纳有关孤独症众多相关基因,主要在五个方面显示出异常。较突出的是,突触功能基因及突触形成相关的基因,以及与突触相关的一些细胞黏附分子基因。其中相当部分与精神 分裂症、双相 情感 障碍涉及的基因相同,提示这几种疾病可能是一种与突触发育、功能异常有关的一类疾病。
1.MET基因
2.RELN基因
3.FOXP2基因
4.NRP2基因
5. 抑癌基因PTEN,TSCI/2,NF1
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的一种发育性疾病,患儿的一些脑功能发育受限,表现为忽视人际交往,语言功能差,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模式刻板重复。对于孤独症的病因研究仍不明确,但认为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机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目前学界对孤独症的发病基因做了大量研究,但各个研究所得的结果不尽一致,而一些研究结果也无法得到稳定的重复。
目前的研究认为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转运体基因、γ-氨基丁酸受体基因、谷氨酸受体基因,儿茶酚氨氧化甲基转移酶基因,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基因,Reelin基因,钙离子依赖的分泌激活蛋白基因等与孤独症发病有一定的关联。
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起到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作用。研究发现部分孤独症患儿的血中5-羟色胺浓度增高,并且发现高5-羟色胺血症可能是孤独症的一个生化易感性标记。所以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出现缺陷可能和孤独症发病有关。
多巴胺、γ-氨基丁酸、谷氨酸、儿茶酚氨如同5-羟色胺,也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其转运体的基因发生变异导致转运体功能缺陷,使得脑内该神经递质含量异常增高或降低,和孤独症的一些症状有关,可能在孤独症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作用。
通过对孤独症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发现,患儿的扁桃体、海马、隔区及前束带回脑区的神经元数量减少。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是重要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通过药物敢于提高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缓解孤独症症状,故认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也起到一些作用。
目前为止发些以上这些基因和孤独症发病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孤独症(即自闭症)的产生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自闭症可能存在基因缺陷,即像先天愚型一样,存在某些位置的染色体变异,也许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提前知道。 由于医学技术发展有限,目前产前检查尚无法识别孩子是否会患自闭症,就像无法识别出智障孩子一样。 对于自闭症,关键要及早发现,除了文章中提到的“三动作,早怀疑”外,还可以运用“简易幼儿(18个月以上)自闭症筛查量表”。
问题如下:
{1}您的孩子曾经玩过“假装” 游戏 吗?例如用玩具茶杯假装喝茶。
{2}您的孩子曾经用食指去指他需要、喜欢或感兴趣的东西吗?
{3}您的孩子对别的小朋友感兴趣吗?
{4}您的孩子喜欢玩捉迷藏 游戏 吗?
{5}您的孩子曾经拿过东西给您或向您显示什么东西吗? 对以上问题,如果您的答案有两个或更多是“不”,可怀疑是自闭症,请向医生咨询。
基因解码专家首先对这类患者的全基因组进行分析,解码分析人体中的三十二亿九佰万对基因序列,从而发现引起自闭症产生的原因。分析表明,导致这170个孩子的自闭症发生的原因差别很大。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佳学基因对于自闭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看法:首先通过佳学基因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发现每个个体特异性的基因序列变化,找到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而根据致病基因找到针对发病原因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或者缓解方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ljk/6612.html
下一篇: 内在小孩的魅力: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