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应对刻板行为(如何能让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喜欢跟自己交流?)
如何有效应对刻板行为
刻板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过于依赖先入为主的认知模式,而忽视了个体独特性和多元性,从而表现出的一种死板、模式化的行为。刻板行为在个人、团体和社会层面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如何有效应对刻板行为,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如何有效应对刻板行为
一、个人层面
在个人层面,应对刻板行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自我认知。个体应该对自己的认知模式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特点,以及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刻板行为。
2.心态调整。个体应该保持开放、包容、尊重和好奇的心态,不要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是通过多元化的思考和交流,开阔视野,并从中汲取营养,不断进步和成长。
3.沟通技巧。个体应该学会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引导和反馈等,以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协商,避免过度依赖刻板行为。
二、团体层面
在团体层面,应对刻板行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团队建设。团队应该注重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加强团队凝聚力和协同性,避免因为刻板行为而产生的隔阂和矛盾。
2.领导力发挥。领导应该发挥自身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引导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个体和团队的共同发展。
3.文化建设。组织应该注重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包容和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避免刻板行为的滋生。
三、社会层面
在社会层面,应对刻板行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宣传教育。社会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多元化思维和包容性,引导人们认识到个体独特性和多元性的重要性,避免刻板行为的发生。
2.法律保障。社会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个体的权利和自由,避免因为刻板行为而导致的歧视、排斥和伤害。
3.社会氛围。社会应该营造和谐、包容和创新的社会氛围,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避免刻板行为的传承和强化。
如何能让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喜欢跟自己交流?
自闭症的孩子都会有社交障碍,这是需要进行干预的,可以去机构可以在家进行干预。
把我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列出来,希望对您有益
1.建立关系,这是所有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的一点,与孩子建立好关系很重要。(建立关系这一点是需要时间和耐心以及爱心)
2.观察孩子,去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和喜欢吃的食物,以及了解孩子现有的能力(是否会说话,会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有无认知力)
3.学会做一个孩子而不是大人或者老师,与小朋友相处就要让自己变成小孩子,自闭症的孩子比较刻板,很多东西都不会玩,这时就要跟孩子做一样的事情,让孩子认为你和他是一样的,等到孩子观察后自己可以换着玩法,去引导孩子和自己玩,最后慢慢的引导孩子学仿说再到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哦!
希望来自星星的孩子能够融入 社会 里,我们一起加油[碰拳]
1寻找孩子的努力目标和自闭的孩子沟通他们大多没什么兴趣,但只要你知道他们想要的东西,抓住机会,家长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让孩子对交流沟通更有兴趣。
2
给孩子示范出正确的表达方式,当孩子想要东西的时候,我们要给孩子示范,用简单的方式给孩子模仿。孩子开始可能并不接受,家长要坚持,让孩子慢慢去接受。
3
多让孩子主动说话,给孩子制造主动说话的方式,把孩子想要得到的东西给他们看,多去夸奖鼓励孩子。
4
加强跟孩子的沟通和互动,注意沟通的言语,用一些针对性和实用的情况,加强孩子语言表达。
5
不要期待拔苗助长,刚学会说字就要他学说橘子,最好先从字,词,短句一点点开始,变换方式教导孩子。
6
当孩子开始说话的时候,父母多去鼓励给他们加油,联系一些标志性的语言,比如这是什么,那是谁,让他融入 社会 。
您好,我是黑龙江沃桑教育首席行为指导师David。
跟这些孩子相处,真的是有太多方面需要注意。今天我就从一点开始讲: 他们的刻板行为 。所谓刻板行为,也可以说是不间断的重复行为。这种行为有的时候会让父母崩溃、“死机”,而且在治疗中父母也是最看重这一点,他们什么时候能不这样刻板、不这样烦人!
例如:他们按电梯、按马桶、按饮水机、旋转、玩 汽车 排成排等等刻板的行为,有的时候在家里父母还可以容忍,在外面会让他们觉得很没有面子,有的孩子就因为这样刻板的行为受到了家长的阻止,甚至暴力!
在我们机构训练的一位家长,曾经在跟我沟通的时候说:“David老师,你之前说他感兴趣的都让他去做。”我说:“对,他喜欢坐公交车,你就陪他坐公交车。”这个妈妈很听话,她每天都陪着孩子去坐公交车,但是她也很疑惑,过了好久,她问我:“David老师,你这样让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他就重复地去做,他会不会越来越刻板呢?”我说:“答案很快就能揭晓。”
随着妈妈每天跟他坐公交车、坐地铁,慢慢的他俩可以去逛超市、可以去饭店、可以去逛商店,他们俩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个时候妈妈在跟我沟通的时候,对我的观点就不再持怀疑的态度。我跟妈妈说:“当孩子出现刻板行为的时候,只要不违反法律,不危及人身安全,你都可以满足他让他去做。 但是前提是:
第一 ,你要真心真意地让他去做。
第二 ,你要真心真意地陪他去做。
第三 ,要真心真意地跟他一起享受这里的快乐。”
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刻板,喜欢摁按钮、按电梯,只要是不影响电梯安全,你都可以让他去做,有的妈妈说:“他反复的按、反复的按,讨厌死了!”
其实这个时候你可以在家里帮他找一些乐高或者是其他的玩具,搭建出电梯的模型,甚至你可以真的接通电路,或者你在淘宝上,可以买到相关的组件,装一台模拟电梯,让他在自己的世界里,让他在感兴趣的世界里,能得到一丝外人的理解!当他看到你也按电梯,电梯打开的瞬间,他感到开心的时候,他觉得他不孤独了,他跟父母建立的依恋也就开始了!
我们了解自闭症太少,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太少,我们总想把他从他的世界里带出来,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进到他们的世界里感受一下!当你能够走进他的世界,跟他一起感受他的世界快乐的时候,我恭喜你,很快他的刻板行为就会减少,并且他的兴趣范围就会慢慢的扩展。
这位妈妈已经感受到了,孩子的刻板行为不是越来越强,而是刻板行为越来越少。所以跟他们相处,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希望我们家长在不影响身体 健康 、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全力支持他,延展他。
例如 汽车 ,可以从 汽车 的零部件开始,可以从 汽车 的 历史 开始,可以带他去 汽车 博物馆,可以带他到 汽车 厂,可以带他到真正的 汽车 装配厂、 汽车 修配厂,让他们亲自去摸,亲自去感受各种各样的外形,还可以跟一些 汽车 的收藏家们去交流。我相信当你感受到 汽车 的快乐的时候,你的孩子他也在拓展他的那种“狭隘”。
其实从 汽车 我们能展现出好多面。例如 汽车 的色彩、 汽车 的图形、 汽车 的动力,以及各种各样配套的 汽车 设备和服务等等。大家想一想,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是多么广大天地,而我们只看到那一点!也许将来他真的能成为一个 汽车 设计师,或者成为一个公交车司机,或者成为一个的士司机,或者是4s店的服务人员、维修人员、开发人员等等。
当面临着孩子狭窄的兴趣和刻板行为的时候,我们跟他相处的原则: 首先安全第一,第二我们容忍,并且帮助他往前多走几步 。
自闭症孩子本身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人交流有点困难,如果如果很用心全身心投入去帮助孩子有可能会有一些交流完全跟正常人一样交流是很困难的。
自闭症的人大多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自己的节奏,你想让他主动跟你交流恐怕很难,建议你跟随他们的节奏,参与他的世界,陪伴他,慢慢找到沟通的点。
说他感兴趣的事
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有那些?
儿童时期,刻板行为或重复性行为,是比较多见的,通常表现为无目的的有节律的动作或行为。常发生于正常的儿童中,属于良性和自我局限的行为。当儿童有发育障碍、情绪障碍或体格障碍的同时,刻板行为的频率增加,故应引起儿科医生的关注 。 而且这类行为的本身可能引起组织的损害、周围环境的反对、或对儿童本人来说,引起主观的烦恼。 刻板行为有生物因素,也的环境因素。 对婴儿的研究表明该类行为是儿童发育过程中普遍的现象,对发育中的婴儿来说,手的吮吸在出生 2 个小时的新生儿可高达 89% ;腿的踢动始于生后 2~3 个月;物品撞击或摇摆身体约在 6 个月;而手的拍动则开始于 7~8 个月。所有这些行为均在 1 岁以内出现,有理论认为这代表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内在的运动形式。其他神经解剖的研究认为某些刻板行为与基底神经节、额叶和多巴胺神经介质有关。而药物研究表明大脑兴奋的应用可产生抽动。所有这些是重复性行为的生物因素。 除此之外,环境因素在重复性行为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如严重的环境剥夺可导致这灯行为的发生,当改善环境,提供丰富的刺激时,可减少重复性待业。 Thele 发现 1 岁以内的婴儿,大多数重复性行为或刺激的改变如照护者的更换、新玩具的呈现所致;或婴儿处于不警觉状态下对刺激的紧张。对年长儿童来说,重复性待业常发生于疲倦、无聊、被其他刺激分散注意或生气发怒时。此外,重复性行为也可能受到环境的作用而被强化,这常发生于发育障碍儿童中,例如当儿童出现自伤待业时引起照护者的注意,并允许儿童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这就强化了自伤生伤性习惯行为。在幼儿中,类似的环境因素可强化撞头,使其在发怒中撞头的现象增多。 吮吸手指吮吸手指是指儿童自主或不自主的反复吸吮拇指、食指等手指,是一种幼稚的行为。婴儿早期可能有吮吸反射的存在,发生吮吸手指的行为可高过 90% ,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 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4 岁时的发生率仅为 5% ,学龄前以后慢应逐渐消失。国外有学者认为早期的这种待业可以减少儿童的哭闹,帮助入睡,起到自我安抚的作用,市场也有供婴儿用的橡皮奶头,称之为安抚器。但如果学龄前儿童仍存在难以克服的吮吸手指行为,并且干扰儿童的其他活动,或引起牙齿咬合不良等口腔方面的问题时应视为异常。 形成吸吮手指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 自我分化不良 : 婴儿还不能把自己从周围环境的客体中分开出来,将自己手指视为与乳头一样的外部客体而吸吮,多数幼儿在吸吮过程中还伴有咬的行为。 心理忽视 : 当幼儿因为饥饿而哭闹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未能及时给予哺乳,幼儿就会很方便地把手指作为进食对象而吸吮,久而久之就会以吸吮手指自娱。 选择玩具不当 : 在幼儿早期不适当地给孩子选择了棒状、条状的玩具,当幼儿用嘴体验到玩具与手指有类似作用后,丢开玩具的主要活动对象和方式便是手指,便进行吸吮,以满足心理上需求。有时,由于缺乏玩具,也会将手指作为自娱的方式,特别是有心理矛盾冲突与情绪问题者更容易出现。 睡眠习惯不良者 : 婴儿在没有睡意的情况下,让其躺于床上待睡,在待睡过程中,他会将手指含在口中,久而久之,便形成固定的睡眠习惯。 吸吮手指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长时间吸吮手指则可因局部刺激而使手指变粗变大,影响美观和精细动作,还可引起局部感染。如此习惯延缓至换牙以后,则可引起下颌发育不良、牙列异常,上下对合不齐,妨碍咀嚼功能。 4 岁以下儿童吸吮手指无需治疗,年长儿童如该行为不常发和(如只发生在睡前)或只在明显紧张时偶有,也列需治疗。但是,当该行为引起牙齿的问题和手指的变形,或儿童 4 岁以上,在多种场合下,在白天和晚上均有吸吮手指行为,则应考虑治疗。 `? 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不良习惯行为。 开始于 3~6 岁,可持续至青春期,甚至可持续终身,高峰年龄男性为 12~13 岁,女性为 8~9 岁 。国外有报道 10 岁儿童咬指甲行为的发生率这 30%~60% ,至青春期时为 20% 。成人时仍有约 10% 。国内有报告 3 岁时的发生率在 17% 左右,到 5 岁时则为 25% 。在儿童期男孩与女孩相似,而青春期之后则男性多于女性。 该行为的发生与心理紧张和情绪不稳定有关。儿童开始咬指甲往往有心理因素为诱因,如家庭气氛不温和、父母关系不好、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或老师对自己的批评等,通过咬指甲这种行为可以减轻自我紧张,长久以后则形成习惯行为。有些儿童与未养成剪指甲的习惯有关。也有儿童是在模仿其他人咬指甲后而形成的习惯的。另外,咬指甲还有一定的遗传性。 该行为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咬指甲和指甲周围的皮肤,其他甚至咬足趾,严重时可咬大小鱼际处皮肤。所咬手指都被咬过,多数将指甲咬得凹凸不平,严重时可将指甲全部咬掉,一些儿童因反复咬指甲致使手指受伤,出现疱疹或感染。情绪紧张不安时复更易出现这种行为。 屏气发作屏气发作是指儿童在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 。 多发生于 6~18 个月的婴儿, 7 岁以后少见。发病率为 4%~5% 。根据发作时的皮肤颜色,屏气发作可分为青紫型 和苍白型。一般青紫型较为常见,与呼吸调节的异常有关,苍白型与迷走反应使心率的减慢的关。 一些作者认为该行为是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儿童发泄愤怒的一种方式,儿童个体素质对该行为的出现起了重要作用,往往困难气质儿童更多出现屏气发作。出现该行为的儿童往往与环境或父母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冲突,通常是初次发作后受到父母不适当的抚育方式的强化而持续存在下来。贫血常加重屏气发作,经治疗贫血改善后发作减轻。 病儿当恐惧、疼痛、情绪受挫或严重气愤时即发作,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的哭叫,随即深吸气后呼吸暂停,伴有口唇发绀和全身强直,意识丧失,抽搐发作,随后才哭出声来。持续 30 秒至 1 分钟,严重者历时 2~3 分钟,发作后病儿常觉疲惫。一般 3~4 岁以后随着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加与剧烈哭闹现象的减少,屏气发作自然缓解, 7 岁以上很少出现。 屏气发作应注意与癫痫发作、心律失常、脑干肿瘤等相鉴别。 拔毛发癖拔毛发癖是指儿童长期反复拔自己头发致秃顶的现象,也有的儿童拔扯自己的眉毛、睫毛、腋毛和阴毛等处毛发,极少数甚至拔扯玩具、宠物等的毛发 。 据国外报告患有拔毛发癖且致辞秃顶的患病率为 1%~2% 。未致辞秃顶的为 10% 。该行为一般发生于 1~5 岁,也可开始于青春期,女孩比男孩多见。 撞头撞头是反复节律性地将头撞于硬的物体上的动作 。 一般 6~12 个月开始出现,据国外报道婴儿中的发生率为 5%~19% , 18 个月后明显减少,多数于 4 岁前停止, 9% 可持续至 7 岁。男女发病之比为 3 : 1 。撞头常常是婴儿最危险且最令家长担心的行为。 撞头的原因尚不清楚。部分病儿正在出牙或有中耳炎史。 病儿表现为用头有节律地撞击硬物的表面,一般撞头约 15 分钟,有时长达数小时。撞头时病儿显得很安静且放松。撞头动作常常发生在睡眠前、醒后、不愉快或情绪激动时,有时听到有节律的音乐后也可出现节律性撞头。由于经常将头撞于硬物上,因此撞击部位常有骨痂形成、擦伤等,但脑部通常没有损害,也不影响病儿的生长。该症常与其他行为如吸吮手指、拔头发、摇摆躯体等同时存在,部分小儿撞头动作消失后代之以磨牙、拉耳、擦鼻等其他习惯性行为或出现其他心理疾病。 身体摇摆摇摆身体表现为缓慢的、有节律的前后摇摆身体,可发生在坐位或立位时 。 这种习惯动作多见于 1 岁内的婴儿, 2~3 月时先出现摇头动作, 6~10 个月出现摇摆身体, 10~18 个月达到高峰, 18 个月后明显减少,多数于 4 岁消失, 2 岁以后的小儿,摇摆身体的发生率为 3% 。 摇摆身体多发生在病儿听音乐或独自在摇床时,如果不予以制止,一次摇摆时间达 15~30 分钟。摇摆事一般很轻,但很重时可摇动摇床。该行为被认为婴儿的自我刺激或缓解紧张情绪的行为。发育迟缓和视觉损害的病儿更多见这种动作,消失时间也迟。摇摆身体一般不会引起机体明显的损害,但当摇摆时间长,引起功能性的损害时则应干预 .
这些药物能治疗乃至治愈自闭症吗?自行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除了各种康复训练方法之外,有没有适合的药物可以治疗甚至治愈自闭症呢?哪些药物是可以治好自闭症?哪些用药注意事项?这些都是作为星儿家长最急切关注和关心的疑问。
曾经也有很多学术研究文章报道过关于某种药物可以治疗乃至治愈自闭症的论文,通过各种论证证明其研究的药物可以治疗乃至治愈自闭症。
最终,这些论文又被一一推翻,尤其是依靠药物能治愈自闭症的言论更是无稽之谈。
本期,我们一起盘点一下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需要药物治疗的情况以及如何选择适合不同自闭症儿童的药物。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自闭症作为一种神经发育异常的疾病,由于其病因学和生化异常改变没有完全阐明,即关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除了基因说之外,没有百分百得到统一认可的说法,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特效药可以治好自闭症,以及通过针灸、按摩也无法彻底治愈自闭症,尤其对于核心的语言和交流障碍缺乏有效药物,长期和艰苦的特殊教育训练是当前治疗的主要方法。(具体方法点击阅读《 盘点最广泛应用的自闭症常用教育训练方法!哪种是最好的? 》)
但是,根据严格的随机对照治疗研究发现,对于部分自闭症患儿的某些异常行为,一些精神药物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例如在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训练过程或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难以控制的问题行为,往往会严重影响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效果以及日常生活和学习,此时可以考虑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治疗。
目前已经证实,有一些新型的精神药物可以应用于自闭症患儿。这些药物的合理运用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和教育效果,促进儿童正常生活学习。但是通常不主张单独用药,而是建议在干预训练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合理用药。
需特别指出的是,自闭症儿童的药物治疗必须在专科医生的处方和监测下使用,任何自行用药或调整药量都是不恰当的。
多动行为:
1、利他林(哌甲酯)应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疗效确切,该药对自闭症的注意缺陷、多动等症状同样有效,有利于学龄期儿童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保证学业任务的完成治疗,改善学业表现;其缓释长效制剂(商品名专注达)可维持白天平稳的血药浓度,使疗效覆盖下午和傍晚,使用更方便,效果更佳;
哌甲酯不良反应包括:加重刻板行为、自伤行为、退缩行为和导致过度激惹的发生。
2、托莫西汀(商品名择思达)是近年来新的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物,在自闭症患儿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该药物不良反应更少,可以用于合并抽动和情绪障碍的患儿。
3、可乐定,也可用来治疗多动行为,有口服和贴剂,贴剂对于拒绝吃药的孩子较好,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和低血压。
4、利培酮(维思通),是治疗儿童自闭症研究最为深入的药物,因其较好的疗效和药物耐受性,成为被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自闭症用药,它不仅能治疗多动行为,还能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不稳、兴奋、暴躁、自伤、攻击、刻板行为、睡眠障碍等症状。
控制这些症状能提高儿童在接受干预训练时的合作性,减少多动表现,有利于系统训练的开展。该药长期服用,疗效持续存在,患儿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有疲劳、嗜睡、体重增加、乳房增大、遗尿等,应注意定期复诊、监测不良反应。
攻击行为:
1、氟哌啶醇,过去应用广泛,用于治疗自闭症儿童的攻击行为,也可以用于减少刻板行为、多动和自伤,在某些孩子还可以增加发音和社会交往,起到使孩子安静的效果却没有镇静作用;该药常见的短期不良反应有镇静和急性肌张力障碍,还有运动障碍也常见,尤其是在停服药物时,且剂量越大,发生运动障碍的危险越大。
该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很多,合并使用苯海索(安坦)、苯扎托品可以减少这种不良反应。故氟哌啶醇现已减少使用,只适合短期使用。
2、利培酮对于减少攻击行为有明显效果,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明显减少,可以长期使用。
3、其他: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丁螺环酮和锂剂。
自伤行为:
纳曲酮可用于治疗儿童自伤和攻击行为,疗效较好,还有中度改善多动和刻板行为作用。
上述治疗攻击行为药物可以治疗自伤行为。
刻板僵直行为:氟西汀(百忧解)可治疗自闭症的重复刻板行为。利培酮也有减少刻板行为的作用。
抑郁:
在少年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病人尤其是阿斯伯格综合征(AS)中,情绪障碍如抑郁多见,可首选氟西汀,也可使用丙米嗪、去甲替林和去甲丙米嗪。如果有躁狂,可使用锂剂。
惊厥:
一般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由于引起多动和激惹,应避免使用。
睡眠障碍:
可以首选使用褪黑素(俗称脑白金)。其他包括丙米嗪、水合氯醛、可乐定。
最后重申,药物治疗并不是治疗自闭症的主要方法,不能治愈自闭症;如果患儿有明确的适应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部分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教学训练和日常生活的患儿来说,使用药物可以控制滋扰行为,有利于训练和学习的开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ljk/58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